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89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6篇、会议论文128篇、专利文献52245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70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变质作用的相关文献由1642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春景、张泽明、刘晓春等。

变质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6 占比:1.44%

会议论文>

论文:128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52245 占比:98.32%

总计:53139篇

变质作用—发文趋势图

变质作用

-研究学者

  • 魏春景
  • 张泽明
  • 刘晓春
  • 吴春明
  • 徐学纯
  • 游振东
  • 刘良
  • 卢良兆
  • 周汉文
  • 李三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显真; 李健; 赵俊芳
    • 摘要: 青龙沟金矿床已发现多处金矿(化)点,其矿床规模和资源储量具有一定规模。以青龙沟矿区地质特征为背景,得出,变质作用是金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变质作用对区内金乃至多金属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区内先后发现了3个金矿带,分别为青龙沟金矿Ⅰ矿带、Ⅱ矿带及Ⅲ矿带;研究了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矿床成因主要与构造和闪长岩脉关系较为密切。
    • 朱登贤; 张西营; 石国成; 李彦强; 唐启亮
    • 摘要: 通过对老挝沙湾拿吉钾盐盆地ZK004钻孔岩芯中的钾盐层段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探讨了钾盐变质过程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ZK004孔变质作用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均匀交代阶段,该阶段光卤石层受到非海相流体淋滤,在光卤石层顶部形成次生钾石盐;第二阶段为强烈淋滤重结晶阶段,早期交代成因次生钾石盐层受到多次非海相流体的交代淋滤作用,发生溶解—重结晶乃至淋失。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光卤石阶段石盐中Fe、Si和Sr具有较好的峰值对应且光卤石阶段的含量高于钾石盐阶段,指示了陆相地表水的补给作用主要发生在光卤石沉积阶段,钾石盐阶段石盐中Cu、Zn等具有较好的含量峰值对应关系,表明改造次生钾石盐的流体可能主要是地下水。
    • 张乃婷; 黄河
    • 摘要: 易县良岗方解石矿赋存于上元古界团白口组地层中,矿体明显受地层控制,呈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小,品位稳定,是一处优质的方解石矿床。本文分析了方解石矿的成矿条件,总结了矿体特征和质量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为本区域方解石矿的找矿提供了方向。
    • 谭超
    • 摘要: 黑龙江省大贯屯地区广泛分布以板岩为代表的浅变质岩,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中极为发育的岩石类型。这套区域变质岩系上二叠世杨家沟组,是古亚洲洋中的沉积物,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阶段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岩石类型主要为板岩和少部分变质砂岩或砂质板岩。主元素具有富Ai高K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大半径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则具有稀土总量偏高,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n负异常等特征。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绢云母—绿泥石级。原岩为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泥质和泥砂质岩石。
    • 陈井胜; 刘正宏; 刘永江; 冯志强; 张立东; 汪岩
    • 摘要: 作为显生宙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夹持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古陆之间,其形成与古亚洲洋演化紧密相关。其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小洋盆俯冲作用导致的陆壳增生,多块体拼贴和后续变形作用造成的陆壳改造,以及随之伴生的多期次岩浆-变质作用。中亚造山带具多样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蕴藏大量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保存了亚洲大陆古生代增生聚合和洋陆格局转变的重要信息,是中外地质学者探讨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的重要研究对象。
    • 王晓枝; 夏晓梅; 徐立爽
    • 摘要: 河南省淅川县官沟石墨矿矿区区域构造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构造活动发育,变质作用较强,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研究了河南省淅川县官沟石墨矿矿区地质特征,得到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地质特征以及变质作用对矿床的影响;分析了矿体地质特征,得到了石墨矿体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夹石分布,影响、破坏矿体的因素,矿石质量特征以及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并对矿区内共(伴)生矿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企业职工就业水平和生活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
    • 唐渊; 秦雅东; 王冬兵; 李勇; 巩小栋; 王保弟; 任光明
    • 摘要: 青藏高原东缘的昌都地块是连接青藏高原腹地和藏东南三江-印支地区的关键区域,发育有较完整的晚古生界,以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广泛分布为特色;但其前寒武纪基底岩系出露较少,主要以宁多岩群(Pt_(1-2)Nd.)和草曲群(Pt_(3)C)为代表。本文针对昌都地块东南缘贡觉地区出露的一套被前人称为“宁多岩群”的中深变质岩系,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显微薄片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工作,认为该套中深变质岩系属于一套变质杂岩,其岩石组合既包括了原岩沉积时代不早于奥陶纪的片麻岩、变粒岩和大理岩等副变质岩,又包含了原岩时代分别为中二叠世的斜长角闪岩和中三叠世花岗质片麻岩等正变质岩。其原岩时代特征与昌都地块北缘的宁多岩群有较大差别,不应当归属为昌都地块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结合片麻岩的变质新生云母类矿物Ar-Ar测年数据和变质后期侵入的闪长玢岩脉锆石U-Pb年龄,认为贡觉地区出露的中深变质岩的变质时代为ca.260~244Ma(P_(2)-T_(2))。该期发生在昌都地块东南缘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是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向西俯冲-碰撞的构造响应。
    • 刘世奇; 王鹤; 王冉; 高德燚; Ashutosh Tripathy
    • 摘要: 煤层孔隙与裂隙发育特征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对深入认识煤层流体赋存与传质过程微观机理、优化地质适配性开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煤层孔隙、裂隙成因类型复杂、尺度分布范围广、非均质性强,其发育特征是煤化作用、变质作用类型、构造演化作用、煤岩物质组成、地下流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煤化作用是其内因,构造应力作用是其主要外因,内外因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煤阶、不同含煤盆地、不同构造部位煤层孔隙、裂隙发育的现今特征,而成煤物质、沉积环境、盆地埋藏史、热史等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煤层孔隙、裂隙的研究与煤层气高效开发紧密关联,未来研究中将煤层孔隙—裂隙作为具有整体性的解吸—扩散—渗流网络加以认识更具意义,而煤层孔隙—裂隙连通网络控制的渗透率来源和有效性、纳米尺度孔隙—裂隙发育特征与结构关系、孔隙—裂隙与煤层流体之间的界面性质、多尺度孔隙—裂隙结构表征等需要进一步探讨。数字岩石物理表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 李旭平; 陈妍蓉
    • 摘要: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3.5~1.8Ga前陆架和洋盆的常见沉积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构成了世界上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它们成矿过程及其演化的许多方面的问题仍未解决,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沉积方式的长期变化与地球的环境和地球化学演化有关.条带状铁建造记录了前寒武纪古海洋、古环境、大气条件和细菌代谢条件以及铁的来源和沉积过程.大型BIF沉积与大火成岩省有成因联系,其铁的来源与火山物质加入的海底热液体系有关,或有陆缘岩石风化的无机物产物加入,越靠近陆缘,陆源碎屑物质加入的越多.然而,在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期间,BIF沉积的深水盆地中陆源物质的加入很少.那时的铁建造沉积在缺氧的海洋中,通过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无氧光合氧化和紫外光线辐射氧化等机制对溶解的二价铁进行氧化,从而形成三价铁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沉积.大多数BIF大型矿床,自其在沉积环境中形成以来,它们在从太古宙直至中生代的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铁矿的品位由低到高转化的复杂地质过程,一般经历了深部交代变质作用的除硅、除碳酸岩矿物的富集成矿和浅部风化富集成矿过程.许多BIF铁矿经历了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但到达的压力条件都不是很高,这或许与俯冲的高密度BIF铁矿难以折返的动力学机制有关.迄今为止,变质作用、尤其是高级变质作用对成矿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领域.
    • 程远慧
    • 摘要: 通过对福建省漳平市凤山矿区石墨矿近年来硐探、钻探等地质资料系统的梳理,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石墨矿的控矿因素.研究认为该区石墨矿是由赋存于中二叠统童子岩组的无烟煤经过高温、高压作用进一步变质而成的.煤层受到岩浆热变质作用使碳物质(煤)分解,重新富集形成以隐晶质(土状)为主的隐晶质石墨矿,因此本区石墨矿的控矿因素是温度和构造.由于过往对福建煤系石墨资源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造成大部分煤系石墨矿划归煤矿,致使石墨矿资源被浪费,本次通过野外地质勘查、采样样品测试等工作,确定了凤山矿区为煤系石墨矿,为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指明新的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