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质来源

物质来源

物质来源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84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海洋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4篇、会议论文158篇、专利文献78668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物质来源的相关文献由2508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学法、李安春、牛树银等。

物质来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4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158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78668 占比:98.95%

总计:79500篇

物质来源—发文趋势图

物质来源

-研究学者

  • 石学法
  • 李安春
  • 牛树银
  • 王宝德
  • 王昆山
  • 孙爱群
  • 徐方建
  • 李军
  • 刘学飞
  • 刘成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阳; 张连昌; 朱明田; 黄柯; 周伶俐
    • 摘要: 三叠纪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成矿期,三叠纪金矿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构成一条近东西向延伸、长约1500km的金成矿带,其中包括乌拉山-大青山、张家口、冀东-辽西、青城子及夹皮沟等多个金矿集中区。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纪金矿带的赋矿围岩主要为新太古代-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和中生代花岗岩类,金矿床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伴随蚀变岩型矿化;中、西段金矿集中区矿化组合表现为金或金钼矿化,东段则以金多金属矿化为主。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该带金矿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240~220Ma);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具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特征,属于H_(2)O-NaCl-CO_(2)±CH_(4)体系,相分离作用可能是石英脉型金矿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氢-氧同位素组成进一步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为岩浆水或变质水,后期混入了大气降水。矿石碳、硫、铅、氦-氩同位素及金矿集中区内成矿相关岩体的钕、铪同位素组成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纪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与壳-幔混合作用有关,其中,幔源物质及流体的贡献与区域三叠纪岩浆活动有关,壳源组分的贡献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变质围岩。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整体上与中亚造山带造山后伸展作用有关:晚三叠世,华北北缘受中亚造山带碰撞后伸展作用的影响,发生岩石圈首次减薄事件,同时发育多条深大断裂及碱性花岗岩-碱性岩的侵入活动,为大规模区域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优越条件。金矿带的东段可能同时受扬子克拉通与华北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是造成其与中、西段金矿集中区成矿特征有一定差异的主因。
    • 李亚楠; 苏锐; 周志超; 李杰彪; 张明
    • 摘要: 为研究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期间,在包气带中发生的水岩作用及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形成过程,在新场地段典型地貌单元处,采集岩土样品4组,分别取自沟谷上游、沟谷下游、平滩及斜坡,与去离子水按1:2的固液比进行28 d浸泡试验,并测试了浸泡水溶液中不同离子组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水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存在不同程度增大的趋势,由此推测大气降水在补给地下水期间,在包气带将发生溶解淋滤作用,使包气带岩土中的一些物质进入水中,改变了降水的水化学性质,对地下水化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 徐少龙; 雷新喜; 白震宇
    • 摘要: 洛宁县沙沟一带是河南省重要的银铅矿集区,具有矿床多,矿脉薄,品位高,延深大的特点,引起国内外投资者和学者的关注。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结合S、Pb同位素和成矿年代学的特点,初步认为属中生代时期成矿。希望对该区域的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 周博文; 王春连; 游超; 刘殿鹤; 刘思晗; 余小灿; 颜开; 刘雪; 刘延亭
    • 摘要: 张厝萤石矿是福建邵武地区典型萤石矿床之一,萤石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似斑(少斑)中细粒(细粒)正长花岗岩的断裂构造中,矿体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本文对萤石矿石及围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及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富集高场强元素U、Hf、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萤石和围岩稀土配分曲线具有相似同步性,因此认为研究区萤石的成矿物质来源是相同的,物源具有相似性。萤石矿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Eu处出现一个明显“V”形,表现为负Eu异常、Ce弱正异常,表明其形成于还原环境中。通过Tb/Ca-Tb/La关系图分析,说明该萤石矿为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综合分析,认为该萤石矿的成矿物质F和Ca主要来源于热液对围岩的淋滤和萃取,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 颜开; 王春连; 王九一; 沈立建; 余小灿; 孟令阳
    • 摘要: 吉泰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时期,沉积了巨量的富锂钾卤水,同时富含硼、铷、铯、溴、碘等新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价值高。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吉泰盆地石炭系黄龙组黑色碳质泥岩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其物源、构造背景及古风化作用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其对上覆卤水矿层的影响。吉泰盆地M2钻孔底部细碎屑岩具有LREE富集,HREE较平缓的特征,且均表现明显的Eu负异常,综合La/Th-Hf和Zr-TiO_(2)图解,认为其主要来自长英质/基性岩浆岩和古老沉积组分的混合源区,为卤水形成带来了丰富的深源物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比值(La/Th、Cr/Th、Th/Sc),反映出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特征。通过计算化学风化指数(CIA、CIW、PIA和ICV)及Al_(2)O_(3)-(CaO+Na_(2)O)-K_(2)O图解,表明其化学风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为卤水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元素。
    • 薛燕; 王春连; 刘殿鹤; 王九一; 颜开; 彭琰聪; 高绣纺
    • 摘要: 沉积盆地油田卤水中蕴藏着锂、铷、铯等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其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采集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地区地下卤水样品18件,测试了其化学组成,分析了卤水的水化学特征、元素相关性和特征系数,探讨了该地区深层卤水成因。研究区卤水赋存于古近系潜江组砂岩中,矿化度(TDS)平均值为260.04 g/L,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pH值在7.03~8.01之间。与往年相比,潜江凹陷卤水矿化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可能与油田的开采注水有关。Na、Cl含量与TDS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Li、K、B和Br含量随着TDS增加而升高,而Ca含量随着TDS增加呈下降趋势,可能揭示了原生沉积卤水蒸发浓缩的过程。高的钠氯系数(1.09~1.21)和氯溴系数(480~1547.60)以及低的钾氯系数(3.75~14.82)表明了来自石盐溶解的贡献,波动的钙镁系数和脱硫系数反映了不均一的封闭性和变质程度,从潜一段至潜四段封闭性变好、变质程度变高。研究区地下卤水为陆相盐湖原生蒸发沉积,有明显石盐淋滤的物源补给,储集空间整体封闭性较差,变质程度较低。
    • 侯莹玲
    • 摘要: 喀斯特型铝土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铝土矿类型,其地质特征与物源研究对促进铝土矿地质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阐释了我国铝土矿的分类及喀斯特型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对我国喀斯特型铝土矿物源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指出用单一的不活动性元素对比分析并不能有效解决喀斯特型铝土矿的物源争议,综合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多学科研究,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源区示踪效果。
    • 唐鑫; 陈福川; 张鹏飞; 李龚健; 赵枫; 陈威
    • 摘要: 老厂矿床是昌宁-孟连缝合带内唯一大型矿床,本文报道了老厂矿床Ag-Pb-Zn矿体中Ⅰ号矿体群下部块状矿体和上部网脉状矿体的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以及Ⅰ、Ⅱ、Ⅳ三个矿体群内闪锌矿的Zn同位素组成。Ⅰ号矿体群下部块状矿体和上部网脉状矿体方解石δ^(13)C_(PDB)的范围分别为-6.17‰~2.71‰和-2.18‰~3.87‰,δ^(18)O_(PDB)的范围分别为-19.57‰~-17.23‰和-22.10‰~-16.21‰;计算获得对应成矿流体的δ^(13)C_(CO_(2))为-6.16‰~1.53‰和-2.39‰~6.43‰,δ^(18)O_(H_(2)O)分别为1.62‰~7.62‰和4.36‰~16.92‰,通过与岩浆CO_(2)(δ^(13)C=-2‰~-8‰)和围岩灰岩(δ^(13)C=-1.6‰~4.0‰)的δ^(13)C值相比较,指示块状矿体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自岩浆,网脉状矿体成矿流体中的碳则主要来自围岩,说明老厂矿床深部水岩反应较强。10件闪锌矿的δ^(66)Zn和δ^(68)Zn值分别为0.17‰~0.25‰和0.33‰~0.49‰,与VMS型矿床以及现代海底热液流体的Zn同位素组成重合,不同标高均一的Zn同位素组成寓示老厂矿床Ag-Pb-Zn矿体中闪锌矿形成过程中几乎未受到温度、分馏和微生物作用的影响,可以直接反映金属源区的Zn同位素组成,揭示老厂矿床Ag-Pb-Zn矿体为VMS成因,成矿金属主要来自于下石炭统海底火山作用。
    • 蓝叶; 于海燕; 阮青锋; 沙鑫; 易泽邦; 杨育富
    • 摘要: 透闪石玉的成矿与热液介质下成矿元素Si、Mg和Ca的迁移形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先进地质学理论和现代测试仪器在透闪石玉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透闪石玉的成矿理论更加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透闪石玉成因分类的科学性,成矿物质来源的可靠性以及成矿过程的系统性。基于透闪石玉成矿研究现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透闪石玉成因类型划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矿年代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根据透闪石玉成矿特征和相关同位素的分馏机制,从原位稀土元素、微区^(40)Ar/^(39)Ar定年和同位素示踪3个方面,对透闪石玉的成矿物质和蚀变热液来源的研究方法作出展望,以期为玉石的成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张凯涛; 白德胜; 李俊生; 刘纪峰; 许栋; 苏阳艳; 樊康
    • 摘要: 通过对豫西合峪—车村地区30余个萤石矿床的地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区内萤石矿床类型、空间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探究矿床成因和物质来源。合峪—车村地区萤石矿类型主要为单一型,矿床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的断裂带上;合峪岩体形成年龄为124.7~148.2 Ma,太山庙岩体形成年龄为115~123.1 Ma,萤石成矿年龄为120~126.8 Ma,说明成矿作用发生在合峪岩体侵入末期、太山庙岩体侵入早期。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_(2)O体系,指示区内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型萤石矿床。区内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分为略微左倾型、平坦型及右倾型3类,以右倾型为主,且右倾型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燕山期花岗岩相似,二者均表现为强Eu负异常和弱Ce负异常,说明燕山期花岗岩对萤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成矿元素F可能主要来源于合峪岩体和太山庙岩体,成矿元素Ca部分来源于花岗岩围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