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岸海域

近岸海域

近岸海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71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9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23283篇;相关期刊277种,包括海峡科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开发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等;近岸海域的相关文献由14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俊龙、刘方、丁页等。

近岸海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9 占比:2.46%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23283 占比:97.17%

总计:23960篇

近岸海域—发文趋势图

近岸海域

-研究学者

  • 李俊龙
  • 刘方
  • 丁页
  • 李曌
  • 刘喜惠
  • 张存勇
  • 陈平
  • 吴海燕
  • 赵可胜
  • 陈克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晓起
    • 摘要: 近日,媒体报道了山东青岛胶州湾海盘车大量聚集,疯狂捕食近岸海域底播养殖的蛤蜊,致使蛤脷养殖户收益严重受损的新闻,海盘车这一类美丽的海洋生物,以“美丽杀手”“海底蝗虫”之“美誉”冲上了热搜。而造成该事件的“元凶”正是一种海盘车--多棘海盘车。
    • 柯耀炜
    • 摘要: 基于当前近岸海域污染的现实压力,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应对具有现实紧迫性。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口号,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近几年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加剧了近岸海域污染程度,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近岸海域污染的现实压力,必须落实陆海统筹、强化区域联动机制、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多措并举以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完善建设,带来近岸海域污染治理能力的提升。文章就近岸海域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基于广东地区污染防控举措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控及环保策略。
    • 张嘉怡; 田正林; 宋向上; 潘志林; 倪佳敏
    • 摘要: 近岸海域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海域水质优劣是海域污染元素含量与水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近岸水域的海水净化问题需要控制污染元素的含量,降低超标元素含量,保证近岸海域水体元素组成的平衡。阐述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原因、污染水体处理要求以及处理方法,总结了净化植物的特性与分类,分析了不同种类植物的喜好特性和主要消除水体中的污染元素种类及强度、各种植物对水域环境的净化效应和净化机制。针对污染海域分析了海域净化植物的选择原则、布局原则以及植物水上漂浮方法。为深入开展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的生态化处理研究提供参考,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 钱茹茹
    • 摘要: 宁波市目前已基本形成覆盖近岸海域的海洋观测网络,本文系统介绍了宁波市当前近岸海域海洋观测网络现状和运行情况,并利用现有观测数据对2021年台风“烟花”期间宁波海域水文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有观测数据对台风活动具有明显反应,对海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进一步优化完善宁波市海洋观测网络,对海洋观测站点布局、观测数据资源整合、海洋观测设施管理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宁波市海洋观测网络优化改进方向。
    • 周超凡; 矫新明; 董冰洁; 张晓昱; 吕赢; 郑江鹏
    • 摘要: 基于2017和2019年如东滩涂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探讨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通过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重金属分布的控制因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铜(Cu)、锌(Zn)、铅(Pb)、铬(Cr)、镉(Cd)、汞(Hg)、砷(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42,51.3,15.2,55.6,0.09,0.006和7.71 mg/kg。整体来看,Cu、Zn、Pb、Cr、Cd、Hg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口邻近海域。Cu、Pb、Cd、Zn、Hg、Cr的来源可能高度相似,有机碳与粒度是其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As的来源与分布则比较特殊。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Hg>As>Pb>Cu>Cr>Zn,其中Cd是主要的生态危害因子。
    • 刘婧美; 刘春洋; 韩业越; 赵吉
    • 摘要: 为了解天气条件对北戴河近岸海域水母暴发的影响,记录了2019—2021年北戴河气温及水母暴发期光照和降雨情况,结合水母暴发期的水母日捕捞量分析得出:气温是水母暴发重要的诱因,自然光照对水母暴发影响不显著,降雨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和沙蜇(StomoloPhus meleagris)暴发影响不显著,对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暴发影响显著。
    • 由丽萍; 赵玉庭; 孙珊; 张娟; 谷伟丽; 董晓晓; 李佳蕙; 马元庆
    • 摘要: 文章依据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总体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变小的趋势,其中,粉砂含量最高,平均66.45%;砂次之,平均26.78%;黏土含量较低,平均6.77%。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类型包含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砂,以粉砂为主,占调查站位的61.9%。2016—202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整体呈现粗化的趋势,其中,日照、青岛、潍坊和滨州近岸海域粗化趋势较为明显,东营次之,烟台和威海粗化程度最低。沉积物粒度时空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物源、区域水动力条件(如,渤海和黄海海流、山东省沿岸流等)及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情况,具体的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山东省近岸海域底质类型变化分析和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 孙嘉琪; 陈鼎豪
    • 摘要: 根据2019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广东近岸海域的环境调查资料,对表层海水中活性磷酸盐(DIP)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对其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营养盐的结构,并探讨了活性磷酸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在湛江港、汕头港、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和大亚湾石化区附近海域等局部海域浓度较高,3个季节在活性磷酸盐浓度较高的海域多呈现出中度或重度富营养状态,DIP主要来源于陆源营养盐的输入,同时还受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以及有机物降解等的综合影响。
    • 温玉娟; 徐轶肖; 黎慧玲; 雷富; 谢欢达; 吴淼
    • 摘要: 为全面了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营养盐与富营养化程度,于2021年8月和2022年1月在珍珠湾、钦州湾、廉州湾、铁山港和涠洲岛海域共27个站位采集表层水,分析营养盐浓度,并运用营养盐限制因素评价方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分析营养盐结构特征和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夏季表层水体溶解态无机氮(DIN)、磷酸盐(PO_(4)^(3-)-P)和硅酸盐(SiO_(3)^(2-)-Si)均值分别为0.177 mg/L、0.019 mg/L和0.578 mg/L,冬季三者分别为0.162 mg/L、0.021 mg/L和0.324 mg/L,营养盐浓度均为SiO_(3)^(2-)-Si>DIN>PO_(4)^(3-)-P;其中DIN和SiO_(3)^(2-)-Si平均值在夏季高于冬季,而PO_(4)^(3-)-P为夏季略低于冬季。各海湾营养盐浓度大小依次为铁山港和钦州湾>廉州湾>珍珠湾>涠洲岛,且在4个海湾均呈湾内向湾外递减的空间变化趋势。夏季氮磷摩尔比(N/P)、硅氮摩尔比(Si/N)和硅磷摩尔比(Si/P)分别为4.3-35.2,0.5-6.5和12.0-139.9,对应均值分别为19.6,2.0和35.5,以潜在磷(P)限制为主,占所有站位的29.6%;氮(N)限制占14.8%,其余站位无营养盐限制的情况。冬季N/P、Si/N和Si/P分别为4.3-36.2,0.8-2.0和8.4-37.1,对应均值分别为20.4,1.1和21.5,以潜在P限制为主,占所有站位的36.4%;N限制占9.1%。夏季富营养化指数E为0.04-3.92,平均值为1.13;冬季富营养化指数E为0.03-3.68,平均值为1.08,夏季富营养化程度略高于冬季。总的来说,北部湾近岸铁山港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其次为钦州湾,两者绝大部分海域均已达到中度富营养,廉州湾30.0%海域达到轻度富营养,而珍珠湾和涠洲岛均属于贫营养。本研究结果可为北部湾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 李德鹏
    • 摘要: 近年来,辽宁省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日趋好转,但是人类活动、畜禽养殖、工业排污等污染,容易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造成威胁。针对“十三五”期间辽宁省近岸海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结合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状况阐述了水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来源,如工业源、生活源、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以产生的主要污染问题为出发点,对辽宁省近岸海域水生态环境污染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为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