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渤海湾

渤海湾

渤海湾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9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水路运输、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8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93篇;相关期刊874种,包括中国边防警察、地质通报、海洋技术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第八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等;渤海湾的相关文献由258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宏、王福、商志文等。

渤海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8 占比:88.03%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2.30%

专利文献>

论文:193 占比:9.66%

总计:1997篇

渤海湾—发文趋势图

渤海湾

-研究学者

  • 王宏
  • 王福
  • 商志文
  • 李建芬
  • 陶建华
  • 田立柱
  • 裴艳东
  • 郑丙辉
  • 范昌福
  • 姜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全为民; 张云岭; 齐遵利; 许敏; 范瑞良; 王桃妮; 李楠楠; 孙兆跃; 周海生; 李春; 张秀文
    • 摘要: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目前我国自然牡蛎礁分布和生态现状的基础信息仍然较缺乏。于2019年3月对河北唐山曹妃甸-乐亭海域自然牡蛎礁的空间分布、生态环境、牡蛎生物学和礁体动物群落开展了调查,并评估了该牡蛎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该海域自然牡蛎礁分布于溯河(SR)、溯河口海域(SRE)和捞鱼尖海域(LYJ),总面积约15 km^(2),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牡蛎礁。基于96个牡蛎样品的16S rDNA检测,共识别出92个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3个侏儒牡蛎Nanostrea fluctigera和1个巨蛎属未知种Crassostrea sp.。自然牡蛎礁中牡蛎平均密度介于104-3912个/m^(2)之间,不同礁区间牡蛎平均密度的大小排序为:SRE>SR>LYJ(PSRE>LYJ(PSRE=LYJ(PSR>LYJ(P<0.05)。牡蛎密度与礁体动物群落总密度和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自然牡蛎礁如未受破坏,则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达6.90×10^(8)元/年。该牡蛎礁是继海草场后在该海域发现的又一重要的温带海洋生境,是我国自然牡蛎礁地理分布的重大发现。建议加强该自然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建设一个以牡蛎礁和海草场为核心的资源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 于莹; 王宇; 张博伦; 王硕; 徐晓甫; 张武昌
    • 摘要: 为了解渤海湾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和种类组成的周年变化,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渤海湾一个站位进行每月1次共12个航次浮游纤毛虫样品的采集。样品按照Utermöhl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倒置显微镜镜检,计算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无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在4月和8月呈现双峰值,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在7月出现单峰值。周年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8.6±32.6)%,5—7月较高,均超过50%。共鉴定砂壳纤毛虫6属21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6—8月砂壳纤毛虫种类数最高。砂壳纤毛虫种类组成呈现明显的周年变化,温度是驱动砂壳纤毛虫群落周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为0.95±0.78,Pielou指数的平均值为0.52±0.34,均在6—8月较高。除无壳纤毛虫外,砂壳纤毛虫丰度、纤毛虫总丰度和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比例均与温度、Chl a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 孙万胜; 白明; 于洁; 马丹; 张玲; 张萍
    • 摘要: 天津渤海湾是重要的鱼虾贝产卵场,研究探讨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鱼卵、仔鱼以及游泳动物的栖息状况及变化趋势,对有针对性地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和渔业资源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2015年至2020年间,通过开展海洋资源调查,初步摸清了天津渤海湾主要渔业生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渔业资源量还是生物多样性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且鱼类种群已由过去的重要经济种类为主要品种转变为目前的低值型浅海小型鱼类为主,资源退化现象较为明显。
    • 徐东会; 齐衍萍; 刘潇; 潘玉龙; 杜小媛; 王泰森
    • 摘要: 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分别于2017年春、夏、秋和冬季在渤海湾海域采集浮游动物,分析了桡足类群落的组成种类、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与桡足类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调查海域共出现桡足类20种,其中秋季种类最多达到13种,春季和冬季分别为12种和9种,夏季最少为8种。渤海湾海域桡足类丰度的平均值在春季最高,达到了882.5 ind/m^(3)。夏季和秋季分别为84.0 ind/m^(3)和48.4 ind/m^(3)。冬季最低,为11.8 ind/m^(3)。桡足类在秋季时,其香农-威纳指数和物种玛格列夫指数的平均值达到了最高,夏季时桡足类的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达到了最低,桡足类在春季时,其物种玛格列夫指数的平均值达到了最低。通过分析环境因子与桡足类丰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温度、盐度、溶解氧、磷酸盐、硝酸盐、硅酸盐、pH和浊度等环境因子会对渤海湾海域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春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叶绿素a水平分布的趋势相似;夏季和冬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温度水平分布的趋势相似;秋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温度水平分布的趋势相反。
    • 姚剑宇; 丁磊; 王刚; 赵亮
    • 摘要: 基于FVCOM-SWAN双向耦合模型,对渤海湾围填前后潮流场和波浪场进行模拟,分析围填海对渤海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填海对围填海区附近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远离其海域的影响较小.在主要围填海区,大部分海域月均水位在高潮位时较围填前增加,低潮位时较围填前减小,而曹妃甸东北部三港池附近海域月均水位变化与其他海域相反.涨急、落急时,月均垂向平均流速在曹妃甸围填外边界附近原潮流流向改变较大的海域、天津南港工业区和黄骅港口门附近海域增加,在其他主要围填海区减小.对波浪场的影响局限在围填海域附近,月均有效波高和周期均减小.本文还比较了是否考虑波浪作用对潮流的影响.波流共同作用与不考虑波浪作用的情况相比,大部分沿岸海域水位减小,垂向平均流速和底部切应力增加.
    • 李建良; 张潮; 李贵旺; 王文奇
    • 摘要: 渤海湾某油田群自投产以来一直加注杀菌剂BHS-38,近期监测井口平台至中心平台的多相混输海管来液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超标,中心平台的污水处理流程硫酸盐还原菌也出现持续升高现象。为尽快降低混输海管及生产流程SRB含量,针对SRB对杀菌剂BHS-38(有机聚合物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导致BHS-38高浓度下仍然杀菌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新型杀菌剂(主要成分戊二醛)采用绝迹稀释法监测细菌含量并进行效果评价,取得良好效果。
    • 刘超; 李超; 孟莎; 刘淑君; 周斌
    • 摘要: 分析了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d和Cr)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5种元素含量均未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标准。Cu、Pb、Cd、Cr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高值出现在站位4和站位11,Zn的分布特征不同,质量分数变化很大,存在明显的高值和低值,区域相差很大。从单个元素污染系数来看,Pb、Cr、Cu、Zn属于低污染程度,Cd属于中等污染程度,总体污染污染指数小于8,属于低污染程度。5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至低为Cd、Pb、Cr、Cu和Zn,其中,Pb、Cr、Cu和Zn的单个元素的危害系数属于低微生态风险等级,Cd属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
    • 李肖正; 岳甫均; 周滨; 王欣楚; 胡健; 陈赛男; 李思亮
    • 摘要: 为探究弱水动力条件下,典型滨海地区水体N_(2)O释放通量及其主控因素,于2019年7月和8月(夏季)和11月(冬季初期)对以大清河-独流减河-北大港湿地为代表的渤海湾弱水动力条件河流开展水样采集与分析工作.结果表明:N_(2)O浓度变化范围为0.4~184.5nmol/L,N_(2)O饱和度的变化范围为7.2%~2740%,其中近90%的样品处于过饱和状态,表明该研究区是潜在的N_(2)O释放源.N_(2)O水-气界面释放通量为-0.3~6.7μmol/(m^(2)·h),夏季水体N_(2)O的释放通量高于冬季.降雨前后N_(2)O浓度出现明显波动,相同点位降雨前后N_(2)O浓度的变化值为-15.2~63.9nmol/L,独流减河上游农业区N_(2)O浓度的平均增加量(22.1nmol/L)显著高于下游(1.3nmol/L),降雨驱动了流域氮素的运移,促进了水体N_(2)O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N_(2)O的浓度受反应物浓度、水体盐度共同调控.通过计算得到该滨海地区弱水动力条件下河流N_(2)O的排放因子为0.0073,表明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默认值0.0026可能低估了该地区间接N_(2)O释放.
    • 石利星; 王月; 栗亚宁
    • 摘要: B-9井是部署在渤海湾生态保护区的一口预探井,需满足零排放要求,按常规尺寸井眼钻井,将带来大量的废弃钻井液,转运陆地及处理都需花费较高的费用,因此必须尽量缩小井眼尺寸,同时还需考虑测试时可获得足够的泄油面积,因此瘦身井+随钻扩眼组合方式,成为可实施的新方案。本井在14-5/8″和11-1/4″井眼进行了扩眼作业,扩眼后顺利完成后续下套管作业。该模式的成功实施为后期类似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对钻井提质、降本、增效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王娟娟; 张素青; 王宝峰; 王秀芹; 王德兴; 张丹娜; 张亚楠
    • 摘要: 根据2020年5月、8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渤海湾天津海区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湾天津海区水质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况。渤海湾入海口附近海域水质状况较其他区域要差,近岸的污染物浓度较外海浓度高。生物学评价表明,调查海区生境质量整体较好,但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比较脆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