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江凹陷

潜江凹陷

潜江凹陷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956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盐湖研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1年盆地动力学与油气储层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2010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潜江凹陷的相关文献由38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世强、郭丽彬、叶加仁等。

潜江凹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9.72%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1956 占比:89.64%

总计:2182篇

潜江凹陷—发文趋势图

潜江凹陷

-研究学者

  • 吴世强
  • 郭丽彬
  • 叶加仁
  • 漆智先
  • 李志明
  • 管文静
  • 陈凤玲
  • 陈开远
  • 黄华
  • 向树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云琦; 金之钧; 苏建政; 李志明; 牛骏
    • 摘要: 目前,页岩油在北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商业开发,中国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也有了重大突破。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水平纹层/层理发育层段产量高于其他层段,推测水平渗透率大于垂直渗透率。针对中国陆相典型页岩油储层渗透率,应用压力脉冲衰减法,对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的变化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常压条件下,当层理缝发育时,水平渗透率高于垂直渗透率可达5个数量级;当层理缝不发育时,水平渗透率比垂直渗透率高20~50倍左右;当储层发育切穿层理的构造微裂缝时,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率相差倍数小于1;②围压条件下,与海相页岩油储层相比,陆相页岩油储层的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变化更为复杂,其中水平渗透率对围压的敏感性更明显;③就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率之比而言,纹层状灰质页岩/纹层状砂质页岩、层状页岩和块状页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90.0,1.4~46.0和1.3~40.0;④潜江凹陷页岩油储层孔喉半径小,矿物组分复杂,发育硬石膏等特殊矿物,阻塞孔隙,使得江汉油田潜江凹陷页岩油储层渗透率比胜利油田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渗透率低10~100倍。
    • 胡心玲
    • 摘要: 习家口单斜带位于潜江凹陷西北部,是区内二级构造单元之一,紧邻主力生油洼陷-蚌湖向斜带,也是凹陷内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块,研究其构造发育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构造演化分为断陷、断坳和抬升三个阶段,区带自东向西地层逐渐抬升减薄,断裂主要发育在单斜带中西部,形成的断鼻、断块等类型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 薛燕; 王春连; 刘殿鹤; 王九一; 颜开; 彭琰聪; 高绣纺
    • 摘要: 沉积盆地油田卤水中蕴藏着锂、铷、铯等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其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采集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地区地下卤水样品18件,测试了其化学组成,分析了卤水的水化学特征、元素相关性和特征系数,探讨了该地区深层卤水成因。研究区卤水赋存于古近系潜江组砂岩中,矿化度(TDS)平均值为260.04 g/L,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pH值在7.03~8.01之间。与往年相比,潜江凹陷卤水矿化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可能与油田的开采注水有关。Na、Cl含量与TDS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Li、K、B和Br含量随着TDS增加而升高,而Ca含量随着TDS增加呈下降趋势,可能揭示了原生沉积卤水蒸发浓缩的过程。高的钠氯系数(1.09~1.21)和氯溴系数(480~1547.60)以及低的钾氯系数(3.75~14.82)表明了来自石盐溶解的贡献,波动的钙镁系数和脱硫系数反映了不均一的封闭性和变质程度,从潜一段至潜四段封闭性变好、变质程度变高。研究区地下卤水为陆相盐湖原生蒸发沉积,有明显石盐淋滤的物源补给,储集空间整体封闭性较差,变质程度较低。
    • 刘红磊; 徐胜强; 朱碧蔚; 周林波; 黄亚杰; 李保林
    • 摘要: 盐间页岩油储层存在上下盐岩蠕变特征不清,压裂过程中易受上下塑性盐岩干扰;储层岩性组分多、敏感性复杂、孔隙连通性差,储层中可溶盐的溶解规律不清楚等特点。储层特点对体积压裂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为寻求盐间页岩油高效开发手段,在潜江凹陷古近系盐间页岩油油藏的BYY1HF井试验采用CO_(2)增能复合压裂、耐酸压裂液加砂技术、密切割强加砂压裂技术和投球暂堵技术。CO_(2)增能复合压裂技术具有增加返排能力、改善基质孔渗性、穿透性强、返排率高的优势;耐酸压裂液体系在酸性环境(pH值为2~6)下性能稳定,携砂能力强,对储层伤害低;密切割强加砂压裂技术能克服“簇集效应”,促进各簇裂缝均匀开启及延伸,提高体积压裂效果。施工效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具有增强返排能力、改善储层孔渗性、提高岩石起裂能力及裂缝复杂度等优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质供油能力。该压裂技术试验对盐间页岩油大规模压裂改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王韶华; 聂惠; 马胜钟; 丁一; 李浩; 梁文华
    • 摘要: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页岩油作为国家油气资源接替的新阵地,加强陆相盐湖盆地盐间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可为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页岩油勘探提供重要依据。为此,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古近系潜江组盐间页岩油为例,突出烃源层系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的有效性与创新性,优选出以TSM盆地模拟法为主,辅以体积法、热解参数法及资源丰度类比法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进一步明确了页岩油资源潜力及有利分布区。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13个单韵律层、1个复韵律层,预测地质资源量8×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1.26×10^(8) t,其中潜3^(4)-10韵律层资源量最大;平面上,预测潜江凹陷中北部是潜江组页岩油勘探有利区,其中,Ⅰ类地质资源量2.43×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0.38×10^(8) t,Ⅱ类地质资源量5.57×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0.88×10^(8) t。
    • 仉涛; 郭智奇; 刘财; 刘喜武; 刘宇巍
    • 摘要: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油储层的地质结构为韵律背景下的页岩薄层,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精确描述盐间页岩油薄储层厚度的空间展布。因此,应用现有地震资料,探索适用于韵律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传播矩阵方法计算并分析研究区目标韵律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系统模拟并分析非均匀薄互层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厚度、纵波速度等变化时地震波的反射动力学特征,发现地震反射波形的振幅和相位随非均匀页岩薄层的纵波速度和厚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本文页岩薄层厚度预测的基础。结合测井分析构建韵律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模型空间考虑了页岩薄层纵波速度和厚度共99种组合变化的情况。通过求取目标层实际地震反射波形与构建的模型空间中地震波形的最佳匹配,提出基于反射波形的页岩薄储层厚度的地震预测方法,预测研究区页岩薄层厚度变化范围为5~20 m,并且由西南向东北呈增加趋势。预测页岩薄层厚度与测井解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 孙中良; 王芙蓉; 韩元佳; 侯宇光; 何生; 郑有恒; 吴世强
    • 摘要: 目前,众多学者从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等方面对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展开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其孔隙的复杂性、形成孔喉的主要矿物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存在盲点。依据分形理论,结合氮气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选取沉积位置不同的BX7井以及BYY2井,分别对潜三段第四亚段(Eq_(3)^(4)-10)页岩的比表面分形特征、孔隙结构分形特征以及孔喉分形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孔隙表面较为平整,比表面分形维数D1趋近于2,孔隙表面的粗糙程度主要受黏土矿物本身特性影响。相较于沉积边缘的BX7井,位于沉积中心的BYY2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更为简单。小孔径孔隙的孔体积所占比例越大,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越复杂。BX7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2主要受黏土矿物以及石英的影响,而BYY2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2主要受白云石的影响。白云石为构成BX7井储层孔喉的主要矿物,随白云石增加,孔喉特征复杂,连通性变差。BYY2井储层中石英形成的孔喉直径较小,石英的增加会使孔隙连通性变差;方解石形成的孔喉直径较大。页岩油的赋存会使孔隙的分形维数变小,对孔喉分形特征的影响较小。盐类矿物的存在会阻塞孔隙,使孔隙连通性变差。
    • 李新文
    • 摘要: 潜江凹陷西斜坡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储层发育,主要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构造油藏。近年来,充分运用大量动、静态资料,应用基于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模型正演及属性分析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开展精细构造解释,落实该区构造格局及局部构造特征,结合储层展布及成藏规律认识,开展滚动勘探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形成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思路与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郭丽彬; 杜伟; 唐文旭; 罗书行
    • 摘要: 近年来,潜江凹陷蚌湖向斜深洼区陆续钻探的g79等一批井连续获得高产,通过研究,提出生烃(TSR)作用对油气高产富集具有显著控制作用:对砂岩储层物性具有明显改善;生烃超压形成的微裂缝形成油气的高效运移通道,二者耦合控制了深洼带岩性油藏的高产富集。
    • 沈云琦; 苏建政; 李凤霞; 常鑫; 吴世强
    • 摘要: 采用矿物成分测定,孔隙结构分析,单-三轴力学参数测定,抗拉强度、界面抗剪切强度测定,以及地应力测定等方法对潜江凹陷潜江组潜四下段典型页岩油储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物成分特征主要是“低黏土矿物、低石英、高碳酸盐、局部高蒸发岩”。孔隙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晶间孔、粒内孔;②潜四下段24韵律储层抗压强度较大,6韵律储层抗压强度较小,其余韵律抗压强度基本相当。弹性模量为4.16~18.11 GPa,泊松比为0.146~0.331,围压与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呈正相关关系,温度与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呈负相关关系,温度、围压与泊松比并无明显变化;③层理面抗拉强度小于基质抗拉强度,表明层理面更容易开启;随着法向应力增大,钙芒硝-泥岩界面抗剪切强度小于层理界面,钙芒硝-泥岩界面的黏聚力为0.57 MPa,内摩擦角为21.78°,层理界面黏聚力为0.99 MPa,内摩擦角为31.99°;④潜四下段15韵律层最大水平主应力为74.25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71.74 MPa,水平应力差为2.51 MPa,32韵律层最大水平主应力为80.61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78.01 MPa,水平应力差为2.6 MPa,均有形成压裂体积缝网的应力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