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藏规律

成藏规律

成藏规律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8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166篇、专利文献32927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石油天然气学报、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等;成藏规律的相关文献由148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国盛、王军、赵靖舟等。

成藏规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0.95%

会议论文>

论文:166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32927 占比:98.56%

总计:33409篇

成藏规律—发文趋势图

成藏规律

-研究学者

  • 徐国盛
  • 王军
  • 赵靖舟
  • 周荔青
  • 徐兴友
  • 李伟
  • 石文龙
  • 郭涛
  • 韩冬梅
  • 张学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屾; 何登发; 韩文明; 胡滨
    • 摘要: 东非裂谷东支由多个盆地组成,South Lokichar是唯一有油气发现的盆地,目前对于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仍认识不清,严重制约着东非裂谷东支下一步勘探。本文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岩芯、薄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South Lokichar盆地的构造和地层发育特征、关键成藏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成藏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South Lokichar盆地自晚渐新世开始拉张,经历了裂陷I期、裂陷II期及坳陷期三个演化阶段,以裂陷I期沉积序列为主;(2) South Lokichar盆地成藏条件优越,下中新统Lokhone Shale组半深湖-深湖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生烃指标好,古气候及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中中新统Lower Auwerwer组为主要目的层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以及湖泊相;扇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物性最优,浊积砂岩次之,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体储集物性差;泥质含量是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中中新统Middle Auwerwer组泥岩及下中新统Lokhone Shale组泥岩为两套区域盖层;断鼻及断块圈闭为主要的圈闭类型,晚中新世是圈闭形成的关键时期;(3) South Lokichar盆地油气富集平面上呈现"西富东贫"的特点;纵向上油气主要聚集于中中新统Lower Auwerwer组,下中新统Lokhone Shale组次之;Lower Auwerwer组为下生上储的成藏模式,Lokhone Shale组为自生自储式成藏;保存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4) South Lokichar盆地东北部未钻断块圈闭及凹陷带内岩性圈闭具备较好的勘探前景。
    • 孙冬胜; 李双建; 李建交; 李英强; 杨天博; 冯小宽; 李慧莉; 韩作振; 何治亮
    • 摘要: 塔里木盆地与四川盆地是中国海相深层6000 m以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已发现多个深层—超深层大中型油气田,而且有一批重点探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预示着该领域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本文从沉积建造和后期构造改造两个方面对比了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并依据勘探与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建议。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与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具有"建造相似、改造有别"的特征,震旦纪—寒武纪两个盆地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受到了相似的全球性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生物演变的影响,都经历了陆内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的演化,均发育下寒武统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发育上震旦统微生物丘白云岩和下寒武统台内滩白云岩优质储层以及中寒武统膏盐岩盖层。寒武纪之后,特别是中新生代以来两个盆地的构造改造出现了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盆地热体制和沉积埋藏过程上,塔里木盆地古、今热流较低,平均为35~60 mW/m^(2),四川盆地古、今热流值较高,平均为55~80 mW/m^(2);塔里木盆地总体表现为喜马拉雅期之前缓慢沉降、之后快速沉降,四川盆地总体表现为印支期—燕山早期快速沉降,燕山晚期之后整体隆升。受差异改造过程的影响,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后期改造较弱,主要发育原生油气藏,油气相态以油为主,多种相态并存,四川盆地后期改造较强,主要发育改造或者调整型气藏,几乎不存在液态烃类油气藏。从四川盆地已发现的油气成藏来看,震旦系—寒武系油气藏具有"近源断裂输导、岩性圈闭控藏、局部构造控富"的特征。受此启发,塔里木盆地深层震旦系—寒武系勘探应该重视岩相古地理的刻画,在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落实的基础上,寻找受高能相带控制的岩性圈闭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 柳灵艳; 翟羽佳
    • 摘要: 肃宁油田下第三系沙一上亚段和东三段是主要出油井段,经过30余年的勘探开发,不断有新井获得油气显示,但是目前井控程度较低,开采效果不理想。为研究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特别是沉积特征和成藏规律,以井震结合为手段,在等时地层格架内部研究沉积储层的分布规律,总结成藏模式。研究成果表明,肃宁油田东三段沉积相是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沙一上亚段是湖泊—正常三角洲前缘沉积,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肃宁油田的成藏模式是下生上储的构造—岩性油藏,不具备统一油水界面。油田油气成藏的优越条件为3个,分别为充足的油源条件、良好的疏导体系、优越的保存条件。在断层附近,特别是在反向正断层的下降盘,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油气的保存起到了封闭效果。该成果对于研究区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 潘虹; 李晓山; 钱川川; 宋俊强; 罗官幸
    • 摘要: 基于测井、实验、试油等资料,根据生油岩、储盖组合、输导体系、圈闭等油藏关键要素的配置,分析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石炭系内幕型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内幕型火山岩储层发育于石炭系顶界800 m以下,内幕储层有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和安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火山爆发间歇期沉降的粉砂质凝灰岩为良好的盖层,输导体系为克百断裂及次生断裂,在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富集条件。克百断裂带石炭系内幕型火山岩于玛湖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成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在火山岩内幕构造—岩性圈闭聚集成藏,形成新生古储的近源成藏模式。该结果为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石炭系深层内幕型油藏勘探提供指导。
    • 范国章; 马宏霞; 邵大力; 丁梁波; 张颖; 王海强; 王雪峰; 蔡峥
    • 摘要: 基于地震、钻井及有限的油气藏资料,分析了缅甸若开海域深水生物气生成的有利条件以及生物气成藏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若开海域地温梯度低、沉积速率大、地层升温快,为生物气快速生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②若开海域具有“陆坡控源”的生物气源岩分布规律;③叠置发育的大型水道-天然堤体系为生物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④平缓褶皱带是生物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带;⑤上新统和下更新统深水浊积砂岩是若开海域深水生物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 谢浪
    • 摘要: 钟潭断裂带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北部潜北断层下降盘,目前资源探明率52%,仍具有较大的潜力。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录井、岩心和测井资料,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钟潭断裂带的地质特征与成藏规律开展分析描述与综合评价,指出了区内有利的区域及潜力方向。
    • 吴克强; 赵志刚; 祝彦贺; 韩刚; 房茂军
    • 摘要: 不同于鄂尔多斯盆地内高生烃强度背景下发现的苏里格等大型致密气田,位于盆地东北缘的研究区由于双低特征(生烃强度低、地层压力低),且受东部离石走滑断裂带影响,致密气成藏规律复杂,局部产水量大,勘探开发规模性突破难度大。通过攻关低生烃强度区致密气成藏规律,配套形成了复杂岩性薄气层预测技术和低压致密气藏产能预测技术,获得了千亿方储量发现和十亿方年产量突破。研究认为:煤系烃源岩在(5~15)×10^(8)m^(3)/km^(2)中低生烃强度时天然气可以实现有效充注,随生烃增压降低,天然气由弥漫式充注转变为选择性充注,气层由准连续分布过渡为不连续分布,且干层和水层的厚度占比逐渐增大;由于物性对天然气成藏有控制作用,气层主要发育在滨浅海砂坝坝主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主河道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三类优势微相砂体中,单层厚度大、物性好的砂体更易形成致密气甜点;研究区南部立体成藏,北部源内成藏。研发了基于地质导向的复杂岩性薄气层预测技术,气层预测符合率达到80%,建立了产水风险识别图版和产能预测模型及预测技术,产能预测符合率达到90%,发现了日产百万方井组。研究成果成功指出了成藏富集区和产量甜点区,为致密气勘探开发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吴克强; 曾清波; 李宏义; 徐建永; 郭帅; 武爱俊; 冯晨阳
    • 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发育17个沉积盆地,中国在南海的天然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北部的莺歌海、琼东南和珠江口3个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共发现天然气田30个,累计产气量占中国近海天然气总产量的75%,已发现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近年来南海北部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总结大中型气田的地质特点和形成条件,明确了天然气成藏规律:(1)南海海盆可划分为以发育湖相沉积为主的“外盆地带”和以发育海陆过渡相-海相沉积为主的“内盆地带”,“内盆地带”煤系和陆源海相烃源岩控制南海北部天然气资源分布,大型三角洲、海相泥岩是形成大气田的基础;(2)垂向运移控制南海北部天然气富集,底辟及相关裂隙、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南海北部各盆地存在底辟带运汇成藏、断裂垂向运汇成藏、断-脊-砂运汇成藏、源储大面积接触运汇成藏4类天然气运汇成藏模式;(3)高泥地比岩性背景控制了南海北部天然气的保存,泥包砂与厚(超压)泥岩顶盖是两类主要保存方式。南海北部各盆地剩余天然气资源量大,未来主要的勘探领域是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烃源岩的潜在富气新凹陷、已证实富气凹陷内具备底辟等垂向运移条件的源外浅层或近源中深层。
    • 高计县; 孙文举; 吴鹏; 段长江
    • 摘要: 为进一步拓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气勘探前景,在区域烃源岩、储层、盖层和运移输导体系分析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开展了神府区块石炭系—二叠系(C—P)致密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主力煤层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较大的生烃强度构成成藏的基本条件;储层整体呈现低孔低渗特征,以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C—P内部广泛发育的泥岩具备良好的封盖能力;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指示1期持续性成藏;可划分出源内、近源和远源等3种储盖组合模式.不同层位源储配置的差异控制着不同成藏模式的形成.该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为研究区及类似致密气田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
    • 宁方兴; 杨永红; 张顺; 李伟; 朱德燕; 银燕; 丁桔红; 关丽
    • 摘要: 东营凹陷沙二段是认识程度较低的层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典型油藏解剖,明确了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沙二段构造油藏来自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具有单一油源或多源混合成藏得特点,既有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烃源岩产生油气的混合,也有不同洼陷来源的油气混合;输导体系由油源断层和骨架砂体组成,具有三种油气输导方式,即油源断层垂向输导,断层砂体侧向输导,断层砂体阶梯性输导,以油源断层垂向输导为主;断层和三角洲平原–前缘和滩坝砂体匹配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该成果对济阳坳陷沙二段构造油藏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