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勘探领域

勘探领域

勘探领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9035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地学前缘、海相油气地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勘探技术座谈会、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三届含油气系统及其在油气勘探中应用学术讨论会等;勘探领域的相关文献由58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文智、魏国齐、胡素云等。

勘探领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9035 占比:98.78%

总计:19270篇

勘探领域—发文趋势图

勘探领域

-研究学者

  • 赵文智
  • 魏国齐
  • 胡素云
  • 陈启林
  • 吴晓智
  • 李剑
  • 何家雄
  • 何登发
  • 卫平生
  • 张功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宇; 曹清古; 罗开平; 李龙龙; 刘金连
    • 摘要: 二叠系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勘探时间最早、目前勘探活动最活跃的层系之一。茅口组气藏按其储层类型可以分为裂缝型、岩溶缝洞型、热液白云岩型、滩相白云岩型和泥灰岩型5类,以岩性气藏为主,在不同区带、不同组段气藏类型表现出差异多样化特征。在梳理前期茅口组勘探成果和分析不同类型气藏特点基础上,明确了台缘滩、台内滩和深缓坡等有利沉积相带与准同生期白云岩化作用、后期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褶皱和断裂等构造作用叠加形成多类型的储层,是四川盆地茅口组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相(貌)控岩溶缝洞型储层、滩相白云岩储层和茅口组一段泥灰岩储层具有连片大面积分布、储层品质好等特点,是未来主要的勘探领域,川东北和川南-川东南是茅口组勘探最有利地区,多种类型和多个领域叠合可以形成立体勘探格局。
    • 王珂; 肖安成; 曹婷; 张荣虎; 魏红兴; 余朝丰
    • 摘要: 地质结构、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是制约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油气勘探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地震剖面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露头地层特征以及钻井资料,对北部构造带3个构造段(吐格尔明、迪北—吐孜、巴什)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解剖,恢复了构造演化史,并分析了变形特征,最后在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北部构造带的潜在勘探领域。结果表明,吐格尔明段为古隆起和基底卷入断层共同控制的背斜构造;迪北—吐孜段和巴什段均发育深浅两套变形系统,深层为基底逆冲断层控制的褶皱带,浅层发育相对简单的断层-褶皱体系。吐格尔明段、迪北—吐孜段、巴什段的构造活动分别始于白垩纪—古近纪早期、新近纪中期、新近纪晚期,均定型于新近系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新近系吉迪克组—康村组沉积期(23~5 Ma),迪北—吐孜段和吐格尔明段形成古油藏,巴什段下侏罗统形成大面积、低丰度的含油带;新近系库车组沉积期(5~2 Ma),早期古油藏遭到破坏,局部仍有古油藏保留,同时形成规模不等的天然气藏或凝析气藏;第四纪西域组沉积期(2 Ma~),先前形成的气藏及残留古油藏发生大规模调整改造,形成现今的成藏格局。吐格尔明段的油气勘探应避开核部剥蚀区,背斜北翼、南翼、东西倾伏端分别发育裂缝性岩性油气藏、孔隙型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迪北—吐孜段的迪北南斜坡是裂缝性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潜在领域,依奇克里克油田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现实领域,迪北2井区和巴什段的巴什1井单斜带均为高风险勘探领域;巴什段南部克拉苏构造带的中下侏罗统可作为后备风险勘探领域。北部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应以中下侏罗统为主,兼顾浅层多目的层系,从而进一步拓宽油气勘探领域
    • 高荣锦
    • 摘要: 辽河油田历经50余年勘探开发,已经实现“正向构造向负向构造、简单岩性向复杂岩性、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延伸,以高精度地震、地质资料重建为基础,通过凹陷级地质体系重构及整体解剖,升级完善基岩、碎屑岩、火成岩、致密油气精细评价技术,提高成熟探区资源发现程度,推进新区勘探选区评价,形成颇具辽河特色的成熟探区精细勘探技术,为辽河油田原油千万吨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 李英强; 高键; 李双建; 郝运轻; 林娟华; 孙炜; 武重阳; 马强; 王琳霖
    • 摘要: 四川盆地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勘探程度低,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楚,源—储匹配和成藏条件不落实。为此,利用地震、钻井、露头及薄片等资料,对洗象池群沉积充填、岩相古地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解剖典型井的基础上,通过落实烃源岩展布与生烃潜力、油气动态成藏与保存条件,探讨了洗象池群成藏模式及油气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川中—川北继承性古隆起背景下的碳酸盐岩局限—半局限台地沉积,主要发育颗粒滩相控型、岩溶改造型和裂缝型3类白云岩储层;(2)洗象池群储层岩性为粗晶粒结构的白云岩和针孔状白云岩,储集物性较好,高能相带叠加准同生溶蚀和表生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3)建立了洗象池群4种成藏模式:以川中威远地区为代表的下生上储、断层垂向输导模式,以川东南平桥1井为代表的新生古储、断层侧向对接输导模式,以川北马深1井为代表的侧生旁储、不整合输导模式,以及川东北宣汉地区多源供烃、断层侧向+垂向联合输导的概念模式。结论认为,川中—川北古隆起周缘与绵阳—长宁古裂陷叠合区、古隆起斜坡背景下的高陡构造变形带是寻找规模天然气藏重点领域;川东高陡构造带源—储对接匹配好的“相对稳定”保存单元是深化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 常换芳
    • 摘要: 截至5月15日,安棚2HF井累计产气106万立方米,显示了河南油田致密砂岩领域较大的勘探潜力。50年来,河南油田勘探领域所处“地宫”从清晰到模糊、从简单到复杂、从透明到隐蔽,始终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勘探对象也从浅层到中深层甚至深层、从单一到复杂、从常规到非常规转变。
    • 吴晓智; 柳庄小雪; 王建; 郑民; 陈晓明; 齐雪峰
    • 摘要: 我国地质结构具有3大板块、3大构造域多旋回构造演化特征,造就多种类型叠合沉积盆地,构成克拉通+前陆、断陷+坳陷、前陆+坳陷3种主要类型。大型叠合盆地是油气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主体。我国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075×10^(8) t,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83×10^(12) m^(3);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34×10^(8) t,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21×10^(12) m^(3),页岩油地质资源量335×10^(8) t,页岩气地质资源量56×10^(12) m^(3)。陆上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陆上)、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准噶尔、柴达木7大盆地。海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海域)、东海及南海北部的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6大盆地。未来我国油气勘探应始终坚持“资源战略,稳油增气”战略,坚持“非常并进、海陆统筹”积极进取勘探思路;常规勘探领域,陆上地层—岩性、前陆、海相碳酸盐岩与潜山领域;海域为渤海海域构造与基岩潜山,深水构造与岩性;非常规油气主要是立足陆上7大含油气盆地,立足致密油气与页岩油气,强化勘探开发与技术配套。
    • 吴克强; 曾清波; 李宏义; 徐建永; 郭帅; 武爱俊; 冯晨阳
    • 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发育17个沉积盆地,中国在南海的天然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北部的莺歌海、琼东南和珠江口3个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共发现天然气田30个,累计产气量占中国近海天然气总产量的75%,已发现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近年来南海北部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总结大中型气田的地质特点和形成条件,明确了天然气成藏规律:(1)南海海盆可划分为以发育湖相沉积为主的“外盆地带”和以发育海陆过渡相-海相沉积为主的“内盆地带”,“内盆地带”煤系和陆源海相烃源岩控制南海北部天然气资源分布,大型三角洲、海相泥岩是形成大气田的基础;(2)垂向运移控制南海北部天然气富集,底辟及相关裂隙、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南海北部各盆地存在底辟带运汇成藏、断裂垂向运汇成藏、断-脊-砂运汇成藏、源储大面积接触运汇成藏4类天然气运汇成藏模式;(3)高泥地比岩性背景控制了南海北部天然气的保存,泥包砂与厚(超压)泥岩顶盖是两类主要保存方式。南海北部各盆地剩余天然气资源量大,未来主要的勘探领域是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烃源岩的潜在富气新凹陷、已证实富气凹陷内具备底辟等垂向运移条件的源外浅层或近源中深层。
    • 龙国徽; 刘健; 王艳清; 朱超; 夏志远; 赵健; 唐鹏程; 房永生; 李海鹏; 张娜
    • 摘要: 为明确英雄岭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探究油气勘探领域及勘探方向,利用钻井油气显示、有机地球化学、铸体薄片鉴定、实验测试、地球物理、试油气等资料,开展英雄岭构造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结果表明:油气成藏条件上,明确发育多套烃源岩,主要烃源岩分布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存在碎屑岩、湖相碳酸盐岩和混积岩3类油气储集体;形成源储一体型、上生下储型、下生上储型3种源-储组合关系;英雄岭构造带具有烃源岩条件优越、油气资源基础好,储层类型多样、储集性能优越,晚期构造活动与油气生排烃期匹配性好、油气持续充注条件优越等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有利勘探区带及领域上,提出古近系碎屑岩(三角洲前缘砂体)勘探方向在构造带的花土沟-红柳泉、油砂山-尕斯等地区,碳酸盐岩勘探方向在构造带的英西-游园沟和尕斯-跃进等地区;新近系碎屑岩(滨浅湖滩坝砂)勘探方向在构造带的狮子沟-花土沟-游园沟-油砂山-英东及其以西地区,碳酸盐岩(藻灰岩、混积岩及灰云岩)勘探方向在构造带东侧的油泉子-开特-黄瓜峁等地区.该研究成果表明英雄岭构造带具有多层系、多类型的立体勘探特征,是发现大型油气田的有利勘探区带.
    • 高迎春(文/图); 巩加芹(文/图)
    • 摘要: 奔赴南缘新疆准噶尔南缘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钻井难度极大,但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准噶尔盆地战略接替区和重要勘探领域。乐探1井是新疆油田在2019年为探明南缘下组合油气藏特征部署的一口重点风险探井。为认真落实中国石油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提质增效及战略发展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南缘科研项目高效推进,及时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 孙自明; 张荣强; 孙炜; 郝运轻; 卞昌蓉
    • 摘要: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多期伸展-聚敛旋回,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盆地中部下组合天然气勘探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获得重大突破,但盆地东部尚未获得实质性进展,有利勘探方向尚待明确.以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将盆地东部及邻区海相下组合划分为伸展分异台地(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沧浪铺期)、稳定统一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至中奥陶世宝塔期)和挤压前陆坳陷(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三个演化阶段;根据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划分出寒武系盐下碳酸盐岩、寒武系盐上碳酸盐岩和志留系致密碎屑岩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不同勘探领域制约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键因素差异较大;指出了川东南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川东寒武系洗象池群碳酸盐岩浅滩和志留系小河坝组大型三角洲砂体等,为盆地东部海相下组合的有利勘探方向,同时明确了重点突破地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