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勘探方向

勘探方向

勘探方向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56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1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7755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海相油气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5中国非常规油气论坛、2014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等;勘探方向的相关文献由1692位作者贡献,包括康玉柱、张功成、刘俊田等。

勘探方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1 占比:1.10%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7755 占比:98.84%

总计:48315篇

勘探方向—发文趋势图

勘探方向

-研究学者

  • 康玉柱
  • 张功成
  • 刘俊田
  • 张迎朝
  • 林玉祥
  • 王屿涛
  • 王红平
  • 范国章
  • 吕福亮
  • 吴晓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瑞; 史飞
    • 摘要: 子长油田坪庄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目前已完钻下组合探井5口,长9油层均有油气显示,但常规压裂试油效果差。通过区域地质研究、储层认识,分析认为该区长9属于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引用体积压裂储层改造技术,取得了良好的试油效果,为下一步勘探提供新的思路。
    • 张功成; 冯杨伟; 屈红军
    • 摘要: 深水油气是当今世界勘探的三大热点之一。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海洋深水油气盆地沿“三竖两横”5个巨型带分布,“三竖”是近南北走向的大西洋陆缘深水盆地带、东非陆缘深水盆地带、西太平洋陆缘深水盆地带;“两横”是近东西走向的新特提斯构造域陆缘深水盆地带与环北冰洋陆缘深水盆地带。在以上5个盆地带均有巨型—大型油气区发现,共15个。研究发现,巨型—大型油气区形成受三大因素控制。首要因素是发育世界级烃源岩,包括大型湖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3类烃源岩,其中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南大西洋陆缘盆地,海相烃源岩分布在北大西洋陆缘盆地、东非陆缘盆地等海湾环境,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陆缘盆地和新特提斯构造域陆缘盆地大型煤系河流三角洲。第二个因素是发育世界级优质储层,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碎屑岩储层主要是受大型河流—三角洲控制发育的浊积扇,碳酸盐岩主要与介壳灰岩等有关。第三个因素是世界级圈闭群发育,包括盐构造圈闭、重力滑脱构造圈闭、巨型逆冲退覆构造圈闭、大型浊积体岩性圈闭等。全球海洋深水盆地勘探具有不平衡、不充分特征,存在战略拓展、战略突破、战略发现和战略准备4个战略领域。战略拓展方向包括已证实巨型—大型油气区已证实的富油气成藏组合,是目前获取储量的主要领域,是投资风险小、见效快的投资方向。战略突破方向主要包括已证实巨型—大型油气区的新成藏组合,是烃源岩条件已证实的领域,实现商业性发现的风险小。战略发现方向是已有油气显示或潜在商业发现的潜在油气区,存在规模性发现的潜力。战略准备方向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但存在大发现可能的区域。总体看,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 许晓明; 张英德; 饶勇; 王伟; 盖海洋
    • 摘要: 阿根廷油气资源丰富,并且油气财税条款较为优越,与国外大型油公司和中国油公司均有油气勘探资产合作,适合我国海外油气勘探投资。阿根廷海域13个盆地以转换断层为界,可划分为南部盆地群和北部盆地群,南部、北部盆地群在早期裂谷盆地的基础上分别逐渐演化为前陆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南北盆地群由于盆地类型不同、构造演化不同,导致其构造特征、地层充填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征。通过对阿根廷海域南部前陆盆地群和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构造演化、地层充填、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和圈闭条件对比研究,对阿根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指出南部的前陆盆地成藏条件要优于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表明,南部盆地群中的马尔维纳斯前陆盆地为剩余有利勘探区,该盆地勘探程度低,已证实具有油气发现,推测盆地中南部为有利构造带,或许将成为阿根廷未来的勘探热点。
    • 杨晓利; 王政军; 高文中; 赵忠新; 马乾; 王琦; 张红臣
    • 摘要: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广泛分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具有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多个构造带多个层系均获得勘探发现。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斜坡带和下倾部位部署的多口探井落空,深层潜山勘探陷入停滞。为进一步明确潜山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在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基础上,从供烃窗口与供烃方式、优质储层类型、圈闭类型三大成藏要素入手,开展成藏条件再评价与成藏主控因素再认识。南堡凹陷深层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储层物性好,优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供烃方式和供烃窗口、圈闭类型和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油气藏类型多样。供烃窗口控制油气成藏,圈闭类型决定油气藏类型,受多期岩溶作用产生的断裂裂缝—表生岩溶和裂缝—埋藏岩溶形成优势储层控制富集高产。通过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明确了南堡1、2号构造带斜坡区和洼槽区残丘潜山、南堡2号和南堡3号构造带寒武系内幕潜山是下步重要勘探方向。通过地质研究与勘探技术的集成应用,分类评价了一批有利勘探目标,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获得了整体突破,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 李国欣; 张永庶; 陈琰; 张国卿; 王波; 周飞; 吴志雄; 张长好; 雷涛
    • 摘要: 通过系统总结柴达木盆地“十二五”以来主要勘探发现和重要地质认识,提出了盆地未来油气勘探从浅层向深浅层结合、从构造向构造—岩性结合、从碎屑岩向多种岩性复合、从常规向常规与非常规结合的四大转变。系统分析盆地四大含油气系统,结合成藏主控要素,按照战略准备、战略突破和战略展开3个层次,共梳理出13个有利油气勘探方向和3个非油气矿产的勘探方向,系统梳理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地质、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对策,为推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转型发展、强改造型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技术提升和盆地综合资源勘探持续发现提供支撑。
    • 刘军; 田雷; 张虎权; 张年春
    • 摘要: 海西期是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油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古生界是勘探的重点层系。多年来针对麦盖提斜坡古生界的油气勘探一直持续不断而未获重大进展,主要原因是对油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为此,通过分析麦盖提斜坡与周边地区成藏条件(烃源岩演化、油气输导条件、古隆起演化过程、储层和保存条件)的差异,得到以下认识:(1)与塔北、塔中地区海西期下寒武统烃源岩大规模生烃不同,该时期麦盖提斜坡烃源岩演化尚未达到生烃高峰,成藏规模有限。(2)麦盖提斜坡不同区带的成藏条件也存在差异。东、西段古隆起发育区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油气输导条件好,有利于海西期古油藏聚集,并且晚海西期古油藏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斜坡中段在海西期长期处于构造低部位,盐上油气输导条件较差,以盐下成藏为主。(3)差异性成藏条件决定了麦盖提斜坡海西期油气藏在不同区带、不同层系聚集的差异性,从而决定了在斜坡东、西段寻找海西期古油藏,在中段寻找喜山期天然气藏的勘探方向
    • 王中凡; 孙维昭; 贺金胜; 刘强
    • 摘要: 尼日尔Trakes斜坡位于Termit盆地东台地南部,紧邻Agadem富油区。前期受二维地震资料品质差等限制,断裂组合样式不清楚,成藏主控因素和勘探方向不明确,勘探一直没有较大突破。针对该问题,部署三维地震,在Trakes斜坡发现了NNW—SSE向、NW—SE向及近S—N向3组断裂。受NW—SE向走滑断裂控制,Trakes斜坡发育6条走滑构造带,控制着6个油气富集带。NW—SE向及近S—N向走滑断裂共同控制白垩系—古近系圈闭分布。南部走滑构造带临近生烃凹陷,构造埋深适中,油气富集,是常规油有利勘探区带。北部走滑构造带埋深浅,部分盖层遭受剥蚀,是稠油有利勘探区。Trakes斜坡南部优选了5个有利油气富集带进行勘探,已完钻探井全部获工业油流,为尼日尔二期产能建设及长期稳产奠定了资源基础。
    • 陈治军; 王文慧; 刘金丰; 白晓寅; 王小多; 李科社; 李子梁
    • 摘要: 近年来,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哈日凹陷发现了多种类型油气藏,证实其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该凹陷油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特别是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共生特征及其成藏机理认识不足,限制了对油气分布规律的科学预测,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程。基于对各类型油气藏的剖析,探讨多类型油气藏共生特征及其成藏机理,预测油气分布,分析勘探方向,以期为该区的勘探决策和勘探部署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哈日凹陷白垩系发育白云质泥岩生物气藏、灰质泥岩气藏、灰质泥岩油藏、砂岩油藏、砂岩气藏、火山岩气藏等多种类型油气藏,他们以银根组、巴音戈壁组二段和巴音戈壁组一段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具有“近源成藏”和“源内成藏”的特征。油气藏呈现“油藏与气藏共存、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共生、构造与岩性油气藏均有发现”的特征。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表明,缺乏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导致油气藏具有“近源成藏、源内成藏”的主要原因,凹陷不同构造位置主力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差异使得油气具有“浅油深气”的分布特征,多类型有效储层的发育造就“多类型油气藏共生”的局面。预测出研究区各类油气藏的累计含油气面积381 km^(2),指出灰质泥岩气藏作为提交储量的现实领域为下步勘探的主攻方向、砂岩油藏作为扩大勘探成果的潜在领域为下步勘探的次要方向、火山岩气藏和灰质泥岩油藏作为多类型油气藏联合勘探的有益补充为下步勘探的兼顾方向。
    • 叶建平; 侯淞译; 张守仁
    • 摘要: 基于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煤层气田生产现状以及科研技术成果的调研资料,分析了煤层气田稳产、提产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深层煤层气取得勘探突破的地质条件和潜力,支撑上述两方面进展的煤层气水平井技术以及相配套的井网优化、排采技术。结果认为,我国煤层气田稳产、低产井提产综合治理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有四类,包括增加新层、调整开发方案扩大产量规模、水平井嵌入加密井网、老井增产改造技术。提出了“煤层气水平井+技术体系”概念,即水平井钻完井+套管分段压裂+无杆泵排采技术组合体系,强调在井网优化部署、钻完井、压裂工艺和排采技术设备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匹配。界定了深层煤层气涵义,深层煤储层一般存在游离气,临界深度受地层温度梯度和压力影响。指出深层煤层气、低阶煤煤层气是下一步煤层气勘探重点领域和方向。
    • 汪莹
    • 摘要: 本文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分析了四川盆地沙溪庙组致密气高产影响因素,以及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沙溪庙气藏类型为多层含气次生岩性构造气藏,致密气高产受影响烃源条件、储层情况、盖层与保存条件、圈闭类型四个因素控制。本文研究旨在为四川盆地沙溪庙组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