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走滑断裂

走滑断裂

走滑断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58224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等;走滑断裂的相关文献由11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海军、邓尚、曹自成等。

走滑断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6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8224 占比:99.47%

总计:58532篇

走滑断裂—发文趋势图

走滑断裂

-研究学者

  • 杨海军
  • 邓尚
  • 曹自成
  • 吕修祥
  • 徐长贵
  • 邬光辉
  • 于红枫
  • 刘军
  • 刘静
  • 张仲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成民; 杨海风; 郭涛; 李伟; 吴智平
    • 摘要: 基于最新的大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资料,对辽东湾坳陷主走滑断裂进行了系统判识,进一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带的分支组成与展布规律。结果表明,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带应发育3条(组)分支断裂,东支发育在辽东地区,为辽东1号断裂;中支发育在辽中地区,新生界断裂为辽中1号和辽中2号断裂,在深层两条断裂合并为一条主走滑断裂;西支位于在辽西地区西部斜坡位置,新生界断裂为辽西走滑断裂。3条(组)分支断层均切割至深部基底,并可到达莫霍面,在重力异常图上具有明显的体现。辽东湾坳陷3条(组)郯庐断裂带分支断层构造变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与渤海海域渤中-渤东段、渤南段也存在显著差异,走滑程度的强弱、先存断层的复活、地层厚度与岩性特征,以及基底性质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 杨率; 邬光辉; 朱永峰; 张银涛; 赵星星; 鲁子野; 张宝收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现了埋深大于6000 m的断控型特大油田,关键成藏期厘定对油气成藏研究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岩相学精细分析基础上,开展12口井断裂充填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测试分析,并结合烃源岩及其生油期、断裂与圈闭形成期研究断控油藏成藏期。结果表明,①FIA类型多样,主要存在坳陷区黄色荧光与隆起区黄绿色荧光2类不同成熟度油包裹体,指示2期石油充注;②FIA中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遭受升温作用的影响,与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最小温度值更接近成藏期温度;③黄色荧光的FIA都检测到低于50°C的均一温度,黄绿色荧光的FIA均检测到70~90°C的温度数据,揭示中晚加里东期与晚海西期的2期石油成藏期;④中晚奥陶世为走滑断裂、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储集层与圈闭的关键形成期;⑤下寒武统主力烃源岩的生油高峰期为晚奥陶世,坳陷区以晚奥陶世成藏为主,隆起区以早二叠世成藏为主。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超深断控油藏关键成藏期为加里东晚期,坳陷区保存了加里东期的原生古油藏,隆起区发育晚海西期从坳陷区调整过来的次生油藏;保存条件是该区走滑断裂带石油富集的关键,阿满过渡带坳陷区油气更富集、勘探开发潜力更大。
    • 胡贺伟; 李慧勇; 肖述光; 李俊伟; 丁熠然
    • 摘要: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性等基础资料,对沙垒田凸起西段走滑断层平面、剖面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通过物理实验模拟了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各要素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垒田凸起西段F2走滑断裂平面、剖面特征差异较大;平面上,F2走滑断裂中深层表现为平滑孤立断层,浅层表现为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帚状构造样式;剖面上,F2走滑断层西南段表现为“似花状”构造样式,东北段表现为简单的“Y”字形结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F2走滑断层形成机制受先存基底断裂和断层两侧岩性的共同控制,西南段古近纪以弱伸展为主,新近纪叠加右旋强走滑作用,平面呈帚状样式,东北段古近纪表现出强伸展,新近纪叠加右旋弱走滑作用,平面呈现马尾状样式。F2走滑断裂的发育演化过程控制研究区圈闭的形态及规模,控制了研究区东营组沉积储层规模及类型,控制了研究区砂岩骨架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的发育形成,改善了太古宇潜山储层物性,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提供参考。
    • 张黎; 吕芬; 尚凯; 徐勤琪; 周怀来; 王丹荔
    • 摘要: 对断裂系统进行准确识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内容,解释效率及好坏直接影响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针对传统相干体、曲率等属性在复杂的走滑断裂发育区域分辨率低、识别能力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走滑断裂识别方法:首先通过调整参数生成大量不同类型的三维合成断层样本用于训练全卷积神经网络,并对比U-Net与SegNet这2种全卷积神经网络的断裂识别效果,优选出训练网络SegNet;然后利用构造导向滤波方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断裂增强处理,目的是进一步清晰地刻画走滑断裂,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使网络能更好地学习到实际断裂的特征。在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的走滑断裂识别实践表明,无论从分辨率、抗噪性还是连续性,该方法都优于传统的单一属性的断裂识别方法,并且可以实现快速精准的断裂识别,为实际生产提供有效指导。
    • 刘芋杰; 吴孔友; 刘寅; 何瑞武; 杜彦男; 刘军; 张冠杰
    • 摘要: 走滑断裂分段叠置区通常包括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其形成及演化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内部构造特征对油气运聚具有重要影响。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顺北1号断裂叠置区分段发育特征明显,油气勘探表明,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异。在分析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走滑断裂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拉分叠置区内发育有多组里德尔(R)剪切和压剪性(P)剪切,在叠置区内多组断裂组成一套平面范围较小、垂向断距较大的雁列地堑系统;挤压叠置区内仅发育一组R剪切、P剪切及单条共轭里德尔(R’)剪切,并在叠置区内形成平面范围较大、垂向断距较小的地垒。因此认为,基底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性质是控制叠置区发育类型的关键因素。叠置区内断裂发育的数量、规模均受控于总走滑量,并与之呈正相关。相较于挤压叠置区,拉分叠置区的断层数更多,分布更密且地层破碎变形程度更高。在构造特征及力学机制上,拉分叠置区均表现出更强的油气富集潜力。
    • 邵延秀; 刘静; 高云鹏; 王文鑫; 姚文倩; 韩龙飞; 刘志军; 邹小波; 王焱; 李云帅; 刘璐
    • 摘要: 同震位移作为量化地震破裂特征的基本参数,可为探究断裂活动机制和预测未来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的约束条件。尽管大地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刻画地震在时空上的破裂特征,然而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仍然是获得可靠同震位移和提取弥散变形特征最有效的方法。文中以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为例,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对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解译,并结合国外震例的研究结果探讨了走滑地震的弥散变形特征及其意义。玛多地震的发震断裂为左旋走滑性质的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的东南段,其地表破裂带在西段整体沿山前或山麓地带展布,主要是由挤压鼓包、张剪裂缝和断层陡坎等沿近EW向雁列组合而成的左旋剪切破裂带。结合震前卫星影像,对该破裂带西段较大位移点的鄂陵湖南侧断错车轮印迹线进行了震前和震后的精细填绘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段同震变形在主破裂带南侧存在弥散变形现象,重新恢复获得的总左旋位移量约为3.6m,其中主变形位移量约为2.7m,弥散变形量约为0.9m,占主变形位移量的33%。综合分析后认为,弥散变形在走滑型同震破裂带上可能普遍存在,而且往往具有不对称性。新的研究结果指示,在走滑断层的滑动速率研究中,观测点应尽量选在几何结构简单的区段,从而减少弥散变形的影响。
    • 吴鲜; 李丹; 朱秀香; 王建峰
    • 摘要: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走滑断裂带奥陶系超深层油气资源类型、油气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油气分布规律主控因素不清制约了资源类型与勘探序列评价。为研究温度场对深层油气的影响,开展了顺北5号断裂带现今实测温度资料统计分析、关键成藏期热史恢复、烃源岩热演化与奥陶系油气性质和油气成熟度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顺北地区现今地温场纵向上呈现由浅层向深层地温梯度逐渐降低的特征,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现今地温和关键成藏期古地温均呈现由北往南逐渐升高的特征。在超深层低地温梯度背景下,顺北奥陶系超深层油藏温度未达到原油大量裂解温度窗,为液态石油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关键成藏期——海西晚期,本地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由北往南热演化程度逐渐增加,在高压抑制生烃演化作用下,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和中段以生油阶段为主,南段开始以生凝析油气阶段为主,演化产物与现今奥陶系超深层油气藏类型、原油密度、天然气干燥系数、生产气油比、油气热演化程度平面分布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指示地温场控制下的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是资源类型和油气性质差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 靳加林; 邓清海; 张继标; 蒋爱萍; 万方
    • 摘要: 为探索走滑断控裂缝体系发育的规模,主要借助数值模拟的手段,通过构建不同断裂带核部宽度、不同性质及不同组合的断裂模型,开展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范围的定量预测,以明确不同断裂要素对裂缝发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走滑断裂带核部宽度逐步增大,派生裂缝发育范围的最大值、均值以及最小值均无明显变化;在同等条件下,压扭断层派生裂缝带宽度明显高于纯走滑断层与逆冲断层;当平行断层组合间距小于某一距离之后,两条断裂派生裂缝发育相互叠加,受两条断裂共同控制,断裂之间派生裂缝发育强度明显变大。共轭断层交叉部位,派生裂缝发育范围明显变大。
    • 王中凡; 孙维昭; 贺金胜; 刘强
    • 摘要: 尼日尔Trakes斜坡位于Termit盆地东台地南部,紧邻Agadem富油区。前期受二维地震资料品质差等限制,断裂组合样式不清楚,成藏主控因素和勘探方向不明确,勘探一直没有较大突破。针对该问题,部署三维地震,在Trakes斜坡发现了NNW—SSE向、NW—SE向及近S—N向3组断裂。受NW—SE向走滑断裂控制,Trakes斜坡发育6条走滑构造带,控制着6个油气富集带。NW—SE向及近S—N向走滑断裂共同控制白垩系—古近系圈闭分布。南部走滑构造带临近生烃凹陷,构造埋深适中,油气富集,是常规油有利勘探区带。北部走滑构造带埋深浅,部分盖层遭受剥蚀,是稠油有利勘探区。Trakes斜坡南部优选了5个有利油气富集带进行勘探,已完钻探井全部获工业油流,为尼日尔二期产能建设及长期稳产奠定了资源基础。
    • 冯军; 张亚金; 张振伟; 付晓飞; 王海学; 王雅春; 刘洋; 张君龙; 李强; 冯子辉
    • 摘要: 以地震、钻井和实验分析为基础,对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三段滩相白云岩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白云岩气藏类型为“滩-断双控”的岩性气藏,其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①持续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②台缘缓坡环境沉积的大面积中—高能颗粒滩是白云岩储集层形成的物质基础;③大气淡水淋滤、白云石化作用叠加断裂带流体溶蚀改造是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因素;④天然气来源于古油藏裂解和烃源岩分散有机质生烃,北北东向走滑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⑤鹰山组一、二段灰岩盖层为气藏形成提供了直接遮挡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指出古城地区鹰山组三段近南北向发育的3个颗粒滩带和北北东向展布的7条走滑断裂带共同控制了滩相白云岩气藏的发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