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构造样式

构造样式

构造样式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9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7419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学前缘、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年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构造样式的相关文献由1706位作者贡献,包括漆家福、李勇、汤良杰等。

构造样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9 占比:1.1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7419 占比:98.77%

总计:48010篇

构造样式—发文趋势图

构造样式

-研究学者

  • 漆家福
  • 李勇
  • 汤良杰
  • 陈伟
  • 万志峰
  • 夏斌
  • 能源
  • 云金表
  • 张建培
  • 戴俊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家安; 董百会; 唐大卿; 刘永立
    • 摘要: 塔河地区受区域动力背景和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制约,在震旦纪以来的地质演化历史中受多期次多方向构造应力场控制,经历了多个伸展、挤压、走滑(扭动)等构造旋回。深入分析了塔河地区不同的断裂构造类型和分布,揭示其断裂演化规律。认为塔河地区发育有伸展、挤压、走滑三大构造样式,具体可细分为地堑式、地垒式、断阶式、单断式和“Y”字形或反“Y”字形、平板式逆冲、铲式逆冲、反铲式逆冲、叠瓦状逆冲、逆冲滑脱、背冲、对冲、平行扭动、聚敛扭动和离散扭动,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 胡贺伟; 李慧勇; 肖述光; 李俊伟; 丁熠然
    • 摘要: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性等基础资料,对沙垒田凸起西段走滑断层平面、剖面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通过物理实验模拟了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各要素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垒田凸起西段F2走滑断裂平面、剖面特征差异较大;平面上,F2走滑断裂中深层表现为平滑孤立断层,浅层表现为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帚状构造样式;剖面上,F2走滑断层西南段表现为“似花状”构造样式,东北段表现为简单的“Y”字形结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F2走滑断层形成机制受先存基底断裂和断层两侧岩性的共同控制,西南段古近纪以弱伸展为主,新近纪叠加右旋强走滑作用,平面呈帚状样式,东北段古近纪表现出强伸展,新近纪叠加右旋弱走滑作用,平面呈现马尾状样式。F2走滑断裂的发育演化过程控制研究区圈闭的形态及规模,控制了研究区东营组沉积储层规模及类型,控制了研究区砂岩骨架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的发育形成,改善了太古宇潜山储层物性,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提供参考。
    • 赵晨露; 蔺频; 王娜; 李冬; 张量
    • 摘要: 墨西哥Sureste盆地是墨西哥最具油气潜力的盆地,但与北部相比,勘探程度不高。自招标以来,受资料品质以及含盐岩的影响,尽管陆续有油气发现,但盆地构造演化与构造单元划分仍没有明确的定论。基于地震、重力、磁力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通过2D Move软件,采用地球物理与地质相结合研究,确定了Sureste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明确了Sureste盆地断裂特征、盐下、盐上构造单元划分以及构造样式,总结了各单元构造形成时间。研究认为,盆地断裂大致呈NE-SW、NW-SE以及近EW向3个方向展布。受早期基底形态控制,盐下构造具有“两坳一隆”特点。板块构造演化影响下的盐相关构造的形成受控于重力滑脱影响,盐上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异”,形成时间具有“东早西晚”的特点。该研究为后续Sureste盆地构造分析以及勘探研究指明了方向,对国内边缘海盆地的构造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邱泽华; 周路; 陈骁; 关旭; 吴勇; 钱妤婕
    • 摘要: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不断发现天然气,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张扭性走滑断层控制着油气分布,但目前对于走滑断层特征的研究较少,并且仅根据地震剖面识别走滑断层具有局限性。为此,从走滑断层形成的力学机制入手,分析构造样式及构造特征,并以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指导走滑断层识别;分析、对比多种地震属性优、缺点,优选最适合走滑断层识别的地震属性。研究认为: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层主要受里德尔剪切的单剪模式控制;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线状构造、“Y”字型构造及多期花状构造叠加等构造样式,具有断距小、层位错动不明显、以同相轴弯曲扰动为主的特征;平面上具有辫状构造、雁列状构造、马尾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沿断层走向具海豚效应,沿断层倾向具丝带效应;基于波形相似性相干算法的地震属性分析识别走滑断层效果较差,曲率属性和蚂蚁体属性可较清晰地识别走滑断层平面展布特征。该方法可为其他同类地区走滑断层识别提供参考。
    • 王园园
    • 摘要: 断裂体系对圈闭形成演化及油气运聚成藏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借助三维地震资料,对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断裂体系静态特征进行精细描述,依据级别和走向进行断裂分级分组,并明确平面及剖面构造样式,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构造演化过程,明确构造对圈闭发育等的控制作用,研究最终确定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断裂体系的时空发育规律和构造格局形成演化过程。
    • 赵显刚; 李稳; 成万里; 王斐斐
    • 摘要: 新乡-商丘断裂是南华北盆地与渤海湾盆地、鲁西隆起的分界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浅层地震勘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工作已证实该断裂延津至封丘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本文通过对典型地震勘探剖面和钻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新乡-商丘断裂延津至封丘段断裂结构复杂,新近纪以来构造样式在不同构造部位有显著差异。延津段在地震勘探剖面上浅部显示为负花状构造;封丘段变化较大,东部在剖面上为多组阶状正断层组合,形成了由断层带控制的构造背斜,平面上表现为NW向排列、走向NNE雁列状断层组合;西部结构单一,自东向西断裂控制的浅部地层变形范围增大,断层带逐步变宽。根据新乡-商丘断裂延津至封丘段剖面上的构造样式与平面上的组合模式,表明该段断裂最新活动具有走滑运动性质。
    • 李涛; 王志铄; 高家乙; 贺承广; 沈阳
    • 摘要: 兰聊断裂南段构造样式复杂,分段活动特征明显。已有学者针对兰聊断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范县−东明县一带,而兰聊断裂南段的构造样式与最新活动性研究匮乏。为此采用地震反射剖面与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方法,对兰聊断裂南段进行较系统地分析,认为兰聊断裂南段构造样式为伸展走滑断裂尾端“马尾扇”结构,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晚更新世以来未活动,中更新世最大滑动速率为0.061 mm/a,据此判断兰聊断裂南段为中更新世断裂。
    • 王岳军; 王洋; 张玉芝; 钱鑫
    • 摘要: 三叠纪(印支期)是华南陆块构造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奠定华南及东亚地区基本构造格局的关键时期,因此阐明印支期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揭示华南腹地造山作用的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合了华南地区野外构造解析及热年代学等研究成果,提出了华南陆块南部三叠纪两阶段演变过程。其中印支早期(约250~225 Ma)变形表现为北西西或近东‒西向具右旋走滑压扭性逆冲构造体系。该构造体系的根带位于华南南部海南‒云开一线,以厚皮构造沿中‒上地壳拆离层低角度自南向北扩展为薄皮构造。印支晚期(约230~190 Ma)构造样式以一系列近平行的北东向左旋压扭性脆‒韧性冲断构造及褶皱体系为特征,区域上表现为花状背冲或鳄鱼式样式。结合华南陆块周缘印支期构造样式的基本面貌,认为华南陆块印支期两期变形样式的形成是在华南陆块向华北陆块深俯冲及东侧古太平洋板块阻塞作用围限下,华南南缘东古特提斯洋的剪刀式穿时关闭及随之的扬子与思茅‒印支陆块俯冲碰撞的结果。
    • 李明刚
    • 摘要: 为了揭示反转构造的成藏特征,系统总结了反转构造的类型特征、构造样式及形成机制,并对桑托斯盆地的勘探实例开展了分析。研究表明,正反转构造是一种重要的含油气圈闭,其发育演化与所受的挤压应力强度相关,在轻微、中等反转阶段,主要发育挠曲褶皱反转构造,在强烈和全部反转阶段,主要表现为断层强烈逆冲反转,发育断层相关型构造;反转构造是区域构造事件的响应,热体制变化和区域构造体制变化是2种主要的构造反转动力机制。正反转构造具有近源供烃,断裂-裂缝等运移通道发育以及圈闭可靠、规模大等特征,油气“生-汇-聚”时空匹配关系良好,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
    • 朱宝衡; 谢春雨; 刘苗; 朱立新
    • 摘要: 平北地区作为西湖凹陷西侧的典型斜坡,工区内断裂发育,以致构造特征复杂,断裂特征研究对沉积体系分析及油气成藏解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在构造精细解释基础上,开展平北地区断裂系统研究,分析断裂成因机制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归纳构造样式及构造圈闭特征,分区分析平北地区断裂演化对沉积、圈闭的控制作用。为下一步开展沉积体系、控砂机制、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夯实基础,以便更好满足生产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