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原子能技术>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1-18

主办单位:中国核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描述了田湾核电站控制室整体设计及特点,着重介绍了控制室仪控设备的布置特点和其主要功能,并指出了田湾核电站控制室在整体设计、施工、调试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对今后再建的全数字化仪控的控制室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文章阐述了秦山第三核电厂(简称"秦山三核")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的开发背景、文件体系及其主要内容,并简要介绍了秦山三核部分设计特点及其对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的影响.
  • 摘要: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正在我国建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有三条对称的标准环路.每条环路各有一台蒸发器和一台主泵(其中一条环路还多一台稳压器).通过冷却剂管道的安装焊接将这些部件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相连.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完整性是核电站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界泄漏的第二道屏障,因此冷却剂管道安装焊接的质量事关核电站安全运行.冷却剂管道选用了大厚度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它虽然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但其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大,焊接变形大,会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必须恰当设计安装顺序,调整焊接工艺来减少焊接变形,控制尺寸精度,减少残余应力,保证焊接质量
  • 摘要:为有效应对核电站主蒸汽和主给水系统(简称VVP & ARE)高能管道发生破口事故所产生的动力学效应,设计上必须根据力学分析结果对高能管道假想破口进行事故后果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本文针对VVP & ARE 高能管道,根据优化力学模型给出了假想高能管道破口喷射力、喷射动能和特征长度的计算方法,按照RCC-P 和RCC-M规范分析了VVP 高能管道假想破口位置,给出了一种适用于VVP & ARE 高能管道的H 型和U 型防甩击限制器设计校核的双线性计算方法,可为实现此类产品的国产化提供重要参考.
  • 摘要:介绍了秦山第二核电厂保护系统模拟通道定期试验(以下简称T1试验)的重要性和原理,以及T1试验装置的组成,总结了在机组调试和商运后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原因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对后续核电工程中降低T1试验的风险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 摘要:结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从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科技出版、知识资产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新形势下科技信息工作服务科技创新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情报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对科技情报工作面临的形势、科技情报工作特点的详细论述,阐述了企业科技情报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新变化;对于公司科技情报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公司做好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具体的措施,提出了从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和提供内容工作层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的服务理念,积极展开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改变过去的信息指向服务,转向知识提供服务.
  • 摘要:核科技文献处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着核文献资源建设的进程,对核工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核科技文献处理系统需求的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总体功能,并指出为了解决不同网络条件下使用核科技文献处理系统所面临的难题;利用智能客户端技术,实现了核科技文献的协同收集和处理,最大限度的利用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核领域优秀专家资源,提高核科技文献处理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文章共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需求分析及总体功能设计、智能客户端技术介绍、.Net 平台下基于智能客户端技术的核科技文献处理系统的实现.
  • 摘要:技术标准的管理是企业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只有合理、有序的管理,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保障.
  • 摘要:以高内相乳液为模板,通过γ-射线辐射引发一步法制备了氧化锰/苯乙烯大孔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红外谱图,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失重分析等对其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氧化降解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互穿孔洞结构,其中氧化锰的含量最高可达15.5%,其独特的结构使其较单纯的纳米氧化锰对亚甲基蓝氧化降解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表观遗传学调控与辐射尤其是低剂量辐射的关系.rn 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及综合分析的手段进行研究.rn 结果:DNA 甲基化与辐射尤其是低剂量辐射互为调控;组蛋白甲基化对辐射的调控主要存在于高剂量辐射领域,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增强辐射敏感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γ-H2AX 在1-15Gy 照射范围未见与辐射敏感性相关,组蛋白泛素化在DNA 损伤修复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染色体重塑在DNA 双链断裂修复和染色体反应中发挥综合作用.辐射对microRNA 表达的影响因细胞种类、辐射剂量、照射时间等而异.结论:有关表观遗传学调控与辐射尤其是低剂量辐射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尚存在诸多盲点, 在低剂量辐射反应中很多新的调控元素将会被证实,为机制研究、辐射防护、肿瘤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燃料管理策略是核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其优劣性将直接影响电厂的核安全裕量和各项经济指标.对中核集团秦山第二核电厂自建厂以来在燃料管理上所做的各项改进工作进行了总结,包括依靠自主技术力量研发的物理试验监督体系,高性能燃料组件的引进,燃料管理方案的优化,电厂FSAR文件的修改与升版.同时,还对电厂这几年来燃料管理持续改进的具体实施结果做了评估.总结的经验对同类型其他核电站的运营管理具有借鉴和推广的作用,对提高国产化核电机组的安全管理、运行水平很有帮助.
  • 摘要:秦山第二核电厂生活饮用水(SEP)系统提供核岛、常规岛生活用水及BOP 室内外生活用水及部分消防用水.运行中发现该系统管道发生多处腐蚀穿孔.本文进行了生活饮用水管道腐蚀原因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和监督措施.
  • 摘要:评述了核动力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核动力装置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探索了核动力控制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分析表明,在控制方法上,核动力控制技术逐渐从经典控制方法向先进控制和智能控制方法方向发展;在控制系统实现技术上,核动力控制技术从模拟技术向数字(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方向发展;在控制系统的层次上,核动力控制系统从单回路控制向监督控制、集散式控制以及网络控制等方向发展.在核动力控制中,PI(D)控制仍然是最重要的控制方法且向先进PI(D)控制方向发展,模糊控制是一种良好的控制方法,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仍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和验证.
  • 摘要:公司职责、分析、经验、检测、培训和工程评价、长期战略是开展核电站FAC有效管理的六要素:公司职责是开展FAC管理的经济基础和构建管理体系的保障、分析是FAC 优化和完善的手段、经验是FAC的借鉴和补充、检测是FAC数据积累的基础、培训和工程评价是FAC管理的技术补充和深化、长期战略是FAC管理成功的关键,六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核电站FAC有效管理的完整体系.在对六要素充分认识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运行核电站FAC管理现状,提出以六要素为核心,发挥其各自作用,相得益彰,建立国内核电站FAC有效管理体系,开展核电站FAC的有效管理,预防核电站FAC重大事件的发生.
  • 摘要:辐照后的重水的损耗会产生环境污染,并对人体存在潜在辐射风险,减少重水损耗是保护环境、公众和工作人员的需要;减少重水损耗、确保电站重水储备是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重水极其昂贵,减少重水损耗也是秦山三核重水堆核电站经济性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重水损耗.经过认真探索,秦山三核采取了减少重水系统泄漏率、提高重水回收效率和降低高低氚重水相互转换的方法,历经3 年多的时间,将秦山三核的重水损耗降低到了电站运行初期的1/3,是设计值的1/5.在同类重水堆核电站中处于领先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 摘要:管道系统是核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置和支撑决定受力状态,可能影响到装置的安全性.采用CAESARⅡ软件建立模型,对大亚湾核电站1 号机组给水管道进行分析,找到了管线部分波纹管补偿器失效的原因,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相符,依据计算结果调整管路系统的布置和支撑方案.通过CAESARⅡ软件建立适当模型可以用于动力装置的管道应力分析.
  • 摘要:核级热交换器是核电厂的重要设备.在热交换器的设计研究中,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可以比较直观地获得热交换器内部的细节信息,因而成为继实验和解析之后的又一有效研究手段.管壳式热交换器是水水换热设备的主要结构形式,其壳程几何结构复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整体模拟在目前条件下十分困难.根据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周期性全截面3D 数值模拟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某试验用双流程单弓形热交换器的壳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热交换器壳程的流动与传热.计算表明单元周期性换热段传热比较均匀,折流板的使用对于换热有强化作用,弓形折流板是壳程阻力的主要来源.
  • 摘要:在参与EPR 三代核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以先分解、了解局部、再整体结合的观察方法,将其核岛设计计划编制、管理体系与CPR1000 的设计计划编制、管理体系做了比较.尤其重点对EPR 核岛设计计划中先分块编制,再通过逻辑关系联系成一个整体的做法作了相关研究.其中,重点关注了EPR 设计计划中EPS、WBS 分级与CPR1000 计划中相关内容的异同,同时还就不同分块计划之间接口计划的作用作了相关阐述.其后又详细介绍了核岛土建、系统、布置三大类设计计划的具体编制方法,最后就计划中重要关键节点时间的确定作了相关推理论述,以达到工程经验反馈的目的.
  • 摘要:通过引进及自行研制,建立了配套的一、二、三级概率安全评价(PSA)分析程序;结合恰希玛核电厂二期工程(C-2)设计,对一、二级PSA技术进行研究及应用--包括始发事件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相关性分析、人员可靠性分析、数据分析、事件序列定量化、电厂损伤状态分析、事故进程和安全壳响应分析、源项分析、大量放射性早期释放频率(LERF)的计算和分析、不确定性分析、重要度和敏感性分析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等.建造了C-2 一、二级PSA模型,通过在C-2 设计过程中,基于PSA的发现进行的一些重要的设计改进,如安注泵和喷淋泵的小流量回流管上隔离阀的设计改进;化容系统的往复式上充泵的设计改进;重要厂用水系统的设计改进等,最终得到C-2 功率运行内部事件的堆芯损伤频率(CDF)为7.25E-6/堆·年; LERF定量化结果为3.24E-07/堆·年.C-2 PSA 既论证了整个C-2 设计的平衡性,又为优化C-2 设计及运行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概率评价依据,有效降低了C-2的严重事故风险.
  • 摘要:通过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核安全文化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核安全文化体系建立的设想,并提出推动核安全文化体系完善的一些建议.
  • 摘要:临界热流密度的准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反应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机理模型的预测方法能从本质上认识临界热流现象.已有机理模型的研究大多针对圆管,对矩形通道研究得较少.以发展较为成熟的汽泡壅塞模型为基础,对矩形通道建立分析模型,含汽率和空泡份额选择简单分布的Saha-Zuber 模型进行计算,并将汽泡区临界空泡份额取为出口热平衡含汽率的函数,经验系数k 取3.0,最后,采用Fortran 语言对计算方法进行编译,并对试验点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中有99.4%的数据点落在±15%范围内,说明改进后的模型能较好地对矩形通道临界热流密度进行预测,从而为该类通道的热工水力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摘要:田湾核电站的1 号、2号机组已顺利投入商业运行,作为从俄罗斯首次引进的AES-91 型反应堆,目前国内尚缺乏对此类反应堆发生冷却剂丧失事故时燃料性能的分析和研究.为此,利用引进的燃料棒瞬态性能分析程序RAPTA-5,对田湾核电站在104%功率下发生弹棒事故时的VVER-1000型燃料性能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燃料安全准则限值进行比较,证实了田湾核电站此类燃料在名义功率下发生的弹棒事故中是安全可靠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弹棒事故发生后5 秒内,燃料与包壳就已陆续达到事故中的最高温度,分别为2164.8℃和780.0℃,在整个弹棒事故中,燃料包壳并没有发生破损,包壳环向变形量(相对单位)在10-3 的数量级上,发生氧化的量也很少.根据这些数据,初步判断田湾核电站的燃料性能在弹棒事故后仍能处于较良好的状态.
  • 摘要:本文在大量老资料的基础上,对百顺矿田100km2 范围的伽玛普查、伽玛能谱、电测和伽玛测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经过数理统计来分析百顺矿田地球物理特征,为以后在百顺矿田寻找铀矿床提供依据.
  • 摘要:通过对德安岩体铷含量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铷有以下分布规律:(1)铷富集带严格受内接触带控制,与中细粒花岗岩关系密切.(2)铷与萤石矿关系密切,有萤石矿的地方,其周围岩体中铷含量也高.电子探针结果表明,Rb 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钾长石和云母中.德安岩体为花岗岩体,岩石为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致密块状构造,长石和云母是花岗岩中是最常见的矿物,铷在花岗岩中长石与云母中富集,具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 摘要:百顺矿田地处诸广岩体南部.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铀矿化点、带多,是一个富大铀矿聚集产出区.通过对矿区铀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岩体条件、构造条件等铀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百顺矿田内岩浆活动中心和多向构造复合部位是今后工作的主要找矿方向.
  • 摘要:通过在乌泥坑地区的地质填图、伽马总量测量等工作,对该区发现的构造、伽马异常进行了分析;结合区域成矿条件,从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岩体条件、构造格局等方面,对照百顺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岩体条件、构造格局,对工作区铀成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 摘要:内环大气铀气溶胶是影响放射性厂房一线操作工内照射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测评能够对厂房的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并对工艺控制具有指导意义.该文通过大量的内环大气铀、氟气溶胶的数据分析,对化工厂房内部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重点对专用容器清洗厂房空气铀、氟数据偏高进行了研究,并就该厂房局部排风净化系统的排害能力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导容器清洗工艺查找出工艺控制问题,对容器清洗工艺的水解步骤进行了改进,使容器工艺操作中物料散逸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 摘要:基于水泥固化体中放射性核素浸出的扩散机制,根据Fick 第二定律及初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浸出的衰变扩散模型,并引入耦合因子对扩散系数进行了修正.通过与国外已有扩散模型的对比,对实验室规模及工业规模水泥固化137Cs的浸出行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对放射性核素浸出行为进行预测时,衰变扩散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符合度较已有的扩散模型好.
  • 摘要:针对耐高温半透明陶瓷材料、疏导热流通道与金属防热材料组成的热防护系统,建立了气动加热、辐射散热耦合条件下的传热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法结合控制容积法,通过与热流通道热平衡方程迭代求解,模拟计算了疏导系统的耦合传热过程.分析了高/低热流区热流比、散热面积比、疏导通道换热能力对辐射散热表面温度、疏导工质温度的影响,讨论了半透明高温材料内的辐射与导热作用.结果表明,增加热流通道换热系数能提高系统的疏导能力但效果并不明显,散热面积比是影响疏导系统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 摘要:文章介绍了熵权TOPSIS法的原理,并尝试用该方法分别对不同地区生产的装饰建筑材料釉面砖、花岗石的各项指标进行优化排序,以此来达到优选低放射性装饰建筑材料的目的.首先用熵权TOPSIS法给予所选装饰建筑材料样品数及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不同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通过SAS软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及优劣排序,得到最佳的低放射性装饰建筑材料样品为四川彩釉砖和河南花岗石.通过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应用熵权TOPSIS法进行低放射性装饰建筑材料的优选是可行的,也为以后优选低放射性装饰建筑材料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 摘要:Pu在地质介质中的存在形态不同,导致其迁移性能也不同.国内进行过大量Pu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研究,但针对单一价态的Pu 吸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Pu在高盐地下水中的迁移行为,先通过EQ3/6 程序对Pu在几种高盐地下水中的存在形态进行模拟,发现Pu 主要以Pu(Ⅳ)、Pu(Ⅴ)的形式存在.然后通过静态法实验测定了Pu(Ⅳ)、Pu(Ⅴ)在砂土中的分配系数Kd,比较了Pu(Ⅳ)、Pu(Ⅴ)在砂土介质中不同的吸附行为,并对影响高盐地下水中Pu 迁移行为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u在高盐地下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影响Pu在地下水中迁移的主要因素.
  • 摘要:质量管理是源项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源项调查达到总体技术方案的质量目标提供了基本保障.在某大面积多核素污染场址放射性源项调查中,采取了分项目质量控制、内部审核、外部监理、样品比对及专家指导等方法,对方案设计、人员操作、设备技术状态、测量技术状态、原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报告、样品管理、标准参考物质管理、文件与记录等质量要素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各质量要素的控制情况和质控数据的分析认为,源项调查各质量环节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调查数据准确可靠.
  • 摘要: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中富集和迁移是核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采集和分析了我国某污染场地7 种植物及其根部土壤样品中的239Pu 和90Sr.实测结果表明,该污染场地7 种干旱植物地上部239Pu 和90Sr 的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1.846±4.908Bq·kg-1 干重和3.57±4.28Bq·kg-1 干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区.所研究植物对239Pu 和90Sr 的富集系数分别为8.9×10-6~5.1×10-3(Bq·kg-1 干植物/Bq·kg-1 干土)和1.5×10-4~4.8×10-3(Bq·kg-1 干植物/Bq·kg-1 干土).所分析植物中两种核素的含量与植物品种、生长发育期关系密切,且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有所不同,植物表面主要受当地含放射性土壤再悬浮的污染.
  • 摘要:某研究区蕴藏着丰富的黏土矿,若在该区建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有必要了解该区黏土对核素Pu的吸附性能.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得Pu在该区不同黏土中的分配系数为104 量级;将其中一种黏土分别研磨为12 目与200 目,测试结果表明两者的分配系数为同一量级;根据测得的分配系数,在不考虑Pu 以胶体形式迁移的条件下,估算了Pu在该区黏土回填层中的迁移距离.结果表明,该区黏土对Pu 有良好的阻滞性能,可以作为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回填材料;在回填层设计时,若仅从分配系数角度来考虑对核素Pu的阻滞作用,该区黏土可磨碎至相对较小目数,不必全过200 目.
  • 摘要:社会上出现不明放射性物品可能产生严重的确定性效应,甚至造成社会混乱,危害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对其进行快速准确鉴别是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的基本依据.本文建立了不明放射物品鉴别工作方法,采用就地HPGeγ谱仪等现场检测手段,实验室HPGe γ谱仪测量、ICP-MS 分析和密度测量等实验室分析手段,快速准确鉴定该物品的属性.对某一不明放射性物品的鉴别结果表明,该不明放射性物品属高纯度贫化铀金属,其235U与238U比值为0.454%.
  • 摘要:在电离辐射场中的受到照射的工作人员,其器官的剂量并不能通过直接测量得到,须利用器官剂量转换因子计算得到.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出版的2007 年新建议书中提出以人体体素模型作为新的人体参考体模,这就要求对所考虑的各种类型的辐射和照射的几何条件计算出一组新的转换因子.利用所开发的计算体模--中国人体数字体模(CNMAN)和ICRP 所定义的六种外照射参考辐射场(前向照射AP,背向照射PA,左侧方向照射LLAT,右侧方向照射RLAT,旋转照射ROT 和各向同性照射ISO),并结合使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计算出中国人体数字体模在这六种参考光子辐射场下器官的吸收剂量转换因子.文中给出了器官剂量转换因子的结果,并把计算结果和ICRP74 号报告中的推荐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显示,各器官剂量的转换因子随能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于入射能量为40keV-150keV 的光子,骨骼的剂量转换因子显著大于其它组织或器官的剂量转换因子.
  • 摘要:铀矿开采和水冶过程中所产生的尾矿是一种大规模低水平放射性物质,与尾矿库相关的典型的环境问题就是氡的析出,研究铀尾矿氡的析出机理是尾矿治理的基础.以衡阳272 厂的铀尾矿为对象,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尾矿氡析出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尾矿中氡析出率随时间呈现明显的振荡变化.非线性分析得出氡析出率时间序列的Lyapunov 指数为0.1566 和0.4427,混沌吸引子分维值分别为4.55 和4.49,其饱和嵌入维为8.氡的析出是一个混沌动力学过程,其动力学可用低维吸引子来描述,描述氡析出率随时间演化所需要的相关变量数的下限是5.尾矿的非均匀性、反冲、He-Rn 团簇、孔隙中的分形扩散、近地面大气层的湍流扩散是引起氡析出混沌演化的可能机理.
  •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放废液贮存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采取的安全措施.高放废液贮槽等与安全有关的系统和设备均采用安全等级:放化2 级,抗震类别:I 类/Ⅱ类,质保等级:A/B 级;主要安全重要厂房采用抗震I 类进行设计;高放废液贮槽内部设冷却水系统、脉冲式气镇器、空气升液搅拌器防止废液温度升高、局部过热造成设备腐蚀废液泄漏;高放废液贮槽内部设氢气报警及氢气稀释以防止氢气爆炸;高放废液输送采用免维修输送设备等安全措施,确保贮槽的安全运行.
  • 摘要:核电厂乏燃料处理的Purex 流程产生大量放射性磷酸三丁酯废液,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采用热解焚烧.目前,国际上正在研究使用非热等离子体方法对其进行降解处理.在非热等离子体降解磷酸三丁酯废液的反应中,电子与水蒸气反应生成OH 活性自由基的反应是降解磷酸三丁酯的关键反应.由于缺少等离子体反应动力学参数,难以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波尔兹曼方程的分析并且考虑分子碰撞理论,建立了反应速率的求解模型,与其它研究者的试验数据对比证实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了等离子体中OH 活性自由基生成反应的反应速率系数,并拟合为标准的Arrhenius形式.
  • 摘要:为了验证氧化凝胶对不锈钢材质的腐蚀特性,了解二次废液的基本特征,摸索废液的(预)处理方法,开展了氧化凝胶去污技术初步研究.研究中采用喷涂法或手工方式涂拭凝胶,以失重法计算腐蚀厚度;以抽滤法进行废液中沉淀物的收集,以差量法计算废液中的干/湿沉淀量,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废液中沉淀物的粒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凝胶用量为0.6~1.2 kg/m2,作用时间为4 h 时对不锈钢材质的腐蚀厚度在1.2~2.2 μm;当废液的pH为1、9 和11 时,干沉淀量在分别为4.3 g/L、18.8 g/L、18.8 g/L,湿沉淀量分别为17.7 g/L、88.4 g/L 和101.1g/L.
  • 摘要:放射性特性调查是用研究信息、仪器探测、采样分析和理论计算等方法来确定退役反应堆各部位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分布及其活度.用于决定退役的实施方案和人员的辐射防护措施.退役完成后,最终确认场址可否开放.放射性特性调查贯穿于退役工作整个过程,包括:收集和研究历史档案、进行各部分放射性核素存量的计算、现场检测、采样分析、研究评价所获得的数据、比较计算结果和检测数据等.退役终态的放射性特性调查要特别注意关键部位的信息.采样要保证不漏掉"热点"部位,必须是在可靠的统计性基础上,有合理的数量.场址开放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应遵循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我国的导则、标准、规范.
  • 摘要:采用静态批示法研究了铀酰在泥炭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固液比、振荡时间、pH、离子强度及腐殖酸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测定了室温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pH 对泥炭吸附铀酰的影响较大,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 方程.铀酰在泥炭上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络合进行.
  • 摘要:反应堆退役产生大量的低放射性废金属,而污染是集中在金属表面.可以用高压水射流去污工艺将金属表面的污染物去除而显露出金属母材,使金属得以再利用.这种去污工艺会产生大量的二次废物--放射性废水.废水中放射性活度主要来自于其中的由金属去污产生的固体颗粒.将固体颗粒尽可能去除干净,就可以回用这部分废水.研究了各种可能的从水中去除固体颗粒的工艺,如:重力沉降分离,过滤,离心分离等.选择了离心分离,其中又有:水力旋流,离心过滤,离心沉降.经贷价利益分析,最后选定了用蝶式分离机的离心沉降工艺.废水得以回用,就可以减少清水的消耗量和把废水送去处理的费用.回用退役产生的放射性废金属和废水使废物最小化.
  • 摘要:利用反相(W/O)乳化交联技术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并经乙二胺改性(EMCR),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Hg2+和UO22+.利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孔径和比表面积测试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因素如pH、接触时间、初始浓度对EMCR吸附Hg2+ 和UO22+和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容量随pH升高而增加;pH<3时可选择性分离Hg2+和UO22+,是由于Hg2+能与Cl-形成络阴离子(HgCl3-),以离子交换机理吸附,而UO22+则不能.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qm(mmol/g)分别为:Hg2+2.14、UO22+1.50.动力学数据可由拟二级方程拟合,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要机理.吸附Hg2+ 和UO22+的EMCR可用0.02-0.1M 硫脲脱附,脱附率大于90%.
  • 摘要:本文讨论了干法工艺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干法工艺的核心反应UF6 气相水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微观结构和产品特点.通过分析在实验、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运用均匀成核机理、颗粒长大机理结合UO2F2 晶体球化特点,发现其中间产品UO2F2 粉末的粒径和微观结构具有超细、粒径分布窄的特点,这使得最终产品UO2粉末具有高的可烧结性和稳定的物理性能.同时认为过饱和比、气相反应温度和煅烧还原温度对最终产品UO2粉末的物理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 摘要:丝阵负载内爆动力学行为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过程:(1)丝的烧蚀;(2)壳层的形成;(3)内爆;(4)滞止.利用所研制的可见光分幅相机和X射线分幅相机在"强光一号"加速器上对多种型号的丝阵负载Z箍缩内爆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从早期单丝烧蚀到等离子体柱崩毁全过程图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发现存在较长时间的丝烧蚀过程,且单丝烧蚀在轴向上并不均匀;实验得到的内爆轨迹与零维薄壳层模型所预计的内爆轨迹相差很大,而与唯像模型计算结果较为一致.(2)不论早期的可见光图像还是中后期的软X射线图像都存在明显的阴极发射,内爆后期在阴极附近存在明显滞后的辐射分布.(3)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烧蚀下来的等离子体在轴上发生碰撞形成先驱等离子体柱,先驱等离子体柱经历了先膨胀后压缩的动力学过程.(4)根据冕等离子体角向扩展速度,估算了冕等离子体的温度、电离度.
  • 摘要:"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是我国目前的基本能源政策,对于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的核电事业正面临着历史的发展机遇, 核电经济性是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更为本质反映核电在运营周期的经济性,本文以某内陆厂址采取AP1000 和M310+技术为参考,基于工程造价对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P1000 双堆机组主要经济指标优于M310+技术;在考虑核燃料后处理及退役等外部成本情况下,核电与常规燃煤火电相比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 摘要:当前信息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军事领域竞争、国民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对情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一体化信息环境下,核科技情报的"尖兵"、"耳目"作用将更加突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核科技信息发展方式应以综合研究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建设和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为基础,形成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决策支持能力、信息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成服务体系.核科技信息发展的目标应以服务于核电发展,服务于核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推广应用为宗旨,实施"集成情报支撑"战略,确保形成快速反应能力,着力提升决策支持能力和科技发展引导能力,全力构筑数字信息资源,不断推进网络协同研究.本文分析了新竞争环境下的核科技信息环境特点,阐述了核科技信息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为达到目标所选择的途径,提出了在新的环境下,应优化体系、扩展功能、转换模式,加速情报工作转型、调整和优化业务内容与结构,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将"保障需求"和"引导未来科技发展及需求"并重,确保提供快速反应、高质高效的情报支撑和信息服务.
  •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载体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军工基层单位情报工作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整合情报图书资源可有效、高效地发挥资源的效能,有利于情报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面向需求,深化服务是军工基层单位情报信息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献资源建设和人才资源建设是开展情报信息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军工基层单位情报信息工作发展的保障.
  •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和市场竞争中,核电企业情报资源的利用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核电企业情报信息服务应该实现"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参考中心"、"企业工作的工具中心"、"企业发展见证和经验提取的博物馆"、"企业员工学习培训的资源中心"四大功能,在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化档案馆理念基础上,结合企业文档中心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深化专业编研和检索服务,打造企业一体化的知识管理平台.在科技情报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分阶段、有保障地开展工作.随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求企业重视情报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角色的转变,并注意信息资源加工和利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 摘要:软科学研究可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为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战略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是软科学的发展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深入,在通过信息手段建设加强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些较为专业的信息产品.本文在对国内外能源战略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信息产品,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及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系统,我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等具体案例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核集团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就加强集团公司规划信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谈了几点体会.
  • 摘要:核系统核工业基层情报工作,是我国核工业科研生产的重要基础.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给传统的情报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面临严峻挑战,情报需要有一个新的发展.在新形势下的情报工作中,有许多的不利因素,也有很多的有利因素,这对情报工作的发展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要尽力地克服困难,充分利用优势,体现核工业基层情报部门的自身价值、发挥自身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本文还阐述了现代情报的知识服务,如何将传统的情报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提供有效的能够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服务,更好地利用核信息资源为我国核军工及核技术应用服务.文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强有力地说明了情报工作转变工作方式,提供知识服务,比以往更加直接地帮助科技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得情报工作朝着更加贴近生产科研的方向发展.作为核工业基层企业的一个服务组织,情报部门要以满足本单位科研生产的具体技术需要为前提,把握好两个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的过程,提高情报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开展知识服务,使情报部门在本单位的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摘要:参考咨询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积极织科学地组织、开发本馆信息资源,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参考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问题.
  • 摘要:合黎山脉位于河西走廊西段北厢,是由于中新生代构造挤压而逐步隆升形成的.其南部为酒东盆地,北部为巴丹吉林盆地,西部为金塔盆地,东部为潮水盆地.对合黎山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盖层沉积与构造演化和找矿目的层铀成矿条件的研究分析,明确指出下白垩统具有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有利的岩性岩相、较强的地下水后生改造和丰富的铀源条件,以砂岩型铀矿为主攻目标类型在多片地区具备找矿前景,该区有望成为"多点集成" 的新铀资源地.
  • 摘要:惠安堡地区铀矿体产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中,利用放射性α径迹照像及电子探针方法对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进行系统研究,发现铀矿物共生组合有8 种形式.铀主要以吸附状为主,少量沥青铀矿,吸附铀与Fe-Ti氧化物、黄铁矿和粘土质有关.Fe-Ti氧化物多为碎屑状含铀白钛石,部分蚀变Fe-Ti氧化物被黄铁矿交代,保留明显的交代结构.认为Fe-Ti氧化物在岩石中被黄铁矿交代后具有了较强还原和吸附能力,成为富铀的有利介质.提出了含铀Fe-Ti氧化物及其蚀变产物是铀的主要富集剂.对矿床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丰富的Fe-Ti氧化物存在有可能成为含矿性评价准则之一.
  • 摘要:采用地壳流变学和连续介质变形及走滑剪切断裂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进行变形分解,建立了多级走滑断裂系统;通过桂东北苗儿山地区走滑断裂叠接带及其矿脉构式与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花岗岩型富铀矿(矿带、群、体)的形态、位态、内部结构、空间展布及形成演化,都不同程度受走滑伸展成矿构造制约.
  • 摘要:该文利用遥感信息模型原理和逐步判别分析原理,对339 个南岭地区花岗岩岩体数据(产铀岩体样品99 个、产钨锡岩体样品89 个、待判岩体样品151 个),建立了产铀岩体、产钨锡岩体成矿专属性判别模型.F 检验表明所建判别模型是适用的.利用这些模型对待判岩体铀、钨锡的含矿性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判别成矿岩体提供了依据.所建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具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对成矿专属性的定量化评价,可在成矿专属性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本文结合太古宙绿岩带弓长岭铁-铀型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了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成矿的主期性,讨论了太古代弓长岭-连山关富铀钾质花岗岩内太古宇鞍山群残留体构造应力集中部位与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碱交代岩"、"韧性剪切带"、"基底凸起-凹陷"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定位铀矿床;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中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了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只要开拓找矿思路,立足于找新矿、找大矿和老矿山的攻深找盲,一定会取得铀矿找矿的新突破.
  • 摘要:白兴吐地区铀矿化岩石中有机炭和有机硫都较低,而矿石中烃类含量比围岩高数倍、数十倍,油气对砂岩型铀成矿明显起了重要作用.油气及热液沿断裂上升,热事件有利于CH4 在溶液中发生TSR 反应,并加速铀的沉淀.断裂及油气是该区铀矿化主要因素.
  • 摘要:目前我国地质行业应用最多的制图软件是MAPGIS 系统,并且相关的行标也是建立在该软件基础上.该软件功能强大,使用灵活,但也有不足之处:需要选择的参数过多,操作难掌握,使用的参数不统一,效率不高等.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开发人员在MAPGIS平台上采用VC++开发了一套专业地质制图软件,根据各种现行规范要求,制定地层、岩石、地理信息、实际材料等各种图例板,使参数的选择以及地层、岩体等实际绘制过程通过点选来完成,还可以通过自建或修改图例板的内容来设定各自工作区的地质参数,并可以自动检索图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保证最终图件的规范化.此外,该软件开发了包括高斯坐标和经纬度相互转换、经纬度坐标展点、经纬网图廓及责任表的绘制、平面图和剖面图绘制等功能,并改进了图形裁剪、误差校正、区拓扑、节点捕捉等制图方法,增加了桌面版的图形输出功能.实际应用证明,该软件系统能大幅提高地质制图的效率,并能使成果图更加规范化.
  • 摘要:冈底斯构造带火山活动以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最为强烈.火山岩分布受东西向深大断裂和后期南北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古火山机构多位于构造的复合部位.在新近纪南北向大型拉张构造附近出现的火山岩,表现为以各种火山盆地形式产出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措勤盆地南部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区有大片的水系沉积物铀异常晕(>6.8×10-6),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乌郁盆地火山岩铀含量最高达20.0×10-6.从火山地质环境、伴生矿产、区域物化探特征、火山构造等条件分析,冈底斯构造带具有形成火山岩型铀矿的有利成矿条件.重点找矿地区是措勤盆地南部和南木林地区.
  • 摘要:目的:强迫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原发的神经解剖定位亦未明确.探查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以帮助我们了解强迫症发病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25 例临床确诊的强迫症患者均在症状发作期用99Tcm-ECD SPECT 脑显像探查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的变化.患者男16 例,女9 例,平均年龄29.04 岁,范围18~46 岁.病程从发病1 个月~20 余年不等.临床症状以反复思维(怀疑、担心、紧张不安等)和反复动作(检查、洗涤、计数、打电话等)为主. rn 结果:本组25 例强迫症患者rCBF 异常率为92%(23/25),主要表现为额叶(18例)、颞叶(15 例)、基底节(13 例)、丘脑(12 例)、扣带回(7 例)及顶叶(6 例)的放射性减少.rCBF 异常与年龄和病程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其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国内外对强迫症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发现它们主要表现为额叶、基底节、丘脑的活性减少、血流和代谢受损,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揭示强迫症患者强迫思维和行为而不能自制的症状源于其眶额-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的功能异常.本组的研究结果与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支持该病额叶-皮层下环路功能异常的假说.
  • 摘要:主要探讨核动力运行期间的核安全控制与评价及其要注意的问题.分析了核动力运行期间核安全控制主要为正常运行工况期间的核安全控制、核动力再启动的核安全控制、定期试验的核安全控制、事故工况期间的核安全控制、外部侵害和自然事件的核安全控制;探讨了核安全评价的目标、方法手段;提出了加强核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
  • 摘要:堆芯装载方案对核电厂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好的装载方案不仅会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电站运行成本,而且会增加电站的安全性.AP1000首炉堆芯在保证核电厂安全的前提下模拟18 个月平衡循环的反应性分布使得首循环达就到低泄漏的目标.介绍AP1000首炉堆芯装载方案特点及对运行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多种富集度设计方案对核电厂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以提高电站运行能力,降低运行成本.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手段也开始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正迅速应用于图书馆领域,为读者检索提供信息资料的方式,正由单纯对纸质载体文献的检索和提供,进入到对声像制品,乃至对互联网资源查询加工和提供的时代.该文通过对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针对当前核工业基层科技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开发各种特色数据库、开展个性化的知识信息服务、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及加强信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基层科技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进行了探讨.
  • 摘要:知识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创新,不仅在企业管理领域、政府管理领域等得到应用,而且成为文档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当前知识管理在我国依然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必须借助现代化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机构、制度体系、技术、人员、资金、业务流程、知识流、文化等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了解阻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因素与环节,明确企业知识管理目标,并据此制订相应的知识管理实施方案和策略,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等等.从文档工作的角度来讲,知识管理理念和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能够而且应该相互交叉融合,建设知识管理型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要找准实施知识管理的突破口,着力做好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有效集成各类文献资源,提高文档管理工作水平,构建符合用户需求的各种企业知识库等.
  • 摘要:该文以"反中微子探测技术专题信息服务"为具体实例,分析和总结了专题信息服务工作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专题信息需求的提出和分析;专题信息服务方案的设计;专题信息检索;专题信息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最后对新形势下做好专题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 摘要:网络化环境下,作为传统图书馆的化冶院科技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过渡转型是客观发展的需要.在分析研究化冶院科技图书馆馆藏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外部图书馆发展的大环境,结合化冶院总体发展形势以及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化冶院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共享的设想,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 摘要:目的:评价89Sr联合"云克"(99Tc-MDP)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rn 方法:确认前列腺癌去势术后骨转移伴骨痛患者138例,年龄58~95 岁,平均69.3±8.2 岁,随机分组治疗.①对照组73 例,单纯89Sr 治疗:一次性静注,剂量1.48~2.22 MBq(40~60μCi)/kg 体重.②联合组65 例,89Sr+云克治疗:89Sr 方案同对照组;云克200mg,每日1 次静滴,共计5 次.每月一次随访临床疗效,两组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3.97%和90.77%,差异显著;②"闪烁"痛发生率分别为30.14%和27.69%,无统计差异;③治疗后分别有72.60%和83.08%的病例镇痛药量减少或停用,差异显著;④骨痛缓解持续时间,两组平均为(4.41±1.57)个月和(5.64±2.52)个月,差异显著;⑤两组治疗后活动能力提高的例数分别为64.38%和81.54%,差异显著. rn 结论:89Sr联合云克治疗对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有协同作用,可减少镇痛药用量,延长疼痛缓解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皮肤血管瘤治疗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rn 方法:对各类型血管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介绍了32P 胶体及平阳霉素廇体内注射法、32P 及90Sr 敷贴法以及低功率激光光凝术.结果:从血管瘤的类型上看,草莓状血管瘤治愈率较高(98.1%),混合型与海绵状血管瘤次之,治愈率分别为78.5%和85.9%,其总有效率达99.8%. rn 结论:采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瘤体内注射法、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法、放射性核素32P或90Sr 敷贴法以及低功率医用激光光凝术等联合治疗方法,克服了许多常规血管瘤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对各类型血管瘤应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也就是说必须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如血管瘤的类型、部位、面积大小、年龄、曾用过的治疗方法,对要采用的药物的敏感性等,来综合考虑选用治疗方式.使其在治疗过程中达到安全、有效、病儿痛苦小、治疗方法简便且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美容效果好等.
  • 摘要:我们在进行蒙卡模拟屏蔽计算的时候,除了希望得到某个屏蔽结果的屏蔽结果,还希望能给出一个初步的屏蔽设计指导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方法进行初步的屏蔽设计,然后再通过蒙卡程序的模拟来研制屏蔽尺寸的合理性,其中电子束打靶产生的X射线随角度的分布是一个屏蔽设计的重要参数.我们利用EGSnrc 和EGS5 两个蒙卡计算程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两个程序的功能有一些不同,EGSnrc 的使用方便,但是对于我们这个问题的数学建模困难.因此,我们主要用EGS5 对能量为4MeV、6MeV 和9MeV 的电子束的辐射剂量的角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最后给出辐射剂量随角度分布的以2 为底的对数极坐标曲线.根据这个曲线,我们可以直接初步地确定屏蔽尺寸.
  • 摘要:介绍了我国锆铪资源,锆铪分离加工与应用情况,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国内外锆铪分离生产工艺与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在磷酸三丁酯-硝酸+X 体系中,以氯氧化锆为原料,用萃取法分离锆铪制备原子能级二氧化锆(铪)新工艺技术.其特点是:萃取过程不乳化,萃取效率高,分离效果好,分离后可得到锆铪两种原子能级产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易操作控制,体系的腐蚀和废水处理等问题容易解决.该新工艺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且资源节约、节能环保.
  • 摘要: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方法于室温下在NaF(1%),Na2SO4(1mol/L),H2SO4(0.5mol/L)的混合电解液中,制得排列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电极的表面形貌,恒电位阶跃电流-时间表征了纳米管的形成过程.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电极在质量分数为5%的H2SO4 溶液中的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钛基表面的氧化钛纳米管具有催化析氢活性,少量PD的存在使催化活性大大增强.
  • 摘要:乏64Zn 锌同位素作为一种新型核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轻水核电站冷却水循环体系中.本文利用自行合成的冠醚树脂柱色谱法研究锌同位素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苯-15-冠-5 冠醚能有效地分离锌同位素,提高温度能增加锌同位素的分离系数,而迁移距离对分离系数没有影响.理论塔板高度值随迁移距离的增加表现出变大的趋势.在328K温度下,经过20 米柱色谱操作后,68Zn/64ZN和66Zn/64Zn 锌同位素离子对的分离系数分别为6.03×10-4 和3.52×10-4,理论塔板高度值为0.204 cm.
  • 摘要:脉冲级联是一种非常规级联,它利用离心机的分离系数随供料流量减小而增大的特点,通过连通、封闭两个环节交替运行,能用较少的级数得到很高的目标同位素丰度.采用结合了Q 迭代的时间推进方法来计算脉冲级联的运行过程,并通过对不同的回流流量、基本全分离因子、级联长度、同位素混合物等多种情况的计算分析,有以下结论:封闭运行环节的回流流量只影响这个环节的时间,并不影响级联达到稳态的过程;脉冲级联达到稳态的过程随着各级基本全分离因子的增大而变缓,所需的脉冲数也随之增加;级数越多,脉冲级联达到稳态时所需的脉冲数就越多;在相同的级联长度和外部参数的条件下,脉冲级联能得到比常规级联更高的目标同位素丰度,并且其单位质量供料对应的价值增量大得多.
  • 摘要:在氢同位素分离中,通常采用多柱级联工艺实现微量氘或氚的浓集.提出了三柱级联分离H2/HD的设计工艺和操作模式,获得了三根精馏柱的分离行为.在合适的操作模式下,三柱级联将HD 浓缩了20×10×10 倍,表明采用多柱级联可以非常有效的浓缩微量组分.进一步研究了压力和回流比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压力从0.6atm 增加到1.5atm,脱氘率从99.79%降到99.44%.回流比从3 增长到5,脱氘率从99.67%升到99.81%.
  • 摘要:分析了热电离质谱法测量同位素丰度比值的质量分馏效应的五种校正技术,即理论校正法、内标法、标准校正法、全蒸发技术和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实验上用标准校正法和全蒸发技术分别对钚样品的同位素丰度比值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应用这两种技术都可实现钚同位素丰度的准确测量.此外,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准确测量了锂同位素丰度比值,并对其可靠性用用欧共体的锂同位素标准物质进行验证.
  • 摘要:在核电厂的大型系统中,涉及众多子系统,如运行管理系统、生产系统、仓储系统、人员信息系统等,为了保证个系统间的数据的完整性和持续性,采用统一标准的图形化建模技术可有力地保证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压缩设计周期、避免重复设计.在STEP标准的基础上,按照XML 规范要求,开发出适合核电厂大型系统中的不同子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格式,并通过图形化的展现形式,可直观反映各系统间、系统内、数据间的关系.通过图形化的统一建模语言,有效地提高了系统间、设计、工程、运行、支持保障之间的工作效率,并为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
  • 摘要: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KRT)主要是通过对电站相关区域厂房或设施(设备)辐射水平的监测,从而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并保证工作人员能安全工作.目前国内核电站用辐射监测系统多半为国外成熟产品,某些电站的某些测量通道采用国产设备,而大部分测量通道国内厂商还不能供货.KRT系统国产化的目的就是降低设备采购费用,进而降低核电成本,同时提升国内供货企业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KRT系统国产化的难点在于用户(核电站)对国产设备的不信任,技术方面存在国产探测器性能较差等方面不足.基于国内核电大发展这一机遇,并依托国内成熟辐射监测仪表技术等优势,需要从政府政策扶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措施来逐步实现KRT系统的国产化.
  • 摘要:针对核电站户外照明灯具无法自动关断,容易造成长明灯的现象,提出在户外照明支路中加装光控开关,以实现自动控制的方法.户外照明原供电电路采用断路器对过电流、短路等故障进行保护,并采用遥控式断路器手动控制灯具的闭合和断开.对其实施节能改造,在每条供电支路上加装光控开关,设定光控开关的阀值为100lux.当自然照度满足厂房最小照明度要求(>100lux)时,自动关闭照明灯具的电源;在自然照度不满足照明要求(<100lux)时,自动开启照明灯具的电源.这样实现了户外照明根据自然照度自动控制,解决了户外照明灯具长期照明的问题,节约了能源.
  • 摘要:粤北地区的贵东和诸广岩体是两个主要由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我国最著名的花岗岩型铀矿集聚区--下庄和长江铀矿田就分别位于这两个复式岩体东部.对下庄矿田内希望、石土岭和仙石矿床以及长江矿田内棉花坑矿床进行的H、O、C、Pb、Sr、Nd 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这些矿床成δDH2O矿流体的值在成矿期为-97‰~-41‰,在矿后期为-71‰~-50‰,δ18OH2O值在成矿期为8.1‰~0.6‰,在矿后期为2.0‰~-9.4‰,反映成矿期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而在矿后期成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加入比较明显,并可能逐渐演化为主要由大气降水组成.方解石的δ13C值为-9.2‰~-3.1‰,反映矿化剂ΣCO2 来自地幔.Pb、Sr、Nd 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组分来源于赋矿花岗岩、基性岩脉和基底变质岩之间不同程度的混合.鉴于下庄和长江矿田属于超大型矿床;矿田范围内基性岩脉多成组、成群、多方向产出,岩体外围断陷盆地发育,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上与深层次伸展构造(或基性岩脉侵位)密切相关;成矿组分具多来源特征;呈面状和带状分布的碱交代作用十分强烈以及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反映粤北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属于地幔流体成矿作用范畴.成矿模式可概括为:晚中生代时期主要由于俯冲板块脱水与脱气作用形成的流体不仅对上覆地幔产生交代作用生成地幔流体,而且伴随着深层次伸展构造的发育(或基性岩脉侵位),地幔流体上升进入地壳.富碱、富含ΣCO2的地幔流体在上升运移过程中与地壳岩石(尤其是富铀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碱交代作用为主)能导致其中的成矿组分(尤其是铀)活化转移,使地幔流体转变成为富铀成矿流体;沥青铀矿的沉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富铀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使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②成矿流体进入减压环境时发生减压沸腾作用,CO2逸出,导致铀酰碳酸盐络离子解体;③富铀成矿流体与富含还原剂的基性岩脉相互作用.
  • 摘要:中国西南晚震旦世-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分布广泛,组成多为炭质页岩、炭质板岩、炭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硅质岩、磷块岩等.在黑色岩系中伴有U、Mo、V、Hg、P 等元素的成矿和矿化富集.在对西南地区黑色岩系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认为该套黑色岩系中铀的成矿作用有以下特征:(1)黑色岩系是铀矿化重要的矿源层;(2)铀矿化伴有多元素多组合类型的矿化;(3)铀矿化发生在黑色岩系的海底热水喷流中心附近;(4)黑色岩系中铀矿化明显与后期改造作用有关.
  • 摘要: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对香辛料的杀菌效果和水分活度对微生物敏感性及剂量设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孜然粉、麻花椒粉、茴香粉、辣椒粉大肠菌群污染严重,达1.1×106~4.6×106 MPN/100 g.60Co-γ射线辐照杀菌效果显著,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数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显著减少.大肠菌群D10值为2.05~3.21 kGy,为辐射敏感菌,是四种香辛料剂量设定的指示菌.辐照孜然粉贮藏60 天、150 天和1 年后微生物数量减少,后继效应明显.同一香辛料,由于D10值随水分活度波动较大,对剂量设定造成困难.为此,本文在生产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利用控制图监测香辛料初始菌污染情况,及时发现并预测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设定杀菌剂量并及时调整剂量,对香辛料辐照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意义重大.
  • 摘要:通过介绍秦山核电有限公司生产信息系统的应用部署,结合应对CEAS 故障,分别在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上进行持续监测和调优的实际案例,论述了要使系统保持高可用性、高性能以及安全性,不仅需要对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和部署,更需要对数据库和应用软件进行良好设计和持续优化.
  • 摘要:介绍了CPR1000核电站常规岛内管道防甩击结构装置设置情况,简要说明了管道防甩荷载几种分析方法,并采用保守简化的静力分析方法分析了主给水管道防甩荷载的计算过程,可应用于类似工程.
  • 摘要:介绍我国硬岩铀矿床常规采矿及原地爆破浸出采铀工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系统总结蓝田铀矿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解决低品位厚大破碎矿体安全采矿问题的实践及取得的效果,指出了推广应用的范围,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 摘要:介绍南方某铀矿山在推广运用地表堆浸提铀工艺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生产技术问题,诸如矿堆板结、吸附树脂结块、淋浸液固比高、浸出液铀浓度低、浸出酸耗高等,以及解决上述问题所开展的一些科研活动和技术措施.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低酸浸出、选择合适堆浸矿石粒度以及采用串堆淋浸、翻堆、淋停交替作业等技术手段,不仅解决了该矿山地表堆浸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了水冶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地表堆浸提铀技术注入了新的内容.
  • 摘要:从技术应用和工艺改进等方面介绍了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在赣州铀矿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摘要:地浸采铀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涉及到多种因素与过程的耦合和反馈作用.为此建立了一个多因素、多过程耦合的综合动力学模型和模拟方法来研究地浸采铀.该模型主要包括:(1) 岩石结构力学及其演化;(2)岩石变形的递增应力流变学;(3)三维粘弹性/塑性多重岩石变形作用;(4) 水力断裂作用;(5) 张量断裂和岩石渗透率;(6) 流体-岩石反应和质量迁移;(7)化学溶解引起的压实作用;(8)多相流体流动.基于Fortran 与C++语言编制了3 维模拟程序.以新疆某地浸矿山为例,对地浸采铀的酸化、生产、溶浸末期等各阶段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该模型和程序可应用于地浸采铀的理论研究、矿山设计、生产管理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与复原研究.
  • 摘要:当前,铀矿山使用小型无轨设备开采的矿体赋存条件一般都是倾斜以上稳固矿体,采用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对于缓倾斜稳固矿体一般采用房柱法常规开采.对于倾斜以上稳固矿体,无轨设备可以通过脉外采准斜坡道进入采场,使用分层充填法回采.而对于缓倾斜矿体,如果仍然坚持采用分层充填回采,则每分层找边工作量大、落顶工作量小,要布置多个充填井或施工很长的充填联络道,大大降低无轨采矿工效.因此,缓倾斜矿体采用无轨开采,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在单层回采时无轨设备如何进入采场作业的问题.在探讨采用无轨开采的可行性时,针对矿体厚度是否小于无轨凿岩设备最大控制采高、倾角是否小于无轨设备最大爬坡角度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分析不同情况下采用无轨开采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回采工艺,从而提出解决缓倾斜矿体采用小型无轨设备开采存在问题的工艺方法.
  • 摘要:研究了2008 年枯季长江中下游水体中Ra同位素的沿程分布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干流区间溶解态Ra 含量沿程变化不明显,226Ra:1.17~2.37 Bq/m3,228Ra:1.47~3.28 Bq/m3,下游区间Ra 含量有所增加.其中,洞庭湖和鄱阳湖Ra 含量明显较高;(2)长江干流悬浮颗粒物中Ra 含量沿程增加.同时,综合长江入海口徐六泾每月测量资料及长江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计算得到长江每年向东海输送溶解态226Ra 通量约为0.74×1012~1.96×1012 Bq/y(平均值1.24×1012 Bq/y).另外,溶解态226Ra 和228RA的含量呈现出长江口>长江中下游干流>东海的分布特征,揭示了长江口对于陆源Ra 向海洋输送的过滤效应.
  • 摘要:根据葛为中教授近年提出的电测深剖面新的观测、反演方法思路,在地质找矿实践中运用三极梯度测深(GS-3A、GS-3B)布极和观测方法,通过改变工作流程并按一定极距间隔进行电测深剖面布极,在每一极距供电时,采用现有的多台接收机,按多点(如3~6 个点)一串方式同步(或连续)观测多个测深点的电位差、极化率,再扩大极距作多点观测.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外业工效几倍,在同等投入情况下,增加实测信息,适合作数字模拟网格的电测深二维正反演计算、定量解释,可提高解释精度,地质效果良好.
  • 摘要:为某矿床设计防治水方案,确保矿床采矿安全.详细分析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溶发育情况选择地下水均衡法、"大井法"及泉洪峰流量统计法等三种方法进行矿坑涌水量计算.重点对100m 中段计算出的平均涌水量与本矿床泉水流量五年观测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两者误差较小,说明涌水量计算选取的参数合理、方法适用.在此基础上确定采用地表、地下联合防治,以地表防治为主、地下治理为辅的综合防治水方案.地面防治采用"堵、填、截、排、疏"五种方法;地下治理采用帷幕注浆、超前放水、及时封堵三种方法.方案的实施将会较大幅度减小矿床地下水对采矿的威胁,减少矿坑排水及矿井水处理费用.有效保护周围环境、保证村庄的正常生产生活.
  • 摘要:为了减少树脂夹带水和水中杂质进入合格液中,利用扩散平衡原理,把已经吸附饱和的树脂用淋洗合格液再去吸附,把树脂夹带水和树脂骨架水用合格液置换出来,同时树脂饱和度进一步提高.应用后合格液体积减少;合格液铀浓度提高;碱耗下降;产品质量提高.表明该工艺流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原地爆破浸出采矿技术自1991 年在本行业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下,在某铀矿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后,后来在本单位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通过技术创新,该技术在现已终采的两个矿床和正在开采的一个矿床得到了不断的成功应用,多个采场实施原地爆破浸出采矿后,极大的降低了采矿安全风险,金属回收率超过该铀矿既定的技术指标.本文以该铀矿1号采场和2号采场为例,对该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实例证明原地爆破浸出采矿技术通过不断总结、发展和持续改进,现在已经成为一项娴熟成功的硬岩开采技术.
  • 摘要:主要介绍了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流出物中14C监测的工作实践,重点介绍了14C的测量设备、取样方式和制样方法等测量方法.
  • 摘要:建立了反应堆稳态热工分析的单通道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热工水力分析,估算出堆芯稳态运行时的相关参数,包括燃料元件最大热流密度、比焓、冷却剂流速、通道内的各种压降、平均管和热管内的焓升等,还得到了冷却剂温度场和燃料元件温度场,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估算所得的相关参数与实际运行参数基本吻合,表明单通道模型可用于反应堆稳态热工分析.
  • 摘要:先进压水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非能动特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能在反应堆事故停堆期间,不依靠外部能量驱动导出堆芯余热.使用RELAP5/MOD3.2 程序,以AP1000 主冷却剂系统为原型进行建模,对不同结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全厂断电事故下的瞬态响应过程和工作能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计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可保证其余热导出能力,使系统依靠自然循环有效地导出堆芯余热.此外,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系统自然循环能力的主要因素.
  • 摘要:针对先导式安全阀波纹管组件的原焊接结构进行了焊接性能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利用Ω环对原焊接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有限元热-结构多物理场耦合计算的方法对改进前后的焊接结构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承压性能.采用真空电子束焊对新结构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新的波纹管承压组件通过了水压试验验证,波纹管组件的结构强度可靠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