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945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5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56759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地震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2011海洋和综合地球物理发展研讨会等;重力异常的相关文献由197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谟涛、陈欣、邓凯亮等。

重力异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5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56759 占比:98.51%

总计:57618篇

重力异常—发文趋势图

重力异常

-研究学者

  • 黄谟涛
  • 陈欣
  • 邓凯亮
  • 孙中苗
  • 李姗姗
  • 李建成
  • 陆秀平
  • 欧阳永忠
  • 李辉
  • 冯旭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建成; 陈石; 李红蕾; 张贝; 卢红艳; 侍文; 徐伟民; 贾路路
    • 摘要: 陆地重力观测相较于航空和卫星重力观测,距离场源更近,观测精度相对较高,其静态异常和时变数据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多种地球动力学问题.21世纪以来,绝对重力观测技术发展迅速,陆地观测网络日益完善,高精度陆地重力观测数据产品逐渐丰富,基于这些产品的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高精度陆地重力观测数据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包括基于重力异常数据构建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建立地壳物性结构模型、反演Moho界面形态和估计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以及利用时变重力数据构建时变重力场模型、探测微弱动力学信号、估计地壳构造变形速率和分析与火山、地震过程的可能关联,最后探讨分析了陆地重力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中国大陆重力观测系统建设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 牛成民; 杨海风; 郭涛; 李伟; 吴智平
    • 摘要: 基于最新的大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资料,对辽东湾坳陷主走滑断裂进行了系统判识,进一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带的分支组成与展布规律。结果表明,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带应发育3条(组)分支断裂,东支发育在辽东地区,为辽东1号断裂;中支发育在辽中地区,新生界断裂为辽中1号和辽中2号断裂,在深层两条断裂合并为一条主走滑断裂;西支位于在辽西地区西部斜坡位置,新生界断裂为辽西走滑断裂。3条(组)分支断层均切割至深部基底,并可到达莫霍面,在重力异常图上具有明显的体现。辽东湾坳陷3条(组)郯庐断裂带分支断层构造变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与渤海海域渤中-渤东段、渤南段也存在显著差异,走滑程度的强弱、先存断层的复活、地层厚度与岩性特征,以及基底性质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 雷腾原; 宋立军; 张萌; 张欢; 杨勇; 王福
    • 摘要: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部陆相油气型盆地,作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新板块,基底地质条件复杂,古中央隆起内幕结构、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导致人们对基底岩石的构成存在分歧。利用最新二维地震剖面、测井和重磁数据,对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进行重磁、地震联合研究,从而确定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岩性。通过测井数据与地震属性等方法预测并假设侵入岩体为花岗岩。在地质系统的基础上,构建正演模型来进行地震正演模拟,模拟了地震子波激发得到的炮点记录及偏移剖面。根据收集的重力磁力资料,分析研究了中央隆起带的重力场特征及重力场的地质意义,推断了中央隆起带的断裂构造体系,以地震为约束条件通过建立基底侵入体平均密度值与布格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以2条地震成果来约束重力异常剖面继而进行拟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正演模拟的时间剖面与实际地震剖面较一致且花岗岩的同相轴与地震剖面侵入岩体同相轴强弱相吻合。中央隆起带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断裂发育在南北、北北东向,控制着中央隆起带内地层的发育,次要断裂发育在东西、北西向,规模相对较小,控制了中央隆起带内局部凸起的范围。拟合试算得到的重力与磁力异常曲线和实测重力与磁力异常曲线相吻合,确定侵入体的密度为2.58 g/cm^(3)左右。综合表明,基底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
    • 郝兴中; 王润生; 王巧云; 张华平; 朱学强; 刘伟; 智云宝; 王立功; 张贵丽
    • 摘要: 近年来,在鲁西北齐河—禹城超深覆盖区内的李屯、大张物探异常区发现了矽卡岩型铁矿床,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潘店物探异常位于李屯、大张物探异常之间,由于该区重磁异常较前两者规模小、强度低,前人未对其进行铁矿勘查。在综合研究以往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质、物探、钻探等综合勘查技术手段对潘店异常进行了查证。在郭店村东侧地区钻探工程中标高-1417.94 m之下发现5层铁矿体,且矿体总厚度大(厚度约40.26 m),矿石品位高(平均品位TFe:51.82%、mFe:47.20%),提交了新发现郭店村矿产地1处。本次铁矿勘查工作遵循了“着重加强地质特征综合研究;注重物探信息反演分析;加强综合勘查手段信息提取;密切关注钻孔中岩芯信息”的原则,运用“地质-磁法-重力-电法-钻探-测井”等找矿方法取得了找矿突破。该区铁矿勘查成果表明李屯-潘店-大张地区铁矿在赋矿条件、矿床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法、勘查经验等众多方面表现为高度的相似性,对该区矽卡岩型铁矿进一步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尹伟言; 聂晶; 赵鑫
    • 摘要: 利用航空重力测量和EIGEN-6C4重力场模型分别计算了青藏高原局部区域的重力异常,以地面重力测量结果为参照,评估2种计算方法的符合性,结果表明:在局部高原区域,航空重力测量外符合精度约6.64 mGal;EIGEN-6C4重力场模型的计算精度约6.21 mGal。这为航空重力测量在高原地区的精度评定提供了一种方案。
    • 冯旭亮; 魏泽坤
    • 摘要: 准确识别含油气构造及控矿断裂与岩体等地质边界是能源和资源勘查的重要任务之一,重、磁位场边缘识别方法在研究地质边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能源和资源勘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为增强位场边缘识别方法对深部小规模构造的识别能力,本文将界面反演与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_THDR)位场边缘识别技术结合起来,首先利用密度界面反演技术处理重力异常,使结果能突出小规模地质构造特征,之后将NVDR_THDR作为边界提取和增强的技术处理反演的界面深度。裂陷盆地模型试验及孤立形体组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明显的边缘增强效果,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深部和浅部异常。最后将该方法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重力资料处理之中,结果也表明了本文方法可以更好地识别盆地基底小规模断裂,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 杨婧; 郭良辉
    • 摘要: 重力异常曲化平即将起伏观测面上的重力异常延拓到平面上,从而为频率域处理和反演提供平坦观测面的重力异常数据。本文在常规插值—迭代法基础上,给出重力异常曲化平的改进插值—迭代法,即在异常迭代修正过程中引入起伏观测面修正因子,加快曲化平迭代收敛,促进曲化平效果提升。理论模型试验表明本文方法适用于观测面起伏较大、延拓跨度大的复杂条件下的稳定、有效曲化平,效果优于常规插值—迭代法。川滇地区实际重力异常数据试验表明本文曲化平方法有效增强了异常信号和细节特征,为后续处理和解释提供可靠数据。
    • 王蓉; 熊杰; 刘倩; 薛瑞洁
    • 摘要: 为解决传统线性反演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力异常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构造不同形状的二维密度模型,正演得到重力异常,组成数据集;然后用该数据集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最后将重力异常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直接得到反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反演出地下异常体的位置和形态,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抗噪声能力,可用于重力异常反演。
    • 周智文; 何水原; 孟小红; 王俊; 方圆; 郑师警; 廖开训
    • 摘要: 在等效源向下延拓方法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提出加入观测平面以下空间实测数据作为约束的等效源约束向下延拓法,用于二维位场数据向下延拓.与传统的向下延拓方法和等效源法延拓相比,等效源约束向下延拓法抗噪声性强,能延拓出由于延拓深度过大而衰减至难以探测的高频信号,使延拓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理论重力模型数据的延拓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延拓结果优于传统波数域迭代法和等效源法.利用等效源约束延拓法对我国某海域水面实测重力值进行向下延拓并与水下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延拓结果最接近实测值.本文方法为我国深水油气近海底重磁高精度探测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 石泽玉; 张志厚; 刘鹏飞; 范祥泰
    • 摘要: 重力及其梯度异常正演计算效率决定了反演的可行性,也是高效构建足量、多样深度学习样本数据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力及其梯度异常正演的计算速度,受航空电磁领域“Moving-footprint”快速正演技术的启发,本文在基于网格点几何格架函数空间域快速正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oving-footprint”大尺度模型分解的重力及其梯度异常正演计算方法。此方法在地下半空间内选择观测点正下方一定有效范围的子空间,该观测点异常近似为其对应子空间内长方体单元的异常和,而忽略子空间外长方体单元产生的异常;当观测点移动,其对应的子空间随之移动,从而可以将地下半空间长方体模型进行大尺度模型分解,为每一个计算点所对应的子空间进行正演计算。模型实验表明,在256×256×15个长方体模型的地下半空间内选取32×32×15的子空间进行计算,重力异常及部分梯度异常的相对平均误差小于10%,计算速度提高19倍;文中方法针对1024×1024×15个长方体模型计算时间约为32 min,相比已有算法中存在的超常规计算量的瓶颈问题具有显著的计算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