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叠系

三叠系

三叠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5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4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66966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3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11年盆地动力学与油气储层研讨会、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三叠系的相关文献由227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思静、史基安、付金华等。

三叠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4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6966 占比:99.84%

总计:467715篇

三叠系—发文趋势图

三叠系

-研究学者

  • 黄思静
  • 史基安
  • 付金华
  • 吉利明
  • 张顺存
  • 胡作维
  • 赵靖舟
  • 林耀庭
  • 王绪龙
  • 郭建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安湘; 喻建; 刘显阳; 焦创赟; 韩天佑; 楚美娟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其中,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低渗透—致密油藏,勘探难度大。50年来,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藏地质研究,提出了侏罗系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岩性油藏成藏理论和陆相页岩油成藏理论,实现3次战略转移,发现4个储量超过10×10^(8) t的常规油气区和1个储量达20×10^(8) t的页岩油接替区,探明石油储量连续10年年均增长超3×10^(8) t,成为中国增储上产速度最快的油区,原油年产量占中国的12.5%,可供其他同类型盆地的油气勘探借鉴。
    • 张本健; 徐唱; 徐亮; 周刚; 丁熊
    • 摘要: 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天然气勘探持续获得新发现。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解释、相标志鉴定和颗粒岩优势相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飞三段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蒸发台地,可进一步识别出台内滩、滩间海、潮坪和瀉湖等4种沉积亚相。(2)台内滩以颗粒岩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分为鲕滩微相和生屑滩微相,鲕滩形成于开阔台地或局限—蒸发台地内部微地貌高地,生屑滩形成于开阔台地,两者沉积水体能量高,均具有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特征。(3)滩间海和瀉湖主要发育于台地内部较低洼地区,沉积环境能量低,可进一步划分为灰质滩间海(灰质瀉湖)、云质瀉湖微相,属于半局限—局限滩间海(瀉湖)范畴。潮坪发育于台地内部平均海平面附近,发育于多级次海平面下降晚期,是沉积水体变浅和水动力变弱的沉积响应,可进一步划分为膏坪微相和云坪微相。(4)P6—L1—L5井区东北部颗粒岩厚度大于15 m,膏岩厚度为15~20 m,为研究区飞三段天然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域。
    • 屈兴勃; 刘学利; 郑小杰; 谭涛
    • 摘要: 为了揭示塔河油田9区下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非均质性及流体渗流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模式拟合的思路,对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进行构型分析,识别出各级次渗流屏障,并划分连通单元。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渗透率、孔隙度、流动带指数(FZI)、孔隙几何形状因子(R_(35))为判别参数,通过聚类分析及逐步判别的方法在储层内部定量划分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类流动单元,刻画出各单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
    • 田建锋; 高永利; 张蓬勃; 喻建; 张志国
    • 摘要: 通过系统分析延长组伊利石包膜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开展了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及能谱分析,对伊利石包膜的产状、成分、分布及其与绿泥石包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包膜与自生蒙脱石包膜具有相似的特征,是自生蒙脱石包膜伊利石化的产物;②研究区自生蒙脱石和绿泥石包膜均是火山物质溶蚀的产物,其相对含量受火山物质的组份控制,且二者均以颗粒表面为基底同时垂直生长;蒙脱石包膜发生伊利石化时,常伴随着钾长石的溶蚀;③弯曲片状伊利石晶体直径和晶间孔均远大于竹叶状绿泥石,但厚度薄,导致显微镜下黏土包膜内层为绿泥石、外层为伊利石,而扫描电镜下仅易见伊利石;伊利石包膜虽然降低了储层渗透率,但有利于砂岩孔隙的保存和亲水性的保留,对油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优质储层预测及开发均具有借鉴意义。
    • 李阳; 王兴志;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 摘要: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②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分布于Ⅰ—Ⅳ层序,Ⅱ层序内的鲕滩最为发育,单体厚度大、连续性好,而Ⅲ,Ⅰ和Ⅳ层序内的滩体发育程度依次减弱,最差呈不连续的零星状分布。③鲕滩在垂向加积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侧向迁移特征,整体由台地内部向斜坡方向迁移,其中Ⅰ层序至Ⅱ层序鲕滩侧向迁移特征最明显。④局部地貌高地发生的高频旋回与碳酸盐岩生产速率协同变化,导致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呈现垂向加积和多期次叠置现象,而海平面下降到基准面以下时,适合滩体生长的水动力条件由局部高地向局部洼地变迁,使得鲕滩由垂向生长演化为侧向进积。⑤平面上,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沿北西—南东(即台地边缘一带)方向展布,以铁山坡、普光地区最为发育,其次为渡口河、七里北以及罗家寨等地。该研究成果可为开江—梁平海槽地区飞仙关组优质滩相储层勘探提供依据。
    • 魏钦廉; 王翀峘; 刘军峰; 胡榕; 刘美荣; 吕玉娟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樊家川长6储层为新的开发区域,其中长6_(3)为主力油层。为研究其致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了岩石薄片鉴定、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分析等,对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不同孔隙结构与成岩参数的识别函数,分析了不同孔隙结构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樊家川地区长6_(3)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岩性较细,黏土矿物主要发育水云母,其次是绿泥石,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发育铁白云石,其次是铁方解石;②樊家川地区长6_(3)储层孔隙主要发育粒间孔和长石溶孔,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9.05%,平均渗透率为0.17 mD,以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为主;依据孔隙结构分类标准将樊家川长6_(3)储层孔隙结构分成3类,并区分各自的喉道类型与分布区域;③沉积微相是控制樊家川长6_(3)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要成岩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造成孔隙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且不同孔隙结构储层其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对长庆油田致密油的综合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 张仲培; 张宇; 张明利; 陆红梅; 张荣强; 陈元壮; 王瀚洲; 李朋威
    • 摘要: 准噶尔盆地近年在中央坳陷边缘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连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但盆地中部凹陷区针对该领域的钻探仅2口井获低产而多口井目的层未见油气显示,因此亟需深化该地区的油气成藏认识,明确其主控因素。通过对中部凹陷区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已钻井成藏分析,明确凹陷区失利井未获油气发现的直接原因为局部“通源断裂”不发育和储层物性差。基于此,建立了凹陷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藏“通源断裂”、“优质砂体”二元控藏的下生上储成藏模式。根据“通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明确地层超覆背景下的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低位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岩性油气藏是下步风险勘探的首选领域,有利区面积约3 600 km^(2);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层系内的非常规油气和源外多层系常规油气综合勘探是未来主要勘探方向。
    • 刘丽; 魏晓; 文雪峰; 彭益书; 周发; 杨昌隆
    • 摘要: 为厘清保水剂和生物炭对紫色土保水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实验,设置添加保水剂和生物炭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吸水倍数、土壤水分蒸发率及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改良措施均可提高紫色土的吸水倍数,保水剂对紫色土吸水倍数的提升比生物炭更加显著。施用保水剂可适当延缓紫色土的水分蒸发速率,然而施用生物炭则会促进紫色土水分的蒸发。绝大多数处理与空白对照(control check,CK)相比都能够不同程度改善紫色土的保水能力,而且高含量配比处理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低含量配比的处理,其中P2B2(0.3%的保水剂和3.0%的生物炭)处理可以使紫色土的保水性能达到最高。保水剂与生物炭利于低热河谷区紫色土的水分改良。本研究可为低热河谷区紫色土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 杨有星; 张君峰; 张金虎; 高永进; 周新桂; 孙相灿; 文磊; 苗苗青
    • 摘要: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及钻测井资料分析,按照“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对博格达山周缘地质结构、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沉积演化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9个阶段,其中,中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为陆内裂谷、前陆盆地和陆内拗陷盆地演化阶段,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早期陆内裂谷、晚二叠世构造低幅隆升及中晚三叠世构造沉降控制了博格达山周缘盆地的形态、类型、沉降速率及可容纳空间,进而影响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及演化;中二叠世博格达山地区为深水湖盆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主要以深水沉积作用为主,局部发生重力流沉积;晚二叠世博格达山地区隆升形成低凸起并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砂体;中晚三叠世博格达低凸起发生沉降,以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特征。
    • 晁海德; 陈建洲; 王瑾; 李吉庆; 王国仓; 赵洪岳; 蔡廷俊; 刘立波; 李生福; 任文恺; 邱亮
    • 摘要: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八宝山盆地作为高原页岩气成藏特征探索的典型区域之一,对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成岩作用的研究程度很低,不足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勘探价值。基于岩性观察及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资料,对该区三叠系页岩成岩作用及对储层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三叠系八宝山组页岩成岩作用共有6类:压实、胶结、黏土矿物转化、交代、溶蚀及有机质热成熟作用。综合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热解最高峰温、伊蒙混层比中蒙皂石占比、黏土矿物组合、孔隙类型等指标得出:研究区页岩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阶段。结合各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研究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易于造成孔隙度的减小,溶蚀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易于孔隙度的增大,而交代作用对孔隙影响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