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形特征

分形特征

分形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3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8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61718篇;相关期刊404种,包括山地学报、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9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分形特征的相关文献由2143位作者贡献,包括韦龙明、刘松涛、尚正永等。

分形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8 占比:0.94%

会议论文>

论文:10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61718 占比:98.90%

总计:62407篇

分形特征—发文趋势图

分形特征

-研究学者

  • 韦龙明
  • 刘松涛
  • 尚正永
  • 梁秋霞
  • 郭英海
  • 金道政
  • 刘春生
  • 安全福
  • 张航
  • 戴俊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冠霖; 郭英海; 赵迪斐
    • 摘要: 渝西地区是重要的深层页岩气潜力区。该文以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测试、X射线衍射、低温氮吸附实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通过对储层特征、沉积环境的系统研究,建立FHH分形模型,综合讨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层矿物组分脆性矿物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TOC平均值为2.84%,达到过成熟阶段;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及生物化石孔隙、溶蚀孔隙、粒间孔、晶间孔以及微裂缝。纳米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和储集空间,孔隙的孔径集中于40 nm以下。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值为2.76~2.85,表明孔隙结构相对复杂,具有非均质性,部分样品表现为双重分形特征。将纳米孔划分为渗透孔隙和吸附孔隙,孔隙体积和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负相关性,平均孔径越小,孔隙体积越小,分形维数越接近于3。
    • 段文刚; 吝文; 田继军; 马静辉; 杜猛; 罗锦昌
    • 摘要: 四川盆地南缘罗布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分布范围广、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等特点,有可能成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表征研究区页岩非均质性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根据岩矿、地化、测井资料以及CO_(2)和N_(2)吸附实验,对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亚段各小层开展了页岩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小层的总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和孔隙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页岩孔隙分形维数为2.7110~2.7948,平均为2.7470,其中五峰组和龙一;小层的分形维数较高,龙一;小层的分形维数最低;有机碳和生物成因石英对页岩微孔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页岩平均孔径越小,孔隙数量越多,孔隙结构越复杂,分形维数越大。
    • 王恩泽; 吴忠宝; 宋彦辰; 石开波; 刘航宇; 刘波
    • 摘要: 利用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高压压汞实验等手段,系统地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七段(长7段)致密砂岩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以及成岩作用特征,揭示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针对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油储层的分级评价标准。长7段致密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9.7%和0.06 mD,整体上是一套致密砂岩储层。长7段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B阶段,其物性主要受控于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较好的颗粒结构、较高的石英和长石含量提升了相对优质储层的抗压实能力,石英和长石则为溶蚀作用提供物质基础,是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储层的物性取决于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原生孔具有较好的联通性,次生孔有利于提高孔隙度,但对渗透率影响较小。应用分形理论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孔隙网络的非均质性与储层物性负相关,复杂的孔隙网络不利于优质储层的发育。根据孔隙表征和物性分析结果,将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分为3类。I和II类储层岩石颗粒较大,以原生粒间孔为主,非均质性较小,物性较好,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层。III类储层岩石颗粒较小,主要发育黏土矿物晶间孔,非均质性强,物性较差,不是致密砂岩储层油气勘探目标层。
    • 陈清霞; 陆晓辉; 赵文轩; 刘玉晶; 牟叶果
    • 摘要: 不同地形部位发育的土壤属性及其类型差异明显,探究山区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定向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周长-面积法,分析探讨了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贵州省主要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异与山地复杂地形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土壤类型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黄壤和紫色土在海拔>900~1 400 m、坡度>6°~15°之间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连片性最好、斑块构成最简单,而红壤则以海拔147~900 m、坡度>15°~25°间的连片性最好、稳定性指数最高;红色石灰土和水稻土连片性最好的坡度区间分别为>6°~15°和0°~6°,两者分布面积最大的海拔区间均为147~900 m,且随海拔和坡度增加两者的分维数也逐渐增大;草甸土和黄棕壤、棕色石灰土和棕壤连片性最好的坡度区间均为6°~15°、分维数最小的坡度区间分别为0°~6°和>6°~15°,四者均在海拔>1 900~2 890 m间的连片性最好、斑块镶嵌结构最简单;分维数表明黄色石灰土在0°~6°间的斑块结构最简单,而黑色石灰土则在>25°地区复杂度最低,但两者均在海拔>900~1 400 m、坡度>6°~15°之间的连片性最好。在贵州山地复杂地形条件下,土壤类型的连片性和分维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主要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的最佳地形条件。
    • 李再帏; 吴鹏飞; 刘晓舟; 何越磊
    • 摘要: 无砟轨道不平顺作为线路服役状态的直接表征,一直是高速铁路检查与维修作业的核心。为了深刻而有效地掌握无砟轨道不平顺的时空分布特征,从分形几何的基础物理含义出发,确定轨道不平顺的分形特征,比选轨道不平顺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典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不平顺的累计检测数据,讨论分形维数进行轨道区段质量管理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具有典型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的分形特征,各种分形维数方法进行轨道不平顺计算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变差法计算的精度、鲁棒性好,适合进行轨道不平顺分形维数计算;分形维数可以有效地表征线路轨道服役状态逐渐恶化的趋势,受线路作业维修干扰较少。建议结合线路具体养修条件,进一步对不同线路条件下轨道不平顺分形维数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 孙才志; 高春阳
    • 摘要: 采用自下而上的能源水足迹评价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隐含水足迹进行测算,解析其贸易结构及类型,并利用分形方法深入探究其位序-规模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9年,中国能源水足迹出口规模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进口规模大且增长迅速;贸易结构以煤炭和石油水足迹为主,天然气水足迹占比小并持续提升;能源贸易隐含灰水足迹高于蓝水足迹。从贸易规模首位度来看,中国能源水足迹出口规模首位分布从不明显逐渐趋于明显,进口首位分布不明显且呈分散化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隐含水足迹位序-规模空间分布呈现多分形结构。出口中,高位序级别从集聚态演变为均衡态,中低位序空间分布较分散,东南亚是中国主要出口地区;进口中,高位序趋于均衡化,中低位序分裂化程度减轻,进口地区集中在中东少数国家,其次为俄罗斯和东南亚。
    • 刘沂琳; 王创业; 李昕昊
    • 摘要: 为探究水-岩作用下的砂岩破裂变形机制,开展天然与饱水砂岩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与红外辐射观测实验,通过对各变形阶段的轴向应力、声发射能率、分形维数以及红外辐射频数直方图与偏度共同分析了水对砂岩力学性质、声发射以及红外辐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对岩石的抗压强度、承载能力等力学性质有明显弱化作用;水抑制了岩石的声发射活动以及裂纹发育规模,天然试样的平均峰值能率、能率释放活跃阶段的持续时间以及幅度均大于饱水试样,能率与应力同步性较饱水试样好;两类岩石声发射能率的关联维数均为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饱水试样声发射对裂隙离散无序发育以及聚集有序发育的响应时间均较天然试样晚,能率的释放较天然试样呈现更高的无序性;水增强了红外辐射的敏感性,饱水试样受载过程中升温区域逐渐增大,破坏时表现为岩石表面大面积升温,天然试样受载过程中温度变化幅度小且不稳定,破坏时表现为出现少数高温异常点,两类岩石峰值应力前均出现温度变化平静期。研究成果可为岩石灾变时地球物理信号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郭怡; 王荣喜; 高建民
    • 摘要: 为保障风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一种融合分形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风机运行状态辨识模型。首先将分形等统计特征分析结果建立为初始样本特征数据集;用噪声环境下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方法对样本状态进行标记,用正则化特征选择方法确定最终的样本特征数据集;最后建立卷积神经网络状态辨识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准确率达到98.925%,为实现风机“事前维修”模式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指导,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复杂机电系统状态辨识领域,为风力发电机组以及其他复杂机电系统的数据挖掘、模式识别提供了基础。
    • 吴伟; 梁志凯; 郑马嘉; 姜振学; 郭婕; 薛子鑫; 王孟
    • 摘要: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演化对其分形维数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成熟度陆相页岩、松辽盆地沙河子组高成熟度陆相页岩、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高—过成熟度海相页岩为例,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氮气吸附实验等手段,结合FHH与热力学模型,研究不同分形维数的演化特征,利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分析不同演化阶段分形维数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低成熟度陆相页岩分形维数较低,高成熟度海相、陆相页岩具有较高的分形维数。高—过成熟度海相页岩中,较高的孔表面积与孔体积会造成孔隙复杂程度明显增高,但这种关系在低成熟度陆相页岩并不明显,可能是滞留烃造成微孔阻塞或覆盖孔隙表面,使分形维数下降。随着演化程度的增加,页岩储层分形维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逐渐从矿物组成变成总有机碳含量。
    • 石生钿; 钱勇生; 曾俊伟; 杨民安; 魏谞婷
    • 摘要: 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协调一体化发展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分形理论视角研究城市群空间结构,以Hausdorff维数为依据,通过测算空间关联维数、牛鸦维数比、聚集维数等指标,充分考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影响,对比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及其周边四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差异,力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五大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空间分布都具有分形特征,但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间交通网络通达性和关联程度较高,且城市体系呈集聚态分布,从中心城市向四周呈现密度递减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