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水沉积

热水沉积

热水沉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7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125699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沉积学报、岩石学报、地球化学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热水沉积的相关文献由81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永章、杨志军、胡瑞忠等。

热水沉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5699 占比:99.74%

总计:126028篇

热水沉积—发文趋势图

热水沉积

-研究学者

  • 周永章
  • 杨志军
  • 胡瑞忠
  • 薛春纪
  • 刘建明
  • 何俊国
  • 徐跃通
  • 刘淑文
  • 杨瑞东
  • 梁华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庆坤; 刘勇; 张小亮; 李海龙
    • 摘要: 近年,在江南地层区奥陶系宁国组下段陆续发现了多处透镜状灰岩及菱铁矿等碳酸盐岩夹层,前人对其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多限于定性描述,缺乏系统的成因分析。通过对其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其形成与热水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Σ(CaO+MgO+LOI)为95.67%~89.89%,分布范围较窄,反映了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SiO_(2)和TFe_(2)O_(3)与Σ(CaO+MgO+LOI)呈负相关关系,Al_(2)O_(3)、MnO、P_(2)O_(5)、TiO_(2)与Σ(CaO+MgO+LOI)不具有明显相关性;Co/Ni值为0.24~0.28(<1.0),Mn/Sr值为0.14~0.33(<10);ΣREE为(13.89~40.73)×10^(−6),远低于上地壳平均值,略高于球粒陨石;在Al-Fe-Mn、(Cu+Co+Ni)×10-Fe-Mn、Ni-Co-Zn三角图和lgU-lgTh关系图中,样品全部落入热水沉积碳酸盐岩区域;δ^(13)C_(V-PDB)为0.33‰~0.67‰,δ^(18)O_(V-PDB)为-9.76‰~-10.1‰,δ^(18)O_(SMOW)为12.56‰~12.9‰,与正常海相或湖相碳酸盐岩的灰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差异明显,碳氧同位素分布图指示其形成所需热水主要来自岩浆热液与加热海水的混合。丰富的断裂系统为海水下渗和热液混合提供了运移通道,海水与热液的对流活动为海盆持续输入热量并提供成岩所需物质。
    • 纪冬平; 王朋; 高政伟; 仇金林; 江宏君; 程博兴; 王淮
    • 摘要: 陕西宁强县中坝锰矿床形成于扬子地块西北缘伸展裂陷沉积环境内,是近年新发现的锰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内,含锰岩系岩性主要为含碳粉砂质板岩、含碳泥质板岩、硅质岩,夹有灰岩条带和灰岩透镜体,矿石类型为层状、似层状的含锰硅质岩及条纹条带状的含锰灰岩,含锰矿物主要为硬锰矿,可见极少量的菱锰矿。对中坝一带MnⅠ号锰矿体常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中坝锰矿体相对围岩亏损Ti和Al元素,SiO_(2)/Al_(2)O_(3)比值较高,Th含量低,Y/Ho比值高,且含锰岩系的PAAS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Ce负异常、Y正异常的特征,与现代海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说明海水自生沉积作用对含锰岩系中元素的富集具有重要影响,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较小;含锰岩系的Al/(Al+Fe+Mn)、Fe/Ti、(Fe+Mn)/Ti、U/Th、Sr/Ba比值、δEu及SiO_(2)-Al_(2)O_(3)图解、Fe/Ti-Al/(Al+Fe+Mn)图解、Lg(U)-Lg(Th)图解、Fe-Mn-(Cu+Co+Ni)×10图解、La/Yb-REE图解、δEu-Mn图解均表明锰矿沉积为热水沉积和正常海水混合作用的结果。含锰岩系的δCe、V/Cr、V/(V+Cr)、Ni/Co比值、富集U、V、Mo等特征表明锰矿形成于还原-硫化的沉积环境。中坝锰矿的形成机制为在弱碱性、还原、富CO^(2-)_(3)的条件下,Mn^(2+)和CO^(2-)_(3)结合形成菱锰矿而沉淀。由此总结出中坝锰矿的成矿模式为:在早古生代,富含Fe、Mn多金属的硅质热水溶液沿着刘家坪古火山通道上涌,上涌的热水与海水混合,在弱碱性、还原、富CO^(2-)_(3)的条件下,Mn^(2+)和CO^(2-)_(3)结合形成菱锰矿而沉淀,形成Fe、Mn硅质岩,且在沉积凹陷处成矿更有利,溶于海水中的Mn同碳酸盐一同沉淀,形成含锰灰岩。
    • 熊建忠; 谢玉华; 高华
    • 摘要: 麻池寨铀矿床位于湖南省怀化市,矿化严格受地层岩性控制,赋矿地层为上震旦统留茶坡组中段,赋矿岩性为上、下硅质岩为主的层位之间的硅质板岩。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特征、含矿岩系硅质岩与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的关系等研究分析认为,矿化受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古气候、区域构造活动等控矿因素控制,成矿作用具有沉积成岩型铀矿床特点,含矿岩系硅质岩具有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特征,矿床是由多期的、间歇性海底热水喷流将地壳深部的铀带到沉积海盆,在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吸附作用下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热水喷流起主导成矿作用的沉积成岩型铀矿床。
    • 罗凡; 王亿; 许露露; 周向辉; 陈威
    • 摘要: 为研究鄂西宜昌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该区长地1井(CD1)、聂地1井(ND1)、秭地1井(ZD1)和秭地2井(ZD2)的牛蹄塘组一段泥页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介于66.56~298.20μg/g,均值为129.96μg/g;轻稀土元素总量(∑LREE)介于69.08~260.62μg/g,均值为115.03μg/g;重稀土元素总量(∑HREE)介于9.60~37.58μg/g,均值为14.93μg/g;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介于5.93~10.21,均值为7.71,表明该区牛蹄塘组泥页岩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且分异不明显。牛蹄塘组泥页岩δEu值为0.65~2.49,均值为0.98,样品以Eu负异常为主,部分样品表现为Eu正异常;Ce有轻微的负异常。据REE特征、∑REE-(La/Yb)N和(La/Yb)N-(Ce/Yb)N图解显示,鄂西宜昌地区牛蹄塘组暗色泥页岩的物质来源为正常海相沉积碎屑与热水活动带来的洋壳物质的混合。据Eu异常特征和(Eu/Sm)N-(Sm/Yb)N图解表明,该区海底热水活动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CD1井受海底热水活动影响较大。由稀土元素指标显示,牛蹄塘组泥页岩沉积时期总体上处于还原环境,部分时期处于弱氧化环境,区内沉积速率缓慢,整体差异性不大,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 吴颖慧; 李春阳; 金涛; 李津; 许晋瑞; 张明明
    • 摘要: 湖北省张家垭磷矿床磷块岩赋存于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块状磷块岩、白云质条带磷块岩和泥质条带磷块岩。通过对各自然类型磷块岩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查明磷块岩主量化学成分主要为CaO、P_(2)O_(5)及SiO_(2)等。磷块岩中Sr、Ba等微量元素相对富集,表明其形成与有机质和微生物作用有关,Sr/Ba为0.17~0.72,反映在沉积过程中有热液作用参与;Co/Ni小于1,U/Th多小于1,在lgω(U)-lgω(Th)的关系图上,张家垭磷矿样品落在正常远洋沉积与古热水喷溢沉积之间,反映本磷块岩在正常沉积的过程中可能有海相热水流的加入。LREE/HREE范围为2.20~3.39,具有显著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δEu大于1,呈明显的正异常,表明磷块岩形成与被动大陆边缘的热水沉积作用相关;Ce_anom为-0.14~-0.17,小于-0.01,显示该磷块岩沉积时处于氧化环境。在LaN/YbN-REE图解中,张家垭磷矿床磷块岩样品结果主要落在大洋拉斑玄武岩区域,表明可能为海底与玄武岩有关的海底热液作用。认为本区磷块岩形成与热水作用相关,沉积形成于陆缘海且为氧化环境,磷块岩沉积过程有海相热水流的参与,磷块岩沉积物质来源于陆缘海周围的玄武岩,可能为海底与玄武岩有关的海底热液。
    • 周永章; 杨威; 虞鹏鹏; 郑义; 沈文杰; 张前龙
    • 摘要: 钦杭成矿带是扬子和华夏两个古陆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古海洋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多层位多类型分布,是研究喷流热水沉积体系的精细时空结构与古陆间构造结合带演化耦合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在评述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深化钦杭成矿带古海洋喷流热水沉积及其成矿作用研究的建议。从钦杭成矿带同时也是两个古陆结合带的整体视角,分析喷流热水沉积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育背景,区分不同沉积建造类型,剖析喷流热水沉积体系的地球化学三维空间结构,揭示喷流热水沉积体系时空结构与古陆间构造结合带演化的耦合机制。通过新设备、新手段和新思路,厘定不同层位和类型喷流热水沉积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方面表现出的同一性和多样性,剖析不同喷流热水沉积矿物微组构、微成分,以及B、S、Fe、Cu、Zn同位素信息的精细差异,揭示这些同一性、多样性和信息精细差异对古陆间构造体系及喷流热水沉积体系演化的响应,可望引发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研究的突破,研究结果将深化对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认识,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勘查提供指导,提升钦杭带成矿理论研究水平。
    • 董志国; 张帮禄; 石方平; 张连昌; 高炳宇; 张新; 彭自栋; 王长乐
    • 摘要: 莫托萨拉铁锰矿床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东端,研究程度相对薄弱,在矿床成因方面存在热水沉积、沉积-热液改造、胶体化学沉积等争论.本文详细研究了莫托萨拉最上层锰矿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并综合前人资料对整个铁锰矿床的成因做了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在矿区发现了热液长石岩,其主要由钠长石、钾长石以及少量重晶石、霓石、锌铁黄长石等矿物组成,类似于"白烟型"热水沉积岩.莫托萨拉最上层锰矿主要由锰橄榄石、褐锰矿、红硅锰矿、磁锰铁矿以及少量重晶石、方铁锰矿等矿物组成,发育有典型的热水内碎屑结构,指示其沉积于海底热液喷流口附近.该层锰矿的Al/(Al +Fe +Mn)值很低(0 ~0.02)、Si/Al值较高(7.9~10.9)、Fe/Ti值很高(428 ~ 1353),通过UCC标准化后发现明显富集Zn、Ba、Pb等元素,而Co、Ni、Cu等元素未见富集,以上地球化学特征与现代海底热液成因铁锰沉积物一致.在Fe/Ti-Al/(Al+ Fe+ Mn)、SiO2-Al2O3 、10×(Co+ Ni+ Cu)-Fe-Mn、100×(Zr+ Ce+ Y)-15×(Cu+ Ni)-(Fe+ Mn)/4等判别图中,莫托萨拉的锰矿层和铁矿层样品均落在海底热液沉积区.锰矿层和铁矿层的稀土元素经PAAS标准化后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Eu正异常和Y正异常,与现代海底热液成因铁锰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非常相似.综合分析本次研究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前人资料,本文认为莫托萨拉铁锰矿床为海相热水沉积成因,成矿与同期海底火山的间歇性活动密切相关,海底热液的化学组分、温度高低和活动强弱都具有明显的脉动性.莫托萨拉矿区铁锰共存但各自独立成矿,且铁锰分离程度较高,这在显生宙沉积型锰矿中独具特色.鉴于前人曾报道莫托萨拉铁矿石中存在菌藻类微生物化石,我们推测,该矿床的铁锰分离过程除了受控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外,微生物的选择性氧化沉淀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 田现鑫
    • 摘要: 通过观察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下的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泥岩芯得出了其中的岩芯标本含有部分灰白色的条纹和条带,以及灰白色的砂砾颗粒分散分布.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初步分析,推测可能是热水喷流沉积白云质泥岩.因此,重点对比分析了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内蒙古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在白云岩以及其他地层的最新形成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探究白云岩成因模式及主要存在问题,以期为探究巴音戈壁组白云质泥岩寻找新的思路.
    • 何伟; 刘芳; 柴德亮; 王金敏; 李明涛; 丁文明
    • 摘要: 六盘山盆地南部分布有大型蒸发岩矿床,产出于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乃家河组,主要以岩盐为主,伴生有芒硝及石膏矿.通过矿物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因素分析,盆地蒸发岩矿床在沉积过程中存在深部物源的补充,具有热水沉积的特点.深部岩浆活动释放出的挥发性组分与沿断裂带流入深部参与循环的水体一起构成热流体,在湖底与湖水混合通过兑卤促进了矿物的沉淀.盆地周缘、内部的多条深大断裂为热流体的上涌提供了通道.
    • 张天让; 韦文定
    • 摘要: 热水沉积是目前我国地质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沉积作用可以产生各种矿物质并为人们所利用,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支持.国内外的各类热水沉积研究,可以有效得出岩石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对应矿物质的概念及作用.本文通过对热水沉积的概念和相应的识别标志进行分析,将各类有机物和岩石类型进行汇总,阐述了相关的热水沉积研究过程及成果,为该项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