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蒸发岩

蒸发岩

蒸发岩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5259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沉积学报、岩石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暨崆峒山旅游发展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矿床会议、全国第六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交流会等;蒸发岩的相关文献由46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成林、焦鹏程、曹养同等。

蒸发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5259 占比:99.75%

总计:75448篇

蒸发岩—发文趋势图

蒸发岩

-研究学者

  • 刘成林
  • 焦鹏程
  • 曹养同
  • 张华
  • 王立成
  • 金强
  • J·埃文斯
  • M·埃文斯
  • S·法恩沃思
  • 文华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佩; 李长志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盐湖国家,然而盐湖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湖水化学性质、盐类物质来源和盐矿资源开发等,对盐类矿物沉积特征和埋藏成岩改造研究较少,造成从蒸发岩角度去理解古代盐湖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较为困难。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大型盐湖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介绍了盐湖分类方案和蒸发岩中盐类矿物的主要成因类型,并总结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常见的硫酸盐、氯化物、含钠碳酸盐和硼酸盐的沉积—成岩过程及其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同时,尝试利用盐湖沉积最新研究成果去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蒸发岩研究中存在争议或值得关注的问题,得出:(1)深部热液可为湖泊输送大量元素离子,但要在湖泊环境下富集大量蒸发岩,则(半)干旱气候和蒸发浓缩作用是前提条件;(2)易溶蒸发岩(如石盐)在沉积中心单层厚度大,而在斜坡—边缘区缺失,这是季节性气温变化和温跃层浮动引发“中心聚集效应”的结果;(3)温度可影响蒸发岩中盐类矿物溶解度、晶体结构形态和发育深度,而部分无水盐类矿物在常温常压下却无法结晶,这一现象可用来指示古地温和地层埋藏史;(4)碳酸盐型盐湖中的Na-碳酸盐种类可指示大气CO_(2)浓度和古温度。
    • 郭佩; 李长志; 文华国; 魏研; 雷海艳
    • 摘要: 硅质岩形成于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具有重要的构造—气候—成岩指示意义。我国硅质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相地层,陆相硅质岩虽分布广泛但研究却很薄弱,成因解释由于借鉴海相燧石经验,以地球化学分析为首要手段,结论存在片面性和单一性,可能会引起古老大陆重要气候—构造—环境信息的遗漏缺失。国内外陆相硅质岩全面调研表明,陆相燧石主要存在三种成因类型,包括准同生燧石、埋藏成岩燧石和表生成岩硅结岩,各类燧石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具有独特的古气候—古地理指示意义,因此精细的岩石—矿物学分析是辨别陆相燧石的首要手段。蒸发背景和pH变化是三类陆相燧石硅质溶解、沉降和交代的主要原因,且陆相燧石可以当作一类特殊蒸发岩
    • 吴振; 王松涛
    • 摘要: 白浪河流域北部平原第四系含水层中含有高浓度的卤水,近年来有南侵的趋势,影响了南部平原区的供水安全,正确认识白浪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于合理管理地下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前人研究为基础,通过在白浪河流域采取地下水化学样品,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无机离子示踪剂等多种水化学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淡水区和卤水区水化学成分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淡水区和卤水区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有明显的差别,其平均值分别为1098.1和115669.3 mg/L,这充分说明了两个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受控于不同因素。淡水区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溶滤作用。卤水中的盐分来源于三次海侵,但是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已经不是原来的海水,而是在天然水力坡度的驱动下,被白浪河南部山区的降水所驱替,而现今地下水化学场分布是新水驱替老水时,溶滤海侵地层中的盐分形成的,在驱替过程中溶滤的矿物主要是NaCl、MgCl_(2)、Na_(2)SO_(4)、MgSO_(4)。
    • 倪泽华
    • 摘要: 为探索新会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本研究采集120组新会区地下水样品,运用利用Gibbs图、Durov图、离子比例法、饱和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新会区地下水pH呈弱酸性,松散岩类孔隙水中主要阴阳离子主要为Ca^(2+)和HCO_(3)^(-),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水为主,其次为Cl-Na型水。基岩裂隙水中主要阴阳离子主要为Na^(+)和Cl^(-);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水为主,其次为HCO_(3)^(-)Na型水。②新会区地下水中Na^(+)、K^(+)和Cl^(-)主要来自岩盐矿物的溶解,过量的Na^(+)、K^(+)来源于钠长石和钾长石等硅酸矿物的溶解、阳离子交换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松散岩类孔隙水中的硅酸盐的溶解作用明显强于基岩裂隙水。区内地下水中Ca^(2+)和Mg^(2+)主要来源于蒸发岩(石膏)和碳酸盐岩(方解石、白云岩)的风化溶解作用,在基岩裂隙水中蒸发岩的溶解作用强于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在松散岩类孔隙水中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强于蒸发岩的溶解作用。③区内存在明显的地下水中Ca^(2+)或Mg^(2+)将含水层矿物中Na^(+)、K^(+)交换出来的正向阳离子交换作用,最终导致地下水中Na^(+)、K^(+)浓度升高,而且基岩裂隙水中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强于松散岩类孔隙水。④新会区地下水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主要为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而且以生活污水排放污染影响为主,部分水点受到工矿活动的影响。
    • 钟逸斯; 王立成; 董浩伟
    • 摘要: 蒸发岩是由于蒸发作用从卤水中化学作用沉淀出来的一种含盐岩类,明显受控于沉积环境。蒸发岩是重要战略资源和优质的储层之一,中国的矿床和石油学界都在致力于寻找大型蒸发岩矿床。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对不同类型的蒸发岩做了地区性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资料,对蒸发岩成矿沉积环境理论也有相应的修正和补充,但是蒸发岩分类繁多,成因复杂,国内对蒸发岩岩相及其常见组合所对应的环境综合解释并未具体着墨。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蒸发岩文献、应用Miall构架单元理论,从结构、构造整理了29种碳酸型、37种硫酸型、11种氯化物型以及13种混合蒸发盐型岩相与其对应的沉积环境与岩相组合。蒸发沉积环境按海相和陆相划分,亚相细分为萨布哈、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和半深海—深海环境,以及陆内萨布哈(包括干盐湖)、滨湖、浅湖和半深湖—深湖,对每一个亚相出现的常见蒸发岩组合进行了概述,这对中国进一步寻找大型蒸发岩矿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王九一; 刘成林; 王春连; 余小灿; 颜开; 高超
    • 摘要: 晚白垩世—古近纪,华南陆相断陷红盆沉积了石盐、硬石膏、钙芒硝等蒸发岩矿床,在部分盆地中还发现深层富钾锂卤水矿床,以及杂卤石矿层等.这些矿床既是晚白垩世—古近纪东亚古气候和构造事件耦合的产物,又记录了这些地质事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华南地区典型蒸发岩盆地的沉积地层学特征,梳理主要蒸发岩矿床的空间分布和地层特征,探讨矿床的构造和古气候控制因素.蒸发岩的岩相学特征表明,大部分矿床为原生沉积,形成于常年性的盐湖环境,主成矿期为晚白垩世、晚古新世、晚始新世-早渐新世.中生代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和后撤引起华南构造体系转换和强烈的板内构造变形,造就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展布的雁列式排列断陷盆地,为蒸发岩矿床提供了构造容矿空间.在晚白垩世,华南由西风环流系统控制,水汽主要来源于大陆西侧的特提斯海,在远离水汽来源的江西会昌和吉泰盆地,以及江苏淮安凹陷率先沉积白垩系盐岩和硬石膏矿床.肇始于古新世的青藏高原阶段隆升及其关联的特提斯海西退,削弱了西风环流系统由西向东输入华南的水汽供给,致使蒸发岩沉积在晚古新世扩展至江汉盆地、衡阳盆地、南襄盆地等;晚始新世-早渐新世交替的34 Ma,全球急剧变冷、南极永久冰盖形成、海平面大幅下降,导致整个中国东部大部分陆相红盆沉积蒸发岩,成为规模最大、扩展范围最广的一次盐类沉积成矿期.进入晚渐新世,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到一定高度,雨热同期的东亚季风环流系统逐步成型,并扩展至华北地区,华南蒸发岩结束成矿期.
    • 田雨; 瞿建华; 何巍; 张艺久; 曹丽娜; 邓勇; 钱利; 李辰
    • 摘要: 苏伊士湾中新统蒸发岩广泛发育,部分钻井在蒸发岩层系测试获得工业油流,展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为了厘清蒸发岩层系储层特征及展布规律,以埃及North West Gemsa区块中新统South Gharib组为例,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物性分析及测井资料等,对SG组岩性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G组岩石类型多样,以盐岩为主,夹硬石膏、杂卤石、光卤石及白云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样品压汞曲线形态及孔喉半径分布显示出细歪度、微细喉等特征,渗流条件较差;白云岩及叶片状硬石膏物性条件相对较好,为研究区重要的储层发育岩石类型,其余蒸发岩类物性整体较差,一般不能作为储层;有利储层分布区主要位于区块西部,为SG组下步勘探重点区域.该研究成果对苏伊士湾地区中新统蒸发岩层系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何伟; 刘芳; 柴德亮; 王金敏; 李明涛; 丁文明
    • 摘要: 六盘山盆地南部分布有大型蒸发岩矿床,产出于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乃家河组,主要以岩盐为主,伴生有芒硝及石膏矿.通过矿物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因素分析,盆地蒸发岩矿床在沉积过程中存在深部物源的补充,具有热水沉积的特点.深部岩浆活动释放出的挥发性组分与沿断裂带流入深部参与循环的水体一起构成热流体,在湖底与湖水混合通过兑卤促进了矿物的沉淀.盆地周缘、内部的多条深大断裂为热流体的上涌提供了通道.
    • 刘兆成; 孟凡巍; 周绍荣; 李小明
    • 摘要: 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事件,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被认为是最类似于现今的温室效应时期.江苏省苏北盆地洪泽凹陷沉积了一套巨厚的古新世时期的蒸发岩,提供了该时期的陆地记录.蒸发岩对气候极为敏感,因此可以记录古代气候的信息.从苏北盆地洪泽凹陷钻孔中,通过SEM-EDS的方法识别出了无水芒硝和钙芒硝,这些暖相矿物的出现吻合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的极端高温环境;而苏打石的出现则表明该时期大致为现代大气三倍浓度的极高CO2含量.
    • 夏芝广; 胡忠亚; 刘传; 魏海珍; 李伟强
    • 摘要: 蒸发岩是海水/卤水蒸发浓缩的产物,不同的水化学环境下析出的蒸发岩类型不同,其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都有分布,是重要的古海水和古环境记录载体.蒸发岩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蒸发岩的物质来源、形成时代、蒸发盆地和卤水的演化历史、蒸发岩矿物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一些矿物、元素及同位素指标可用于解决这些问题,其中稳定同位素对于示踪蒸发岩的物质来源与形成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20年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获得快速发展,并在蒸发岩研究中获得成功应用,这些同位素体系包括阴离子元素B,Cl和Br,以及阳离子元素Mg,K和Ca.本文综述了多个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蒸发岩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蒸发岩矿物与溶液之间的同位素分馏系数、蒸发岩的同位素信息重建古海水同位素组成及示踪蒸发岩成因和时代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