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氧同位素
碳氧同位素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8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305906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2013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等;碳氧同位素的相关文献由1539位作者贡献,包括伊海生、李鑫、黄思静等。
碳氧同位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5906篇
占比:99.87%
总计:306302篇
碳氧同位素
-研究学者
- 伊海生
- 李鑫
- 黄思静
- 刘立
- 夏国清
- 季长军
- 李伟
- 王旭
- 胡超涌
- 范昌福
- 郑永飞
- 黄俊华
- 卢远征
- 孙国强
- 崔琳琳
- 张庆玉
- 张立强
- 李延河
- 梁彬
- 潘立银
- 王永生
- 罗顺社
- 覃嘉铭
- 贾疏源
- 赵宗举
- 陈孝红
- 高建飞
- 黄可可
- 黄文辉
- 傅强
- 傅斌
- 凌洪飞
- 刘子琦
- 刘建明
- 刘德良
- 刘树根
- 刘波
- 刘玲
- 刘鑫
- 史基安
- 吴珍汉
- 周恳恳
- 周群峰
- 唐南安
- 孙先如
- 孙宝亮
- 孙景贵
- 宋昊
- 寿建峰
- 崔景伟
-
-
杨庆坤;
刘勇;
张小亮;
李海龙
-
-
摘要:
近年,在江南地层区奥陶系宁国组下段陆续发现了多处透镜状灰岩及菱铁矿等碳酸盐岩夹层,前人对其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多限于定性描述,缺乏系统的成因分析。通过对其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其形成与热水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Σ(CaO+MgO+LOI)为95.67%~89.89%,分布范围较窄,反映了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SiO_(2)和TFe_(2)O_(3)与Σ(CaO+MgO+LOI)呈负相关关系,Al_(2)O_(3)、MnO、P_(2)O_(5)、TiO_(2)与Σ(CaO+MgO+LOI)不具有明显相关性;Co/Ni值为0.24~0.28(<1.0),Mn/Sr值为0.14~0.33(<10);ΣREE为(13.89~40.73)×10^(−6),远低于上地壳平均值,略高于球粒陨石;在Al-Fe-Mn、(Cu+Co+Ni)×10-Fe-Mn、Ni-Co-Zn三角图和lgU-lgTh关系图中,样品全部落入热水沉积碳酸盐岩区域;δ^(13)C_(V-PDB)为0.33‰~0.67‰,δ^(18)O_(V-PDB)为-9.76‰~-10.1‰,δ^(18)O_(SMOW)为12.56‰~12.9‰,与正常海相或湖相碳酸盐岩的灰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差异明显,碳氧同位素分布图指示其形成所需热水主要来自岩浆热液与加热海水的混合。丰富的断裂系统为海水下渗和热液混合提供了运移通道,海水与热液的对流活动为海盆持续输入热量并提供成岩所需物质。
-
-
杨晓璇;
李雪峰;
郭进京;
赵海涛
-
-
摘要:
位于西秦岭北缘的漳县盆地渐新统—中新统时期沉积大量湖相碳酸盐岩,其碳、氧同位素特征对揭示这一时期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漳县盆地湖相碳酸盐岩δ^(13) C_(V-PDB)值介于-7.6‰~-2.0‰,平均值为-5.04‰;δ^(18)O_(V-PDB)值介于-9.11‰~1.12‰,平均值为-2.10‰。δ^(18)O_(V-PDB)值与现代封闭湖泊一致,显示漳县盆地在渐新统—中新统是封闭湖泊,古温度平均值为17°C,比现代平均气温高10°C左右,且剖面中含有石膏和芒硝,表明漳县盆地在渐新统—中新统处于较温暖干旱的气候环境;同时,古盐度Z值平均值为116,所以漳县盆地在该时期是一个封闭的半咸水陆相湖泊。通过δ^(13) C_(V-PDB)值可知,其生产力较高,但由于古湖水中含有硫酸盐细菌,还原反应影响有机质的保存,故δ^(13) C_(V-PDB)值偏负。漳县盆地渐新统—中新统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与邻区西宁盆地、循化盆地、临夏盆地和天水盆地的记录基本一致,都是逐渐干旱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关系不大。
-
-
綦艳丽
-
-
摘要:
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对湖盆沉积环境、水体性质、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微量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对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湖相页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的δ^(13)C_(PDB)和δ^(18)O_(PDB)均为负值,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指示断陷发育期湖盆水体环境封闭性较强、盐度较高;δ^(13)C_(PDB)值负偏,除一定程度受淡水补给的影响外,还与沉积时期湖水中硫酸盐含量高有关,δ^(18)O_(PDB)值较轻则主要是成岩中晚期胶结作用的结果。与沙四段上亚段相比,沙三段下亚段的δ^(13)C_(PDB)和δ^(18)O_(PDB)值整体变重,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好,反映出断陷鼎盛期较为封闭和稳定的湖泊水体环境;纵向上从沙三段下亚段下部至上部碳氧同位素组成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指示从沉积早期至晚期,具有气候从相对干旱向温暖湿润变化,以及水体盐度逐渐降低的特点。
-
-
闫伟豪;
王勤;
李伟强
-
-
摘要:
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化岩石是俯冲带中碳的主要地质载体。俯冲-折返的超高压变质岩记录了俯冲隧道中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与元素迁移,是研究地球内部元素循环的重要媒介。本文采集了大别造山带罗家岭互层状产出的大理岩和榴辉岩,建立了横跨岩性界面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和Mg-Fe-C-O同位素剖面。大理岩中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其次为方解石、石英、黑云母和绿帘石等。靠近榴辉岩,大理岩中的方解石含量逐渐升高,在大理岩和榴辉岩界面中方解石是主要的碳酸盐矿物。榴辉岩经历了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主要组成矿物为石榴子石、角闪石、石英和云母,含少量方解石和白云石。罗家岭大理岩的δ^(26)Mg(相比于DSM-3标样)值为-1.66‰~-1.51‰。相对于玄武质原岩(δ^(26)Mg=-0.25‰),罗家岭榴辉岩具有轻Mg同位素组成(δ^(26)Mg=-1.48‰~-1.25‰)。大理岩的δ;Fe(相比于IRMM-14标样)值为-0.62‰~-0.56‰,榴辉岩具有较重的Fe同位素组成(δ;Fe=0.16‰~0.45‰)。大理岩和榴辉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具有显著的C-O同位素变化(δ^(13)C=-3.4‰~2.2‰,δ^(18)O=7.6‰~14.3‰),且δ^(13)C与δ^(18)O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岩和榴辉岩界面的机械混合作用使榴辉岩中含有孤立的碳酸盐矿物,并促进了大理岩和榴辉岩之间的反应,但是机械混合作用影响范围只有几厘米。俯冲带中的流体活动促进了大理岩中白云石分解和元素迁移,使榴辉岩获得大理岩的轻Mg同位素信号,甚至直接携带碳酸盐矿物进入地幔。从大理岩到榴辉岩Fe同位素的扩散迁移可以导致榴辉岩具有较重的Fe同位素组成,而大理岩具有较轻的Fe同位素组成。碳酸盐化榴辉岩是驱动地球深部碳循环和造成地幔Mg同位素不均一性的重要载体。
-
-
刘鑫北;
鲁静;
钱程
-
-
摘要:
珠江口盆地碳酸盐岩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B6-1井碳酸盐岩厚度为白云凹陷之最,灰岩段纵向分布在珠海组和珠江组,被玄武岩分隔为三段。对其灰岩段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及各类元素测试分析研究,对恢复灰岩段沉积期古环境、古气候、古盐度、海平面变化及三级层序界面等,为该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新的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
-
刘奇;
许仲林;
张东良
-
-
摘要:
常年受西风影响的阿尔泰山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为探究将阿尔泰山泥炭植物碳和氧同位素(δ^(13)C_(cell)和δ^(18)O_(cell))的现代过程研究直接运用到百年或千年尺度古气候重建中的合理性,在可靠的^(210)Pb、^(137)Cs测年基础上,分析了1962—2017年哈巴河气象站冷季(10月—次年4月)、暖季(5—9月)以及年尺度上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与黑阳坡泥炭δ^(13)C_(cell)、δ^(18)O_(cell)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黑阳坡泥炭δ^(13)C_(cell)与5—8月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r=-0.52,P<0.05),δ^(18)O_(cell)与11月—次年1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r=0.49,P<0.05),黑阳坡泥炭δ^(13)C_(cell)、δ^(18)O_(cell)变化可以看作分别是5—8月相对湿度和11月—次年1月降水量的代用指标。本研究为阿尔泰山泥炭α-纤维素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解译提供了多年尺度的数据支撑,不仅丰富了我国关于泥炭地同位素现代器测的过程研究,也对研究区利用泥炭纤维素同位素开展长时间尺度上古气候定量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滕晓华;
王春连;
沈立建;
王九一;
余小灿;
刘雪
-
-
摘要: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56 Ma)是发生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附近的一次快速增温事件,研究PETM事件的气候变化及驱动机制对应对全球变暖对气候和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PETM记录较少且其气候效应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基于江汉盆地SKD1钻孔材料,利用湖泊自生碳酸盐矿物及其氧同位素组成,并结合岩芯岩性特征,分析了钻孔碳酸盐氧同位素(δ^(18)O_(碳酸盐))的指示意义,探讨了PETM期间江汉盆地的古气候,结果清晰地记录了PETM事件期间江汉盆地降水量显著增加、气候变湿的特征。PETM事件之前(pre-PETM)δ^(18)O_(碳酸盐)值较高,碳酸盐矿物以白云石为主,指示了江汉盆地年均降水量较少,气候非常干旱;PETM期间δ^(8)O_(碳酸盐)值显著负偏,主要沉积方解石,指示了降水量显著增加,气候相对湿润。PETM事件之后(post-PETM)δ^(18)O_(碳酸盐)值升高,白云石含量增加,且开始沉积厚层蒸发盐,说明气候再次变干。未来全球快速变暖背景下,副热带至中纬度地区可能普遍存在降水量显著增多的现象。
-
-
窦衍光;
李清;
吴永华;
赵京涛;
孙呈慧;
蔡峰;
陈晓辉;
张勇;
范佳慧;
石学法
-
-
摘要:
基于AMS^(14)C年龄和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建立的地层年代框架,重点探讨了冲绳海槽中北部CSHC-15孔MIS6期以来(约200 ka)底栖有孔虫δ^(13)C特征及其古海洋指示意义。结果显示,冰期间冰期表层初级生产力和有机质通量的变化是导致底栖有孔虫δ^(13)C值在MIS4和MIS6期负偏而在MIS1、MIS3和MIS5期正偏的主要原因。MIS2期的底栖有孔虫δ^(13)C正偏,指示了NPIW侵入冲绳海槽,导致通风性加强,底层水呈弱氧化状态。甲烷渗漏引发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是导致CSHC-15孔底栖有孔虫在MIS4期碳同位素大幅负偏的原因。
-
-
张庄;
庞江;
杨映涛;
操延辉;
戚明辉;
张烨毓;
张玲;
马森
-
-
摘要:
碳酸盐胶结物是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砂岩中最常见的成岩矿物。应用激光微区取样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对研究区须四段砂岩中不同类型的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结合岩相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查明了不同类型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时间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四段砂岩中发育Ⅰ、Ⅱ、Ⅲ三期碳酸盐胶结物。第Ⅰ期方解石的δ^(13)C_(PDB)值为-0.13‰~1.53‰,δ^(13)O_(PDB)值为-9.92‰~-6.41‰;第Ⅱ期方解石的δ^(13)C_(PDB)值为-2.44‰~1.85‰,δ^(13)O_(PDB)值为-13.97‰~-10.06‰;第Ⅲ期方解石的δ^(13)C_(PDB)值为-5.34‰~0.75‰,δ^(13)O_(PDB)值为-16.55‰~-14.44‰,第Ⅲ期白云石的δ^(13)C_(PDB)值为-0.97‰~-0.81‰,δ^(13)O_(PDB)值为-13.32‰~-12.91‰。从早期到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均表现为逐渐变轻,说明其沉淀温度逐渐升高,受有机流体影响逐渐加深。第Ⅰ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晚三叠世末,储层处于浅埋藏阶段,是从早期过饱和碱性孔隙流体中直接沉淀出来的,其“碳”源主要来自沉积水中溶解的CO_(3)^(2-)。第Ⅱ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早侏罗世,沉淀温度约45~70°C,其形成有少量有机流体的参与,有机轻“碳”、原始孔隙水中溶解的“碳”以及少量溶蚀作用释放出的重“碳”共同为该期碳酸盐胶结物提供“碳”源。第Ⅲ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晚侏罗世,沉淀温度约100~140°C,其成因与有机酸性流体关系密切,有机成因的轻“碳”和部分由溶蚀作用释放的重“碳”是该期方解石的主要“碳”源;而该期白云石的沉淀受砂岩中碳酸盐岩岩屑溶蚀的控制更明显,由溶蚀作用产生的重“碳”是其主要“碳”源。
-
-
高景晖;
刘云华;
夏昭德
-
-
摘要:
安集海河组是一套广泛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重要岩石地层单元。依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天山昌吉地区1∶50000地质调查项目,通过地质剖面测量、1∶50000路线调查、室内岩矿鉴定、粒度及C-O同位素分析等手段,查明该组厚度呈东薄西厚,沉积物粒度呈东粗西细,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细砂岩—灰绿色粉砂岩间或与红褐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多为钙质胶结,东侧见有砾岩,西侧仅见砾石夹层但多见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数值位于(-1.5‰~-6.4‰)、氧同位素数值位于(-0.3‰~12.5‰)。表明研究区内安集海河组是在陆相湖泊环境下沉积的一套以灰绿色碎屑岩为主的地层,粒度分析证明东侧的沉积相表现为由河流向湖泊转化,沉积物的颜色表明沉积环境整体为弱还原、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来自岩屑的证据表明物源来自于沉积位置南方。部分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则反映了成岩时的埋深情况,仅白云岩可能形成于地表环境。在缺乏湖水氧同位素的前提下,通过公式相减得到温度差,来减小湖水氧同位素影响。根据温度差与地温梯度计算出安集海河组埋深不小于2.44km,最大可能为3.25km,但未到达形成有效烃源岩的距离。
-
-
司万霞
-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碳酸盐岩物质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在气候环境演变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加速塔东地区油气勘探,而塔东地区岩石样品又主要以泥岩、碳酸盐岩等为主,故本人在两年前建立了一套可实时、在线检测,简单、快速、准确测定碳酸盐岩同位素分析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加急样品,原有的测定方法周期比较长,满足不了科研和生产的需要,因此建立高温磷酸法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分析技术,将与磷酸反应的时间由原来的两天缩短到一小时,又通过对磷酸的预处理提高了碳、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
-
-
刘熙;
邓文峰;
韦刚健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复杂的成岩过程和沉积环境往往造成大部分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碳酸盐矿物组合,如方解石和白云石以不同比例共生.这些矿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其成岩过程、沉积环境的重要工具.例如,利用C同位素示踪碳来源,或者利用氧同位素推算沉积环境孔隙水的盐度和温度,该在线自动分析技术可靠。同时,该方法大大抑制了方解石和白云石同位素组成的交叉污染,提高了低方解石样品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准确性;不需要借助X射线衍射方法,避免了误差的引人;具有样品消耗小和分析流程省时省力的优点。配备有自动碳酸盐反应系统的实验室,通过修改仪器控制软件脚本中的代码,都可以建立该分析技术。
-
-
王学寅;
胡文瑄;
黄益灵;
林道秀
- 《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了对浙江象山石浦灰岩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当下对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数据有效性判别认可度较高的三种方法,即野外及镜下鉴定法、碳氧同位素判别法和微量元素判别法,对其碳氧同位素数据有效性做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石浦灰岩中δ"O值(PDB)在-28.7%‰~17.6%‰之间,均值-24.5‰,均远小于-11‰的临界值,且δ18O值和δ13C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变化.虽然Mn/Sr值等辅助性指标指示其碳氧同位素可能保留较好的原始信息,但结合石浦灰岩野外及镜下矿物组合特征,石浦灰岩受成岩过程及其后期热液蚀变等外界因素影响明显,δ"O值明显负偏,其数据基本失效;δ13C值受影响程度较小,大致上可定性反映其形成环境.因此,在对石浦灰岩做碳氧同位素研究前,有必要对其数据有效性做判别及评价.
-
-
Hu Anping;
胡安平;
Shen Anjiang;
沈安江;
Wang Yongsheng;
王永生;
Pan Liyin;
潘立银
- 《第四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古老深层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流体活动、多期成岩改造,储层研究难度大,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难点:已有取样技术无法解决成岩产物的微组构样品采集;成岩环境研究中的温度和流体示踪难以定量研究;碳酸盐岩胶结物定年研究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次研究依托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合作两个平台,研发了三项储层实验新技术新方法: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在线取样测试技术;引入二元同位素测温后的微区多参数示踪方法;同位素等时线定年技术.这些技术对深层古老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及成岩环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依据,为勘探部署和油气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
-
秦骐瑞;
徐争启;
柏勇;
刘铸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川东宣汉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分布区,也是杂卤石及富钾卤水分布区,该区下、中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地层,其岩性组合为碳酸盐岩与蒸发岩互层,也是宣汉地区主要含卤层段,其中的断裂、褶皱及其总体构造形变特征等对卤水的富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总体上来看,该区的碳酸盐岩具有明显的海相碳酸盐岩,部分地段(雷一段)C同位素明显偏低,推测有深部流体的后期改造。而深部流体的改造对研究区的富钾卤水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
汤好书;
周振菊;
陈衍景;
李秋根;
屈迅;
董连慧;
肖兵
-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铁克里克铁、铜、金、银及多金属成矿带中矿床多赋存于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的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中。作者们在布琼铁矿区对这套含矿地层开展剖面实测,对剖面中埃连卡特群钙质片岩和大理岩开展岩相学、主微量和C-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纯大理岩地层碳氧同位素最接近原始沉积值,主微量元素最能指示原始沉积环境。从碳同位素地层学角度看,可以与研究区埃连卡特群大理岩对比,指示布琼地区埃连卡特群也同样沉积在这一时间段。结合新获得锆石年龄数据,指示在铁克里克中段布琼铁矿地区,确定原划为古元古代的埃连卡特群地层形成于新元古代,时间跨度约在743~600Ma之间,甚至在740~725Ma之间。
-
-
李志成;
纪友亮;
周勇
-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区域构造上位于伊陕斜坡的西南部,并跨越天环坳陷东南边缘.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一套在盆地持续坳陷和稳定沉降过程中堆积的河流-湖泊相陆源碎屑岩沉积体系.长82砂层组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色粉细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沉积相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具有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碳酸盐胶结物是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2储层最主要的胶结物之一。碳酸盐胶结物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生成的方解石结晶程度较差,晶粒一般较小,通常为泥晶或微晶。晚期生成的铁方解石晶粒较大,常呈粒状分布于粒间孔隙中。研究区内碳酸盐胶结物以晚期胶结物为主,早期泥晶方解石胶结物含量较低。通过对碳酸盐胶结物中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恢复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岩温度、古盐度、以及形成环境,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
-
-
-
李伟;
朱智鹏;
车琴
- 《2013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由于岩溶角砾碳酸盐岩、准同生角砾碳酸盐岩与构造角砾碳酸盐岩,都具有分选差、磨圆差、原地性等的基本特征,很容易在识别时产生相互混淆.通过开展针对川东石炭系黄龙组角砾碳酸盐岩的研究,认为岩溶角砾碳酸盐岩可分为崩塌型、运积型与缝溶型等类型,主要具有高自然伽玛与低电阻率的电性特征、含有地表风化而来的陆源碎屑成分或上覆沉积的充填物、及角砾与基质的碳氧同位素值差异较大等主要识别标志.
-
-
章展铭;
蔡煜琦;
刘章月;
蔡建芳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作为中国的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但是其成因存在明显争议.前人主要通过铀矿物与有机质、草莓状黄铁矿的共生关系,碳酸盐胶结物中油气包裹体的存在来推测生物/油气活动对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的富集作用.野外调查发现,含矿层上白垩统姚家组下段砂岩存在较为明显的热液蚀变矿物,以碳酸盐脉为显著特征.并且通过对钻孔采集的含铀砂岩进行详细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铀矿物(铀石、沥青铀矿)主要的赋存状态除了与有机质、草莓状黄铁矿、黏土矿物等共生,很大程度上沿着铁白云石和胶状黄铁矿间隙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