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榴辉岩

榴辉岩

榴辉岩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4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1篇、会议论文120篇、专利文献30841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等;榴辉岩的相关文献由122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飞、韩宗珠、杨经绥等。

榴辉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1 占比:1.94%

会议论文>

论文:120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30841 占比:97.68%

总计:31572篇

榴辉岩—发文趋势图

榴辉岩

-研究学者

  • 张立飞
  • 韩宗珠
  • 杨经绥
  • 刘贻灿
  • 张泽明
  • 郑永飞
  • 许志琴
  • 李曙光
  • 陈振宇
  • 游振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闫伟豪; 王勤; 李伟强
    • 摘要: 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化岩石是俯冲带中碳的主要地质载体。俯冲-折返的超高压变质岩记录了俯冲隧道中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与元素迁移,是研究地球内部元素循环的重要媒介。本文采集了大别造山带罗家岭互层状产出的大理岩和榴辉岩,建立了横跨岩性界面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和Mg-Fe-C-O同位素剖面。大理岩中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其次为方解石、石英、黑云母和绿帘石等。靠近榴辉岩,大理岩中的方解石含量逐渐升高,在大理岩和榴辉岩界面中方解石是主要的碳酸盐矿物。榴辉岩经历了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主要组成矿物为石榴子石、角闪石、石英和云母,含少量方解石和白云石。罗家岭大理岩的δ^(26)Mg(相比于DSM-3标样)值为-1.66‰~-1.51‰。相对于玄武质原岩(δ^(26)Mg=-0.25‰),罗家岭榴辉岩具有轻Mg同位素组成(δ^(26)Mg=-1.48‰~-1.25‰)。大理岩的δ;Fe(相比于IRMM-14标样)值为-0.62‰~-0.56‰,榴辉岩具有较重的Fe同位素组成(δ;Fe=0.16‰~0.45‰)。大理岩和榴辉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具有显著的C-O同位素变化(δ^(13)C=-3.4‰~2.2‰,δ^(18)O=7.6‰~14.3‰),且δ^(13)C与δ^(18)O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岩和榴辉岩界面的机械混合作用使榴辉岩中含有孤立的碳酸盐矿物,并促进了大理岩和榴辉岩之间的反应,但是机械混合作用影响范围只有几厘米。俯冲带中的流体活动促进了大理岩中白云石分解和元素迁移,使榴辉岩获得大理岩的轻Mg同位素信号,甚至直接携带碳酸盐矿物进入地幔。从大理岩到榴辉岩Fe同位素的扩散迁移可以导致榴辉岩具有较重的Fe同位素组成,而大理岩具有较轻的Fe同位素组成。碳酸盐化榴辉岩是驱动地球深部碳循环和造成地幔Mg同位素不均一性的重要载体。
    • 宫相宽; 陈丹玲; 木热地力·买合苏提; 谭俊; 李阔; 任云飞; 罗芬红
    • 摘要: 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秦岭岩群东段陕西丹凤大寺沟超高压变质地体中混合岩化英云闪长岩脉体开展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英云闪长岩脉的结晶年龄为417±4Ma,内含1 832~980 Ma、506~490 Ma以及462~443 Ma等多组继承/捕获锆石年龄,其中:第一组年龄与秦岭岩群长英质片麻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一致,后两组年龄对应锆石微区Th/U比值2,A/CNK>1.1,属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与I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Ba、K和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Eu正异常,同时具有高Sr(815×10^(-6)~941×10^(-6)),低Y(2.66×10^(-6)~6.90×10^(-6))和Yb(0.26×10^(-6)~0.68×10^(-6))的特征,具有埃达克质岩石属性.综合脉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脉体形成年龄(~420 Ma)明显晚于北秦岭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500 Ma)而与区域第二期退变质作用时代(~420 Ma)相当的事实,尤其是脉体锆石中部分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继承锆石的存在,无疑表明大寺沟英云闪长岩脉是经历超高压变质的秦岭岩群变质岩石折返过程中部分熔融的产物,而且以榴辉岩的部分熔融为主,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上涌可能为本次部分熔融提供了部分热源.
    • 王勇海; 覃文庆; 牛芳银; 王重阳; 万宏民
    • 摘要: 苏北某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富含石榴石和绿辉石,由于金红石与石榴石、绿辉石等矿物密度和磁性差异较小,在选别金红石时分选效果不理想,且有用矿物未被充分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对该金红石矿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分析以及大量的选矿流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红石粒度较细、石榴石和绿辉石粒度较粗,金红石多赋存于石榴石与绿辉石粒间,或部分包裹于石榴石、绿辉石中,欲回收各有用矿物,需要采用阶段磨矿、联合选矿的方式方法。采用重—磁—浮联合选矿工艺,并在浮选时使用新型金红石捕收剂TXB、合理调控矿浆pH值,有效实现了金红石、石榴石、绿辉石的分离,不仅得到了TiO;品位大于90%的金红石精矿,而且还综合回收了矿石中的石榴石、绿辉石和钛铁矿,基本实现了无尾矿排放。研究成果既利于环保,又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为类似金红石矿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借鉴。
    • 张丁丁; 张衡
    • 摘要: 大陆岩石圈深俯冲作用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是板块构造及动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全球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中榴辉岩的p-T轨迹呈现差异性折返特征,为了揭示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本文结合变质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选取3个典型大陆造山带——中生代—新生代的阿尔卑斯造山带、中生代的苏鲁—大别造山带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造山带中的榴辉岩进行阐述。在阿尔卑斯造山带地区,地球物理研究结果发现,欧洲板块的俯冲造成了Adria地区下方的岩石圈存在明显厚度差异。同时,阿尔卑斯造山带Doria Maria和Pohorje地区以及Pohorje地区内部,榴辉岩折返历史也不尽相同,原因可能是亚德里亚大洋岩石圈断离后不同期次的逆冲推覆作用使其差异性斜向挤出。苏鲁—大别造山带中榴辉岩的快速折返,原因可能是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后岩石圈的拆沉或断离作用。在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和中喜马拉雅榴辉岩的折返存在差异性。在西构造结,那让和卡甘榴辉岩呈现不同的p-T轨迹和折返速率,变质岩石学和地球物理研究结果都表明它们的差异性折返很可能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构造挤压作用以及印度大陆岩石圈的断离作用有关。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年轻的正在进行造山活动的造山带,相较于古老的苏鲁-大别造山带,它更适合变质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综合研究。因此西构造结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构造挤压和俯冲板块断离可应用于全球造山带。
    • 唐渊; 秦雅东; 巩小栋; 刘函; 王冬兵; 王保弟
    • 摘要: 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保存了大量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扩张、洋-陆俯冲、洋盆闭合和陆-陆碰撞等地质过程相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重要视窗。本文主要基于对藏东贡觉—白玉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年代学测试等结果,对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精细厘定。藏东贡觉—白玉地区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主要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岩性不一和变形程度不同的构造岩块及强变形的基质组成;各岩块之间由诸多近平行于构造带走向的韧性-脆韧性断层呈网结状连接,表现出局部有序、整体无序的构造混杂岩特征。构造岩块主要包括:超基性岩-基性岩、大理岩、大理岩+变质基性岩、榴闪岩或榴辉岩、变质硅-灰-泥质岩等。基质物质主要包括含石榴子石片岩和不含石榴子石片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揭示出基性岩岩块原岩具有富集型洋中脊或正常型洋中脊基性岩(E-MORB、N-MORB)的特征;洋岛-海山岩块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OIB);榴辉岩的原岩具有洋岛型玄武岩(OIB)或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精细划分出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带经历了裂(陷)谷盆地(D)、洋盆扩张(C_(1)—P_(1))、洋壳俯冲消减(P_(2)—P_(3))和弧陆碰撞造山(T_(1)—T_(2))、上叠火山裂谷盆地阶段(T_(2)^(2)—T_(3)^(1))5个主要演化阶段。
    • 张忠炜; 张聪; 秦雪晴; 赵晓轩; 申婷婷; 邱添; 杜瑾雪
    • 摘要: 拉萨地块中东部松多高压变质带是揭示拉萨地体形成与演化过程的重要研究对象。松多变质带记录了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和闭合过程。前人对松多地区出露的榴辉岩及围岩开展了大量的岩石学工作,但变质峰期温压条件没有得到很好的限定,温压分布范围较广,且变质演化过程仍存争议。笔者等总结了松多变质带不同地区榴辉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汇总了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温压条件。通过对比发现,松多高压变质带内榴辉岩的峰期温压条件处于465~880°C,2.5~3.9 GPa的范围,其宽泛的峰期温压条件是由于不同计算方法和折返机制造成的。与传统矿物对温压计相比,变质相平衡模拟方法更适合低温榴辉岩的峰期温压条件及变质过程的限定。
    • 刘跃青; 赵盛博
    • 摘要: 榴辉岩型石榴子石矿与高级区域变质岩-榴辉岩密切相关,本区榴辉岩的形成经历了四个变质阶段: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阶段、柯石英榴辉岩相峰期进变质阶段、石英榴辉岩岩相阶段、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榴辉岩体呈长条状、透镜状产出,接触面产状以及岩体延伸方向均与围岩片麻岩一致。本区榴辉岩根据结构构造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块状榴辉岩和面理化榴辉岩,矿石中石榴子石含量15%~70%,平均35.69%,其赋存状态主要呈它形粒状集合体,与绿辉石镶嵌在一起。本区榴辉岩矿石中富含金红石、绿辉石等,综合利用价值高,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 杨乐; 李小亮; 张万辉; 冶玉花; 覃艳引; 李定武; 王依; 张松涛
    • 摘要: 为揭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变质时代与折返过程,利用Ar-Ar同位素定年法对鱼卡河和锡铁山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卡河榴辉岩的峰期变质作用发生在早—中奥陶世(477~466 Ma),而锡铁山榴辉岩中的韭闪石年龄((407±4)Ma)指示了早泥盆世的退变质时间。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21 Ma,且具有明显的两阶段特征(477~466 Ma与434~421 Ma),其中早阶段为洋壳俯冲的产物,晚阶段为大洋关闭后陆壳深俯冲的结果。祁连陆块与柴达木—东昆仑板块在早泥盆世发生不同方位的俯冲挤压,并导致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超高压变质体普遍发生部分熔融和退变质,出现以榴辉岩为中心向外榴辉岩-榴闪岩-斜长角闪岩-花岗片麻岩渐变过渡的退变质带。
    • 陈言飞; 邵兆刚; 陈宣华; 李杰; 王叶; 王洛娟; 苏和
    • 摘要: 北山造山带南部古堡泉地区出露榴辉岩,对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北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古堡泉地区的榴辉岩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研究表明,榴辉岩原岩形成时代为860 Ma,进变质或近峰期变质时代为~465 Ma,岩石具有顺时针P-T-t轨迹,经历了较陡的升温升压过程后到达峰期高压榴辉岩相,峰期变质条件分别为P>22 kbar、T=660~700°C,之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过程。榴辉岩是大陆地壳快速俯冲形成,俯冲深度达80 km,之后又经历了快速的折返。
    • 徐荣; 刘勇胜; 张艳飞; 邹宗琪; 张军波
    • 摘要: 碳在地球表层和内部圈层之间的循环控制了地球的环境气候变化。海底热液蚀变以及变质作用会使得碳酸盐沉淀到玄武质洋壳中,之后它们在俯冲带经历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会形成碳酸盐化的榴辉岩。俯冲过程可以将这些碳酸盐化的玄武质洋壳榴辉岩带入深部地幔,从而导致地幔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上存在显著的不均一性,并深刻影响着包括部分熔融在内的地幔深部动力学过程。早期对碳酸盐化榴辉岩的实验研究多集中在俯冲带地温梯度下碳酸盐化洋壳榴辉岩的命运,近年来的实验开始研究地幔温压条件下碳酸盐化榴辉岩部分熔融对板内碱性玄武质岩浆源区的潜在影响。本文简要梳理了碳酸盐化榴辉岩在上地幔温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实验,并结合一些天然样品的研究实例,说明碳酸盐化榴辉岩熔体不仅可以作为潜在的地幔交代介质,还可能是板内碱性玄武岩源区的重要组分,它们与橄榄岩发生反应或者与橄榄岩熔体发生混合可以解释板内碱性玄武岩的成分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