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碎屑岩

碎屑岩

碎屑岩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0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35041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矿床地质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碎屑岩的相关文献由2759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庆华、蒋文兰、许盛英等。

碎屑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0 占比:2.01%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35041 占比:97.80%

总计:35831篇

碎屑岩—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嘉峰; 王剑; 付修根; 沈利军; 郑波; 韦恒叶; 张豪薇; 唐为
    • 摘要: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地层进行了地层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含量分析,研究了其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区康托组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发育平行层理。对17件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中等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69.57~80.81),较高的化学风化指数CIW值(81.07~95.02)和斜长石风化指数PIA值(77.32~93.96),表明物源区整体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Th/U、Sc/Th、Rb/Sr等微量元素比值接近大陆上地壳值,结合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明近源快速堆积的特点。根据TiO_(2)/Zr、Co/Th、La/Sc、Th/Sc、Cr/Zr值和δEu、δCe的负异常,结合相关判别图解说明康托组物源主要来自于长英质岩石。La—Th—Sc、Th—Sc—Zr/10、TiO_(2)—Fe_(2)O_(3)^(T)+MgO、Al_(2)O_(3)/SiO_(2)—Fe_(2)O_(3)^(T)+MgO和主量元素双因素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物源区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结合构造演化分析,指示了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形成于陆内沉积环境。
    • 霍宁; 郭谦谦; 陈艺超; 宋东方
    • 摘要: 增生造山带中陆源碎屑岩物源区特征的研究可为解剖造山带结构甚至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证据。北山造山带中部的古硐井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稳定沉积盖层,是北山造山带存在微陆块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古硐井群的物源区特征,进行了碎屑颗粒和重矿物统计、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测试。古硐井群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多呈棱角状,主要为石英、长石,同时含大量硅质岩碎屑和一定数量的火山岩碎屑;重矿物组成以褐铁矿、锆石、白钛石、尖晶石为主,角闪石、电气石、辉石次之,暗示物源区可能存在蛇绿岩、增生杂岩。全岩主量元素以高硅、高铝、富碱、低锰为特征,结合REE、Cr、Co、Sc和Th等惰性元素含量特征共同指示了长英质的物源区。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443.9±13Ma,表明古硐井群最大沉积时限为晚奥陶世。碎屑锆石的年龄高度集中于470Ma附近,且该区间锆石ε_(Hf)(t)值多为正值,指示物源区存在大量新生地壳物质。本文推测古硐井群可能形成于增生楔楔顶盆地;研究结果支持北山造山带是古生代持续增生造山的产物这一认识。
    • 贺银军; 臧春艳; 杨纪磊; 宋修章; 郝鹏; 王岩岩; 赵伟; 秦冠男; 蔡涛; 郑薇
    • 摘要: 为了明确歧口A构造下侏罗统碎屑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通过钻井、测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常规物性、激光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碎屑岩优质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包括砂岩和砂砾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少量裂缝;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低渗。影响研究区碎屑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如下:沉积作用,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坝和辫状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成岩作用,储层中发育微晶石英衬垫和早期粒间碳酸盐胶结物等成岩作用,有效抵御了碎屑颗粒进一步压实,保存了大部分原生孔隙,形成了以原生孔隙为主的有利储层;溶蚀作用,多类型、多期次的溶蚀作用影响了储层的发育,形成了以次生孔隙为主的有利储层。
    • 沈仕豪; 刘家云; 张晋喆; 管后春; 汪雅菲
    • 摘要: 北淮阳构造带出露的石炭系为古生代唯一一套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地层,其沉积记录可较好地反映物源区物质组成及构造环境。基于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采自北淮阳构造带北缘三仙山地区的石炭系碎屑岩进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探讨石炭系物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三仙山地区的石炭系有不同的物源区,杨山组和道人冲组物源区可能主要为扬子陆块或再旋回造山带,胡油坊组物源区可能为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
    • 王江涛; 杨森; 邹阳; 赵毅; 黄立良; 牟立伟; 何文军; 赵辛楣; 蔡金元
    • 摘要: 玛北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一段发育火山岩、碎屑岩和云质岩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优质储层主要为高孔火山岩和碎屑岩,但是其储层特征及横向、纵向分布规律不清楚。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风城组一段自下而上发育粉—细砂岩+含砾砂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含砾砂岩+中—细砂岩+砾岩3套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以气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含油性好,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气孔为火山碎屑灰流重熔封隔形成,两套碎屑岩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与火山岩剥蚀物混积而成。在成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玛北地区风城组一段优质储层成因模式,同时为单独识别3套优质储层,对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解释,应用高分辨率反演手段有效预测了3套储层展布情况,其中风城组一段上部碎屑岩有利面积为70km^(2),主要分布于风南1井区和玛页1井区周边,中部火山岩有利面积为170km^(2),下部碎屑岩有利面积为127km^(2),均主要分布于风南14井—夏40井的广大区域。
    • 宋高; 苗忠英; 杜少荣; 李新民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思茅盆地MK-3钻孔上盐段成盐期前后碎屑沉积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思茅盆地中生代盐层形成前后的气候环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要微量元素中除Mn元素之外,其余元素在成盐期之前的平均含量均大于成盐期之后,指示微量元素富集有利于盐矿床的形成。以球粒陨石标准化样品稀土元素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标准化曲线呈现左高右低的“L”型,表明其物质来源主体为陆源。MK-3钻孔29个岩心样品的δCe值均大于0.9,均值约为1.0,结合岩芯样品主体呈现棕红色,应指示一种弱氧化的沉积环境。综合沉积物的Rb/K和Sr/Cu比值分析,我们认为在成盐期之前,该区气候炎热干旱、蒸发强烈,水体盐度为半咸水,具备析盐、成钾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条件。成盐期之后,该区古盐度处于淡水-咸水交替的状态,伴有三段温暖湿润期和三段极端炎热干旱期。后期淡水补给持续增强,导致沉积盆地内在上盐段蒸发析盐之后只发育碎屑岩
    • 张瑞雪
    • 摘要: 针对开鲁盆地陆东凹陷碎屑岩储层油藏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研究,探讨了碎屑岩成藏规律。结果表明:断陷盆地的不均衡发育,使得油气大多聚集于临近生烃洼陷有利相带内;陆东凹陷碎屑岩储层平均孔隙半径为4.57~9.56μm,平均喉道半径为3.02~8.33μm,整体渗流能力不佳,油气难以长距离运移,具有近源性和准连续性。在碎屑岩沉积、成储、成藏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陆东凹陷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为陆东凹陷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同类油藏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田光昊; 胡新茁; 侯红星; 刘航; 刘博; 马永君
    • 摘要: 清水河组是巴颜喀拉山地区中生界沉积地层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清水河组碎屑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U-Pb锆石测年分析,对清水河组沉积时代、构造环境及物源进行了探讨。清水河组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昆仑地块—西秦岭地块大陆弧为清水河组主要物源之一,碎屑物质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源区。清水河组碎屑锆石U-Pb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260 Ma和288 Ma、早古生代444 Ma、新元古代850 Ma和960 Ma、中元古代1300 Ma。海西期—印支期以及加里东期岩浆岩是本区碎屑锆石的主要来源。
    • 谢昕龙; 石庆; 李林
    • 摘要: 随着老区油藏压力衰竭,注水注气复合驱替提高油气采收率成为必要的增产稳产手段.然而,塔里木盆地碎屑岩储层成岩机理复杂,水层发育,油气水层间隔层薄,固井质量本就一直难以保证.随着天然气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新方法的提出,碎屑岩固井更增添了新挑战:①井口注气压力高;②注替过程存在交变载荷,这更容易引起层间封隔失效.针对这些技术难题,提出了通过固井设计软件模拟优化工艺参数,采用弹性及自愈合水泥浆体系复配优化水泥石力学性能满足长期井筒完整性要求,调整优化泥浆及水泥浆流标参数提高顶替效率等措施,并在TZ-XX井实践,确保了固井质量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 卜春阳
    • 摘要: 根据大量样品分析测试的结果,从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粘土矿物及重矿物分析的数据中,对虎林盆地HDF4井E2-3h1层位储层岩矿学进行简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HDF4井E2-3h1层位储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局部混杂菱铁矿,自上而下总体显示粒度逐渐变粗再变细的过程;岩石孔隙发育较好,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次生的长石粒内溶孔和岩屑粒内溶孔,但是菱铁矿及方解石胶结作用破坏了储层储集空间的发育;粘土含量较高,但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较小;根据重矿物ZTR指数显示重矿物成熟度在650~700m处最低,表明砂岩离母岩源区距离由远及近,再由近变远的变化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