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准噶尔盆地南缘

准噶尔盆地南缘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62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实事求是、地质学报、新疆地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西部地区第十四次物探技术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研讨会等;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相关文献由81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绪龙、何登发、肖立新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 占比:48.6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1.25%

专利文献>

论文:362 占比:50.14%

总计:722篇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文趋势图

准噶尔盆地南缘

-研究学者

  • 王绪龙
  • 何登发
  • 肖立新
  • 郭召杰
  • 方世虎
  • 田继军
  • 陈伟
  • 高志勇
  • 魏东涛
  • 向宝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鲁铁梅; 叶成; 鲁雪梅; 戎克生; 刘可成; 姚旭洋; 周泽南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因地质情况异常复杂,井壁失稳问题一直困扰现场钻井。近年来,油基钻井液因其强抑制、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南缘地区得到了应用,但仍未有效解决井壁失稳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实验等手段对南缘失稳井段岩样进行了全岩和黏土矿物组成特征、有机质特征、微观结构特征等理化性能的分析。得出了南缘地区高温有机质储层井壁失稳原因。明确了油基钻井液作用下井壁失稳机理是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岩石层理、微裂缝发育,油基钻井液(pH值>9)通过毛管力作用进入地层发生高温碱蚀,形成大量溶蚀孔导致岩石应力分布不均,岩石抗压强度下降,井壁失稳垮塌。并针对此提出技术对策。
    • 王柯; 高崇龙; 王剑; 刘明; 罗正江; 陈海峰; 刘可; 任影; 邓毅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关于其物源条件及沉积背景演化方面的认识较为有限,严重制约了后续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顺利开展后续油气勘探,笔者应用砂岩碎屑成分、砾岩砾石成分、重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地层岩性比例特征等物源分析方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沉积物源特征进行厘定,并恢复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早侏罗世,博格达山尚未隆升,准南东段物源体系受控于北部克拉美丽山及南部天山山体,研究区南部原始沉积边界距现今盆地边界最远;自中侏罗世以来,由于受周缘山体隆升及燕山运动影响,博格达山开始隆升并逐渐出露水面,对准南东段物源体系产生一定影响;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博格达山的持续隆升作用使其隆起高度和规模不断增大,并最终成为准南东段优势物源区,克拉美丽山隆起幅度也不断增大,而使其供源能力增强.整体上,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准南东段受南部天山物源体系和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共同影响;而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一沉积期,南部天山物源体系、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和博格达山物源体系并存,但各物源体系对准南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 张云飞; 刘淑文; 刘云华; 夏昭德; 高晓峰; 查显峰; 范媛媛
    • 摘要: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沉积岩石学、岩相学、粒度分析和C-O同位素等研究手段,查明东沟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准噶尔盆地南缘晚白垩世东沟组为一套陆上碎屑沉积,岩石颜色主要为砖红色,岩性以砾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沉积。河床亚相水动力较强,沉积较多粗碎屑物质,泛滥平原亚相水动力较弱,多沉积细碎屑物质,物源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和晚古生代岩浆弧。东沟组砾岩多集中分布在东沟组中部,该时期北天山抬升较快,剥蚀搬运较多粗碎屑物,东沟组岩石在温度较高条件下固结成岩。准噶尔盆地南缘晚白垩世东沟组沉积填充特征及环境分析,为研究晚白垩世沉积演化特征提供了依据,并为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盆山耦合关系提供了翔实资料。
    • 高志勇; 石雨昕; 冯佳睿; 周川闽; 罗忠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钻井少、地震成像复杂、勘探程度低而导致的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困难、沉积砂体展布范围可信度低的问题,基于源-汇思想,使用新方法开展岩相古地理恢复与砂砾岩体分布预测研究,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确定宏观物源区范围与隆升时间;依据砾石径与搬运距离定量关系、构造缩短量等地质参数,恢复物源区范围、湖岸线迁移过程;开展钻井岩心与野外露头沉积构造等分析,编制岩相古地理演化与砂砾岩体分布范围系列图件。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南缘物源区范围由南向北逐步扩大,湖盆经历扩张—萎缩—扩张、古气候经历潮湿—干旱—潮湿的演化过程。西段一直发育来自南部古天山物源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中段与东段物源区具有由远源到近源的演化特征,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沉积;西段与中段物源区的分界线推测为红车断裂带。恢复出的古湖岸线与现今盆地边缘线呈向西北敞开的夹角,控制了其两侧三角洲平原相带与前缘相带储集体的非均质性,湖岸线与现今地层剥蚀线、盆地边缘线限定了有利储集体的类型与范围。该认识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下组合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参数依据。
    • 刘可; 高崇龙; 王剑; 刘明; 罗正江; 王柯; 邓毅; 任影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南)下组合(侏罗—白垩系)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准南东段侏罗系头屯河组是下组合重要的储层发育层位之一,但目前有关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未有系统研究。综合利用取心井的钻测井、镜下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测试、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层条件,对头屯河组储层基本特征、成岩演化及物性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准南东段头屯河组储层沉积水动力条件较强,储层内部杂基含量较低,整体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岩石学特征;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1.6%,平均渗透率为5.7×10^(-3)μm ^(2),整体属低孔低渗—中孔中渗储层,孔喉结构以中孔—大孔、粗喉道为特征,且孔喉分选相对较好;储层成岩作用以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但胶结物含量较低,溶蚀作用表现为酸性溶蚀,且储层整体成岩程度较低,主体处于早成岩A-B期,仅部分达到中成岩A期。头屯河组储层以压实减孔最为显著,并包含构造压实和埋藏压实两方面,此外碳酸盐及黏土矿物胶结使得储层物性进一步损失。尽管溶蚀增孔作用相对有限,但目前由于储层已开始进入中成岩阶段,地层酸性流体在深层将增强,使得溶蚀孔隙增加;早期缓慢埋藏—后期快速深埋和快速抬升的埋藏方式,加之地层超压的出现和地温梯度的持续降低,使得头屯河组储层物性得到有效保存。
    • 周梓欣; 张伟
    • 摘要: 由于大倾角、多厚煤层、中低煤阶等有别于国内外已有成功开发区块的独特地质特点,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气勘查和开发利用先导试验建设中,开展了技术攻关及试验,地质认识获得较大进步,初步建立了适应其地质特点的工艺技术体系。在煤层气开发中也涌现出许多难题,要实现规模有效开发,还需优化、攻关和创新地质精准选区和精细评价技术、地质与工程一体化技术、储层改造工艺技术、多煤层有序开发技术和合层排采层位优选方法等。
    • 王剑; 靳军; 高崇龙; 刘明; 王柯; 罗正江; 刘可; 任影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侏罗系—白垩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有关其物源条件及沉积背景认识极为有限,严重制约了后续储层的有效预测和勘探。据此,通过对侏罗系—白垩系储层碎屑矿物及砾石成分特征、重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地层岩性比例特征等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各地层沉积物源体系及其演化进行详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白垩系储层物源主体受控于北部和南部再循环沉积岩系山体,但仍受北部扎伊尔山和南部中天山结晶变质岩系山体源区的影响,其影响程度自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逐渐降低。下组合沉积期南部、北部物源同时存在,且研究区存在混源特征,但不存在统一且稳定的沉积中心。早侏罗世沉积物源背景相对稳定,原始沉积边界距现今最远;自中侏罗世开始受控于车莫古隆起演化影响,北部物源得以加强,同时地层发育不均衡并存在剥蚀现象;自晚侏罗世开始直至早白垩世,周缘沉积岩系山体隆升范围和幅度不断加大,并阻隔结晶变质岩系山体供源路径,沉积边界也随之逐渐萎缩,但这一时期北部物源可为优势物源,且研究区整体处于“填平补齐”状态,即齐古组沉积期可存在沟谷—残丘地貌特征,而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沉积前研究区整体呈准平原化状态。
    • 杨肇琰; 申莹; 杨中; 杨立辉
    • 摘要: 新疆玛河气田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延长生命周期,处理厂调整为“膨胀机制冷+RSV(部分干气再循环)”深冷工艺回收乙烷,是国内第一座生产液态乙烷的天然气处理厂。目前国内对于液态乙烷存储尚无指导规范,工程借鉴LNG(液化天然气)工厂低温储罐经验,结合工程条件,着重论证分析子母罐流程设计要点,明确子母罐罐体及管路保冷材料和保冷指标、储罐平面布局安全半径计算方法等工程问题,总结提炼出设计框架,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中、小型低温储罐在气田开发建设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 高景晖; 刘云华; 夏昭德
    • 摘要: 安集海河组是一套广泛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重要岩石地层单元。依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天山昌吉地区1∶50000地质调查项目,通过地质剖面测量、1∶50000路线调查、室内岩矿鉴定、粒度及C-O同位素分析等手段,查明该组厚度呈东薄西厚,沉积物粒度呈东粗西细,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细砂岩—灰绿色粉砂岩间或与红褐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多为钙质胶结,东侧见有砾岩,西侧仅见砾石夹层但多见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数值位于(-1.5‰~-6.4‰)、氧同位素数值位于(-0.3‰~12.5‰)。表明研究区内安集海河组是在陆相湖泊环境下沉积的一套以灰绿色碎屑岩为主的地层,粒度分析证明东侧的沉积相表现为由河流向湖泊转化,沉积物的颜色表明沉积环境整体为弱还原、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来自岩屑的证据表明物源来自于沉积位置南方。部分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则反映了成岩时的埋深情况,仅白云岩可能形成于地表环境。在缺乏湖水氧同位素的前提下,通过公式相减得到温度差,来减小湖水氧同位素影响。根据温度差与地温梯度计算出安集海河组埋深不小于2.44km,最大可能为3.25km,但未到达形成有效烃源岩的距离。
    • 韩杨; 蒋文龙; 杨海波; 任海姣; 王霞田; 王韬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部资源是近年来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其中位于南缘中段霍玛吐背斜带的侏罗系烃源岩资源潜力巨大,但由于研究区勘探程度较低,烃源岩热演化史与成藏条件的匹配关系尚不清晰。基于实测地震解释、热史温标数据,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南缘中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热演化史进行恢复,并结合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天然气生成、运聚以及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缘中段发育中—下侏罗统主力烃源岩,其关键生气时期为早白垩世早期(距今99.6 Ma)和晚白垩世末期(距今65.5 Ma),现今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尚具一定生烃潜力;该区具有晚期抬升型次生气藏和持续埋深型高成熟气藏2种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分布受烃源岩和构造双重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