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701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73篇、会议论文1074篇、专利文献370篇;相关期刊105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地球、工程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451种,包括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13年技术交流会、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12年技术交流会等;工程地质的相关文献由1036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润秋、等、伍法权等。
工程地质
-研究学者
- 黄润秋
- 等
- 伍法权
- 李强
- 王清
- 殷坤龙
- 王刚
- 刘吉成
- 唐辉明
- 孙君
- 张路青
- 李文平
- 李金都
- 杨志法
- 殷跃平
- 王启国
- 王涛
- 甄春相
- 聂德新
- 光耀华
- 张辉
- 李晓
- 李相然
- 陈剑平
- 隋旺华
- 韦港
- 于双忠
- 何雪洲
- 刘军旗
- 刘广润
- 尚彦军
- 张勇
- 李斌
- 王学潮
- 王思敬
- 王磊
- 祁生文
- 罗国煜
- 胡卸文
- 胡瑞林
- 陈寿松
- 乔平
- 刘斌
- 古迅
- 唐绍辉
- 奚赛英
- 孙广忠
- 屈定伸
- 张修杰
- 彭建兵
-
-
徐建闽;
张英杰;
黄翠稳
- 《第二届全国岩石隧道掘进机工程技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以输水隧洞为主,是一项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晋西北地区主要为黄土堆积侵蚀地貌,梁峁发育、沟壑纵横,在宽阔的沟谷及其两岸,通常沉积较厚的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以新、老(Q2、Q3)黄土为主,具有大孔隙、低强度、中高压缩性和湿陷性等特殊的工程性质.输水隧洞在穿经新、老黄土地段时,普遍存在围岩变形与塌方、地基不均匀沉陷、湿陷变形、渗透变形以及隧洞进、出口边坡失稳破坏等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实践表明,采取短进尺、强支护、加强地面和洞内排水、紧跟永久支护等综合措施,在新、老(Q2、Q3)黄土中开挖5~7m洞径的输水隧洞是可行的.
-
-
毛深秋;
胡相波;
王祖国;
陈书文
- 《第二届全国岩石隧道掘进机工程技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某引水工程穿越的西秦岭隧洞属典型的深埋长隧洞,最大埋深超过2000m.隧洞穿越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岩性种类繁多,地质构造复杂,勘察工作采用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及遥感等多种手段.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隧洞穿越活动断裂部位存在工程抗断问题;隧洞基本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存在高外水压力及沿断裂带、裂隙密集带的突(涌)水问题;埋深大、围岩完整洞段地应力高,存在岩爆及高地温问题,而穿越断裂带及软弱夹层部位存在围岩大变形问题等.
-
-
许蕴宝;
孙广庆
- 《第二届全国岩石隧道掘进机工程技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依据旁多灌溉输水洞区基本地质条件,对隧洞开挖可能发生的岩爆进行预判,并给出了TBM段围岩初步分类.根据隧洞开挖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爆发生情况,按照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对TBM段围岩进行了综合分类,为高地应力区深埋长隧洞围岩分类提供了借鉴.
-
-
张海平;
周云;
王家祥;
刘承新;
陈长生;
王朋
- 《第二届全国岩石隧道掘进机工程技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滇中引水工程石鼓水源地下泵站站址主要涉及主泵房等大型洞室及主变洞、调压室、泵站进、出水隧洞等建筑物组成的地下洞室群,站址比选不论是在施工条件上,还是经济造价上,都是水源工程最需论证清楚的问题之一,因此,站址的选择尤为关键.本文重点比较了竹园村上、下两站址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两站址主泵房的围岩稳定条件等,为站址选择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结合本工程实际,对两站址的环境条件也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石鼓水源工程站址的最终选定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工程站址比选提供了有益借鉴.
-
-
胡华;
司富生;
王立志;
杨贤
- 《第十七届全国水利水电钻探暨岩土工程施工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巴贡水电站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中部的Rajang江支流Balui河上,工程区多年平均气温25°C,多年平均降雨量约4500mm,是典型热带雨林气候,本文通过对该水电工程自然条件独特、岩体风化程度深、地下水位不稳定等一些工程地质特点的调查及研究,希望对在同类地区进行的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
-
王皓;
李崇标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其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已成功、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等众多领域.但BIM在水电地质方面起步较晚,并且水电工程地质特点鲜明,地质信息具有多元、多维、多时态等特点,移植成熟的BIM设计方案的适应性较差.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结合水电工程地质专业特点,开发了一套以地勘数据中心加专业设计平台的专业BIM设计解决方案.本文通过介绍该BIM系统在叶巴滩水电站地质工作中深入应用于地质信息处理、三维模型建立及动态更新、多专业协同设计等,表明该BIM设计方案突破了传统水电工程地质的方法和手段,探讨其在信息化水电工程地质设计中的有利探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