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区系成分

区系成分

区系成分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8285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物多样性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十七届洞穴学术会议、2011年广东省植物学会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会等;区系成分的相关文献由63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建孟、徐成东、苟光前等。

区系成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8285 占比:99.78%

总计:108519篇

区系成分—发文趋势图

区系成分

-研究学者

  • 冯建孟
  • 徐成东
  • 苟光前
  • 邓洪平
  • 胡晓谅
  • 韦霄
  • 何平
  • 李先琨
  • 柴胜丰
  • 沈泽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飞; 彭涛; 唐录艳; 夏红霞; 周徐平
    • 摘要: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苔属、叶苔属、鞭苔属为该区的优势属;生境类型以石生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0.14%,其次是土壤基质,占所有种类的39.58%,树附生基质中的苔类占27.78%,叶附生苔类植物占总种数的6.94%,腐殖质基质中的苔类仅占6.25%;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13种类型,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总种数的27.78%,其次是北温带成分,占20.83%,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占7.64%。
    • 杨滢; 赵兰; 陈言柳; 林宇岚; 张林平; 栾丰刚; 吴斐; 霍光华; 颜俊清
    • 摘要: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152种,隶属44科89属;2)多孔菌科(27种,17.76%)、蘑菇科(11种,7.24%)、牛肝菌科(10种,6.58%)、红菇科(10种,6.58%)为该区优势科;红菇属(8种,5.23%)、小皮伞属(8种,5.23%)、鹅膏属(5种,3.27%)、丝齿菌属(5种,3.27%)、多孔菌属(5种,3.27%)为该区优势属;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高,灌木丛最低,而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4)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68.54%)为主,其余依次为泛热带成分(15.73%)、北温带成分(10.11%)、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成分(1.12%)、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2%)、亚洲—欧洲分布成分(1.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12%)和中国特有成分(1.12%)。该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表现为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
    • 陈雨璇; 周碧瑶; 胡樱; 贾慧萍; 杨敏婷; 费翔林; 乔福鹏; 李嘉钰; 王慧春
    • 摘要: 采用访问、随机路线和文献查阅的方法,调查到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193种野生维管植物。结果表明,该区野生维管植物中草本植物(69.43%)占多数,菊科植物科属分布(17.10%)具优势,经济类药用植物资源占主导地位(65.80%),且该区野生维管植物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47.58%);有6种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结果可为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 杨琳琳; 刘红霞; 任应党
    • 摘要: 为明确斑螟亚科昆虫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及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对该亚科107属480种昆虫的分布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该亚科昆虫的区系成分和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讨论。结果表明,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分布在64个基础地理单元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100,在0.200的相似性水平上聚为8个单元群,代表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江淮区、华中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8个地理区;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区系成分由东古北(20.83%)、西古北(4.79%)、印度-太平洋(26.88%)和广布成分(47.50%)组成,而广布成分中又以东古北+印度-太平洋构成的过渡成分(23.54%)为主;在世界昆虫地理区划中,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属级阶元以印度-太平洋界分布最多,其次为东古北界,种级阶元以东古北界分布最多,其次为印度-太平洋界;在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地理区划中,西北区属种丰富度低但独有性高,东北区和华北区属种丰富度相近、共有性高,江淮区独有性最低,为过渡性地带,华南区属种分布最为丰富,独有属种数量也最多,华东区属种丰富度次之,但独有属种较少,华中区独有性低,与华东区共有性最高,西南区与华南区的共有性最高。分析上述结果发现,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分布格局同中国昆虫分布格局大体一致,但存在局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斑螟亚科昆虫基底调查不充分以及样本基数远小于整个昆虫纲样本基数;中国斑螟亚科昆虫的主要区系成分为东古北界、印度-太平洋成分以及两者的过渡类群;斑螟亚科属种在中国各区系分布不均匀,生态环境相似性高的区系属种分布相似性高,反之亦然;不同地区斑螟亚科昆虫组成的变化是连续的,地理距离愈远,差异愈大。
    • 史生晶; 王守城; 王文华; 李世毅; 高军; 陈学林
    •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与资料整理,对尖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维管植物共131科592属1 505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36属88种,裸子植物6科12属22种,被子植物106科544属1 395种。该区维管植物优势现象明显,前十大科共703种,占该区维管植物总种数46.71%;寡种科和单种科以及小属和单种属占有较高比例,体现该区维管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科级水平上,热带科(35.11%)略高于温带科(26.72%);属级水平上,温带属(63.68%)显著高于热带属(21.96%),尤其北温带分布最多(28.04%);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种共700种,其中17种为甘肃特有,剩余683种与周边省份所共有,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和交汇性。该区存在一些古老残遗植物,区内重点保护及濒危野生植物共62种,具有较高的保护意义。
    • 黄玉林; 廖宇杰; 洪维; 高阿拉萨; 李仕裕; 徐蕾; 叶华谷; 王发国
    • 摘要: 为了解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植物区系特征,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区系成分和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洞林场内有维管束植物783种,隶属于151科473属,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有鳞始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11科;种子植物中的优势科有旋花科(Convolvu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葡萄科(Vitaceae)等62科。种的分布区类型相较于属的分布区类型更为广泛,热带、亚热带成分的种数量突出,其优越的地形特点与独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相互渗透与交织,在林场内部有许多中国特有植物类群。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12种,数量较少,其中桫椤处于易危状态。林场内的资源植物丰富,有681种,大致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4大类型,其中,药用植物覆盖到本林场的71.14%,数量最多。建议对林场内的资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并对珍稀濒危植物加强保护。
    • 张正云; 万自学; 陈翠娜; 杨海君
    • 摘要: 为了全面摸清长沙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组成,为保护长沙地区本地生态系统,防止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沙市9种土地利用类型、22种生境类型为调查对象,采取标准样地法、样方法、样线法进行外来入侵植物实地调查,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物种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有外来入侵植物116种,隶属38科83属,其中菊科(29种)、豆科(12种)及苋科(11种)为优势科,占物种总数的44.83%;种类最多的属为苋属(5种)和大戟属(5种)。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81种外来入侵植物来自美洲地区,占物种总数的69.83%。从入侵等级来看,处于恶性入侵种(1级)、严重入侵种(2级)、局部入侵种(3级)的物种数分别为21、24、14种。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科的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属的主要分布类型依次为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北温带分布。
    • 柴胜丰; 秦惠珍; 唐健民; 罗亚进; 李露; 邹蓉; 韦霄
    • 摘要: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雅长保护区”)内天贵卷瓣兰(Bulbophyllum tianguii)的生境、资源状况和伴生群落特征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贵卷瓣兰在雅长保护区内分布于106°24′27.78″-106°24′49.96″E,24°50′22.22″-24°51′2.18″N,海拔950-1281 m,多见于林木盖度为40%-80%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天贵卷瓣兰一般附生于喀斯特石山上部或近山顶的岩石上,及天坑顶部的陡峭石壁上,多见于半阳坡;根部土壤为落叶腐殖土,少数无土,部分植株亦可附生于腐殖树茎或乔木树干上,常与苔藓类植物生长在一起。雅长保护区内发现4个天贵卷瓣兰种群,总计840个基株,多以克隆分株繁殖为主,呈聚集分布。4个伴生群落共记录有维管植物79种,隶属44科71属,单种科有29个科,单种属有64个属,植物分化程度较低,群落组成复杂。属的区系成分以热带分布占优势(占非世界分布的67.21%),温带分布也占有一定比例,其生境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天贵卷瓣兰常与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钩齿鼠李(Rhamnus lamprophylla)、针齿铁仔(Myrsine semiserrata)、光石韦(Pyrrosia calvata)等植物伴生。天贵卷瓣兰对生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对其生境的保护尤为重要。
    • 李博; 闫湉溦; 石瑛
    •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我国华北、西南等地区的石蕊科地衣多样性,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从物种多样性、生境、区系成分等多方面对我国石蕊科地衣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石蕊科地衣共有5属107种,其中石蕊属(Cladonia)占优势,有94种,占石蕊科地衣总种数的87.9%。共鉴定出山西省新记录8种,云南省新记录种3种。石蕊科地衣生境共分为5种:藓丛生、树生、草地生、石生和多生境,其中多生境占比最高(49.5%)。我国石蕊科地衣区系成分多样共分为7种,包括:世界广布成分(除外)、环北极成分(37.8%)、泛热带成分(12.2%)、欧亚成分(6.1%)、东亚-北美成分(9.8%)、东亚成分(24.3%)和中国特有成分(9.8%)。
    • 曾敏; 马永红; 沈文涛; 黄雪梅
    • 摘要: 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梯度效应,对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揭示物种多样性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为了更好地了解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文对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区系以及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和区系平衡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在热量、水分和中间膨胀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呈偏峰分布格局;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成分占比下降,温带成分占比上升,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1300 m左右,温度是影响植物区系平衡点海拔的重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