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境

生境

生境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2315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30篇;相关期刊727种,包括四川动物、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学会2010野外藓苔植物学专题研讨会、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暨草业科技创新与草业发展大会等;生境的相关文献由6738位作者贡献,包括古德祥、王建国、袁兴中等。

生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8 占比:76.3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73%

专利文献>

论文:530 占比:22.89%

总计:2315篇

生境—发文趋势图

生境

-研究学者

  • 古德祥
  • 王建国
  • 袁兴中
  • 许文年
  • 吴倩
  • 张古忍
  • 朱小平
  • 李朝品
  • 郭伟
  • 刘云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飞; 彭涛; 唐录艳; 夏红霞; 周徐平
    • 摘要: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苔属、叶苔属、鞭苔属为该区的优势属;生境类型以石生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0.14%,其次是土壤基质,占所有种类的39.58%,树附生基质中的苔类占27.78%,叶附生苔类植物占总种数的6.94%,腐殖质基质中的苔类仅占6.25%;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13种类型,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总种数的27.78%,其次是北温带成分,占20.83%,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占7.64%。
    • 江乃光
    • 摘要: 为了探究黄精资源在闽北地区的适应性,对不同环境种植黄精资源的地上部、地下部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黄精资源在林缘和林下种植,福建多花黄精的长势最好,平均根茎鲜重达到46.67 g,其次是湖南多花黄精;福建多花黄精在不同环境种植,其中林缘种植的福建多花黄精生长情况最好,根茎鲜重达到53.90 g。综合结果,福建多花黄精在林缘下的适应性最强。
    • 史娜娜; 郭宁宁; 刘高慧; 王琦; 韩煜; 肖能文
    • 摘要: 基于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研究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北京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3目10科17属22种,其中,保护物种15种,占物种总数的68.19%。物种分布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特征,西北部山区丰富度和相对多度较大,门头沟和延庆物种丰富度最大(14种),占调查物种总数的66.67%,优势种为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和山地麻蜥;门头沟、怀柔、房山分布了全市71.54%的种群数量;200—500 m海拔段物种丰富度最高(18种),主要生境为森林灌丛;物种数在6种以上的网格有11个,包括大滩、怀九河、百花山、拒马河、密云水库等。总体来看,物种种类和数量相较之前呈现减少趋势,而土地用途转换具有重要影响。1980—2018年,建设用地表现出以东西城为核心向外围扩张的趋势,侵占的农田占生态系统总转换面积的42.85%;城六区和平原区的主要物种为黑斑侧褶蛙和中华蟾蜍,少有中国林蛙分布。进一步分析两栖动物1500 m的迁徙距离内,森林灌丛和农田为主要的生境类型,城市扩张侵占了部分农田;同时,污染物的排放引起水体水质下降,特别是北运河水系,造成两栖动物的繁殖率降低和栖息地破坏。目前,北京市各类保护地虽覆盖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90.91%和数量的60.45%,但在怀柔宝山镇白河上段、密云水库来水的潮河上段辛庄桥、平谷洳河大兴庄镇-峪口镇等地,仍然存在较大的保护空缺。对此,建议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并探索建立高强度土地利用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从而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 李卓琳; 李德志; 毛爽; 杨帆; 蔺吉祥
    • 摘要: 海三棱藨草是我国特有的盐沼植物,也是沿海滩涂的先锋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以海三棱藨草种子为材料,分析盐胁迫对两个不同生境(A:低潮位,海三棱藨草种群;B:中潮位,原海三棱藨草和互花米草混合群落)下海三棱藨草种群种子的种皮开裂率及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是限制海三棱藨草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生境B种子的发芽率在同等盐浓度下要高于生境A。另外,两种生境下海三棱藨草不同颜色种皮的种子比例及种皮颜色对种皮开裂率和种子发芽率具有显著影响,生境A中黄色种子所占比例最高,生境B中棕色种子所占比例最高,且生境B中的黑色种子所占比例高于生境A。此外,黑色种子的发芽率也显著高于黄色和棕色种子,但3种颜色种子的种皮开裂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生境A和生境B下的海三棱藨草种子在相同盐胁迫处理下发芽率有所差异,且生境B的海三棱藨草黑色种子的占比提高,推测这是海三棱藨草对盐分升高环境的繁殖适应策略。
    • 高涵; 王蕾; 邱盛尧; 高克忠
    •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状况的认识并推动保护措施,通过2019年4月份、8月份和9月份在该海域开展的3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鉴定渔获物79种、27.67万尾,渔业资源重量为2170.71 kg。结果显示,研究海域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均呈较大幅度波动状变化,生物种类数春季较往年偏高,夏季低于往年。分析结果可知,该海域生态状况有所恢复,生物多样性水平较往年有所提高,但关键种的缺位、高营养级生物的不足等问题依旧突出,夏季资源呈现下降趋势。
    • 宫莉霞; 林韧安; 陈旭华; 林子琪; 胡青荻; 陈义增; 钱仁卷
    • 摘要: 为了解温州雁荡山及周边地区的蛛网萼种质资源居群现状及其适生环境,对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生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蛛网萼主要集中分布于乐清市雁荡山、临海马鬃岗及桐峙山的溪边、岩壁及林下缓坡。其适生环境为海拔20~70 m,缓坡在10°~30°之间,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最适宜的伴生树种有樟树、朴树、木麻黄、椿叶花椒等。3个蛛网萼分布区的芒、苔藓、蕨类等恶性杂草高度为20~60 cm,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蛛网萼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水分与空间环境,降低了蛛网萼群落的优势度。蛛网萼的分布地均为黄壤土,土壤质地较为肥沃,相对而言比较适宜蛛网萼的生长繁衍,为蛛网萼的居群扩大繁育提供较好的养分基础,3个蛛网萼分布区动物活动造成蛛网萼幼苗锐减的现象并不多见,因此温州蛛网萼天然更新困难,主要是由于其种子繁育困难或潮湿环境时常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探索了温州蛛网萼的地理分布和群落衰退原因,并提出了相应保护建议,为蛛网萼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丛晓峰; 陈昊; 李为民; 李丹; 李思锋
    • 摘要: 为了解野生太白贝母的生境及根际土壤状况,对太白县等4个县域的野生太白贝母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太白贝母生于海拔2000~3300 m的山地草丛或林下,海拔是影响太白贝母生境适宜性最重要的生态因子,生境内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高海拔特征,乔木层多为落叶阔叶林,郁闭度较高,林下灌木层大多呈现稀疏状。不同产地太白贝母根际土壤pH的变异系数变化较小,仅为1.84%,呈中性土壤,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以及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其中碱解氮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7.53%。野生太白贝母种群不连续、呈现破碎化零星分布。
    • 唐凤鸾; 盘波; 赵健; 杨一山; 韦霄
    • 摘要: 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的地理分布、野生环境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海伦兜兰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地区的靖西市和龙州、那坡等县,位于东经105°59'-106°56'、北纬22°28'-22°58'区域内,垂直分布高度为430-878 m,分布范围非常狭窄。海伦兜兰生长于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山脊或陡峭山坡上部的岩壁石缝中,土壤稀少,较耐干旱。海伦兜兰分布区年均温为19.1-22.2°C,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不能忍受阳光直射,为喜阴植物。海伦兜兰所处群落植被保持良好,但居群内个体数量极少且罕见幼苗生长,5个居群共162株。海伦兜兰群落植物组成种类多样,不同居群植被种类相似度高。群落物种分布于28科38属,共45种。本研究基本掌握了海伦兜兰的地理分布和主要生态特征,为其引种栽培和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伦兜兰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成宇文; 木留里哈; 王燕; 董哲含; 李旭; 李国金; 何兴成; 张尚明玉; 吴永杰
    • 摘要: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小相岭山系,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但长期以来缺少鸟类基础调查资料。为了解甘洛县的鸟类多样性,本研究于2018—2021年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甘洛县鸟类共计有15目52科26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4种,附录Ⅱ16种。8种生境类型中鸟类多样性最高的是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其次是灌丛,草甸最低;鸟类多样性垂直分布呈中峰模式,峰值出现在海拔1660~1940 m。本研究丰富了甘洛县和凉山山系的鸟类多样性数据,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由于该地区鸟类基础调查研究薄弱又位于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迁徙路线,后续应加强珍稀雉类、夜行性和迁徙鸟类的调查和研究。
    • 李彪; 熊忠平; 徐正会; 翟奖; 周雪英; 许国莲
    • 摘要: 【目的】揭示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种类及其分布规律,为青藏高原腹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科学数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及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采获频次分析法对比研究蚂蚁物种的栖息环境、垂直分布、觅食和筑巢场所等分布格局特征。【结果】共采获蚂蚁2亚科8属19种,其中雅鲁藏布河谷上游2亚科8属13种,青藏高原西南坡2亚科8属15种。研究区域蚂蚁以耐寒种类为主,缺乏耐热物种。物种丰富度与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被物厚度和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草本盖度和地被物盖度相关性不显著。蚂蚁对栖息生境的选择不尽相同,地表是主要的觅食场所,大部分蚂蚁以石下和土壤内作为筑巢场所。【结论】蚂蚁物种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生境状况影响。食物资源、环境稳定性和热量获取是影响蚂蚁选择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的主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