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际土壤

根际土壤

根际土壤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9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89474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生态学报、土壤学报、土壤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园艺学会全国设施园艺与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交流会、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暨2014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等;根际土壤的相关文献由4012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文雄、何海斌、李明等。

根际土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9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89474 占比:98.96%

总计:90412篇

根际土壤—发文趋势图

根际土壤

-研究学者

  • 林文雄
  • 何海斌
  • 李明
  • 周志宇
  • 张重义
  • 王海斌
  • 张金莲
  • 李丽
  • 胡云
  • 陈廷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骞予; 蔡永占; 韩小女; 符宗伟; 刘舜; 杨祖恒; 雷蕾; 陈小龙; 方宇; 余磊; 黄飞燕
    • 摘要: 【目的】探究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该病害的早期预防或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烟株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健康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样品中细菌OTU数分别为4 763个和4 653个。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OTU总数较健康烟株菌根际土壤减少2.31%,特有OTU数减少3%。与健康烟株根际土样相比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水平明显下降。患病烟株根际土壤的Shannon、ACE和Chao1指数分别较健康植株降低了3.05%、21.29%、15.23%。同时,感染黑胫病烟株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细菌菌群落的优势物种显著不同,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粘球菌门(Myxococcota)相对丰度减少59.13%、20.38%;厚壁菌门(Firmicutes)、Methylomirabilot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34.17%、117.19%。属水平上,在健康烟株根际土壤样本中为优势菌属的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 4.99%)在感染黑胫病烟株土壤样本中未检测到。【结论】烟草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改变及物种多样性降低是烟草黑胫病发生的重要特征。
    • 牟建平; 滕宝霞; 史中飞; 贺晓文; 赖晶; 朱玲; 肖静; 曾小梅
    •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分析甘肃6个不同黄芪种植区黄芪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甘肃黄芪种植的六个地区其根际土壤细菌分属于31个门、97个纲、211个目、330个科、614个属、共1163个种,根际土壤真菌分属于13个门、46个纲、98个目、202个科、412个属、共656个种。细菌在门水平的群落结构特征主要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宕昌县采集的样本中以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其余地区为放线菌门。真菌在门水平的群落结构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六个种植地区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均在75%以上。6个黄芪种植区中,基于种水平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主坐标分析,宕昌黄芪种植区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渭源县种植区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不同于其它地区。
    • 方宇; 白涛; 刘冬梅; 韩小女; 刘舜; 王瑞宝; 郭永升; 陈小龙; 王柄权; 程凌寒; 黄飞燕; 余磊; 蔡永占; 刘佳妮
    • 摘要: 【目的】为改善云南烟区植烟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从土壤生防菌筛选等角度防治烟草黑胫病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健康与患病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健康烟株根际土壤(ZCTY)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HJTY)真菌OTU数分别为1809和1479个,同时ZCTY的OTU数、特有OTU数分别是HJTY的1.22、1.62倍,且HJTY中的真菌物种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较ZCTY分别降低了31.87%、30.47%和0.68%;同时,优势种属中的Soilcoccozyma、镰刀菌属(Fusarium)、Spiromastix和青霉属(Penicillium)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较ZCTY相比,HJTY中的Soilcoccozyma、镰刀菌属和青霉属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177.06%、54.32%和144.27%,而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有益菌属显著减少,且Spiromastix是HJTY的特有菌属;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油壶菌属与有机质、碱解氮均呈显著负相关,镰刀菌属与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Soilcoccozyma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lectosphaerella与碱解氮、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而青霉菌属与碱解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外瓶柄霉属(Exophiala)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烟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丰富度的降低及群落结构的改变是烟株患黑胫病后的重要指征之一,其中镰刀菌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青霉属等相关病原菌及腐生菌显著增加,毛壳菌属等有益菌属显著减少,且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受到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
    • 宋宇
    • 摘要: 为明确稻蟹共生系统中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主要代谢通路,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2种稻田成熟期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土壤细菌、古菌和真菌的种类、丰度差异以及微生物的主要代谢通路差异。结果表明,样品中细菌界占98.09%,古菌界占1.76%,真菌界和其他占0.15%。在细菌门水平上,2种稻田的前4个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4种优势菌门在2种稻田的相对丰度为90.86%;在细菌属水平上,位居前四的菌属在稻蟹共生系统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K。在古菌门水平上,共有4个优势菌门,其中稻蟹共生系统中的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相对丰度为4.41%,是CK(0.48%)的9.19倍;在古菌属水平上,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和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共占53.63%,是主要菌属。在真菌门水平上,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稻蟹共生系统中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72.58%,是CK(64.81%)的1.12倍;在真菌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前十的菌属中,稻蟹共生系统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为23.62%,是CK(11.88%)的1.99倍,木霉菌属(Trichoderma)相对丰度为2.56%,是CK(0.92%)的2.78倍。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细菌、古菌还是真菌,稻蟹共生系统的物种数均高于CK。共有1594699个非冗余基因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中,分属421类代谢通路,稻蟹共生系统在前20类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K,说明河蟹引入生物有机肥稻田后丰富了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加强了物种代谢能力。
    • 高鑫媛; 赵红玲; 白茹玥; 李哲; 魏金月; 赵蓝青青; 赵春颖
    • 摘要: 【目的】分析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为探索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苍术根腐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并对植株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真菌较健康植株总量和多样性显著降低。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菌群在门水平的丰度相对健康土壤增高的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减少的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在目水平增多的是肉座菌目(Hypocreales)、假球壳目(Pleosporales)、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等,减少的是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等;在属水平上增多的是镰刀菌属(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等,减少的是被孢霉属(Mortierell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毛壳属(Cheatomium)及木霉属(Trichoderma)等。统计学分析表明,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pH显著低于健康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显著增高。且不同处理的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酶活性检测显示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及土壤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结论】常见生防菌毛壳属(Cheatomium)在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较少,Schizotheciumj菌在健康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丰度更高。致病菌镰刀菌(Fusarium)在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多。北苍术根腐病的成因可能与其根际真菌丰度降低、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显著变化有关,但差异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及与北苍术植株根腐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验证。
    • 李生仪; 孙延亮; 刘选帅; 赵俊威; 赵建涛; 马春晖; 张前兵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施磷量对滴灌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环境及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磷(P_(2)O_(5))梯度:0(P_(0)),50(P_(1)),100(P_(2))和150 kg·hm^(-2)(P_(3)),采用滴灌模式随水滴施,测定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干草产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P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04,6.15 lg cfu·g^(-1)及933.54,945.91 U·g^(-1)·d^(-1);细菌数量在P_(3)处理达到最大值,为7.14 lg cfu·g^(-1);碱性磷酸酶活性在P_(1)处理达到最大值,为14939.80 U·g^(-1)·d^(-1)。根际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至P_(3)处理达到最大值,但根际土壤pH及含水率均为未施磷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苜蓿干草产量在P_(2)处理达到最大值,为21.82 t·hm^(-2)。综合评定,适宜的施磷量(100 kg·hm^(-2))有利于改善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环境,进而提高苜蓿干草产量。
    • 罗叙; 王誉陶; 张娟; 李建平
    • 摘要: 为探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化学计量对不同降水量的响应,以宁夏固原云雾山封育20年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了3个不同的降水梯度(自然降水量的50%、100%和150%),测定了优势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和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的地上、地下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根际土壤有机碳(RSOC)、全氮、全磷含量,分析了各个优势种及其根际土壤化学计量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个优势种地上、地下总C含量、地上N含量均在50%降水下较高,星毛委陵菜地上和地下P含量及地上、地下总P含量均在100%降水处理下最高。(2)50%降水与150%降水处理相比较,长芒草地上C/N、C/P及白莲蒿、星毛委陵菜地下C/P均有显著差异(P<0.05),150%降水处理下优势种N/P显著高于50%降水处理(P<0.05)。(3)3个优势种根际土壤C、N含量高于黄土高原土壤C、N含量且150%降水处理下根际土壤C含量显著高于50%降水处理(P<0.05),增雨处理下优势种根际土壤C/N、C/P高于减雨处理,增雨处理N/P较减雨处理变化小。(4)50%降水处理下,白莲蒿和星毛委陵菜地上和地下N含量与其根际土壤C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100%降水处理下,优势种地上和地下及地上、地下总C、N、P含量与其根际土壤C、N、P之间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150%降水处理下,优势种地下C含量与其根际土壤N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5)3个优势种根际土壤N含量与地下N含量的负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根际土壤P含量与地下P含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研究结果将为深入了解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判断植被养分限制提供科学参考。
    • 敖金成; 李永梅; 李博
    • 摘要: 为探明连作与感染根腐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采用Illumina高通量技术对细菌16S rDNA的V3-V4区域进行测序,对比研究连作烟田健株与感染根腐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是连作烟田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主要的细菌优势种群,相对丰度累计总和为89.1%~93.9%,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各优势种群发生趋向性变化;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健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增后降趋势,病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呈降低趋势,短期连作(2~4年)烟田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较为相似,与连作8年和撂荒2年以上(CK)土壤样本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化学因子与细菌群落分布关联紧密,其中pH值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核心因子,其贡献度为15.77%。综上,连作和染病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优势菌群趋向性演化,有益菌群相对丰度降低。在生产实践中,提高烟田土壤pH值,降低连作年限并及时清除烟株病残体有利于维持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 黄淑萍; 王晓曼; 许智恒; 张中帅
    • 摘要: 采用开顶箱气室内设置盆栽试验,研究高浓度大气CO_(2)耦合土壤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大气CO_(2)条件下,刺槐根际土壤TOC、DOC、MBC、总糖、酚酸、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和FDA活性升高,除L-天门冬酰胺酶外,脲酶、脱氢酶、转化酶、β-葡萄糖苷酶有所提高,土壤pH值无显著变化。2)Pb污染条件下,土壤TOC、总糖、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及L-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升高,而DOC、MBC、酚酸含量和脲酶、脱氢酶、转化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降低(4.06%和4.53%),放线菌和FDA下降趋势较大(12.86%和10.89%)。3)与单独Pb污染相比,高浓度大气CO_(2)耦合Pb污染(ECO_(2)+Pb)总体提高了土壤有机化合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冗余分析(RDA)表明,总糖、酚酸、MBC和pH值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化合物与微生物特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综上表明,高浓度大气CO_(2)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含量,从而缓减Pb污染对刺槐幼苗根际微环境胁迫效应。
    • 覃锋燕; 杨慰贤; 彭晓辉; 黎亮武; 阳太亿; 周佳; 韦茂贵; 申章佑
    • 摘要: 【目的】分析粉垄耕作下的木薯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为优化现有木薯栽培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耕作和粉垄耕作2种耕作方式栽培木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木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主要优势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Alpha(α)多样性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下同)。基于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结果显示,木薯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分类和系统发育Beta(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物种群落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木薯根际土壤的主要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主要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芽孢杆菌纲和γ-变形菌纲。在分类操作单元(OTU)水平,粉垄耕作与常规耕作方式木薯根际与非根际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pH、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细菌群落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尤其对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分布的影响更明显。【结论】木薯粉垄耕作方式通过改善土壤耕作层的物理结构而减少木薯逆境胁迫,使得其根际土壤pH及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于非根际土壤,进而引起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大于非根际土壤,其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木薯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属、芽单胞菌属、Ellin6067属和马赛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