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蚁科

蚁科

蚁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林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9726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动物学研究、环境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昆虫区系分类与多样性学术研讨会等;蚁科的相关文献由24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正会、周善义、刘霞等。

蚁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726 占比:99.61%

总计:49923篇

蚁科—发文趋势图

蚁科

-研究学者

  • 徐正会
  • 周善义
  • 刘霞
  • 张新民
  • 熊忠平
  • 贺达汉
  • 许国莲
  • 郑哲民
  • 长有德
  • 周雪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超; 徐正会; 张新民; 郭宁妍; 刘霞; 钱怡顺; 祁彪
    • 摘要: 本文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四川大凉山中部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的蚂蚁多样性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凉山中部6个垂直带共采获蚂蚁6亚科44属115种。蚂蚁群落中未发现优势种,常见种5个,较常见种21个,较稀有种44个,稀有种45个。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物种数目8~29种,平均17种;个体密度25.6~482.4头/m^(2),平均166.8头/m^(2);多样性指数0.9548~2.4990,平均1.7526;均匀度指数0.3865~0.8263,平均0.6308;优势度指数0.1175~0.5799,平均0.2612;相似性系数0.2581~0.6290,平均0.4035,处于中等不相似至中等相似水平。决定蚂蚁多样性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和气温,当海拔升高,多样性指数、个体密度、物种数目总体降低,但是蚂蚁群落的主要指标普遍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主要受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尽管大凉山中部各垂直带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但不同垂直带蚂蚁群落间差异明显,其蚂蚁区系和物种多样性仍处于四川省较高水平,因此具有较高保护价值。
    • 李彪; 熊忠平; 徐正会; 翟奖; 周雪英; 许国莲
    • 摘要: 【目的】揭示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种类及其分布规律,为青藏高原腹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科学数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及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采获频次分析法对比研究蚂蚁物种的栖息环境、垂直分布、觅食和筑巢场所等分布格局特征。【结果】共采获蚂蚁2亚科8属19种,其中雅鲁藏布河谷上游2亚科8属13种,青藏高原西南坡2亚科8属15种。研究区域蚂蚁以耐寒种类为主,缺乏耐热物种。物种丰富度与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被物厚度和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草本盖度和地被物盖度相关性不显著。蚂蚁对栖息生境的选择不尽相同,地表是主要的觅食场所,大部分蚂蚁以石下和土壤内作为筑巢场所。【结论】蚂蚁物种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生境状况影响。食物资源、环境稳定性和热量获取是影响蚂蚁选择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的主要因素。
    • 钱怡顺; 陈超; 祁彪; 郭宁妍; 徐正会; 张新民
    • 摘要: 为揭示四川大凉山地区蚁科昆虫的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大凉山中部蚁科昆虫的分布格局,共发现蚂蚁6个亚科44个属115个种(包括11个待定种)。结果表明:大多数蚂蚁对生境的选择范围较窄,仅在1~2类生境中栖息,其物种丰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针叶林、阔叶林、竹林或稀树灌丛,说明生境的复杂性与蚁科昆虫丰富度呈正相关关系;凯氏盘腹蚁(Aphaenogaster caeciliae Viehmeyer)和尖毛拟立毛蚁[Paraparatrechina aseta(Forel)]是该地区垂直分布范围最广、生态适应幅度最宽的物种,其余大多数物种的垂直分布范围较窄,有些种类甚至仅栖息于某一海拔高度上;筑巢场所稳定性、食物资源丰富度及热量获取是影响蚂蚁选择觅食和筑巢场所的主要因素,地表和土壤内是蚂蚁觅食的主要场所,土壤内和石下是蚂蚁筑巢的主要场所。这一研究认为,蚁科昆虫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适应能力有关,同时受海拔、气候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复杂的植被类型拥有更丰富的蚁科昆虫。
    • 杨林; 杨蕊; 徐正会; 武必念; 都红; 张新民
    • 摘要: 【目的】揭示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该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群落与物种分布格局。【结果】在9块样地中采获蚂蚁8亚科49属104种,其中优势种3个,较常见种12个,较稀有种30个,稀有种59个。在蚂蚁群落中,爪哇扁头猛蚁(Ectomomyrmex javanus Mayr)垂直分布范围最大,多数蚂蚁物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选择在地表觅食、土壤内筑巢。随着海拔上升,各样地中蚂蚁物种数总体下降,5类生境中季雨林物种最丰富(61种),中山常绿阔叶林物种最贫乏(13种)。蚂蚁群落多样性主要指标均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各样地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结论】研究区域蚂蚁群落结构和物种分布主要受气候、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影响,低海拔生境植物丰富、食物充足,蚂蚁物种丰富度较高;人为干扰破坏了栖息生境,蚂蚁物种多样性降低。大部分蚂蚁物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对生境的选择较严格,与自身的身体构造和生态适应性有关。总体来看,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资源较丰富,不同生境间蚂蚁群落分化明显,具有不同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 李彪; 熊忠平; 徐正会; 刘霞; 翟奖; 许国莲; 周雪英
    • 摘要: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腹地的蚂蚁物种多样性,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的蚂蚁群落.在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发现2亚科8属13种,蚂蚁群落的优势种为箭蚁待定种(Cataglyphis sp.)、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和西藏盘腹蚁(Aphaenogaster tibetana Donisthorpe);在青藏高原西南坡发现2亚科8属15种,蚂蚁群落的优势种为光亮黑蚁、莱曼蚁(F.lemani Bondroit)和科氏红蚁(Myrmica kozlovi Ruzsky).多样性分析表明,蚂蚁群落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出现2~3个峰值,呈现多域效应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与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和地被物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物种数目与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被物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优势度指数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余指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似性分析表明,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可见,海拔和植被特征对蚂蚁物种多样性均有重要影响.
    • 陈超; 熊忠平; 徐正会; 刘霞; 钱昱含; 祁彪; 钱怡顺; 郭宁妍
    • 摘要: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蚂蚁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坡蚂蚁物种分布格局。[结果]在该地区记录蚂蚁2亚科13属30种。气温、海拔、植被类型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起主要作用,低海拔地带气温较高,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草丛栖息的蚂蚁物种最丰富,在土壤内筑巢和地表觅食的物种最多。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是青藏高原东北坡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物种,可作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结论]大部分蚂蚁物种因受环境制约而分布范围较窄,生态适应能力弱,很容易因人为干扰而变得脆弱。虽然物种多样性偏低,但是在该地区栖息的蚂蚁物种和其他地方相比有明显差异,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栖息着耐寒、耐干旱的物种,对高海拔缺氧环境表现出良好适应性,对高原生态系统土壤改良和植物种子扩散等具有重要作用。
    • 陈超; 和秋菊; 徐正会; 郭宁妍; 钱怡顺; 张新民
    • 摘要: 为揭示四川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区系特征,2016年6—7月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该区域的蚂蚁区系。结果显示:共采集蚂蚁6亚科32属62种;在世界动物地理界中,分布于东洋界的共32属,东洋界分布种最多(62种),新热带界种最少(3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西南区种最多(62种),蒙新区种最少(4种);在种的分布型中,东洋-古北界共有种最丰富(36种,58.1%),东洋-古北-新北界共有种等3个分布型物种贫乏(1种,1.6%)。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区系具有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同时具有西南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成分汇聚特点,具有典型西南区特征。
    • 郭宁妍; 钱昱含; 徐正会; 张力; 张宁; 李海斌; 蒋华; 郝永强
    • 摘要: 【目的】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滇西南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结果】共采集到蚁科昆虫10亚科65属188种,相较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西南地区亚科数相近,物种数相等,属的丰富度更高。滇西南地区分布的蚂蚁物种超过半数生态适应幅度狭窄,栖息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类别有限。黄足尼兰蚁[Nylanderia flavipes(Smith)]、邵氏姬猛蚁[Hypoponera sauteri Wheeler]和宽结摇蚁[Erromyrma latinodis(Mayr)]的垂直分布范围最大(海拔高差1750 m),栖息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蚂蚁物种(112种)、地表觅食的蚂蚁物种(140种)和在土壤内筑巢的蚂蚁物种(87种)最为丰富。【结论】分析认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主要受物种适应能力、海拔、气候、植被类型和丰富度影响。多数蚂蚁喜欢低海拔和食物资源丰富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更有利于蚂蚁栖息。研究结果对滇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 徐正会; 房华; 赵梦乔; 黄钊; 和玉成; 余新林; 唐建彦; 施建雄; 何国成; 和晓阳
    • 摘要: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系最西边,是青藏高原向横断山区过渡地带,连接着东喜马拉雅地区、横断山地区和印度−缅甸地区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生物物种高度富集,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为全面揭示高黎贡山的蚂蚁区系及物种多样性,本研究修订了前人研究报道中的错误,2019—2021年通过系统的调查,合计记载高黎贡山蚂蚁9亚科、67属、245个已知种,比前人研究新增19属(占28.4%)、124种(占50.6%)。高黎贡山蚂蚁区系具有典型的东喜马拉雅地区、横断山地区和印度−缅甸地区区系汇聚特点,虽然北部山脊有少量古北界成分渗入,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性群落,因此高黎贡山龙陵至贡山区域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应划入东洋界西南区范围。属级水平上与其他动物地理界的紧密度依次为古北界、澳洲界、非洲界、新北界和新热带界;种级水平上与其他动物地理界的紧密度依次为古北界、澳洲界、非洲界、新北界、新热带界,与其他动物地理区的紧密度依次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高黎贡山蚂蚁物种多样性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气温升高,蚂蚁物种多样性升高;东坡有效积温高于西坡,其蚂蚁物种多样性高于西坡;蚂蚁个体密度主要受湿度影响,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提高蚂蚁群落个体密度;在自然保护区外,过多的人为干扰降低了蚂蚁的物种多样性。因此,高黎贡山蚂蚁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气温、湿度、坡向和人为干扰影响。
    • 郭宁妍; 房华; 徐正会; 陈超; 钱怡顺; 张新民; 许国莲; 周雪英
    • 摘要: 【目的】全面揭示滇西南蚂蚁区系特点。【方法】2020年6—7月和2021年6月,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区系分析法对滇西南地区的蚂蚁区系进行研究。【结果】共记录10亚科74属220种蚂蚁,东洋界分布种占绝对优势(220种,占100.0%),古北界分布种位居第2(88种,占4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滇西南地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华南区特征(220种),与西南区(150种)关系最密切,与东北区(6种)关系最疏远。【结论】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蚂蚁物种丰富度增加,古北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减,东洋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增。滇西南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为蚂蚁群落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丰富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植被为华南区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