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群落相似性

群落相似性

群落相似性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昆虫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43705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环境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2003年海峡两岸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等;群落相似性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正会、刘霞、于娜娜等。

群落相似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3705 占比:99.98%

总计:443801篇

群落相似性—发文趋势图

群落相似性

-研究学者

  • 徐正会
  • 刘霞
  • 于娜娜
  • 张成林
  • 周雪英
  • 孙宗玖
  • 李培英
  • 江俊起
  • 田梦
  • 翁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绪梅; 张翼; 李建平
    • 摘要: 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敏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毛乌素沙区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正常降水的33%,66%,100%,133%和166%,在降水变化处理2年后,探讨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降水使群落中豆科和禾本科重要值比例提升;166%降水处理降低了群落高度和群落盖度;群落重要值、凋落物干重、生物量、密度随着降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高度、盖度与Margalef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ielou,Simpson,Shannon-wienner指数与群落密度、凋落物干重、地上地下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自然降水处理下植被群落稳定性最大,增水处理群落相似性最小。本研究旨在探讨荒漠草原植被群落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策略,以期为草原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 高金辉; 韩家永; 张厚良; 林国英; 张莹; 艾志强; 刘继云
    • 摘要: 为使刺五加资源得到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典型刺五加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刺五加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分析海拔因素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升高,刺五加群落中乔木、灌木种类和数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草本种类和数量大致呈降低趋势;乔木层α多样性各指数沿海拔梯度基本没有变化;灌木层α多样性各指数沿海拔梯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草本层α多样性各指数沿海拔梯度呈降低趋势;群落α多样性各指数与海拔均呈负相关,与丰富度指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物种丰富度贡献率最大;②Cody指数β_(c)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最低点出现在中海拔地区(447~469 m);Sorenson指数C_(s)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峰仍出现在中海拔地区(447~469 m);③海拔梯度相差越大,群落相似性越低;不同海拔刺五加群落之间呈现不相似水平。在小兴安岭研究范围内,不同海拔梯度刺五加群落中物种α多样性、Cody指数和Sorenson指数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说明海拔梯度是影响刺五加群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子之一。
    • 贾美玉; 张金屯; 宋振辉; 梁钰; 张优倩
    • 摘要: 该文选择五台山4个海拔梯度(2200 m、2250 m、2300 m、2350 m)的林线森林斑块为样地,对其林下的草本层和表层土壤(0~10 cm)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研究,运用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分析、PCoA排序以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主要结果有:(i)在林线森林斑块内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在样地间差异不显著,但草本群落差异性显著受海拔梯度的影响.海拔2350 m和2300 m的2个样地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最小且群落相似性最小,海拔2300~2350 m引起了草本群落较大的变化.而海拔2250 m和2200 m的2个样地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最大,且群落相似性中等.推测海拔2200~2250 m的变化引起了物种地位的变化;(ii)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表层土壤pH值、全氮、全磷和全硫在不同海拔的林线森林斑块内呈显著变化,秩和检验结果表明有机碳在海拔梯度间变化不显著,全氮、全硫和有机碳的变化随海拔升高而增大;(iii)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全氮、全硫、全磷和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全氮、全硫、全磷和有机碳之间大多数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发现:在林线森林斑块内草本群落的海拔间变异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显著,受海拔影响显著但变化趋势波动性较大,这可能与放牧和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关,需设置更严格的控制实验来进一步分析.
    • 许俊杰; 董悦
    • 摘要: 从昆明西山风景区土壤中采集18份样品,分离获得真菌18属1122株,其中淡色丝孢菌4属726株。利用种群优势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群落相似性指标对该地区不同生境的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属级)的生态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淡色丝孢菌的数量和类群分布在该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差异明显。在6种生态环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是优势菌群。生态类型不同,其真菌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昆明西山风景区存在着某些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和价值。
    • 廖婷; 廖静; 冉江洪; 胡大明; 罗秀海; 张宣
    • 摘要: 通过2018—2019年的7次野外调查,结合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历史文献和标本记录等数据,统计出四川省彭州市分布有鸟类17目62科34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6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5种,中国特有鸟类18种.留鸟180种,夏候鸟86种,冬候鸟40种,旅鸟35种.在繁殖鸟中,东洋界种类179种,古北界种类56种,广布种31种.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居民农田区和阔叶林;阔叶林与居民农田区、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水域与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的相似性最低.本研究填补了彭州市鸟类多样性调查的空缺,为彭州市及周边区域的鸟类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监测提供了基础资料.
    • 田磊; 乌仁其其格; 任海燕; 朱毅; 胡向敏
    • 摘要: 以呼伦贝尔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其中间的三条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群落调查法,设置草甸草原(A)、过渡带(B1、B2、B3)和典型草原(C)5个试验样地,每个样地随机取15个1m×1m的样方,测定地上生物量、物种组成等,分析群落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等。结果表明:(1)由草甸草原→过渡带→典型草原样地内物种数逐渐减少,且建群种重要值波动较大,逐渐出现寸草苔和蒿类植物;(2)每两个样地间相似性依次为过渡带B1与草甸草原A>过渡带B3与典型草原C>过渡带B2与典型草原C>过渡带B3与草甸草原A>过渡带B1与典型草原C>过渡带B2与草甸草原A;(3)各样地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rlef丰富度指数(Ma)最高的群落均为草甸草原样地,最低的群落均为典型草原样地,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p)最高的群落为过渡带B3样地,最低的群落为过渡带B1样地。
    • 陈皓; 关萍; 曲波; 许玉凤
    • 摘要: 采用样方法对抚顺西露天矿区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比较不同样地之间植被的差异,分析和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69种,分属于28科55属;矿区自然植被以草本为主,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蓼科。榆(Ulmus pumila)、火炬树(Rhus Typhi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为矿区主要优势植物。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矿区乔木层和草本层盖度逐渐增加,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逐渐上升,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波动变化趋势。南帮和北帮植被群落更接近自然水平。该研究揭示了露天矿区植被的恢复规律,为其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陈皓; 关萍; 曲波; 许玉凤
    • 摘要: 采用样方法对抚顺西露天矿区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比较不同样地之间植被的差异,分析和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69种,分属于28科55属;矿区自然植被以草本为主,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蓼科.榆(Ulmus pumila)、火炬树(Rhus Typhi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为矿区主要优势植物.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矿区乔木层和草本层盖度逐渐增加,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逐渐上升,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波动变化趋势.南帮和北帮植被群落更接近自然水平.该研究揭示了露天矿区植被的恢复规律,为其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田磊; 乌仁其其格; 任海燕; 朱毅; 胡向敏
    • 摘要: 以呼伦贝尔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其中间的三条过渡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群落调查法,设置草甸草原(A)、过渡带(B1、B2、B3)和典型草原(C)5个试验样地,每个样地随机取15个1m×1m的样方,测定地上生物量、物种组成等,分析群落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等.结果表明:(1)由草甸草原→过渡带→典型草原样地内物种数逐渐减少,且建群种重要值波动较大,逐渐出现寸草苔和蒿类植物;(2)每两个样地间相似性依次为过渡带B1与草甸草原A>过渡带B3与典型草原C>过渡带B2与典型草原C>过渡带B3与草甸草原A>过渡带B1与典型草原C>过渡带B2与草甸草原A;(3)各样地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rlef丰富度指数(Ma)最高的群落均为草甸草原样地,最低的群落均为典型草原样地,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p)最高的群落为过渡带B3样地,最低的群落为过渡带B1样地.
    • 侯璐; 魏有海; 郭良芝; 郭青云; 翁华
    • 摘要: 为了解青海省东部地区马铃薯田培土前后杂草群落组成,本研究采用5级草害目测法对青海省东部地区马铃薯田培土前后杂草种类及危害进行了调查,统计杂草出现频率、草害指数等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培土前杂草有67种,隶属23个科,杂草群落组成为藜+猪殃殃+野燕麦+密花香薷+苣荬菜+大刺儿菜+尼泊尔蓼+宝盖草+野芥菜+繁缕;培土后杂草有77种,隶属25个科,杂草群落组成为藜+苣荬菜+繁缕+大刺儿菜+苦苣菜+赖草+绿狗尾,其中藜、苣荬菜、繁缕和大刺儿菜在培土前后均为优势杂草,培土前杂草的物种丰富度较培土后低,培土前后杂草群落相似性指数为0.875.对培土前后主要杂草PCA分析结果表明,少数分布比较分散但PC1值较大的杂草在培土前有7种,培土后有5种,其中藜、苣荬菜和繁缕在培土前后均出现在PC1值较高的第二类杂草中;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区县综合草害指数在培土前后变化程度不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