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草甸草原

草甸草原

草甸草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453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内蒙古草业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第二届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分会八届二次学术研讨会、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等;草甸草原的相关文献由700位作者贡献,包括辛晓平、闫瑞瑞、乌仁其其格等。

草甸草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14.9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1453 占比:84.58%

总计:1718篇

草甸草原—发文趋势图

草甸草原

-研究学者

  • 辛晓平
  • 闫瑞瑞
  • 乌仁其其格
  • 韩国栋
  • 陈宝瑞
  • 杨桂霞
  • 孙宗玖
  • 格根图
  • 王旭
  • 赵萌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淼; 张宇; 李瑞强; 辛晓平; 朱晓昱; 曹娟; 周忠义; 闫瑞瑞
    • 摘要: 【目的】以地上植物茎、叶以及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器官以及群落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深入解析放牧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促进草地放牧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长期控制放牧试验平台,在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34、中度放牧G0.46、重度放牧G0.69、极重度放牧G0.92)下采集植物群落、植物不同器官的样品,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碳、氮、磷含量,并分析其碳、氮、磷含量及计量比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茎、叶和群落的碳含量呈现显著的线性下降,重度-极重度放牧显著低于不放牧(P<0.05);群落氮、磷含量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重度-极重度放牧显著高于不放牧(P<0.05);碳含量茎叶比以中度放牧G0.46处理最低、氮含量茎叶比以重度放牧G0.69处理最高、磷含量茎叶比以较轻度放牧G0.34处理最高。植物不同器官碳含量及氮磷比的变异系数较小,氮、磷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及氮磷比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01%-5.74%和2.84%-8.54%,植物氮、磷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11.47%-14.96%和11.13%-22.88%,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0.64%-16.00%和8.88%-13.57%,其中,植物叶片氮磷比的变异系数最小,植物茎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轻度放牧G0.34和极重度放牧G0.92时叶片的氮磷比介于14-16,受到氮、磷元素的共同限制,其余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均低于14,表现为受到氮的限制。放牧强度与植物茎、叶、群落的碳、碳氮比以及茎和群落的氮磷比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植物茎、叶、群落的氮含量,叶和群落的磷含量以及茎的氮磷比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植物茎中磷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与植物叶、群落的碳含量,茎、叶、群落的碳氮比,茎和群落的碳磷比呈显著正相关;与茎、叶、群落的氮含量和叶、群落的磷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放牧使得植物碳、氮、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比及群落碳氮磷总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度放牧不仅降低了植物茎、叶、群落的碳含量、碳氮比和碳磷比,还降低了群落碳氮磷总含量,增加了植物茎、叶、群落的氮、磷含量,以及植物茎、叶、群落的氮磷比,适度放牧降低了茎叶碳氮比,增加了茎叶碳磷比和氮磷比,适度放牧有利于促进草地生态功能可持续稳定发展。
    • 李静; 牛康康; 田源
    • 摘要: 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将天山北坡草原分为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荒漠草原主要为一年生草本类型,以叉毛蓬为建群种,5月下旬植被进入开花期,生长旺盛,7月植被进入黄枯期。草甸草原类植物种类组成丰富,主要为中生禾草和杂草类,有无芒雀麦、草原老鹳草、细叶早熟禾、新疆鹅观草。
    • 陈瑜; 潮洛濛; 周延林; 呼格吉勒图; 杨晨晨; 刘锐
    • 摘要: 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温性草甸草原研究不同放牧强度(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全碳、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及土壤碳、氮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温性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表层(0~10cm)土壤容重降低,而深层(10~40cm)土壤容重增加;(2)轻度放牧导致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加;放牧导致总有机碳和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转移量增加,总有机碳含量在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呈增加、重度放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表层(0~1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极显著增加,重度放牧其含量最高,深层(10~40cm)土壤养分含量均为重度放牧最高;(3)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容重、总有机碳、硝态氮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增加。综上,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轻度和中度放牧对温性草甸草原土壤碳、氮的影响较大,重度放牧时呈稳定或下降趋势。
    • 王淼; 张宇; 李瑞强; 曹娟; 辛晓平; 朱晓昱; 闫瑞瑞
    • 摘要: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和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6种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优势植物和退化指示植物碳、氮、磷养分化学计量特征以及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优势种羊草的碳含量显著减小,退化指示种冷蒿的碳含量显著增加。中度-重度放牧显著增加了6种植物的全氮含量,以及优势种羊草和建群种贝加尔针茅的全磷含量(P<0.05)。(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优势种羊草和建群种贝加尔针茅的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下降,不放牧和轻度放牧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重度放牧降低了物种寸草苔、冷蒿、星毛委陵菜和二裂委陵菜的碳氮比和碳磷比以及寸草苔的氮磷比。(3)放牧使得优势物种羊草的碳、氮、磷贮量显著下降(P<0.05),与不放牧相比,中度-重度放牧碳、氮和磷贮量分别降低了87.10%~98.41%、82.01%~97.55%和82.33%~97.41%;退化指示种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的碳、氮、磷贮量呈现显著线性增加,适度放牧时,贝加尔针茅和二裂委陵菜的碳、氮、磷贮量最高。(4)羊草、冷蒿、星毛委陵菜和二裂委陵菜在不同放牧强度下,都表现为受氮限制,寸草苔在重度放牧的条件下表现为受氮限制;与重度放牧区相比较,不放牧、轻度放牧以及中度放牧区的贝加尔针茅受磷限制。本研究表明:过度放牧降低优势物种羊草的碳、氮、磷贮量,增加退化指示种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的碳、氮、磷贮量,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地植物化学计量平衡与管理水平。
    • 付佳琳; 蔡江平; 刘贺永; 姜勇; 张玉革
    • 摘要: 为深入了解草原植物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如何响应极端干旱,研究了内蒙古草甸草原5种常见物种(羊草、贝加尔针茅、寸草苔、披针叶黄华和冷蒿)以及群落水平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比值在两种极端干旱模式(生长季为期4个月减雨66%和为期2个月减雨100%)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为期4个月减雨66%显著增加了5种物种及群落叶片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期2个月减雨100%显著降低羊草和冷蒿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和披针叶黄华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但群落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草甸草原植物通过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以适应中度干旱;通过合成更多的类胡萝卜素、增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来抵抗重度干旱。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内蒙古草原植物光合能力与初级生产力应对极端干旱气候提供理论依据。
    • 汪梦寒; 董利利; 李富翠; 韩烈保; 王祥
    • 摘要: 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已显著影响草地土壤氮素循环。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6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N_(1)),7∶3(N_(2)),5∶5(N_(3)),3∶7(N_(4)),0∶10(N_(5))和对照处理0∶0(CK)。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及室内矿化培养的方法,从氮素形态、氮素组分及氮素潜在矿化三方面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添加对草原土壤氮素分配和转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未受氮素添加形式的影响;氮添加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尤其是土壤硝态氮,其中N_(4)(无机氮∶有机氮=3∶7)混合氮肥处理下硝态氮含量增幅最大,较对照处理增加1332%。不同形式氮添加没有影响氮素在土壤颗粒态有机氮(轻组)及矿物结合态有机氮(重组)中的占比;N_(1)(无机氮∶有机氮=10∶0)处理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颗粒态有机氮(轻组)及0~20 cm土层矿物结合态有机氮(重组)中的氮素相对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91%和44%。氮添加增加了10~20 cm次表层土壤硝化速率的同时降低了氨化速率,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不受氮添加形式的影响。因此,有机/无机氮添加比例变化对草原土壤氮素形态和周转的影响也更加复杂。
    • 王淼; 张宇; 张楚; 陈思思; 王旭; 陈金强; 李瑞强; 曹娟; 辛晓平; 周忠义; 闫瑞瑞
    • 摘要: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中禾本科、杂类草和灌木这3种功能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放牧强度对不同功能型植物碳、氮、磷含量,化学计量特征以及贮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禾本科有机碳含量在各放牧强度下均最高;氮磷含量杂类草最高;3种功能群的有机碳含量均在适度放牧时最高,过度放牧时降低;轻度放牧使得禾本科、灌木的碳氮比、碳磷比升高,重度放牧时降低;放牧使得杂类草的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以及禾本科和灌木的氮磷比线性降低;禾本科以及杂类草的碳、氮、磷贮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表明:禾本科、杂类草和灌木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均表现为受氮元素限制,如果想获得较大的碳、氮、磷贮量则需要控制放牧强度,放牧强度为0.34~0.46 cow.Au·hm^(-2)(其中Au表示以500 kg肉牛为一个标准家畜肉牛单位)较为适宜,适度放牧利于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促进草地可持续发展。
    • 张楚; 王淼; 张宇; 王旭; 陈金强; 李瑞强; 代景忠; 白玉婷; 辛晓平; 卫智军; 程利; 赵曼; 闫瑞瑞
    • 摘要: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五种处理:对照(CK),切根(Q),切根+低水平有机肥(QO1),切根+中水平有机肥(QO2)和切根+高水平有机肥(QO3),分析不同处理对天然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群落及羊草的地上生物量的单位增加量和总收入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切根+中水平有机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pH值、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最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氮含量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 高明华; 于春艳; 刘金月; 于凤莅; 孙广霁
    • 摘要: 为研究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揭示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土壤古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放牧(F)、刈割(Y)和围封(W)3种处理方式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古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分析不同处理方式(F、Y、W)、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土壤(F1、F2、Y1、Y2、W1和W2)与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系,基于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注释进行了功能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F1、F2、Y1、Y2、W1和W2等6个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出12个菌门,其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ya)平均占比分别为78.03%和19.81%,为优势菌门;乌斯菌门(Wo⁃esearchaeot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平均占比分别为1.37%和1.12%,是主要菌门,其他菌门占比均低于1%。6个样本中古菌群落相对丰度的排序为W2>F1>W1>F2>Y1>Y2,物种多样性排序为W2>F2>F1>Y1>W1>Y2。说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包含了古菌主要的门,古菌物种组成丰富,6个样本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相似,植被类型、处理方式和土层深度等都是影响古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因素。功能预测表明古菌主要功能与细菌、真菌基本一致,说明基于分子层面不同微生物的功能具有同质性。
    • 桑婧; 王迎宾; 钱连红; 王海梅; 王淇玉
    • 摘要: 利用DSJ1型超声波雪深观测仪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对2021年2—3月间发生在额尔古纳的1次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额尔古纳融雪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点,缓慢融雪期融雪速率约为0.37 cm·d^(-1),快速融雪期融雪速率可达4.75 cm·d^(-1),每日的2:00—19:00是雪深下降的主要时段;(2)气温与雪深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气温每升高1°C,积雪深度下降0.439 cm;当积雪深度在10 cm以上时,对雪深影响较为明显的气温区间为-11~5°C,且气温在0°C以上时,雪深与气温拟合趋势的斜率较大;(3)主要融雪期和快速融雪期气温的滞后效应不同,在融雪期内,雪深与超前3 h气温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其次是当前气温;在快速融雪期,雪深的变化幅度主要取决于超前1 h的气温,其次是超前2 h气温;风速与雪深的相关系数最小,且不存在滞后性;(4)多气象因子综合作用是融雪期雪深变化的重要原因,但5 cm地温是影响雪深变化的主导因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