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群落稳定性

群落稳定性

群落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4316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生态科学、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中国草原可持续发展论坛、2018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第二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等;群落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6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克斌、李先琨、钟军弟等。

群落稳定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4316 占比:99.90%

总计:154474篇

群落稳定性—发文趋势图

群落稳定性

-研究学者

  • 张克斌
  • 李先琨
  • 钟军弟
  • 陈燕
  • 张文辉
  • 张永亮
  • 袁长春
  • 刘锴栋
  • 向悟生
  • 张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丽; 黄超; 陈德朝; 邓东周; 鄢武先; 吴世磊; 李红霖; 刘玉平; 张利
    • 摘要: 为探讨川西北高寒草甸的适宜管理措施,本研究以禁牧、限牧(生长季禁牧+非生长季放牧)、草畜平衡管理下的高寒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围栏外的退化草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围封方式初期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适宜的草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草畜平衡、限牧、禁牧3种围封管理初期,植物群落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等禾草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9.14、13.52和8.17,而退化草地群落无绝对优势种,以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淡黄香青(Anaphalis flavescens)为主要植物种。2)围栏措施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禁牧管理下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草畜平衡管理下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低,而退化草地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稍高于限牧草地。3)各样地群落稳定性大小表现为限牧>草畜平衡>禁牧>退化,合理放牧可提高草地稳定性。4)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整体呈负相关关系,物种多样性主要受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影响,而群落稳定性则与优势种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综合考虑,禁牧和限牧管理是川西北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和重建的有效措施。
    • 涂洪润; 农娟丽; 朱军; 赵佳佳; 杨婉琳; 朱琪琪; 谢彦军; 刘润红
    • 摘要: 研究群落内主要物种的种间关联及群落稳定性,有助于正确地认识种间关系和物种共存机制,进而能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然而桂林岩溶石山密花树群落主要物种的种间关联及群落稳定性仍不明确。基于群落调查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等方法,对该群落主要物种的种间关联及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均呈显著负关联;(2)χ^(2)检验结果显示,各层次绝大部分种对均无显著关联,种间关联较松散,各物种间呈独立分布格局;(3)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各层次绝大部分种对均呈不显著相关,种间相关性较弱;(4)M.Godron稳定性结果表明,整个群落及其各垂直层次的稳定性测定结果均远离20/80,皆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显示桂林岩溶石山密花树群落种间关联较松散,各物种呈相对独立分布格局,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早期阶段。因此,在岩溶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将资源利用方式、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习性相近,对生境要求相似的优势乡土物种搭配在一起。此外,可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调节种间关系,提高群落稳定性
    • 裴顺祥; 法蕾; 杜满义; 郭嘉; 辛学兵
    • 摘要: [目的]为了揭示种间关系对中条山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为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条山油松人工林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油松人工林下主要植物的种间关联性、生态位重叠及群落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种间关联和生态位理论在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及群落稳定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结果]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常见物种总体上显著正联结;χ^(2)检验结果显示,无联结种对(372对)远高于有联结种对(34对),说明常见种间联结较松散;联结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正联结种对大于负联结种对,但显著正联结种对(AC≥0.20,145对)小于显著负联结种对(AC≤−0.20,168对),且与油松天然更新竞争最激烈的物种主要为土庄绣线菊、五角枫、粗齿铁线莲、青榨槭、金线草、披碱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正相关种对大于负相关种对,但显著相关种对远小于无显著相关种对。油松人工林下披针薹草的生态位最宽(23.47),红椋子最窄(3.87),而油松天然更新的生态位宽度为14.69,相对较高;常见种总体生态位重叠较低,但有11个种对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98,说明部分种之间存在较大的生态相似性;油松天然更新与费菜、披针薹草、华山松、赤瓟等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但联结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油松天然更新与以上物种正联结,说明油松天然更新与这几种植物资源利用相似或占据了相近的生态空间;油松人工林群落稳定性交点坐标为(61.28,38.72),显示群落稳定性较差。[结论]中条山油松人工林群落的成熟度相对较低,存在一些以竞争相同资源的物种,群落的总体资源利用率和稳定性较低。竞争可能是导致该区域油松天然更新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在以油松为目标树种的森林经营管理中,应注重清除林下与油松天然更新竞争较强的物种。
    • 薛晨阳; 李相虎; 谭志强; 李珍
    • 摘要: 群落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关键属性之一,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改进的M.Godron法以及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研究了典型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在不同水情阶段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芦苇—南荻(Phrag-mites australis-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稳定性都显著高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p0.05)。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在不同水情阶段的变化不同,狗牙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各阶段无显著差异,而群落稳定性在丰水期明显低于其他时段;芦苇—南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涨水期和丰水期较高,而群落稳定性在退水期和枯水期较高;(2)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没有明确的关系,物种多样性不是群落稳定性的决定因素;(3)不同植物群落稳定性对土壤水分存在不同的最优区间,当土壤含水量在15%—20%左右时,狗牙根群落稳定性最高,而当土壤含水量在35%—40%左右时,芦苇—南荻群落稳定性最高。结果有助于了解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变化规律,也对进一步揭示水情变化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 宣文婷; 赵一军; 李艺妆; 刘金银; 王先之; 于应文
    • 摘要: 植被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是草地稳定性管理及群落演替主要评价指标。不同利用率下高寒草甸植被构成和种间关系的研究,对于该类草地管理和稳定性维持机制揭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对全年平均草地利用率60%~70%(中度,MG)、80%~90%(重度,HG)和> 90%(极度,EG)下草地植被构成、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较适宜的草地利用率。结果表明:1) MG草地以禾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优势种,HG草地以垂穗披碱草、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西北针茅为优势种,EG草地以矮嵩草为优势种。2)随草地利用率增加,群落植物物种数减少,β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减小趋势,EG草地最低;莎草(Cyperus rotundus)地上生物量比例呈增加趋势,禾草地上生物量比例呈降低趋势。3) MG和HG草地较EG草地植物种间联结性紧密,群落稳定性较强,EG草地呈现一定程度退化。研究结果表明,轮牧制度下的中度草地利用率有利于当地高寒草甸群落稳定性维持。
    • 张鹏; 沈艳; 张小菊; 聂明鹤; 温华晨; 马红彬
    • 摘要: 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8个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群落稳定性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C、N、P含量差异显著(P<0.05),油蒿叶片C含量和P含量最高,白刺叶片N含量最高。短花针茅叶片C∶N和C∶P均显著高于其他优势植物,苦豆子叶片N∶P显著高于其他优势植物。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2)宁夏荒漠草原时间稳定性为45.78~111.55,以甘草群落时间稳定性最高;抵抗力稳定性为-0.51~0.38,以牛枝子群落最高;恢复力稳定性为4.60~5.05,以甘草群落最高、短花针茅群落最低。豆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稳定性高于非豆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3)优势植物叶片C含量、N含量、P含量和N∶P与群落稳定性正相关,C∶N、C∶P与群落稳定性负相关。优势植物叶片N含量和抵抗力稳定性(RS)、恢复力稳定性(RL)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因此,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群落稳定性具有相关性,特别是优势植物叶片N含量对群落RS和RL有显著影响。
    • 冯凌; 喻理飞; 王阳; 张丽敏; 赵庆; 李方兵
    • 摘要: 喀斯特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由于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的干扰,导致植被恢复难度较大。所以,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稳定性的增长和维持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对指导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物种功能性状研究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影响群落稳定性增长与维持的内在因素。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贵州喀斯特高原区选择处于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即草本群落阶段、灌草过渡阶段、灌木灌丛阶段、灌乔过渡阶段和乔木林阶段的植物群落,探究功能冗余和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喀斯特高原区,随着植被的恢复(1)群落的稳定性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两种测定方式均得到一致的结果,群落稳定性指数(C)由0.393上升至1.206,M.Godron稳定性指数法也显示曲线交点与稳定点之间的距离由10.49缩短至2.32;(2)功能冗余逐步递增,在乔木林阶段达到最高,且各阶段具有显著性差异;功能多样性则是先增后减,在灌乔过渡阶段达到最高;(3)根据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功能冗余和功能多样性均能提高群落的稳定性,但是在不同的恢复阶段两者对于稳定性的影响并不一致。在恢复前期(草本群落阶段至灌乔过渡阶段),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的维持起主要作用;而在恢复后期(乔木林阶段),群落稳定性则主要由功能冗余决定。因此,建议在进行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和森林经营管理时,为提高和维持群落的稳定性,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恢复阶段,有针对性的制订管理措施。
    • 陈蕴琳; 缑倩倩; 王国华; 马改玲
    • 摘要: 人工固沙植被群落的稳定是评价干旱半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成功的重要标准。该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晋西北丘陵风沙区坡面尺度下(坡上、坡中、坡下)7种人工固沙优势植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选取优势植物生长状况、土壤质量、林下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以及Godron指数4项指标,通过计算其隶属度平均值来评价植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乔木油松枝叶生物量最大(1457.1 g),灌木柠条枝叶生物量最大(1429.1 g),各优势植物坡下枝叶生物量最大。(2)灌木表层(0~20 cm)土壤水分优于各乔木表层土壤水分,同时不同植物林均表现出坡下土壤水分最大;各植物表层土壤有机质、解碱氮、速效钾、速效磷基本都远高于撂荒地,其中乔木油松和灌木柠条各土壤养分指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且不同植物林下养分也表现为坡下最优。(3)林下植物生物量乔木青杨最大(87.2 g),灌木柠条最大(50.4 g),坡下生物量最大;林下植物丰富度指数乔木青杨最高,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乔木樟子松和油松最高,灌木中林下植物各多样性指数基本相近。(4)Godron指数:乔木中刺槐的交点坐标离群落稳定点最近,灌木中柠条交点坐标离群落稳定点最近。综合各指标的隶属度平均值得到乔木稳定性指数排序为:油松(0.69)>刺槐(0.67)>青杨(0.66)>樟子松(0.39)>旱柳(0.28),灌木稳定性排序为:柠条(0.82)>紫穗槐(0.64),乔灌木植物稳定性均远高于撂荒地(0.20)。研究认为乔木油松和灌木柠条稳定性最高,是西北丘陵风沙区适宜的造林树种,而坡下则是更优的种植坡位选择。该研究结果可为晋西北丘陵风沙区域以至于黄土高原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 黄绪梅; 张翼; 李建平
    • 摘要: 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敏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毛乌素沙区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正常降水的33%,66%,100%,133%和166%,在降水变化处理2年后,探讨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降水使群落中豆科和禾本科重要值比例提升;166%降水处理降低了群落高度和群落盖度;群落重要值、凋落物干重、生物量、密度随着降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高度、盖度与Margalef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ielou,Simpson,Shannon-wienner指数与群落密度、凋落物干重、地上地下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自然降水处理下植被群落稳定性最大,增水处理群落相似性最小。本研究旨在探讨荒漠草原植被群落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策略,以期为草原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 郭雅婷; 李运远
    • 摘要: 当前城市化发展迅速,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威胁,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差,将直接影响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生态功能、稳定性及其关系进行阐释,论述了生物多样性影响群落稳定性的生物途径和非生物途径。在已有关于城市街区尺度生物多样性指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原则,并基于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的作用机制,总结了高稳定性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1)从生物途径,选择具有优势性状的物种,选择可保证多种性状协同发展的结构和物种搭配;2)从非生物途径,选择合适的、抗干扰能力强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及立地条件,为动植物构建适宜的小生境,同时实现群落中动植物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期为中国城市绿地生态效能提升及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方法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