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境异质性

生境异质性

生境异质性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46567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植物学会2010野外藓苔植物学专题研讨会、2008年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科学与开发研讨会、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等;生境异质性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春雨、赵秀海、范春雨等。

生境异质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6567 占比:99.98%

总计:446650篇

生境异质性—发文趋势图

生境异质性

-研究学者

  • 张春雨
  • 赵秀海
  • 范春雨
  • 冯建孟
  • 叶万辉
  • 叶永忠
  • 吴昊
  • 艾训儒
  • 袁志良
  • 刘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龙; 吴梦迪; 吴秋堂; 王立冬; 张树岩; 黎磊; 韩广轩; 管博
    • 摘要: 生境异质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植物生长的必需资源和环境胁迫因子均存在着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克隆植物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具有克隆特性的植物,即可通过与母株相连的芽、根茎、分蘖或枝条等繁殖体产生无性繁殖的植物,这些繁殖体一旦定居便可成为潜在的独立个体。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如形态可塑性、克隆整合、克隆分工、觅食行为、风险分摊等),面对异质性的生境条件,它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和形态结构来适应异质生境。目前,对于克隆植物在异质生境适应行为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然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尚有欠缺。综述了克隆植物在不同资源异质生境(光照、养分、水分)和不同胁迫生境(盐碱胁迫、风沙胁迫、重金属胁迫)下独特的适应对策。最后,针对克隆植物对异质生境的适应对策,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时间异质性尺度上的考量;(2)异质性生境中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3)克隆植物入侵机制;(4)克隆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 吴昊; 姜俊慧; 罗莉; 马佳宁
    • 摘要: 【目的】探讨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与其共存本土同属种莲子草A.sessilis的元素化学计量比差异及环境驱动力,明晰其资源分配格局与营养策略。【方法】在广西、广东、江西和河南等省(区)的野外生境中设置6个莲子草−空心莲子草共存群落样地和7个莲子草单生群落样地,分别测定这2种植物的w(C)、w(N)、w(P)及其化学计量比(C∶N、C∶P和N∶P),并记录样地环境指标,利用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探究空心莲子草、莲子草的营养策略差异及对异质生境的响应。【结果】在莲子草−空心莲子草共存群落中,这2种植物的w(C)、w(N)、w(P)及其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性差异。w(C)均随气温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空心莲子草w(N)随降雨量上升而下降,莲子草w(N)随降雨量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莲子草w(P)随海拔上升而增加。C∶N均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莲子草C∶P随海拔上升而下降、N∶P随土壤N上升而下降,空心莲子草C∶P和N∶P与环境因子之间均无显著性关系。在莲子草单生群落中,其w(C)随土壤w(NH4^(+)-N)上升而降低、随降雨量上升而增加;其w(P)随海拔和土壤w(N)上升而降低;其C∶N随土壤w(NH_(4)^(+)-N)、w(NO_(3)^(−)-N)上升而降低;其C∶P随土壤w(N)上升而增加。【结论】莲子草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异质环境的响应程度高于空心莲子草,莲子草在高海拔区域选择以“生长竞争策略”应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研究可为预测外来种的入侵力及深入理解物种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倪俊; 靖恒烨; 高玉婷; 佘容; 杨晓燕
    • 摘要: 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对滇西北地区鱼腥草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腥草5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95%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45 g·L^(-1)、0.0256 g·L^(-1),与VC的比活性分别为1.4%、28.6%;95%乙醇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也最强,FRAP值为3.59。3种评价结果显示滇西北地区鱼腥草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物质开发的优选对象。
    • 粟佳琳; 王娟; 范春雨; 张春雨; 赵秀海
    • 摘要: 【目的】点格局分析中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要求生境背景必须同质,但复层异龄天然林中生境因子多呈异质性分布,不可避免地会对点格局研究带来影响。本研究尝试通过生境划分的方法,将异质性样地划分为2个亚区(每个亚区内部生境相对同质),并通过标记点格局分析探讨不同生境亚区中林木个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旨在为森林经营作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吉林蛟河21.12 hm^(2)天然针阔混交林监测样地为基础,根据地形变量将样地划分成A、B 2个生境亚区,利用标记相关函数结合完全空间随机模拟过程检验相邻个体间的作用效应。【结果】单个树种的标记相关分析显示,A区和B区中绝大多数树种表现出个体胸径间的空间负相关;并且在r<6 m尺度上A区中呈负相关的树种数量明显高于B区,在r<9 m尺度上未检测到个体胸径间呈正相关的树种。如果不考虑生境条件的异质性,在整个样地中进行标记相关分析,林冠层林木个体胸径在0~8 m尺度上显著负相关,亚林层及林下层的林木胸径间没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在相对同质的生境中检验各林层中林木胸径属性的空间自相关时,亚林层及林下层个体胸径间没有显著的空间关系,而林冠层个体胸径在小尺度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A区中林冠层个体间作用尺度为0~6.9 m,B区为0~5.6 m。【结论】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即A,B亚区),林冠层内相邻个体胸径空间负关联的尺度不同,在森林经营过程中,确定最终保留密度时要充分考虑生境差异带来的影响。
    • 龚莉; 翟伟; 吕丹; 张世航; 戈玉莹; 洪志; 陶冶
    • 摘要: 提高繁殖输出是入侵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但不同生境间繁殖器官性状变异特征尤其是性状权衡关系可能会存在差异。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集草坪、荒地和林下3个生境的植物花序,探究花穗及花序柄的形态、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北美车前大部分花序形态与生物量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草坪和荒地生境花序属细长型,而林下生境则为矮壮型。北美车前繁殖器官不同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既有保守型也有易变型,体现出不同的环境敏感性。不同生境间北美车前繁殖器官资源分配的个体大小依赖关系也存在不一致性。可见,北美车前花序性状及资源分配在不同生境间既存在一定的可塑性也具有相对保守性,这可能是其高入侵能力的重要原因。
    • 王世雄; 夏婷婷; 王孝安
    • 摘要: β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论题,相同的β多样性格局可能由不同的生态过程所决定.该文通过构建零假说模型和典范变异分解的方法,比较了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Form.Pinus tabulaeformis)和辽东栎天然林(Form.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下植物群落β多样性,确定了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在β多样性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的林下群落均具有相似的β多样性大小,均呈现明显的种内聚集过程.(2)环境和空间共同解释了两种林型林下物种组成的较大变化(草本层[E+S]为33%~45%;灌木层[E+S]为21%~35%),且主要以环境解释量为主(包括纯环境变量[E I S]和空间化的环境变量[E∩S]).(3)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林下群落β多样性形成的不同过程主要体现在生境异质性差异以及特定的环境因子间,例如,海拔梯度、枯落物厚度以及土壤养分(速效氮和速效钾)是引起两种林型林下物种差异的显著环境因子.综上结果认为,黄土高原的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的群落构建均由确定性的环境过滤为主导,但两种林型的环境过滤过程并不一样,主要表现为生境异质性的差异和不同的环境限制因子.对于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应该保证不同群落的生境异质性,同时不能忽视扩散限制及其与生境异质性二者交互作用对β多样性的影响.
    • 安璐; 吴兆飞; 范春雨; 张春雨; 赵秀海
    • 摘要: 以长白山5.2 hm2次生杨桦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双相关函数g(r)以及随机标签零模型和案例—对照设计法,探讨了树木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密度制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境异质性对不同生活型以及不同树种的成熟个体在大尺度范围上具有强烈影响.剔除生境异质性带来的影响后,在14个常见树种中有12个树种在小尺度上呈显著的空间聚集分布格局;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聚集性分布树种数量急剧下降,在18 m尺度上聚集率下降到0.全部14个常见树种均呈现出显著的密度制约效应,表明密度制约是调节温带森林树木种群空间结构的主要作用机制.此外,密度制约与物种多度呈负相关,与亚林层和灌木层树种的同种聚集强度呈正相关.并且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受密度制约影响的树种百分比逐渐减小,14个常见树种中有11个在0-1 m处达到最大的密度制约强度.
    • 黄萍; 王婷; 陈云; 符强; 习靓靓; 孙怡洁; 肖曼; 李子豪; 邵毅贞; 袁志良; 叶永忠
    • 摘要: 河南黄河湿地位于黄河中下游,由西向东随地势变化,动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复杂.于2011年至2015年对三门峡市、洛阳市以及焦作市的黄河湿地保护区维管植物和哺乳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比较分析了三个区域间动植物多样性的差异,采用非趋势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物种组成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显示:(1)三门峡、洛阳和焦作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分别有130科、493属、1128种及变种,128科、470属、1049种及变种,90科、290属、542种及变种;三门峡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6目、15科、48种,洛阳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7目、18科、61种,焦作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6目、11科、34种;(2)从三门峡黄河湿地经洛阳黄河湿地再到焦作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降低;(3)三门峡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哺乳动物多样性与洛阳黄河湿地差异不显著,与焦作黄河湿地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河南黄河湿地保护区植物和动物多样性研究资料,同时也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提供参考.
    • 陈颖; 戴兴安; 张庆费; 周开叙; 胡芳亮
    • 摘要: 文章以上海化工区典型生境类型的自生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踏查和样方调查法,调查不同生境类型植物种类及其组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化工区共记录自生植物57科145属192种,以草本植物为主(达141种);自生植物以上海原生种占比最高(达67.71%),其与归化种、入侵种、栽培种的比例约为10:8:4:1.2)比较7个主要生境类型的自生植物组成及典型群落结构,其中废弃道路、废弃农地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而在水泥和石缝间的植物种类最少;同时,土壤型废弃道路的矮蒿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湿地芦苇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依据清除—诱导—利用途径,对城市自生植被进行类型划分,探讨自生植被分类管理措施,提出自生植物的选择应用建议,以期为培育城市生物多样性和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