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繁殖分配

繁殖分配

繁殖分配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专利文献87097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态学报等; 繁殖分配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国祯、王一峰、杨永平等。

繁殖分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87097 占比:99.90%

总计:87183篇

繁殖分配—发文趋势图

繁殖分配

-研究学者

  • 杜国祯
  • 王一峰
  • 杨永平
  • 赵志刚
  • 张婵
  • 段元文
  • 陶冶
  • 于旭东
  • 何敏
  • 侯勤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慧; 王铁娟; 苏日格嘎
    • 摘要: 蒿属沙生半灌木在科尔沁沙地起着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用,其中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为乡土植物,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为飞播植物。选择生于半固定沙地的三种植物的种群,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三种植物繁殖分配的特征,结果表明:(1)白沙蒿的繁殖分配比例为66.06%,差不嘎蒿为33.73%,乌丹蒿为21.67%,三种植物4龄及以上成株的繁殖分配差异性分析表明白沙蒿极显著大于另两种植物(P<0.01);(2)白沙蒿繁殖分配比例在60%以上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75%,乌丹蒿则以低繁殖分配比例的个体多,其中繁殖分配在0~20%的个体占58.33%,差不嘎蒿各繁殖分配比例的个体分布较为均匀;(3)三种植物的繁殖体质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关系,均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乌丹蒿的规律性不强;差不嘎蒿与白沙蒿个体大小与繁殖分配呈正相关,乌丹蒿不显著;(4)在调查区,两种固沙先锋植物白沙蒿和乌丹蒿在2龄开始繁殖,差不嘎蒿在3龄开始繁殖,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三种植物的繁殖分配比例上升,4龄后乌丹蒿呈现下降,另两种仍有增长趋势。反映出三种蒿属固沙半灌木在繁殖策略上的差异性。
    • 蒋宏宇; 李长慧; 孙熠; 梁德飞
    • 摘要: 分别在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以常见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繁殖体、叶片和茎秆的生物量及氮磷含量,分析渣山坡向变化对恢复植物生物量繁殖分配和养分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渣山阳坡、平地到阴坡,恢复植物生物量繁殖分配和氮、磷繁殖分配均逐渐降低,且不同物种的下降幅度不一致,表现为在阳坡和平地上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的生物量和氮繁殖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小花碱茅,而在阴坡上小花碱茅更高;随着繁殖体氮含量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生物量和氮繁殖分配显著升高;磷繁殖分配随繁殖体磷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植物个体大小与生物量和养分繁殖分配显著正相关。未来高寒矿区渣山恢复中,需根据渣山坡向差异以及恢复植物繁殖分配权衡选择适宜恢复物种,以提升恢复效果。
    • 龚莉; 翟伟; 吕丹; 张世航; 戈玉莹; 洪志; 陶冶
    • 摘要: 提高繁殖输出是入侵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但不同生境间繁殖器官性状变异特征尤其是性状权衡关系可能会存在差异。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集草坪、荒地和林下3个生境的植物花序,探究花穗及花序柄的形态、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北美车前大部分花序形态与生物量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草坪和荒地生境花序属细长型,而林下生境则为矮壮型。北美车前繁殖器官不同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既有保守型也有易变型,体现出不同的环境敏感性。不同生境间北美车前繁殖器官资源分配的个体大小依赖关系也存在不一致性。可见,北美车前花序性状及资源分配在不同生境间既存在一定的可塑性也具有相对保守性,这可能是其高入侵能力的重要原因。
    • 张月明; 吉乃提汗·马木提; 马菡泽
    • 摘要: 为研究密度对串珠老鹳草繁殖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性多态植物串珠老鹳草(Geranium transversale)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种群密度:15、25、50株/m2进行野外控制性试验,测量了不同密度下串珠老鹳草各器官生物量特征,分析了不同密度下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性以及个体大小与繁殖分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串珠老鹳草地下生物量及其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繁殖分配比例随密度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表明高种内竞争压力下串珠老鹳草将更多资源分配给繁殖器官;在不同密度下,串珠老鹳草的繁殖分配随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增加(P<0.01)。串珠老鹳草可通过调整地上与地下间的资源分配来提高应对种内竞争压力增大的适应能力。
    • 王磊; 闫兴富; 唐占辉
    •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宿主植物所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是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共生体系代表类型之一.AMF除能够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外,也可以对宿主植物的繁殖过程产生多方面影响.研究宿主植物在AMF共生状态下繁殖策略的变化规律,对于深入理解植物繁殖适合度的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该文综述了AMF对宿主植物繁殖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AMF的侵染对宿主植物繁殖分配、花部特征、虫媒传粉和花期的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某些AMF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增加繁殖资源投入,提高花朵产生的数量或花冠直径,同时增加花粉数量和花蜜量来影响访花昆虫的行为,以及造成开花提前及花期延长,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因宿主植物的差异,并未有完全统一的结论.然而,由于AMF与植物共生的普遍性,其在植物繁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今后除了在以上各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外,还需在AMF对宿主植物繁殖性状的影响机制、AMF共生条件下植物有性繁殖过程中雌雄功能的资源分配,以及对无性繁殖和后代适应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张世航; 龚莉; 戈玉莹; 洪志; 江浩然; 刘纪元; 陶冶
    • 摘要: 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不同种群密度(30、100和220株·m?2)下的完整植株,系统分析了根、叶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均差异显著(P?繁殖分配比例及繁殖叶片比随密度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P?
    • 王鑫; 王长庭; 胡雷; 宋小艳
    • 摘要: 季节性雪被对植物的生长繁殖具有深刻影响.为阐明不同积雪梯度下钝苞雪莲各器官生物量、养分含量、繁殖分配及功能属性的变化规律,在青藏高原东缘红原县,通过人工堆积的方法开展积雪梯度(CK、S0、S1、S2、S3)控制实验,测量了不同积雪梯度下钝苞雪莲茎、叶、花苞的养分含量及繁殖分配等特征.结果 表明:1)积雪变化没有显著改变钝苞雪莲的繁殖分配,但去除积雪(S0)显著降低了营养器官生物量.2)不同积雪处理下,个体大小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均呈正线性关系(P<0.01).3)茎部磷(P)含量随积雪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叶部P含量随积雪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即:S2>S1 >CK>S3 >S0,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下植物的不同器官在养分上主要受氮(N)元素的限制.4)去除积雪(S0)降低了茎干重、株高、茎高、茎分配和单株花苞量,过度积雪(S3)则降低了株高、茎高和花苞长度,中度积雪(S1、S2)则分别降低了花苞长度与单株叶片数.由此可见,不同积雪量并未显著改变钝苞雪莲的繁殖分配,但却改变了其不同器官的功能属性与养分含量,使磷元素成为植物响应积雪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
    • 冯兴; 何敏; 杨坤; 拉琼
    • 摘要: 繁殖分配是植物生活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植物的繁殖分配通常受海拔和不同生境的影响.文章对拉萨河谷3个不同海拔分布的黄苞南星(Arisaema flavum)种群果期的繁殖分配和同一海拔3个不同生境下的黄苞南星花期繁殖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拉萨河谷黄苞南星种群的果期繁殖分配和营养分配均与海拔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3个海拔带的果期繁殖分配与其地上生物量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②拉萨市区林下、岩石缝和开阔地3个不同生境下的黄苞南星花期繁殖分配和营养分配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开阔地、岩石缝的花期繁殖分配随其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林下的花期繁殖分配与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关系(P>0.05).③拉萨市区黄苞南星花期和果期的繁殖分配和营养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