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河湿地

黄河湿地

黄河湿地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林业、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9322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湿地科学与管理、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等;黄河湿地的相关文献由41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铁锁、何冰、侯淑敏等。

黄河湿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2.3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9322 占比:97.56%

总计:9555篇

黄河湿地—发文趋势图

黄河湿地

-研究学者

  • 程铁锁
  • 何冰
  • 侯淑敏
  • 李维平
  • 问思恩
  • 于晓平
  • 刘玉明
  • 李吉锋
  • 李长看
  • 赵红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银安; 王俊胜
    • 摘要: 每逢冬春时节,成群的天鹅、灰鹤、豆雁等鸟类纷纷在中牟县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内驻足停留,一声声清脆的鸟鸣此起彼伏,它们扇动翅膀在黄河边追逐嬉戏。或停歇觅食,绘就出一幅饱含诗意的美丽自然画卷。近年来,中牟县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提升和改善。
    • 许超超
    • 摘要: 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黄河湿地济源段实行黄河沿岸湿地恢复性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前后实施了黄河湿地生态恢复一期、二期及湿地保护项目等工程,拆鱼塘、收网箱、填砂场,修复湿地面积830亩,为水鸟打造了一方天堂。站在湿地观鸟台上,远眺芦苇丛一片金黄,与广阔的水域相映生辉,候鸟成群结队地在靠近芦苇丛的水面上觅食嬉戏,为冬日的黄河湿地增添了灵动。
    • 巩涛; 孙召华; 张志龙; 魏传军; 王有科; 雷高; 安明理
    • 摘要: 为了研究季节更替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化特征以及黄河流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点,选取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两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四个季节的样品中共检测到26个不同的门72个纲137个目244个科354个属的微生物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所有样本中最丰富的类群.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也是主要的优势菌群.结果显示,季节变化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表明除季节变化外植被类型也是影响黄河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 王珏
    • 摘要: 2022年3月,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大批北迁候鸟。2000多只大天鹅,或在空中自由飞翔,或在湖面追逐嬉戏,构成了一幅美丽生动的自然画卷。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黄河湿地紧邻包头市区,属于稀缺的内陆半干旱高纬度湿地,具有多样的湿地类型和原生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并且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是包头市重要的生态名片。
    • 无; 苏圣亮(摄影); 张嗣华(摄影)
    • 摘要: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游客服务中心则位于该保护区的入口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在体量﹑景观﹑公共空间与流线等方面,与周边地貌和景观和谐共存,其基地用地面积为49000 m^(2),总建筑面积为9900 m^(2),是集接待、展览、候车、餐饮、办公、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三个体型平展的建筑错落展开,融入广袤的黄河湿地,六个院落嵌入其中,并通过巨大的开口与地景尺度相呼应。
    • 张雨
    • 摘要: 以黄河湿地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依托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段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搜集,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挖掘资源特色,弘扬历史文化。在全面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以“原生态”为根本,充分发挥“黄河沿岸、自然生态”的优势,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统筹考虑生态、水、文化和资源问题,高标准谋划生态旅游系列产品,以高水平实现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段)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沿黄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
    • 王利; 郑自彤
    • 摘要: 黄河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河流干涸等生态问题。河南黄河湿地作为黄河流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管理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协调、法律责任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备等问题。结合河南黄河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完善法律体系、制定协调管理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强化河南黄河湿地保护的法治化管理实效。
    • 于鲁冀
    • 摘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已经两年多了,“母亲河”发生了哪些变化?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修复研究所所长于鲁冀分享了两张照片和两个数字。“这个是黄河湿地里的天鹅一家。这张照片背后的数字是80.5%。”于鲁冀解释,近两年,黄河流域III类及以上水体,也就是“好水”的比例,已经由65.8%提升到了80.5%,越来越好的水质让“母亲河”换了新颜。
    • 官庆松
    • 摘要: 黄河三门峡湿地属于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珍禽白天鹅的栖息地及重要水源涵养地。为了解三门峡黄河湿地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及其来源,通过对沉积物、悬浮颗粒物、植物样品总有机碳(TOC)、总有机氮(TON)碳氮比(C/N)、和δ^(13)C-TOC、δ^(15)N-TON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碳来源,量化了3个端元对有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沉积物TON(0.01%~0.02%)和TOC(0.07%~0.2%)含量较低,垂直分布无显著变化,无机氮主要以氨氮为主,占比68%~98%,表层沉积物中氨氮含量最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垂直分布无显著变化。沉积物δ^(13)C-TOC特征值为-25.17±0.52‰~-23.90±0.21‰,垂直变化较小,上层沉积物δ^(13)C-TOC特征值略低于底部沉积物。沉积物δ^(15)N-TON特征值变化较大,介于分布分别为-1.48±0.25‰~3.85±0.16‰之间。沉积物有机碳来源主要有悬浮颗粒物、植物、底栖微藻,三元混合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其贡献率分别为:45.6%±5.80%,27.90±5.13%,26.2±3.52%。
    • 张涛; 乔靖芬
    • 摘要: 芦苇摇曳、群鸟盘旋、滔滔黄河水奔流不息、槐树林生机盎然,一阵凉爽惬意的秋风飘过,似乎在低吟浅唱着美丽古老的黄河之歌。孟州市黄河湿地全称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州段,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水禽为主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2万亩。由于历史原因,2019年以前,湿地保护区内分布着数百家畜禽、鱼类养殖场,产生大量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不能及时科学处置,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孟州市痛定思痛,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围绕“拆、修、保”做文章,利剑出鞘,不断加大对黄河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