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3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20185篇;相关期刊532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科学学报、林业调查规划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等;植被类型的相关文献由4311位作者贡献,包括艾宁、刘长海、宫渊波等。

植被类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3 占比:6.61%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20185 占比:93.07%

总计:21688篇

植被类型—发文趋势图

植被类型

-研究学者

  • 艾宁
  • 刘长海
  • 宫渊波
  • 张健
  • 李英年
  • 邢福武
  • 刘广全
  • 夏江宝
  • 居峰
  • 张金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傲; 赵新康; 周鑫; 卢慧翠
    • 摘要: 2021年4月至5月,对青岛市城阳区世纪公园周边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植被类型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共采集到大型土壤动物273只,隶属3门4纲7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常见类群为单向蚓目,其余为稀有种群,不同植被类型的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差异较小.从功能群上划分,以杂食性动物为主(91.21%)且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5 cm).大型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大小关系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
    • 王莹; 王西涵; 刘云; 梁琼; 徐艳; 石生伟
    • 摘要: 北京主要河流河岸带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后,对河岸带植被类型及土壤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研究河岸带原有及重建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河岸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平衡及固碳潜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北京温榆河昌平段岸边原有植被类型3种样地(乔木林、乔灌林及草地),重建植被类型2种样地(乔木林与灌木林),共15个样方,采集3层(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并计算碳(C)、氮(N)和磷(P)含量及计量比。结果表明:原有与重建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分别为3.810~10.320,0.223~0.700,0.551~0.692 g/kg,C/N、N/P、C/P分别为11.592~25.373,0.373~1.022,5.662~15.493;SOC与TN均在表层聚集,且同N/P、C/P一样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趋势,C/N反之,TP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原有植被类型(乔木林)土壤SOC和TN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在10—20,20—30 cm土层间C/N、C/P均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原有植被类型(草地)在0—10 cm土层间N/P最低;重建植被类型(乔木林)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重建植被类型(灌木林)C/N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土壤N素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元素,乔木、乔灌林下土壤有机质释放更多,P有效性更高,固碳潜力强;重建植被类型有机质矿化较慢,固磷能力更强。因而,建议温榆河河岸带采用乔木纯林和乔灌混交模式来积累土壤有机质,提高河岸带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及固碳潜力。
    • 江雯; 汪军红; 孙鹏; 汪文; 乔欣瑞; 简宁杰; 韩乐薇
    • 摘要: 大别山区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主要区域之一,为探究不同时间尺度下不同降雨等级和植被类型对产流产沙影响,基于霍山县水土保持试验站2011—2018年的试验小区自然降雨及产流产沙量观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次降雨事件的时间序列分析中,2011—2018年次降雨存在雨量更大、雨势更急的趋势,茶叶相对于黄豆等其他植被,具有显著的保沙能力,且其减沙效益高于减流效益,8年的黄豆种植使得土壤侵蚀愈发严重。(2)在99%的置信水平下,黄豆的产沙风险是茶叶的21.29倍。(3)随着降雨等级提升,产沙风险也逐步提升,其中暴雨和大暴雨产沙风险较其他降雨等级显著提升。(4)茶叶出现产沙与瞬时雨强相关,雨强对产沙的重要性高于雨量,黄豆多由产流而导致产沙,雨量对产沙的重要性高于雨强,各因子对茶叶的评价平均精度高于黄豆。(5)黄豆处于三叶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成熟期时具有较好的保水保沙效益,而三叶期—开花期产流产沙峰值主要由于高水平的雨量雨强导致。研究结果较好地显示了茶叶和黄豆在不同降雨及生长状态下的产流产沙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大别山地区以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的植被种植与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 邹狮; 严君; 陈旭; 陆欣春; 高瑞敏
    • 摘要: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评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Biolog方法,对比研究长期不同植被类型:自然恢复(GL)、农作物(AL)、人工林(FL)及无植被覆盖(BL)对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5 cm)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变化均表现为GL>AL>FL>BL,且0~15 cm土层的AWCD值均高于对应植被15~35 cm土层。GL、AL和FL处理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总的碳源利用能力均显著高于BL处理的,GL处理0~15 cm土层的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最高,分别为3.38和6.89。在0~15 cm土层AL和FL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利用相对较高,而GL处理对氨基酸类利用较高;在15~35 cm土层AL和FL处理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利用最高,而GL被对羧酸类利用的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GL、AL和FL处理在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方式及代谢功能相似;15~35 cm土层下AL和FL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功能相似。因此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是植被类型与土层深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植被类型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土层深度的影响。
    • 邢书昆; 张光辉; 王滋贯; 王丽丽
    • 摘要: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入实施有效遏制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但以浅层滑坡和崩塌为主的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且已成为小流域侵蚀泥沙主要来源之一。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浅层滑坡和崩塌的形态特征和发育临界地形,在陕西省安塞区纸坊沟小流域调查了53处浅层滑坡和40处崩塌,记录其植被特征,同时进行无人机摄影测量。结果表明:浅层滑坡的规模通常大于崩塌,且形态变化范围更大;浅层滑坡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与沟壑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55°和>120.0%)、地形湿度指数和径流流路长度较小(2.00和>15.00 m)的区域,浅层滑坡较为发育;灌木坡面浅层滑坡和崩塌主要发生的坡向范围是0~180°,草本坡面浅层滑坡主要发生的坡向范围是0~90°和270°~360°。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浅层滑坡和崩塌的发生过程和临界地形条件、估算小流域产沙量和控制侵蚀具有重要意义。
    • 沈瑞秋; 邹恒超; 黄头生; 黄海
    • 摘要: 以冀北山地白桦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植被类型下的白桦标准枝,对其标准枝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以枝长,枝径,分枝数,生物量为参数估算白桦分形维数,揭示冀北山地白桦分形维数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白桦纯林的分形维数 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荒草坡,表明白桦树种内的竞争大于白桦和落叶松种间的竞争,种内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要大于种间。合理配置白桦的分布,有利于提高白桦的生存能力。
    • 袁在翔; 关庆伟; 李俊杰; 韩梦豪; 金雪梅; 陈霞
    •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城市森林的生态系统构建和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以紫金山马尾松-栎树混交林(Pinus massoniana×Quercus variabilis, PQ)、马尾松-枫香混交林(Pinus massoniana×Liquidamabar formosana, PL)、朴树-糙叶树混交林(Celtis sinensis×Aphananthe aspera, CA)、栎树-枫香混交林(Quercus variabilis×Liquidamabar formosana, QL)和枫香纯林(Liquidamabar formosana, LF)等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林分下土壤质地、养分和速效养分等理化特征。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土壤和枫香纯林相比,混交林的土壤pH值和土壤密度较低,含水率和粉粒比例较高。(2)马尾松-栎树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和朴树-糙叶树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高于或显著高于栎树-枫香混交林和枫香纯林,铵态氮质量分数则低于或显著低于栎树-枫香混交林和枫香纯林。(3)林分类型、土层深度、林分密度和林龄是影响紫金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因此,由马尾松为先锋树种演替形成的马尾松-栎树、马尾松-枫香等针阔混交林与地带性朴树-糙叶树混交林都具有良好的土壤质地、养分状况及其可利用性。
    • 刘明星; 任宝平; 陈星; 金贵祥; 冷志诚; 杨孔; 官天培
    • 摘要: 由于资源分布与环境变量的不同,形成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分布的理想选择。为掌握岷山北部有蹄类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基于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边缘区域的160台红外相机监测数据(2017—2020年),将研究区域按固定间隔划分为5个海拔段,分别计算各海拔段和8种植被类型内有蹄类物种的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物种丰富度,整理并初步分析了该区域有蹄类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该区域共记录到6种有蹄类,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是优势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RAI=41.12);其次是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14.10)和野猪(Sus scrofa)(RAI=6.76),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RAI=0.59)和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RAI=0.34)最罕见;(2)云杉林和冷杉林中有蹄类物种丰富度均最高(6种),有蹄类相对多度指数则在常绿杜鹃灌丛中最高(RAI=96.86),柏木林内的物种丰富度(2种)和相对多度指数(RAI=19.66)均最低;(3)根据相机监测点的海拔,分为低海拔(2900 m)3组,6种有蹄类可以大致分成3类,即高海拔类群(林麝和扭角羚)、中低海拔类群(毛冠鹿和中华鬣羚)和全海拔类群(中华斑羚和野猪);(4)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在中海拔段均最高,整体呈现近似钟形的分布格局。植被以及植被与海拔的交互效应是影响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我们建议:保护区在管理实践中应减少中低海拔段干扰,控制林线以上区域放牧;未来的监测或调查应增加极高海拔区域(3300 m以上)的抽样强度。
    • 张迪; 饶世树; 缪绅裕
    • 摘要: 通过对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样方调查,并对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可划分为8个植被型16个群系18个群丛,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其优势科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大戟科、漆树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优势科为主;植被垂直分布较为明显,海拔由低到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整体向顶级群落阶段发展,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应加强保护管理,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 杨虎; 王佩瑶; 李小伟; 王继飞; 杨君珑
    • 摘要: 为了解植被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优势菌群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贺兰山东坡山地荒漠草地、浅山灌丛、亚高山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4种植被类型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真菌α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浅山灌丛、山地荒漠草地、亚高山草甸、亚高山针叶林;且亚高山针叶林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2)相对丰度1%的真菌共检测到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5个门类,其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主要优势菌群,平均丰度占比分别为46.7%和29.6%;担子菌门在亚高山针叶林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菌门,子囊菌门在山地荒漠草地、浅山灌丛和亚高山草甸植被类型中显著高于其他菌门。(3)从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可知,植物多样性、pH、年均温、土壤有机质、年均降雨量、土壤含水率及海拔都会显著影响到真菌群落组成;从真菌α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海拔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植物多样性是影响真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