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鱼类资源

鱼类资源

鱼类资源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3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体育、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7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88493篇;相关期刊386种,包括钓鱼、垂钓、淡水渔业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2015年福建省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第三届水利水电生态保护研讨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研讨会等;鱼类资源的相关文献由2419位作者贡献,包括聂国兴、周传江、孟晓林等。

鱼类资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7 占比:1.44%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88493 占比:98.47%

总计:89872篇

鱼类资源—发文趋势图

鱼类资源

-研究学者

  • 聂国兴
  • 周传江
  • 孟晓林
  • 顾钱洪
  • 宋东蓥
  • 王先锋
  • 张建新
  • 汪曦
  • 刘如垚
  • 汤永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鹏飞; 张树林; 张达娟; 李琦; 王泽斌; 戴伟; 毕相东
    • 摘要: 【目的】调查天津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现状,了解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底拖网于2020年4、6-10月逐月在天津近海进行6航次鱼类资源调查,分析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运用聚类、RDA分析、ABC曲线等方法分析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现状。【结果与结论】2020年共捕获鱼类21种,隶属于4目11科17属,生态类型以暖温性、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为主。年优势种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包括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矛尾虾虎鱼(Chaetueichthys stigmatias)和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eichthys hexanema)。鱼类年平均丰度和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分别为588.48尾/(网·h)、4.79 kg/(网·h),渔获物的相对质量中斑鰶、短吻红舌鳎和矛尾虾虎鱼占比较高,分别占总渔获量的37.83%、20.84%和11.84%。鱼类群落年平均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93、1.81和0.53。聚类分析表明,在59%相似性水平上,鱼类群落按丰度分为A、B和C三组,其中斑鰶和短吻红舌鳎在组间相异性贡献率最高;RDA分析表明,温度变化是构成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ABC曲线表现为丰度曲线位于生物量曲线上方(W=-0.038<0),表明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影响较大。
    • 马稳; 秦松; 赵静
    • 摘要: 根据2016—2020年浙江南部鱼类资源调查数据,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浙江南部各季节鱼类资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基于2020年环境数据探究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最佳模型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7.9%、68.0%、56.6%和45.6%,交叉验证回归线的斜率平均值为0.74~1.02,模型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良好。水温、盐度和叶绿素是影响浙江南部海域鱼类资源密度的主要因子,在不同季节对鱼类资源密度有不同的影响机制。水温在夏季和秋季对鱼类资源密度影响极显著(P<0.01),秋季,水温和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5,P<0.05);盐度在不同季节对鱼类资源密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秋季,鱼类资源密度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冬季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在盐度为31.5时达到最大值;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叶绿素浓度与鱼类资源密度均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2020年春季、夏季鱼类资源密度相对较高,秋季和冬季鱼类资源密度则相对偏低。空间上,春季,温台渔场的鱼类资源密度明显高于鱼山渔场;夏季,温台渔场和鱼山渔场鱼类资源均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27.8°~28.4°N、121.7°~122.9°E以及28.9°N、122°E海域附近。
    • 丁一桐; 潘保柱
    • 摘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筑坝建闸、河道断流、水质恶化、酷渔滥捕、人工引种、海水入侵、调水调沙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及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在目前流域内多目标同步推进的要求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资源量在时空分布上的演变规律,明确了是水资源短缺、工程建设、水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黄河流域的水生态危机。基于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时代黄河流域水文-环境-生态协同保护与修复的发展策略,为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
    • 杨帆; 何报寅; 冯奇; 肖飞; 班璇; 涂世平; 舒炜
    • 摘要: 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干流出现了低水位的异常现象,通过收集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与三峡水库的水文信息,分析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水位下降的过程和原因;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分析长江水位下降导致的城陵矶河段、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浅滩大面积出露情况;最后探讨了这些变化可能对产粘性卵鱼类繁衍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春季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减少是造成本次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2)长江中游干流水位下降导致了鄱阳湖与洞庭湖浅滩出露面积分别达到670 km^(2)和480 km^(2),浅滩的大面积出露可能已经对这些鱼类的繁衍产生了系统和深刻的影响;3)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产粘性卵鱼类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加强监测评价,同时长江三峡以及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应该充分考虑到中下游产粘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习性,制定更合理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长江鱼类资源.
    • 韩军军; 陈朋; 祁峰; 封永辉; 阿地力; 胡江伟; 张钰; 蔡林钢; 张人铭
    • 摘要: 2019年5月、8月和11月,在上、中、下游共设5个采样点,采用单层刺网(网目1、2、3 cm,网长20、30、40 m)和地笼网(开口40 cm×40 cm,长8 m)调查新疆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N 41°06′~42°42′,E 80°40′~84°10′)的鱼类资源状况。调查共采集鱼类1864尾,总质量47869.05 g,隶属3目6科15属19种。土著鱼类1目4属8种,其中鲤科鱼类3属5种,鳅科鱼类1属3种。外来鱼类3目11属11种,其中鲤科鱼类6属6种,鳅科、鲈科、塘鳢科、虾虎鱼科、鲇科各1属1种。8月捕获鱼类种类最多,共17种。5月捕获渔获物数量和质量最大,占总渔获物数量的38.41%,占总渔获物质量的64.12%。渭干河优势种为斑重唇鱼、、河鲈和麦穗鱼。渭干河上游、下游河段鱼类种类稀少,群落多样性低。与历史数据相比,扁嘴裂腹鱼和重唇裂腹鱼未采集到,其他土著鱼类捕获量低,外来鱼类捕获量大。通过聚类分析,将5个采样点鱼类分为2类,经过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得出,这2个群聚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将渭干河4种优势种和8种常见种分为2类,经过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得出,这2个群聚之间差异显著(P<0.05)。外来鱼类入侵和水利工程是影响渭干河鱼类群落的主要因子。
    • 赵承远; 王海龙; 张德选; 邓育林; 邱承皓; 郑欢; 常娟; 杨标
    • 摘要: 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龙开口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江段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库区6个采样点,坝下3个采样点,共采集到鱼类4目9科32属42种。坝上坝下鱼类主要类群较为一致,但是坝下鱼类资源更为丰富,其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2.751和丰富度指数5.322均高于坝上。但是与建坝前相比,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由流水型鱼类向水库型演变,坝下鱼类总种类锐减12种。总之,同建坝前相比,龙开口坝上坝下处于鱼类群落演变期,其中坝下资源呈萎缩状态,本次调查中坝下江段尚未采集到的四川裂腹鱼、中华金沙鳅、前臀鮡、安氏高原鳅等具有保护价值的特有鱼类。
    • 吴文琮; 苏萌萌
    • 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一个独特的渔猎民族--赫哲族。勤劳、智慧的赫哲族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类丰富的鱼类资源、历史悠久的渔业生产活动、勤劳智慧的创造力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多彩的传统民俗鱼皮文化。鱼皮文化蕴含巨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在其传承过程中面临着渔业资源萎缩、传承保护意识淡薄、传承后继乏人等困境。从文化传承方面来看,对于传统鱼皮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当代传统的民间艺术如何生存和持续发展下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播迎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本着传承赫哲族鱼皮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填补空白的初心,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为例,针对赫哲族文化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立足民族文化特色,巩固其商业价值,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 周绪申; 胡振; 孟宪智; 张浩; 王立明; 赵亚辉
    • 摘要: 大清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特征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流域水生生态保护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8-2019年对大清河水系鱼类进行多次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大清河鱼类进行了详细梳理;以α多样性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不同多样性指数反映大清河鱼类多样性现状。结果显示,大清河水系统计鱼类共85种,其中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有8目、17科、59属、78种,以广布种为主,珍稀濒危物种占比低是大清河鱼类组成的重要特征;现状调查到鱼类42种,其中水系自然分布的种类仅33种,且以小型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98、1.14、0.81,与海河流域其他水系相比,大清河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较低,且各区域分布较均匀。目前流域鱼类区系的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鱼类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经济发展驱动的用水需求增加和大清河水资源不足是导致鱼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生境变化、水域污染、水工建设、过度捕捞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表明,保证一定生态流量、恢复河流连通性、加强水污染治理、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加大禁捕力度,可改善流域鱼类多样性偏低的现状。
    • 摘要: 当前,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时间组织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有序推进年度增殖养护各项工作。日前,太湖渔管办在报备相关疫情防控手续之后,利用大马力渔政执法快艇将6500万尾鱼苗运到太湖竺山湖水域进行放流。这次增殖放流调整了苗种运输路线,改进了苗种分装措施,在鱼苗运输车辆到达指定码头后,组织渔政人员快速做好鱼苗充氧分装以及快艇驳运工作,提高了放流苗种的成活率。
    • 向伶俐; 秦强; 曾燏; 张富斌; 吕振宇; 何欣曼; 毛聆; 马佳
    • 摘要: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波束科学回声探测仪对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金溪航电工程干流江段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并辅以常规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科38种,其中蛇鮈、鲫、银飘鱼、黄尾鲴等中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优;鱼类密度分别为春季(0.8296±0.43)、夏季(0.8705±0.38)、秋季(0.5082±0.25)、冬季(0.3939±0.13)尾/m^(3);鱼体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春季(-63.15±5.03)、夏季(-52.85±14.45)、秋季(-46.42±15.85)、冬季(-44.77±15.28)dB;鱼体平均重量分别为春季0.03、夏季1.08、秋季11.19、冬季20.40 g/尾;鱼类资源量分别为春季0.4096、夏季0.2907、秋季0.3919、冬季0.5622 kg/m^(3);坝下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坝上(F=12.67,P<0.05);坝上(F=7.02,P<0.05)和坝下(F=19.99,P<0.05)3个水层之间的鱼类密度差异显著,中层鱼类密度显著高于上层和下层(P<0.05),且总体上夏季各水层的鱼类密度要高于其他季节。后续研究应加强对该江段鱼类资源的动态监测,并重点探讨引起鱼类资源动态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