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型底栖动物

大型底栖动物

大型底栖动物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740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普通生物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9248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泊科学、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第七届全国河湖治理与生态文明发展论坛、第一届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大型底栖动物的相关文献由19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新正、王洪法、于子山等。

大型底栖动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5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9248 占比:99.35%

总计:109959篇

大型底栖动物—发文趋势图

大型底栖动物

-研究学者

  • 李新正
  • 王洪法
  • 于子山
  • 李宝泉
  • 蔡立哲
  • 廖一波
  • 张宝琳
  • 曾江宁
  • 高爱根
  • 寿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纪莹璐; 张乃星; 王岚; 张亮; 蒲思潮; 孙静宜
    • 摘要: 为探明小麦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于2018年10月对小麦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野外采样、室内生物鉴定和环境因子测定,对其多样性、群落结构、环境因子相关性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80种,包括环节动物多毛类57种、节肢动物甲壳类15种、软体动物3种、棘皮动物2种、其他类群生物3种。总平均生物量为65.42 g/m^(2),甲壳类贡献率最高;总平均丰度为474个/m^(2),多毛类贡献率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5%的相似性水平上,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可分为3个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的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部分站位沉积环境存在轻度污染的可能。底质中粉砂含量是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 田爽; 刘钢
    • 摘要: 中度干扰假说(IDH)即在中等程度的干扰下物种会维持更高的生物多样性。本研究以辽河流域为例,验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中等干扰下是否会出现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即呈现单峰曲线)。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且物种丰富度与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拟合后均呈现出单峰曲线,且P <0.05,符合IDH。该结果可为合理的进行水域环境调控以及维持水生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 周东; 雷琦; 杜彩丽; 张玮; 王丽卿; 张瑞雷
    • 摘要: 研究十八联圩湿地及南淝河底栖动物群落及环境因子,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为十八联圩湿地乃至南淝河的生态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调查时间2018年7月,调查站位十八联圩湿地46个、南淝河5个。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3种,隶属于3门20科35属。十八联圩湿地内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有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多巴小摇蚊(Micropsectra chuzeprima)、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南淝河底栖动物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生物学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十八联圩湿地内重污染站位共有32个,α中污染站位9个,β中污染站位2个,而轻污染站位仅3个;南淝河的5个站位均为重污染状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NH_(4)^(+)-N、COD_(Mn)、Pb、重金属Cd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NH_(4)^(+)-N是造成十八联圩湿地与南淝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关键因子。十八联圩湿地与南淝河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均较为严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均较低。
    • 杨强强; 徐光来; 章翩; 池建宇
    • 摘要: 研究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质量对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弋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9月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及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及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运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及冗余分析法探究了底栖动物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及其主要影响环境因子,最后利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1种,隶属于3门6纲17目,平均丰度为265.9个/m^(2),平均生物量41.6 g/m^(2)。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显示,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及扁蜉(Ecdyrus)为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种。(2)由群落相似性分析知,Jaccard相似性系数较低,调查点位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3)冗余分析表明,电导率、氨氮浓度及流速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4)生物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水质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与水质理化因子评价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考虑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流域整体水环境质量偏好,但部分采样点已受到干扰或处于污染状态,与ABC曲线分析及优势种分析基本一致,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及可靠性。
    • 蓝雪春; 叶敏; 完颜晟
    • 摘要: 分别于2004、2010、2014、2018年对曹娥江河口段上浦闸内、新三江闸处、曹娥江大闸内、曹娥江大闸外4个采样断面的水质与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用Margalef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曹娥江大闸建成前后水质的变化,并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化学评价的水质类别结果比较。结果表明:(1)2004—2018年曹娥江河口段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5种,环节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分别占40.0%、28.6%、22.8%、8.6%。曹娥江大闸建成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较建闸前增加,说明曹娥江河口段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2)生物学指数比化学评价对水质类别更为敏感,但过于敏感反而不利于客观反映实际水质状况。相比Margalef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更适用于反映实际水质变化,但在河床底质环境变化剧烈的情况下使用生物学指数需慎重。
    • 李光毅; 董炜峰; 刘保清; 黄龙展; 陈竞武
    • 摘要: 2017年3月(春季)和11月(秋季)对泉州市崇武半岛南侧的崇武国家海洋公园内3条断面进行沙滩潮间带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有82种,其中软体动物33种,甲壳动物25种,多毛类14种,其他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和鱼类)8种,棘皮动物2种;平均栖息密度(171.3±136.2)ind/m^(2),平均生物量(141.44±117.20)g/m^(2),软体动物在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上均占主要优势。优势种共有8种,其中肋虫昌螺(Umbonium costatum)和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相对重要性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48±0.58)、(0.52±0.27)和(0.89±0.14)。秋季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高于春季,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则均低于春季。中潮区的种类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最高值。与其他区域沙滩潮间带相比,定量种类数处于中等水平,栖息密度为最低值,生物量较高。分析研究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以期为该海洋公园潮间带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 张续同; 李卫明; 张坤; 熊伟唯; 陈圣盛; 刘子健
    • 摘要: 研究河流生境时空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影响,分析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对评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支流桥边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8月、2021年1月和2021年4月对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构成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38种,包括节肢动物门23种、软体动物门13种、环节动物门2种。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中滤食者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捕食者、撕食者和收集者。滤食者的优势种为闪蚬和河蚬,刮食者的优势种为方格短沟蜷、铜锈环棱螺和卵萝卜螺,捕食者的优势种为河蟌,撕食者的优势种为秀丽白虾,收集者的优势种为黄色羽摇蚊。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DO)、氨态氮(NH_(4)^(+)-N)、水深(Dep)、pH、温度(T)和硝态氮(NO_(3)^(-)-N)。研究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可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 熊伟唯; 李卫明; 陈圣盛; 张坤; 张续同; 刘子健
    • 摘要: 为探究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于2021年1月(枯水期)和2021年7月(丰水期)分别对其进行水质监测和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调查并记录生境状况和环境特征,采用FBI(family biotic index,科级生物指数)评价法和冗余分析法(RDA)探究不同水情期水环境状况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显著,丰、枯水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1个,隶属于2门4纲10目26科28种,优势物种共18种,个体数量、丰富度及优势物种数均呈现丰水期>枯水期,其中枯水期以双壳纲种类最多,丰水期以昆虫纲种类最多;②玛瑙河干流枯水期FBI评价结果以一般和轻度污染为主,丰水期以很清洁和极清洁为主,上游和中游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状况总体较2020年有所提升;③影响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流速和PO_(4)^(3-)浓度,丰水期为COD_(Mn).研究显示,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在不同水情期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水质状况良好,枯水期部分河段水体存在污染,需引起重视.
    • 王旭; 王恒嘉; 王永刚; 王琦琳; 李亚翠
    • 摘要: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水生态健康对保障密云水库水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评价密云水库上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019年对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布设采样点39个,采集到底栖动物128种,包括节肢动物门106种、软体动物门16种、环节动物门5种、扁形动物门1种。从耐污值上看,敏感类群占比为23.1%,耐污类群占比为0.9%。从类群出现频率看,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底栖动物分别为蜉蝣属(Ephemera)、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角石蛾属(Stenopsyche),其出现频率分别为82%、79%和74%,3者均为清洁类指示生物。以大型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对44个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由总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个体数占比、蜉蝣目个体数占比、水生昆虫分类单元个体数占比、敏感类群个体数占比5个指标构建密云水库上游流域B-IBI指标体系。采用四分制法统一各参数量纲,以参照点B-IBI值分布的25%分位值作为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23%的样点处于健康等级,33%的样点处于亚健康等级,33%的样点处于一般等级,8%的样点处于差等级,3%的样点处于极差等级。
    • 李文君; 康立新; 赵燕楚; 孔凡青
    • 摘要: 白洋淀湿地是海河流域的重要水体之一,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为评价白洋淀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于2019年在湿地布设12个点位,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的调查监测。采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分析了白洋淀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21个备选参数进行了筛选,总分类单元数、摇蚊科类群所占百分比,耐污类群所占百分比和撕食者所占百分比等4个参数用于构建白洋淀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例积分法,以参照点位25%分位数值作为评价湿地健康状况的标准,评价了各监测点位的健康状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