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仔稚鱼

仔稚鱼

仔稚鱼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487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5642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应用海洋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等;仔稚鱼的相关文献由1204位作者贡献,包括钟俊生、蒋日进、林楠等。

仔稚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2 占比:1.32%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5642 占比:98.63%

总计:25998篇

仔稚鱼—发文趋势图

仔稚鱼

-研究学者

  • 钟俊生
  • 蒋日进
  • 林楠
  • 徐东坡
  • 陈渊戈
  • 彭士明
  • 施永海
  • 毛成责
  • 沈长春
  • 万瑞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荟杰; 刘越; 代乾良; 武世雄; 王伟
    • 摘要: 分别以20、25和35日龄的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仔稚鱼为试验对象,设置光照强度0~1000 lx的9个试验组,计算黄盖鲽仔稚鱼的摄食强度和90 min内的摄食率。再以20 d黄盖鲽仔稚鱼为试验对象,设置光照强度100~500 lx的5个试验组,计算90 min内的摄食效率。结果表明:在0~1000 lx光照强度内,黄盖鲽仔稚鱼的最佳摄食强度对应的光照强度为100~600 lx。在光照强度0~1000 lx内,黄盖鲽仔稚鱼达到最佳摄食强度时的光照强度为100~600 lx。20 d和35 d仔稚鱼在光照强度400 lx时摄食强度最大,其中35 d日龄仔稚鱼摄食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减弱。摄食效率在进食后10 min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试验结果明确了黄盖鲽仔稚鱼最佳摄食光照强度,为黄盖鲽人工育苗及健康养殖技术提供依据。
    • 李飞; 高欣东; 刘洋; 梁爽; 顾鑫颖
    • 摘要: 为了解温度和盐度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黑公子小丑(Amphiprion ocellaris black)和海葵双锯鱼(毕加索小丑,Amphiprion percula)仔鱼变态和发育的影响,在不同温度(22、26、30、34°C)和不同盐度(20‰、25‰、30‰、35‰)下,研究三种小丑鱼仔鱼的成活率和变态时间,及初孵仔鱼在水温28°C、盐度30‰条件下,12 d内体长的增长情况。结果表明,三种小丑鱼仔鱼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变态时间随温度升高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30°C时,眼斑双锯鱼和黑公子小丑仔鱼的存活率最高,26°C时,毕加索小丑仔鱼的存活率最高;三种小丑鱼仔鱼的成活率和变态时间随盐度的升高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盐度30‰时,三种小丑鱼仔鱼的成活率最高;在水温(28±1)°C、盐度30‰条件下,初孵仔鱼体长大小依次为黑公子小丑、眼斑双锯鱼、毕加索小丑。培养12 d后,三种小丑鱼体长增幅大小依次为毕加索小丑、眼斑双锯鱼、黑公子小丑。分析认为,三种小丑鱼在水温25~30°C,盐度30‰时进行仔鱼培育最为适宜。
    • 邱科程; 张荣良; 晁敏; 程方平; 曾江宁; 彭欣; 冯志华; 陈全震; 徐旭丹; 黄伟
    • 摘要: 鱼卵和仔稚鱼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渔业资源的早期补充群体,其分布、群聚结构对评估渔业资源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时空变化规律,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进行春、夏两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组成及群聚结构变化等特征。结果发现:(1)两季共鉴定出鱼卵、仔稚鱼8目21科40种,其中定性样品鱼卵、仔稚鱼8目21科36种,定量样品鱼卵、仔稚鱼4目11科24种;鱼卵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鲷科未定种(Sparidae)、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鮻(Liza haematocheila)、舌鳎属(Cynoglossus spp.)、石首鱼科未定种(Sciaenidae)、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p.);仔稚鱼优势种为、孔虾虎鱼(Trypauchenvagina)、小公鱼属、细棘虾虎鱼属(Acentrogobiusspp.)、缟虾虎鱼属(Tridentigerspp.)。(2)三门湾湾内与湾外鱼卵、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湾内密度均高于湾外,反映出优势种鱼类在产卵季对于水文环境(如海流、温度)的空间响应。(3)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的群聚组成季节波动明显,主要由鱼类产卵的季节节律以及以洄游习性等差异形成。结果表明,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空间、季节差异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鱼卵、仔稚鱼资源从“年际”短时间尺度看已初步显现一定恢复态势。
    • 杨艳艳; 朱明明; 冯银银; 李焕军; 陈玮; 王秀霞; 陈建强; 苏海霞
    • 摘要: 为了解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动态,分别于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6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表层水平拖网调查。根据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群落结构特征,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矩阵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资源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4年调查共采获鱼卵3 829粒,仔稚鱼234尾,隶属于7目14科15属。鱼卵的主要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仔稚鱼的主要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和虾虎鱼科未定种Gobiidae sp.。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均以2015年最高,2018年最低。利用R语言对鱼卵、仔稚鱼年间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聚类,将4个调查年份划分为3组,各分组之间主要的分歧种均为鳀。生物多样性各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较为密切。分析认为,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的年间变化特征体现了鱼类对环境变异的响应。
    • 张迎; 张树林; 张达娟; 姚冬梅
    • 摘要: 2018、2019年的4—11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天津近岸海域进行逐月调查,分析天津近岸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变化,以及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监测到鱼卵10种,隶属4目9科,仔稚鱼9种,隶属5目8科;2019年监测到鱼卵9种,隶属4目8科,仔稚鱼8种,隶属5目7科。2018、2019年鱼卵优势种均为3种,共有优势种为鲱科鱼种;2018、2019年仔稚鱼优势种分别为3种、2种,共有优势种为赤鼻棱鳀、有明银鱼。2018年鱼卵、仔稚鱼总平均丰度分别为0.418粒/m^(3)、0.205尾/m^(3);2019年鱼卵、仔稚鱼总平均丰度分别为0.961粒/m^(3)、0.240尾/m^(3)。鱼卵丰度在年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受季节和空间变动影响较大,基于广义加性模型分析,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H是鱼卵、仔稚鱼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调查结果将为天津近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提供系统性的科学依据。
    • 王小豪; 方弟安; 孙海博; 何苗; 薛向平
    • 摘要: 【目的】调查长江如皋江段仔稚鱼资源现状,探索仔稚鱼物种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特征及仔稚鱼丰度时空特征,为长江近河口段仔稚鱼资源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对仔稚鱼进行采样调查,将仔稚鱼样品在Olympus SZX 16体视解剖镜下进行种类鉴定,对部分形态特征残缺难以辨认及不确定种类的仔稚鱼进行细胞色素C氧化酶1号基因(COI)序列分子鉴定,然后计算每种仔稚鱼的丰度、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及仔稚鱼群落特征值[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λ)、Jaccard相似性系数(Cj)、Cody差异性指数(βc)]。【结果】于2021年5—8月对长江如皋江段仔稚鱼资源展开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69355尾,隶属于6目8科40种,优势种(IRI≥100)和常见种(100>IRI≥10)各9种,数量分别占总量的85.01%和12.97%。仔稚鱼丰度为1.50~9668.17 ind/100 m^(3),平均丰度为502.74 ind/100 m^(3)。按照4种方式对仔稚鱼的生态类型进行划分,结果发现仔稚鱼以淡水定居性为主,多数为底层鱼,食性以杂食性为主,其次为肉食性,产卵类型以产粘性卵和产漂流性卵的鱼类较多。时间上,仔稚鱼丰度在5月底达高峰(1490.48 ind/100 m^(3)),6月较低,与水流量变动表现出正相关关系;空间上,仔稚鱼分布受生境、河道形态及流速影响,总体上,南北两岸丰度高于江心(北岸、南岸、江心的平均丰度分别为714.55、615.58和290.31 ind/100 m^(3))。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D、H、J和λ分别为3.50、2.33、0.63和0.16。【结论】2021年长江如皋江段仔稚鱼在种类数目、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特征等方面比2018—2020年有明显提升,长江如皋江段鱼类早期补充群体呈现良好恢复趋势。
    • 吴启藩; 高峰; 彭治桃; 左之良; 李金龙; 程小飞; 苏东旭; 李跃辉; 向劲
    • 摘要: 研究仔稚鱼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为湘江仔稚鱼资源监测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数据及理论参考。2020年5-6月,在湘江下游长沙香炉洲江段进行为期57 d的仔稚鱼资源调查,以弶网采集鱼卵及仔稚鱼,每周采样2 d,每次采样时长15min。结果显示:(1)采集点共出现苗汛7次,第一次为5月22日,最后一次为6月29日,7次鱼汛平均水温为(26.5±0.57)°C,网口平均流速为(0.237±0.095)m/s;(2)共采集仔稚鱼547831尾,隶属5目8科41种,以产沉性卵鱼类(23种)和广适性鱼类(24种)为主,分别占56.1%、58.5%,鲤科鱼类31种、占比75.6%,优势种9种: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鲤(Cyprinus carpio)、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鲫(Carassius auratus)和麦穗鱼(Pseudorabora parva);(3)白天时段仔稚鱼总密度(0.093尾/m^(3))仅为夜间(0.567尾/m3)的1/6,鲴类的昼夜差异更加明显,夜晚为白天的25倍,大鳍鱊、子陵吻虾虎鱼、银鲴及草鱼(Ctenopharyngodon diellus)昼夜分布存在显著差异;(4)表层仔稚鱼密度(0.548尾/m^(3))为中下层(1.048尾/m^(3))的1/2,且子陵吻虾虎鱼、银鲴、鲤(Cyprinus carpio)及草鱼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5)流速对方差的贡献率为90.8%,与仔稚鱼总密度变化呈显著性相关(P=0.042),但与优势种及家鱼种类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水温贡献率为9.2%,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应进一步完善湘江长沙段仔稚鱼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水文环境响应的调查研究。
    • 于广磊; 李燕; 宋秀凯; 黄华; 何健龙; 杨艳艳; 刘爱英
    • 摘要: 2012—2014年每年5月在莱州湾海域布设20个站位,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进行3个航次拖网调查,分析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以及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采集到302373粒鱼卵和2912尾仔稚鱼,共计27种类,其中16种鉴定到种,隶属于5目11科16属,还有6个种鉴定到属,5种鉴定到科。鱼卵与仔稚鱼的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鱼卵、仔稚鱼平面分布极不均匀,沿岸海域数量大于远海。黄河、小清河和胶莱河河口附近数量较多,莱州湾湾口海域数量较多,中部海域数量较少。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数据的多元分析表明,2012年仔稚鱼数量与浮游植物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891,P0.05)。
    • 孙浩奇; 蒋日进; 陈峰; 芮银; 李霞芳; 李振华; 印瑞; 周永东
    • 摘要: 为了解凤鲚(Coilia mystus)早期群体在瓯江口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根据瓯江口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Two-stage GAM)分析影响凤鲚鱼卵仔稚鱼分布的环境因子。采用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对2020年5-7月的凤鲚鱼卵、仔稚鱼出现率及资源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5-7月是瓯江口凤鲚的主要繁殖期,鱼卵主要分布在瓯江上游七都岛附近低盐水域,仔稚鱼在瓯江水域均有分布,瓯江下游灵昆岛近岸水域仔稚鱼的相对资源丰度高于瓯江上游。GAM模型分析表温、表盐是影响凤鲚早期群体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表盐对鱼卵的分布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适宜表盐在1以下,适宜表温在24-26°C;仔稚鱼对水温、盐度的适宜度宽于鱼卵,表温对仔稚鱼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P<0.05),适宜表温为22-27°C,适宜表盐为5-13。交叉验证分析认为模型对鱼卵的预测性能(AUC均值0.83)优于仔稚鱼(AUC均值0.71)。2020年预测结果显示,凤鲚鱼卵的适宜栖息环境较窄,主要集中在江心屿上游及灵昆岛下游附近水域,仔稚鱼主要栖息在江心屿至灵昆岛水域。瓯江口作为凤鲚的主要栖息场所之一,掌握凤鲚早期群体在瓯江口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能够为其产卵场栖息地的保护和资源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杨艳艳; 李焕军
    • 摘要: 为了解黄海中北部近岸海域不同断面的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特征,基于2017年5月、6月和7月对黄海中北部近岸海域内不同断面表层水平拖网的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采获鱼卵5493粒,仔稚鱼43尾,经鉴定共20种,隶属于7目16科20属,种类以鲈形目为主要类群。采获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断面间有所差异,总体来看数量分布不均匀。采获鱼卵、仔稚鱼对应成鱼的适温类型主要由暖温种和暖水种组成,仅有少量冷温种,各生态类型种类数随断面不同有所变化,暖温种在调查海域内由北向南呈递减的趋势,暖水种则呈递增的趋势。鱼卵、仔稚鱼优势种和重要种组成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断面间均有所差异,鳀(Engraulis japonicus)为5月航次调查海域及T1和T2断面的鱼卵优势种,仔稚鱼没有出现优势种。3个航次采集的鱼卵、仔稚鱼对应成鱼平均营养级分别为3.58、3.51和3.41,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调查海域内鱼卵、仔稚鱼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以5月航次最高,6月航次最低。此外,两个断面各站位之间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与深度关系密切。研究为黄海海域产卵场的养护及海洋鱼类早期补充群体资源的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