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1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9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80065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海洋通报、海洋学报(中文版)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三届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研究生论坛、中国海洋学会第五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首届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学术研讨会、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等;互花米草的相关文献由1738位作者贡献,包括钦佩、郑正、张利权等。

互花米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9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0065 占比:99.32%

总计:80617篇

互花米草—发文趋势图

互花米草

-研究学者

  • 钦佩
  • 郑正
  • 张利权
  • 沈永明
  • 刘金娥
  • 朱洪光
  • 赵彩云
  • 陈小华
  • 曾从盛
  • 柳晓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雅晴; 印萍; 高飞; 刘冬雁; 曹轲; 田元
    • 摘要: 浙江省三门湾地区潮滩互花米草扩散迅速,已成为潮滩主要植被类型,挤占滩涂生态空间,降低海湾纳潮量,引起滩涂淤长和水交换能力下降,互花米草入侵和扩散问题引起当地生态环境和海洋管理部门高度关注.本文利用Landsat和Sentinel-2系列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无人机摄影测量,对三门湾北部潮滩近20年来互花米草分布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三门湾北部潮滩互花米草快速扩张,面积由2000年的21畅8 km2增加到2017年高峰值为38畅6 km2,年扩展面积近1 km2,主要分布在宁海县的一市港、双盘涂、三山涂和象山县的蟹钳港等湾顶潮滩区.2017年后,部分互花米草生长的上部潮滩被改造为海水养殖池,总体上互花米草面积有所下降,到2020年4月份统计的互花米草面积为34畅9 km2,但潮滩下部米草扩增趋势仍然持续.扩增主要为沿潮沟两侧及先斑块后连续的特征.高程、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动力环境改变是互花米草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 于彩芬; 刘长安; 廖国祥; 张悦; 陈鹏飞; 周胜玲; 许道艳
    • 摘要: 为了研究利用滨海湿地草本植物的形态指标来估算植物生物量,根据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调查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互花米草的形态指标高度、密度、茎直径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的相关性,构建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与植株高度、密度、茎直径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地下生物量与植株密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将相关性显著的生物量和相应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拟合优度较好,其中,拟合优度最优的回归模型分别是地上生物量与高度的“J”型增长曲线模型(拟合优度为R^(2)=0.904)、总生物量与密度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为R^(2)=0.659)。经过应用精度验证,上述两个模型评价结果均较好,估算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范围为0.01~0.17 kg/m^(2),相对误差范围为0.71%~12.02%,符合实际估算应用需求。研究结果说明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可以通过与其相关性较高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估算获得。
    • 张慧; 肖辉; 周滨; 马喆; 邢美楠; 陈晨; 刘红磊
    • 摘要: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入侵物种,对我国沿海滩涂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筛选成本低、见效快的互花米草化学除控剂,本研究选取了草甘膦、草铵膦2种除草剂,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探讨除草剂剂量及复配对互花米草的除控效果,通过底栖生物白蛤(Mactra veneriformis)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培养模拟实验评价其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单一施用时草铵膦效果要优于草甘膦,最佳用量是药剂制造商推荐量的150%,但单一施用对互花米草致死率仅为20%;复配可以显著提高互花米草致死率、降低生物量,草甘膦、草铵膦复配处理的大田试验最佳用量为9450 mL/hm^(2)、13500 mL/hm^(2),致死率可达90%。底栖生物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所应用的剂量范围内,草甘膦和草铵膦对本土底栖生物致死率为0,在体内略有富集,但总体生态安全影响较小。本研究着重于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化学除控方式及生物安全性评价,以期为今后互花米草的除控研究提供参考。
    • 肖孟阳; 罗康宁; 廖安邦; 刘茂松
    • 摘要: 为研究底栖动物活动对滩涂湿地土壤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互花米草群落,以当地优势物种无齿螳臂相手蟹为工具物种,以围隔法设置少蟹组、多蟹组、对照组(邻近无围隔处理)开展原位受控试验,研究蟹穴数量、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土壤的容重(BD)、盐度(DS)、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等理化指标及因子间相关关系与底栖动物活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组间,土壤BD、DS的相对大小及季节变化趋势差异较小,而土壤TOC、TN、TP的相对大小及季节变化趋势差异相对较大,蟹穴数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比;2)不同处理组间呈显著相关的土壤因子不同,并存在季节性差异,显示蟹类数量相对大小影响土壤因子间的相关关系;3)实验初期(初夏)不同处理组间土壤因子的差异相对较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理化性质的组间差异越来越大,多蟹组土壤BD较高,TOC和TN较低,少蟹组土壤TOC和TN较高,BD较低,对照组DS、TP较高。总体上,底栖动物的相对密度可影响主要土壤因子的相对大小及变化趋势,也影响主要土壤因子间的关联关系,促进土壤条件的空间分异。
    • 景花; 纪丽丽; 周亚蕊; 郭健; 孙佳星; 陆诗尧
    • 摘要: 利用互花米草(SAF)叶提取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O纳米颗粒(Nano-Zn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表面形貌、活性基团、晶型结构和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了ZnO纳米颗粒对孔雀石绿(MG)的光催化降解活性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互花米草叶提取物绿色合成的ZnO纳米颗粒具有丰富的含氧活性基团、较小的粒径和良好的分散性;经计算Nano-ZnO带隙能为3.09 eV,表明其光吸收利用效率较高;可见光下Nano-ZnO对孔雀石绿(MG)的降解效率达到98.2%;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h^(+)和·O^(2-)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物种;Nano-Zn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是ZnO的2倍。该研究为互花米草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为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 叶林安; 张海波; 孔定江; 任敏; 朱志清
    • 摘要: 海岸带蓝碳因其较高固碳能力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全球碳中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结合遥感识别和现场验证所占面积,对宁波市的海岸带蓝碳碳汇能力本底现状进行估算,得出宁波市海岸年固碳量约为146608 TC(以CO_(2)计),其中主要贡献者为互花米草,其次为海三棱藨草,最后是光滩和碱蓬。此外,结合打造生态海塘的理念,估算出宁波市人工岸线生态化工程年增汇能力5060 TC,生态修复年增汇能力14666 TC,湿地植物秸秆年增汇能力4.5 TC。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提高增汇能力、建立海洋生态指标体系和建设蓝碳交易示范区等相关建议。
    • 刘志君; 崔丽娟; 李伟; 李晶; 雷茵茹; 朱怡诺; 王汝苗; 窦志国
    • 摘要: 探明滨海湿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及多样性,对于理解滨海湿地氮素循环以及反硝化引起的N_(2)O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盐城滨海湿地入侵3年、17年、31年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并以本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作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土壤深度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探讨互花米草入侵过程中滨海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入侵种互花米草导致盐城滨海湿地土壤反硝化细菌多样性较本地物种芦苇降低,且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均表现为随着入侵年限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互花米草以及芦苇群落在不同土壤深度均存在特有反硝化细菌,其中嗜氢菌属(Hydrogenophilus)、色盐杆菌属(Chromohalobacter)、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均表现为随着入侵时间增加而增加。盐城滨海湿地土壤反硝化细菌结构变化同时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在0—20 cm土壤深度主控因子为盐度、pH和总有机碳;在20—40 cm土壤深度主控因子为盐度、含水率、总有机碳、总碳。该研究可为深化研究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对反硝化功能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林燕臻
    • 摘要: 为了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年限对湿地沉积物氮素矿化速率的影响,采集8个入侵时间不同的表层沉积物,利用连续淹水培养法对沉积物氮素矿化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值由6.92mg·kg^(-1)·d^(-1)降至0.01mg·kg^(-1)·d^(-1);矿化速率与含水率、TN、NH^(4+)-N呈显著负相关(P0.05);矿化速率与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湿地沉积物中理化性质和生物要素的改变有关。
    • 阚文静; 徐玉山; 孙欢; 王红; 陈曦
    •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天津市海岸线北段引种互花米草,开始呈点状分散分布,到2015年,天津市海岸带沿海滩涂互花米草呈不同程度分布趋势。为了掌握天津海岸带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情况,2020年本项目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运用GIS分析技术,对天津海岸带的互花米草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分析其分布范围、面积,同时采用人工RTK及无人机正摄等技术手段进行实地监测,初步掌握了目前天津海岸带互花米草的分布状况。
    • 摘要: 东滩湿地位于崇明岛最东端的长江入海口,是咸淡水结合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处于全球鸟类八大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亚”路线中段,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为了修复由1990年代引进的用于固滩的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引起的湿地生态恶化问题,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3年启动了灭除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并于2019年全面完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