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上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1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2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411072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文献由2609位作者贡献,包括曾伟生、施建军、董全民等。

地上生物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1072 占比:99.81%

总计:411838篇

地上生物量—发文趋势图

地上生物量

-研究学者

  • 曾伟生
  • 施建军
  • 董全民
  • 马玉寿
  • 赵新全
  • 韩国栋
  • 何峰
  • 万里强
  • 冯海宽
  • 宝音陶格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桂建华; 马腾飞; 胡姝娅; 陈晓鹏; 王常慧; 董宽虎
    • 摘要: 围封是退化草原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围封将有助于恢复退化草地的物种多样性和提高草原植被生产力。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长期围封和自由放牧的羊草草原及大针茅典型草原为试验对象,通过样方调查研究长期围封对地上地下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围封显著增加了羊草和大针茅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的总盖度、平均高度、平均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长期围封对羊草和大针茅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存在不同的影响,其显著提高了羊草和大针茅典型草原的丰富度指数,但显著降低了大针茅草原的均匀度指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放牧处理下,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间相关性不显著。长期围封对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的大部分植物群落基本特征具有相似的恢复效果,仅对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性恢复效果。因此,围封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长期监测体系,适度放牧与割草相结合是维持典型草原生产力和多样性的重要草地管理方式。
    • 王采娥; 黄梅; 王文银; 李子好; 张涛; 马林; 白彦福; 王彦龙; 施建军; 龙瑞军; 刘玉; 王晓丽; 马玉寿; 尚占环
    • 摘要: 山地生态系统退化对生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以及相互关系在海拔高度梯度上的格局影响,是认识全球变化和人类干扰引起自然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内容。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高寒坡地退化草甸和灌丛为研究对象,探讨退化草甸、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坡地退化的上坡位植被盖度显著大于下坡位(P<0.05)。坡地退化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规律一致,均呈现“单峰”分布格局。坡地退化高寒草甸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二次回归方程解释度达到80%和70%以上(P<0.05)。(2)坡地退化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的地上生物量与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即随海拔升高高寒坡地地上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海拔梯度对退化高寒山地地上生物量的解释度达到85%以上(P<0.05)。(3)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在两个坡地上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呈线性增加的变化趋势。高寒草甸坡地回归方程解释度达到70%,高寒灌丛坡地达到60%(P<0.05)。坡地退化高寒灌丛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高于高寒草甸植物群落。高寒坡地退化草甸和灌丛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以及其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一致,海拔梯度造成的环境差异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影响仍较大。该研究对认识三江源区退化山地形成生态学机制,及提出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金丽华; 王铁城
    • 摘要: 草地是生物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孕育着不同的生物,又促进了多个领域的发展、草地虫害问题的出现极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草场环境,轻则导致槽体大批量病害和受损,重则导致草地枯黄死亡;以往我们时常使用化学药剂管控草地虫害问题,虽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却不可避免的对于土壤环境造成了破坏,而生物药剂防控草地虫害不仅防治效果突出,而且不会改变牧草本身的生长特性,更有助于维护草场空间本文主要对于生物药剂防控草地虫害对地上生物量产生的影响开展分析,希望能够借助生物药剂所具备的长效作用,保障草地的健康生长。
    • 叶静芸; 吴波; 贾晓红; 费兵强; 高君亮; 成龙; 庞营军; 姚斌; 孔德庸
    • 摘要: 以库姆塔格沙漠南部阿尔金山北麓山前戈壁区为研究区,借助无人机影像数据准确提取植被覆盖区;采用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3数据的估算结果对中空间分辨率Landsat-OLI数据的估算结果进行修正;选取红光反射率波段(RED)、近红外反射率波段(NIR)、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反射率波段作为遥感特征参数,采用逐步线性回归(SLR)、套索回归(LASSO)和岭回归(RR)模型分别对稀疏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WorldView-3数据可准确刻画极干旱区稀疏荒漠植被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估算精度高于Landsat-OLI数据。(2)采用非线性的多元回归模型SLR、LASSO和RR构建遥感特征参数与地面样方数据之间的回归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稳定性。RR模型的回归效果优于SLR模型和LASSO模型。(3)提取稀疏荒漠植被信息时,采用WorldView-3数据的植被生物量估算结果对Landsat-OLI数据的植被地上生物量估算结果进行修正,可以有效提高Landsat-OLI数据的提取精度。
    • 周蓉; 赵天忠; 吴发云
    • 摘要: 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的主要针叶纯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 8 OLI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通过提取半径为15 m圆形样地林分尺度下的遥感特征变量实现对地上生物量的估算。首先提取128块样地内的34个遥感特征,其次采用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分析遥感特征的贡献率,再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的2种训练算法、SVM支持向量机的3种核函数构建地上生物量模型,最后利用32个测试样本评价模型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L-M训练算法和贝叶斯正则化训练算法的R^(2)分别为0.6029、0.6721,RMSE分别为5.0969、4.2637,MAE分别为4.1669、3.2118;SVM支持向量机的线性核函数、RBF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的R^(2)分别为0.5858、0.5619、0.4877,RMSE分别为5.8594、5.6009、5.7637,MAE分别为4.24、3.89、4.176。以贝叶斯正则化训练算法构建地上生物量模型的估测精度最佳;BP神经网络算法比SVM向量机更适用于本研究;同一种机器学习算法不同的训练函数存在差异性。
    • 刘文; 莫兴国; 刘苏峡
    • 摘要: 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的估算有助于理论载畜量的确定。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和气候变量与AGB观测值构建函数关系,进行了青藏高原草地AGB的模拟,并基于岭回归分析了每个气候因子对AGB变化的影响强弱。结果表明,在训练期(测试期),ANNs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为0.92(0.88),RMSE为18.48(23.62)g·m^(-2)。草地类型从草丛到草甸再到草原,AGB依次减少。AGB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海拔3400~3800 m的区域AGB最高。ANNs与5个机理模型对比,发现ANNs模拟值偏低和偏高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和10%,主要原因是训练资料的均值与相应地区中机理模型模拟值的偏差所致。影响因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大气CO_(2)浓度、饱和水汽压差、前一年降雨量、平均风速和平均气温。
    • 郭晨睿; 杨敬坡; 李少伟; 牛犇; 马娇林; 武建双
    • 摘要: 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常见措施之一。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影响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功能演替。为评价围栏封育对高寒草原土壤矿质元素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于2010–2013年夏季对班戈县北拉镇和普保镇2块样地(围栏内外)进行植物和土壤采样,测定群落水平植物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以及表层土壤Ca、Cu、Fe、Mg、Mn和Zn含量。结果显示:1) 5~8年围栏封育只显著降低了北拉镇样地土壤Ca、Mg和Cu含量(P 0.05)。2)围栏封育只显著提高了普保镇样地地上生物量(P 0.05)。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仅土壤Mg含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 0.05)。综上所述,短期围栏封育对高寒草原土壤矿质元素和植物群落的恢复的影响有限。
    • 王琪; 郑佳华; 赵萌莉; 张军
    • 摘要: 为探讨增温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自然恢复草地上设置增温处理。增温一年后,在2021年8月测定增温处理下天然草地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并计算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天然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的物种数;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极显著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和C_(3)植物生物量(P<0.01),增温显著增加了天然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重度退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P<0.05);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增温增加了天然草地的群落多样性,降低了退化草地的群落多样性;增温增强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和不同功能群生物量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持续变暖的趋势下,退化草地的初期恢复将变得更加困难。
    • 黄屹杰; 张加龙; 胡耀鹏; 程滔
    • 摘要: 【目的】采用遥感数据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问题,研究估算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及其占比,对提高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遥感影像提取因子,结合高山松Pinus densata外业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梯度提升回归树、随机森林等3种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对样地尺度与3种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度量。【结果】①高山松单株生物量模型不确定性为16.43%,样地尺度的不确定性为7.07%;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残差不确定性为34.86%,参数不确定性为21.30%,与样地不确定性合成后总不确定性为41.45%;③非参数模型中,梯度提升回归树估测高山松地上生物量的总不确定性为23.12%,随机森林为19.42%。【结论】3种遥感估算模型中,非参数模型的不确定性明显低于参数模型。相较于样地尺度,遥感估算模型的不确定性对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的影响较大。
    • 罗大鹏; 农明川; 李会朋; 王俊峰; 欧光龙
    • 摘要: 以桉树人工林皆伐样地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记录样地内林木的空间位置坐标,并实测每株林木的木材、树皮、树枝、树叶的生物量,采用Ripley's K函数描述林木地上部分各维度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模式,通过全局和局部Moran's I描述其空间自相关特征,基于组内方差定量描述各维度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变化。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单木地上生物量变化具有尺度效应,即在不同的距离尺度下表现出不同的聚集或离散特征,除树叶生物量在18.5~21.5 m范围内呈现显著聚集分布外,其余均未表现出显著的聚集分布特征;桉树人工林地上各维度生物量的最佳距离带宽均为12.5 m,且各维度均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范围在0.0160~0.0289;各维度局部空间自相关变化趋势相对一致,各维度均有近15%的林木有显著空间自相关;随着距离尺度的增加,桉树人工林各维度生物量空间异质性均逐渐增大,且在距离大于5 m后逐渐平稳,所有生物量维度中树叶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大。因此,桉树人工林各维度单木生物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且各维度间差异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