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入侵植物

入侵植物

入侵植物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68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植物保护、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10096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生物安全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入侵植物的相关文献由1868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方浩、王宁、杨殿林等。

入侵植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2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0096 占比:99.44%

总计:110717篇

入侵植物—发文趋势图

入侵植物

-研究学者

  • 万方浩
  • 王宁
  • 杨殿林
  • 皇甫超河
  • 周兵
  • 朱慧
  • 马金双
  • 刘刚
  • 杜道林
  • 马丹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亚芬; 郑子洪; 陈旭波; 骆争荣
    • 摘要: 基于传统生态位理论的生物入侵机制假说认为外来种和土著种生态位的差异是决定入侵成功与否和危害程度的关键。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快速蔓延的恶性入侵种。为了了解藿香蓟与其他杂草在群落中的生态关系,探究造成藿香蓟成功入侵的可能机制及危害,在浙西南的丽水市开展了杂草群落调查,计算了藿香蓟和16种常见本地杂草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相关系数,并对主要物种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表明(1)藿香蓟与常见本地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度显著高于本地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这与藿香蓟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有关;(2)藿香蓟与常见本地杂草的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介于0.04—0.296之间,重叠度处于中下水平;(3)常见本地杂草对于藿香蓟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重叠值显著高于藿香蓟对于常见本地杂草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重叠值;(4)藿香蓟在CCA排序图上处于较中心的位置,说明其具有较高的中生性;不仅如此,外来杂草和本地杂草在排序图上充分混杂,说明外来种相对于本地种并无明显特化;(5)群落中大多数常见杂草间未出现显著种间负相关,仅7个种对显著正相关,大多数种对不相关。总的来说,丽水农村的杂草群落稳定较差,资源相对充足,种间生态位重叠较低,本地植物对于藿香蓟的竞争阻抗较小,加上藿香蓟本身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导致了藿香蓟在本地区广泛而严重的入侵。
    • 龚燕雄; 岩香甩; 陈国云; 田耀华
    • 摘要: 为深入了解云南山地橡胶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主要植胶区范围6个州(市)的胶园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及入侵性等。结果表明:云南山地胶园外来入侵植物有26科63属82种,其中菊科(18种)、蝶形花科(10种)、禾本科(6种)、苋科(5种)和茄科(5种)为优势科,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66%。生活型组成主要是草本植物,有57种,占总种数的69.51%;原产地来源最多的是美洲,有62种,占总种数的75.61%;从科、属分布区类型来看,全部表现为热带成分;引入途径为人为有意引入的有41种,占总种数的50.00%;入侵等级为恶意入侵种的17种,严重入侵种的24种,两者占总种数的一半。此外,在调查中,发现了4种新纪录归化植物,分别为蓝花毛蔓豆Calopogonium caeruleum(Benth.)Britton、荨麻叶假马鞭Stachytarpheta urticaefolia(Salisb.)Sims、白花假马鞭Stachytarpheta cayennensis(Rich.)Vahl和银花苋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其中,蓝花毛蔓豆为中国归化新纪录,其余3种为云南归化新纪录。总的来说,云南山地胶园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入侵形势较为严峻,对云南山地胶园中橡胶树的生长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应该从4个方向进行防控:(1)强化外来入侵植物防范宣传,提升公众风险识别意识;(2)开展云南山地橡胶园外来入侵植物的专题调查;(3)注重源头管控,特别是原产美洲的外来植物,加强边境口岸外来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4)制定主要危害物种防治措施与对策。
    • 晏碧玉; 余兰; 曲波; 马永胜; 徐树军; 陈惠婷; 邵美妮
    • 摘要: 外来物种的高竞争能力已被提及是促进其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研究不同条件下两栖蔊菜(R.amphibian)和欧亚蔊菜(R.sylvestris)形态可塑性及其生物量的变化,明确二者种间竞争在草坪生态系统中优势程度,为合理利用和防控入侵草坪根蘖植物提供依据,并丰富入侵生态学研究。采用模拟草坪中2种蔊菜属植物生态重叠区的方法,通过设置单种和混种的种内和种间竞争的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2种蔊菜的生理生态指标和生物量,分析其相对生长速率和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在单种处理条件下,两栖蔊菜与欧亚蔊菜的株高、生物量、叶片数、茎粗都显著高于混种条件下,且两栖蔊菜的株高、SPAD值、叶片数、茎粗显著高于欧亚蔊菜,根系活力与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混种条件下,两栖蔊菜的SPAD值、根系活力、生物量均显著低于欧亚蔊菜,株高与叶片数无显著性差异。两者竞争效应参数相对产量总和(RYT)小于1,欧亚蔊菜的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综上,两栖蔊菜与欧亚蔊菜间存在竞争关系,且在单、混种处理条件下,种内竞争显著大于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对2种入侵植物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两栖蔊菜的抑制作用更强。欧亚蔊菜的相对竞争能力强于两栖蔊菜,欧亚蔊菜可能是通过调节自身生理生化特征以适应种间竞争,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王钿; 付开赟;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张国良; 付卫东; 文俊;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王兰; 郭文超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方法】应用筛选的13条ISSR引物对8个豚草居群和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共240个样品进行分子标记。【结果】8个豚草居群128个样品,共扩增出304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68%;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7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788。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112个样品,共扩增出266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5.8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5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670。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较近。【结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在居群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有显著相关性,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 牛震; 张琦; 陈亚男; 王忠颖; 吕广超; 张志新; 田迅
    • 摘要: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一年生有毒草本植物,枯落期是其种子成熟和为翌年入侵提供物质基础的重要发育阶段之一,为探究枯落期黄花刺茄各构件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揭示其入侵形成机制,随机选取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草地、河滩和农田3个生境的黄花刺茄植株,计量其生物学特征和构件生物量分配。结果表明:各构件生物量与植株总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构件具有不同的异速生长规律,生境间具有较强的生态可塑性,随着植株质量的增加,植株用于生殖构件的营养分配比重也不断增加。生长季后期不断增加黄花刺茄的种子数量和质量是保证黄花刺茄种子翌年持续传播并不断入侵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 刘慧圆; 杨容; 蒋媛媛; 刘全儒
    • 摘要: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和标本考证,对入侵杂草牛膝菊属(Galinsoga Ruiz&Pavón)进行了分类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牛膝菊属植物包括牛膝菊(G.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quadriradiata Ruiz&Pavón)2种,入侵性均较强.2)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前者茎几无毛或仅在上部被少量短毛;边花的舌瓣小,全缘或2裂或3裂,冠毛无或明显短于花冠管.而后者茎被柔毛或密被长柔毛;边花舌瓣大,3裂,冠毛与花冠管近等长.3)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入侵,且二者分布区大部分重叠:牛膝菊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在西南、东北和华北东部地区;粗毛牛膝菊在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南部和东北南部地区均有分布,分布更为广泛.
    • 陈晓艳; 张文刚; 刘芮伶; 刘刚
    • 摘要: 外来入侵植物在高大山体中沿着海拔扩散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选择压力的改变,其繁殖力和种子扩散力可能会发生改变。为探究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在秦巴山区扩散过程中的繁殖力和种子传播力的变化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对比分析了其位于不同海拔梯度(505—1947 m)上的种群密度、盖度、单株种子产量和种子羽流载荷(MAR)等的差异,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粗毛牛膝菊种群繁殖特性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粗毛牛膝菊的种群盖度和密度随海拔升高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2)单个花序成熟种子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单株花序数、单株种子产量(数量和重量)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种子MAR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升高,即种子传播力呈显著下降趋势;(4)相较于荒地生境中的种群,农田中的粗毛牛膝菊种群盖度和单株种子重量更高,且MAR更小。研究结果说明随着海拔升高,粗毛牛膝菊繁殖力和种子传播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农田中的粗毛牛膝菊种群繁殖力和种子传播力均显著高于荒地中的种群,这暗示了秦巴山地在降低该物种的入侵扩散速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人为干扰可能会促进该种的入侵与扩散进程。
    • 张宁; 薛华杰; 王筱艺; 李薇; 徐飞; 杨轶; 何善勇; 印丽萍
    • 摘要: 入侵植物是生物入侵中数量最多的类群,给全世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植物入侵的预测研究是口岸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本文介绍了入侵植物筛选方法的概念,简述了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情况以及3种植物入侵的预测方法。综合来看,入侵植物筛选方法主要采用植物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作为评估指标来筛选外来植物,能快速可靠地将外来植物评判为严重入侵植物、非入侵植物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一般入侵植物,因此该方法能为我国口岸防范外来植物入侵的管理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入侵植物筛选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尚处起步阶段,通过本文的简述期望引起相关人员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为我国口岸入侵植物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潘铭心; 朱思睿; 张震
    • 摘要: 研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潜在适生区进行分析,初步推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起源以及可能的入侵大致路线.通过实地调查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相关数据获得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信息,结合Maxent生态位模型与生物气候因子变量,对该植物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目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区、河南省东南部、湖北省东部、湖南省以及沿海海岸线,随着时间推移2050年适生区面积与当前面积相比可增加128186.46 km^(2),2070年适生区面积与当前面积相比增加了105192.73 km^(2).该研究结果实现对该物种入侵动态的早期预警,为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阻止其传播扩散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徐怀秀; 马淼; 张栋栋; 朱蓉乐; 马燕; 沈黎娅
    • 摘要: 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已经开始入侵乌拉尔甘草田,研究其化感物质对乌拉尔甘草的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意大利苍耳入侵乌拉尔甘草田的能力及后果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故本试验采用培养皿法,分析了浓度分别为0、25、50、75、100 g·L^(-1)意大利苍耳的根、茎、叶和果实水浸提液处理下乌拉尔甘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差异。采用盆栽法分别模拟三种水平的意大利苍耳各部分器官的凋落物,以研究其对乌拉尔甘草的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大利苍耳的根、叶和果实水浸提液均对乌拉尔甘草的种子萌发存在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叶水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强,浓度为25、50、75、100 g·L^(-1)的叶水浸提液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其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19.51%、43.9%、56.1%和69.51%。意大利苍耳的叶和果实水浸提液均能够显著抑制乌拉尔甘草幼苗生长,在浓度为100g·L^(-1)的意大利苍耳叶和果实水浸提液处理下,乌拉尔甘草幼苗的茎长分别是对照组的34.91%和30.18%,其幼苗鲜重分别是对照组的13.33%和27.62%,根和茎水浸提液在高浓度时(75 g·L^(-1)和100 g·L^(-1))显著抑制乌拉尔甘草幼苗的生长。意大利苍耳各器官对乌拉尔甘草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均小于0。意大利苍耳各器官粉末对乌拉尔甘草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随着土壤中意大利苍耳根和茎的粉末含量的增加,乌拉尔甘草的SOD、POD和CAT活性逐渐增加,而随着土壤中意大利苍耳叶和果实粉末的含量增加,3种酶的活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证实,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对乌拉尔甘草具有很强的化感抑制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