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0篇、会议论文355篇、专利文献301928篇;相关期刊403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181种,包括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等;光催化活性的相关文献由48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金龙、余家国、王鹏等。

光催化活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0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35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301928 占比:99.51%

总计:303413篇

光催化活性—发文趋势图

光催化活性

-研究学者

  • 张金龙
  • 余家国
  • 王鹏
  • 陈启元
  • 李发堂
  • 郭莉
  • 刘国光
  • 刘瑞红
  • 蔡伟民
  • 赵修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贺倩; 温普红
    • 摘要: 目的通过水热法制备形貌规整、粒径均一、且具有光催化活性的MoO_(2)纳米粒子。方法通过水热处理(NH_(4))_(2)Mo_(4)O_(13)悬浊液制备单斜相MoO_(2)纳米粒子,用XRD,FE-SEM,Raman,EDX,XPS及UV-vis DR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测试,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制备MoO_(2)纳米粒子晶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在190°C下水热处理(NH_(4))_(2)Mo_(4)O_(13)悬浊液20 h,可制得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约50 nm的MoO_(2)纳米粒子。通过模拟阳光下分解水评估了制备的MoO_(2)纳米粒子作为光催化剂的光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其产生的光电流密度及产氢量分别为21.7μA/cm^(2)和161.9μmol/(h·g)。结论制备的MoO_(2)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可视光催化性能。
    • 朱丽; 夏杨雯; 何莉莉; 朱晓东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锐钛矿、金红石、板钛矿三相混晶TiO_(2),对其进行了Ag修饰改性。利用XRD、SEM、TEM、PL、DR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制备的TiO_(2)为锐钛矿/金红石/板钛矿三相混晶结构,Ag修饰后金红石含量增加,锐钛矿、板钛矿含量减小。Ag以单质Ag以及AgCl的形式存在,Ag@TiO_(2)异质结构更加有利于光生电荷的转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光照90 min后,银修饰TiO_(2)对盐酸四环素(TC)的降解率由纯TiO_(2)的78.5%提高到91.6%。
    • 刘红
    • 摘要: 采用简单易行且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合成法将p型半导体CuO纳米材料沉积在n型半导体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表面制备复合半导体催化剂样品,对样品进行XRD和SEM检测研究其晶体组成和微观形貌,观察不同反应时间状态下纳米CuO的形貌,推测其形成机理,同时通过紫外光照条件下样品对甲基橙(MO)溶液的降解来表征其光催化活性。研究发现,聚乙二醇(PEG, Mw=400)和T-ZnOw对纳米CuO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T-ZnOw表面沉积纳米CuO可有效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 景花; 纪丽丽; 周亚蕊; 郭健; 孙佳星; 陆诗尧
    • 摘要: 利用互花米草(SAF)叶提取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O纳米颗粒(Nano-Zn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表面形貌、活性基团、晶型结构和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了ZnO纳米颗粒对孔雀石绿(MG)的光催化降解活性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互花米草叶提取物绿色合成的ZnO纳米颗粒具有丰富的含氧活性基团、较小的粒径和良好的分散性;经计算Nano-ZnO带隙能为3.09 eV,表明其光吸收利用效率较高;可见光下Nano-ZnO对孔雀石绿(MG)的降解效率达到98.2%;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h^(+)和·O^(2-)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物种;Nano-Zn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是ZnO的2倍。该研究为互花米草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为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 田源源; 余荣菲; 王丹丹; 张玉涛; 张秋云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掺杂镍基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剂(Ni-BDC)复合催化剂,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降解物,对Cu/Ni-BDC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表征结果显示,Cu/Ni-BDC催化剂呈现多孔结构且具有较大的孔径尺寸及比表面积。在可见光的照射下,0.5g·L^(-1)的Cu/Ni-BDC催化剂投入量在150min内对100mL质量浓度为10mg·L^(-1))的MB溶液的降解率达84.8%,且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实验其光催化降解率仍保持在77%以上。
    • 宋智; 刘伯霞; 陈瑶瑶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尿素作为燃料一步合成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特殊异质结结构的钨酸铁/三氧化钨(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X射线粉末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不含其他任何杂质,仅出现了FeWO_(4)和WO_(3)两相的衍射峰。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由FeWO_(4)的菱形大颗粒和球形的WO_(3)小颗粒组成,二者以(111)(020)晶面耦合形成异质结。与WO_(3)相比,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光谱响应范围被拓展,且具有更高的光吸收系数,可响应可见光。对不同染料浓度、催化剂含量、pH和染料种类对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染料浓度、催化剂含量和pH分别为50 mg/L、1.5 g/L和7时,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在降解分散橙纺织染料时降解率达到97%。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在降解分散黑、分散蓝、分散黄和分散橙时具有选择性。通过光催化机理分析发现,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形成的特殊异质结结构可加速体系电荷载流子的转移和分离,进而使得FeWO_(4)/W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得到提高。
    • 石明凤; 顾江红; 卢森源; 徐中轩
    • 摘要: 本文以咪唑衍生物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法与钴离子制备出两个配位聚合物:{[Co(DTA)(1,4-DIB)(H_(2)O)]·H_(2)O}_(n)(1)和[Co(DTA)(1,3-BMIB)]_(n)(2)(1,4-DIB=1,4-二(1H-咪唑-1-基)苯;1,3-BMIB=1,3-二(4-甲基-1H-咪唑-1-基)苯;H_(2)DTA=2,5-二甲氧基对苯二甲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失重、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等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证实配合物1和2是通过二维结构堆积成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粉末衍射测试则显示两个配合物在水中有很好的稳定性。固体紫外-可见光谱显示两个配合物属半导体材料,对紫外-可见光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在光催化实验中,配合物1和2可加快亚甲基蓝的降解速度。
    • 张少壮; 马驰枭; 郭海洋; 佘剑辉; 张俊勇; 石彦波; 李国栋; 任小明; 谢景力
    • 摘要: 在Cu^(2+)存在条件下,利用N‑羟乙基‑3,3‑二甲基‑6‑硝基吲哚啉螺吡喃分别与乙二胺分子或1,3‑丙二胺分子(1,3‑diaminopropane,1,3‑DAP)发生原位反应,得到了席夫碱配体双‑((2‑(甲基亚胺甲基)‑4‑硝基苯酚))阴离子(L_(1))或2‑((3‑胺基丙基亚胺)‑甲基)‑4‑硝基苯酚阴离子(L_(2))的铜配合物[Cu(L_(1))](1)和[Cu(L_(2))(1,3‑DAP)]NO_(3)(2)。用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2种配合物进行了相关表征。在降解有机染料分子的过程中,观察到2种配合物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性能。
    • 谢君铨; 郑雅婷
    • 摘要: 以水稻秆为生物模板,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仿生TiO_(2),以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为目标,考察仿生TiO_(2)制备工艺优化策略及光催化活性。研究发现:当水稻秆粉末掺杂量为1.75 g,煅烧温度为500°C,煅烧时间为5 h,在太阳光下照射30 min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高达93%以上。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带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仿生TiO_(2)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1)仿生TiO_(2)复制了水稻秆多层片状立体结构,增大了比表面积,实现了N、P等元素的掺杂;2)仿生TiO_(2)形成了新的杂质能级,禁带宽度窄化了0.04 eV,光吸收边带发生红移,光催化性能进一步提升。
    • 杨玲; 赵婕; 王燕; 刘红消; 史振雨
    • 摘要: 以二水氯化铜(CuCl_(2)·2H_(2)O)、磷钼酸(H_(3)PMo_(12)O_(40))、2,6-二甲基-3,5-二(吡唑-3-基)吡啶(缩写为H_(2)X)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一个一维链状的Keggin型多酸的杂化化合物[Cu_(2)(H_(2)X)_(2)](HPMo_(12)O_(40))。借助X射线单晶衍射仪、热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法等测试手段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对该化合物的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有选择性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活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