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模板

生物模板

生物模板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16574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保山学院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信息隐藏暨多媒体信息安全学术大会、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等;生物模板的相关文献由60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志刚、王家强、陈丰等。

生物模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6574 占比:99.97%

总计:416712篇

生物模板—发文趋势图

生物模板

-研究学者

  • 陈志刚
  • 王家强
  • 陈丰
  • 钱君超
  • 刘成宝
  • 和佼
  • 高发明
  • 冯威
  • 王伟
  • 张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雪宁; 王焕新; 杨晓艳; 邢露; 黄怡翔; 孙雨安; 田宽
    • 摘要: 以荷花花粉为模板,利用简便、经济的湿化学法合成系列分级多孔金属氧化物中空微球(MnO_(2)、MnO_(3)、LaCoO_(3)),通过XRD、XPS、SEM、N_(2)吸附-脱附分析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荷花花粉模板法合成的MnO_(2)、MnO_(3)、LaCoO_(3)中空微球成功复制了花粉的分级多孔结构,其比表面积分别高达115.64、48.65、85.33 m^(2)/g,包含有尺寸在2~100 nm的多级孔径分布。该生物模板法为分级多孔金属氧化物中空微球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简单的合成思路。
    • 李英萍; 高培元; 王美敬; 雷月香; 陈阵; 马永平
    • 摘要: 以构树叶为生物模板和硅源,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w(TiO_(2))=0、2.6%、4.0%、5.5%、7.0%和8.6%)的TiO_(2)/SiO_(2)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SEM、XPS、TEM、BET、XRF、UV-Vis DR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_(2)/SiO_(2)复合材料主要由锐钛矿相TiO_(2)组成,形成了平均粒径为500 nm的纳米球.该材料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平均孔径为7.2 nm,比表面积为50.42 m^(2)/g.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来评价不同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及进行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w(TiO_(2))=0催化剂相比,改变TiO_(2)质量分数所制备的TiO_(2)/SiO_(2)材料均表现出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其中掺杂w(TiO_(2))=5.5%的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动力学研究表明,在不同催化材料存在下,紫外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均符合拟一级反应特征.在室温下紫外光照90 min,w(TiO_(2))=5.5%的催化材料对罗丹明B溶液几乎完全降解,表观速率常量k达到最大值0.0911 min^(-1),是w(TiO_(2))=0的21.69倍.
    • 李雯; 詹国武; 黄加乐; 李清彪
    • 摘要: CO_(2)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异常,通过CO_(2)催化加氢将CO_(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基础化学品或燃料是实现碳循环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碳中和”目标。本文报道了基于稻谷壳前体制备具有多层次、相互贯通的介孔及大孔结构的bio-SAPO-34分子筛,该结构有利于反应过程中反应中间体的传质。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分子筛前体液浓度、微孔导向剂种类及浓度、生物模板加入量等因素对bio-SAPO-34合成过程中维持生物模板分级结构的影响规律。将bio-SAPO-34与ZnZrOx固溶体氧化物组装构筑ZnZrO_(x)&bio-SAPO-34双功能催化剂用于催化CO_(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反应。在380°C、3MPa的反应条件下,双功能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为11.8%,低碳烯烃的选择性为66.4%(占烃类产物),且经过连续反应60h后未发现催化剂明显失活。
    • 郭云琪; 盛楠; 朱春宇; 饶中浩
    • 摘要: 石蜡是一种高储热密度的有机相变材料,但是热导率低和易泄漏的缺点限制其进一步发展。为提高石蜡的导热和防泄漏性能,本研究以天然纤维为模板制备了具有高导热性的纤维状氧化铝导热填料,通过真空浸渍混合法制备了氧化铝纤维/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形貌、热导率、相变循环稳定性、防泄漏性能以及热响应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近似线性增加。1200°C高温烧结形成的α型Al_(2)O_(3)比1000°C低温烧结γ型Al_(2)O_(3)具有更高的导热性能,且α型氧化铝纤维填充量达到45%(质量分数,余同)时,导热系数达到最高值为0.69 W/(m·K),是纯石蜡的2.9倍。通过对3种不同填充量Al_(2)O_(3)纤维进行100次的热循环测试,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焓值基本不变,说明了其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同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防泄漏性能以及热响应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0%和45%填料的α型Al_(2)O_(3)纤维均具有较好的防泄漏以及快速热响应能力。
    • 谢君铨; 郑雅婷
    • 摘要: 以水稻秆为生物模板,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仿生TiO_(2),以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为目标,考察仿生TiO_(2)制备工艺优化策略及光催化活性。研究发现:当水稻秆粉末掺杂量为1.75 g,煅烧温度为500°C,煅烧时间为5 h,在太阳光下照射30 min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高达93%以上。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带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仿生TiO_(2)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1)仿生TiO_(2)复制了水稻秆多层片状立体结构,增大了比表面积,实现了N、P等元素的掺杂;2)仿生TiO_(2)形成了新的杂质能级,禁带宽度窄化了0.04 eV,光吸收边带发生红移,光催化性能进一步提升。
    • 王博; 贺辛亥; 张婷; 孙萌萌
    • 摘要: 为探究模板法制备的仿生微观结构多孔Al_(2)O_(3)陶瓷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以桂花叶为生物模板,复制树叶特有的形貌结构。通过预处理、浸渍、干燥和焙烧等方法制备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仿生Al_(2)O_(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通过模板法制备得到的Al_(2)O_(3)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模型,分析桂花叶-Al_(2)O_(3)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Al_(2)O_(3)陶瓷具有桂花树叶微观多级孔分布形貌,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良好。
    • 马桂红; 张青; 耿忠; 于海宝
    • 摘要: 离子印迹材料是一种传统的选择性去除离子的材料,但吸附能力低、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实际应用。探索一种高吸附容量和低成本的新型材料来捕获污水中的Pb^(2+)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自然界中的荷花花粉为模板,通过水热、浸渍煅烧、光照还原和离子印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Pb^(2+)印迹Janus磁性微马达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非对称球形微马达对污水中Pb^(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吸附最大值可达67.12 mg/g。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此外,制备的样品具有良好的磁性,可进行方向控制和循环利用。本文为高效、高选择性去除污水中的Pb^(2+)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 宋苗苗; 郭梅婷; 蔡东仁; 詹国武; 王远鹏; 李清彪
    • 摘要: 利用稻谷壳提供唯一硅源并作为硬模板制备了多孔型层状硅酸盐材料,通过原位还原技术还原层状硅酸盐中的过渡金属离子制得过渡金属基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反应。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热重分析(TGA)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对稻谷壳模板和所制备的层状硅酸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稻谷壳提供唯一硅源,在水热条件下与单一或混合过渡金属离子成功制得了层状过渡金属硅酸盐材料,制得的层状硅酸盐材料保留了稻谷壳的多层次空间结构。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验证了稻谷壳中的微量碱性金属(K和Ca)能够自掺杂硅酸盐材料,促进其对CO_(2)的吸附。此外,所制备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均能有效催化CO_(2)加氢反应,其中层状硅酸镍的催化活性最高。采用原位红外表征技术探究了层状硅酸镍催化CO_(2)加氢的中间物种信息。结果表明,甲酸盐中间体(HCOO^(*))是生成CO和CH4产物的关键物种。
    • 程攀; 贺辛亥; 王博; 李彦璋; 魏宇博; 梁军浩; 孙萌萌
    • 摘要: 以海桐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树叶为生物模板,利用树叶特有的形貌结构,通过预处理、浸渍、干燥和焙烧手段制备出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Al_(2)O_(3),采用XRD、SEM、N 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C 16 H 18 ClN 3S·3H_(2)O)作为模拟污染物,探究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海桐树叶骨架布满Al_(2)O_(3),完美还原树叶内部和表面气孔结构,比表面积高达28.3 m^(2)/g,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29.4%,光催化反应速率为0.0202 min^(-1)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
    • 刘粤; 车庆丰; 易为; 王贤华; 陈应泉; 杨海平; 陈汉平
    • 摘要: 文章通过水热法结合使用淀粉模板剂和碱处理合成了3种微介孔ZSM-5分子筛,并以Ni为活性组分制备了一系列Ni/ZSM-5催化剂用于甲苯(生物质气化焦油模型化合物)水蒸气催化重整实验.采用N2吸附-脱附、NH3-TPD和XRD对分子筛和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催化剂酸性和孔结构对甲苯催化重整效果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介孔体积以及孔径分布与碳转化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ZSM-5分子筛具有较大的介孔体积,主要分布在2~4,4~8 nm和16~45 nm,其中2~4 nm的介孔体积与甲苯碳转化率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9);模板法合成的ZSM-5(ST)具有最大的2~4 nm介孔体积,相应的碳转化率接近100%;碱处理制得的ZSM-5(AT)的酸性增强,4~8 nm孔容大幅增加,但碳转化率仅有约70%;模板法改性可提升镍基催化剂的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