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仿生结构

仿生结构

仿生结构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523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776110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国高新区、农业机械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测试技术学组2016年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2013年带传动学术技术交流会等;仿生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373位作者贡献,包括马云海、佟金、常志勇等。

仿生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6110 占比:99.99%

总计:1776242篇

仿生结构—发文趋势图

仿生结构

-研究学者

  • 马云海
  • 佟金
  • 常志勇
  • 张东光
  • 陈东辉
  • 任露泉
  • 杨志贤
  • 毛春昱
  • 刘强
  • 孙霁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小彭; 王政浩; 王碧涵
    • 摘要: 受人体脊柱负重减振作用的生物学启发,设计了一种多层节状连接仿生隔振器。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隔振器静态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影响,由拉格朗日动力学公式建立了隔振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谐波平衡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隔振器位移传递率的影响,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求出数值解并与谐波平衡法的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研究结论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隔振器静态刚度具有明显非线性特性,通过设计参数的调节可使隔振器在工作范围内获得正刚度、零刚度或负刚度;满足正刚度条件时降低刚度比、增加初始角度可提高隔振器承载能力;改变隔振器设计参数如增加层数、减小初始角度、降低刚度比可显著降低隔振器位移传递率。研究结果对仿脊柱隔振器的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王涵
    • 摘要: 四足机器人对于复杂地形有良好适应性,比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有更强的探索能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四足机器人研究的各个阶段和不同方向,光学动作捕捉系统作为一种测量设备被广泛使用。简要介绍四足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并说明了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在各研究中的应用。
    • 黄文华
    • 摘要: 生物3D打印是采用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成分制作人工组织器官的新兴制造技术,已在多个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在器官再造领域也具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生物3D打印器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目前仍处在研发和探索阶段,存在较多瓶颈,尚还不能用于体内移植。本文主要就3D打印技术的医学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的特点,生物3D打印器官在仿生结构、功能重建、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及生物3D打印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生物3D打印技术在器官再造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器官重建、人工器官构建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以推动器官移植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 吕双; 丁翠; 刘雨薇; 杜佳佳; 其布日
    • 摘要: 大尺度空间在带给人们宽阔透亮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空间浪费,空间分隔方法可以对空间进行有效利用。研究将蜂巢作为仿生对象,结合其特点和空间结构,创建蜂巢式空间分隔构件。蜂巢式空间分隔构件既能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又能做到造型美观、材质环保,在人流密集时可以做到人员分流、隔离,提高结构安全性。适用于对高校图书馆、食堂等大尺度公共空间进行进一步改造,从而打造一个令人方便、舒适的环境。
    • 王森; 徐贺; 孔德义; 熊玉林
    • 摘要: 为检测水中运动目标的尾流特征,获取运动目标运动轨迹方向、几何尺寸等参数信息,通过模仿海豹使用胡须探测猎物的机理,提出了一种仿海豹胡须的尾流探测方法。首先,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与海豹胡须形态相似的胡须模型,并结合压阻元件等材料制作了可感知水中运动目标尾流的传感器阵列。其次,设计尾流检测实验方案,并对0.5、1.0、1.5 m/s的均匀来流及具有微小波动的非均匀流场情况进行仿真分析,获取不同流场情况下的尾流速度场分布,分析S;的升力系数及频谱分布,并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尾流漩涡脱落频率进行对比,验证实验方案的有效性。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该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对被测目标尾流特征的测量,并分析了仿海豹胡须夹角对尾流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来流情况下,胡须模型升力系数波动较明显,经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的主频与尾流漩涡脱落频率理论值一致性较好;在尾流区内传感器探测尾流信号的平均电压值是非尾流区的3倍以上,由此可准确识别出尾流区和非尾流区。在此基础上,对平均电压值衰减的梯度方向进行分析,实现了对被测目标运动轨迹方向的估算。该传感器阵列测得尾流信号的最大响应频率接近数值仿真的主频,通过对该响应频率进行反演,实现了对被测目标直径尺寸的估计;仿海豹胡须夹角的大小会影响传感器涡激振动的产生,增加扰动信号,但对运动轨迹方向的估算及被测目标尺寸的估计无明显影响。
    • 摘要: 2022年3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俞书宏院士团队在Matter上发表了一篇题为“Biomimetic discontinuous Bouligand structural design enables high-performance nanocomposites”的新研究。课题组将贝壳珍珠母中的非连续结构特性引入到纤维布利冈结构中,提出了非连续布利冈结构设计的概念,依托发展的可控组装离散纳米纤维的新方法,制备了具备高损伤容忍能力的仿生非连续纤维布利冈结构纳米复合材料,该工作对于未来研制高性能结构材料提供了启示。论文通讯作者是俞书宏、高怀岭;第一作者是陈思铭。
    • 周晨; 魏文新; 杨喜全
    • 摘要: 无论是草原上奔驰的猎豹,还是在悬崖峭壁上攀岩的野山羊都表现出了四足动物非凡的运动能力。相比于生活中日常使用的汽车、自行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四足动物不仅可以高效、敏捷地运动,还可以凭借自身四足的优势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它们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步态来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或而疾跑或而跳跃,将如此出色的运动能力复制应用到机器人身上。
    • 尹斌; 杜文鑫; 张颖; 高杏; 马畅; 郭明辉
    • 摘要: 钒酸铈(CeVO_(4))在水污染处理领域被广泛关注,然而比表面积小、分散性差、光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使用云杉模板,通过仿生合成法,制备出仿生木材结构的三维多孔钒酸铈光催化剂。通过降解模拟污染物伊红黄,讨论仿生木材结构钒酸铈的光催化性能。结合SEM/XRD/BET/XPS/DRS等表征分析,探究其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云杉模板合成的仿生木材结构钒酸铈具有类木材的多孔结构,比表面积是8.6910 m^(2)/g,平均晶粒尺寸为30.76 nm。相较于直接水热合成的钒酸铈,仿生木材结构钒酸铈的氧空位率提升了22%,其禁带宽度从2.96 eV减小到2.54 eV。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对伊红黄的降解率为90%,在酸性条件下降解率可达95%,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仿生木材结构钒酸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优异,独特的类木材结构提升了钒酸铈的光能利用率,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位点,有效地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进一步提升了钒酸铈的光催化性能。本研究将木材的多孔结构与钒酸铈良好的光催化特性相结合,实现了林木加工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
    • 王博; 贺辛亥; 张婷; 孙萌萌
    • 摘要: 为探究模板法制备的仿生微观结构多孔Al_(2)O_(3)陶瓷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以桂花叶为生物模板,复制树叶特有的形貌结构。通过预处理、浸渍、干燥和焙烧等方法制备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仿生Al_(2)O_(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通过模板法制备得到的Al_(2)O_(3)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模型,分析桂花叶-Al_(2)O_(3)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Al_(2)O_(3)陶瓷具有桂花树叶微观多级孔分布形貌,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良好。
    • 徐良; 刘一波; 阎磊; 徐强; 孙延龙
    • 摘要: “材料基因组计划”,采用高通量设计、制备和表征技术,将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相结合、高通量材料计算与多尺度模拟相结合,促使材料研究从传统的试错模式转向低成本、高效率、短周期的新模式,从而加快新材料的研发速度,实现研发成本和周期降低的目的。文章将仿生学与工业制造相结合,把生物非光滑表面的耐磨、减阻等特性引用到钻头的设计中,使钻头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通过对典型生物表面的耐磨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采用ANSYS软件对非光滑表面形态进行计算机模拟,建立仿生表面三维模型,计算钻头底唇面非光滑度的最优值为12.6%;根据模拟分析结果,制备?76.5mm仿生钻头并进行钻进实验,当非光滑度为13%时,仿生钻头平均寿命和钻进速度比普通钻头提高29.8%和21.3%,体现了仿生钻头高效耐磨的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