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墨相氮化碳

石墨相氮化碳

石墨相氮化碳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46692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第十二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等;石墨相氮化碳的相关文献由329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心晨、曾光明、汤琳等。

石墨相氮化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6692 占比:99.88%

总计:246987篇

石墨相氮化碳—发文趋势图

石墨相氮化碳

-研究学者

  • 王心晨
  • 曾光明
  • 汤琳
  • 胡绍争
  • 张新宇
  • 秦家千
  • 刘日平
  • 师进文
  • 王佳佳
  • 王继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鹏; 卫帅; 何昌春; 瞿翠玲; 周颖梅; 徐艳; 葛奉娟; 邢闯
    • 摘要: 以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红光催化降解为实例,将“上转换”现象的探究与现代分析技术的利用相结合,应用于综合性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本实验以三聚氰胺为原料,热解制备g-C_(3)N_(4)。以罗丹明B溶液模拟废水,在红光(660 nm)光源下考察g-C_(3)N_(4)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及具有的特殊的“上转换”性能。通过一系列先进的表征手段,探究该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开设该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获取催化材料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仪器分析及评价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 卫邦琪; 冉国侠; 宋启军; 王婵
    • 摘要: 采用调控块状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微观形貌来增加比表面积是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利用不同溶剂的导向作用将前驱体组装成超分子聚集体,并在熔融盐介质中煅烧,成功制备了锥形、花状、珊瑚状和多孔球形形貌的g-C_(3)N_(4)。通过红外光谱、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其结构,并进行光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块状g-C_(3)N_(4),多形貌g-C_(3)N_(4)均引入了氰基基团,并增大了比表面积,拓宽了可见光吸收范围。由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被抑制,多形貌g-C_(3)N_(4)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明显高于块状g-C_(3)N_(4),其中锥形g-C_(3)N_(4)的降解性能最好,经5次循环后,降解性能仍达到90%。
    • 钱慧锦; 赵卫峰; 李娇娇; 张改; 马爱洁; 周宏伟; 陈卫星
    • 摘要: 利用三聚氰胺(Melamine)和三聚氰酸(Cyanuric acid)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在DMSO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制备球形超分子组装体(MCA),然后将MCA与AgNO_(3)复合,再进一步高温煅烧制备Ag@g-C_(3)N_(4)异质耦合复合多孔微球(Ag-MCA-CN)。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 DRS)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PL)等对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MO)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照射下,考察了Ag-MCA-CN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MCA直接煅烧得到纯g-C_(3)N_(4)多孔微球(MCA-CN)相比,Ag-MCA-CN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大,禁带宽度减小,具有更强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性能,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率降低,光催化活性明显增强。Ag-MCA-CN比表面积可达到74.8 m^(2)/g,在可见光照射下25 min内对MO的降解率可达98%,降解速率常数k约为MCA-CN的2.9倍。
    • 班昌胜; 李军; 金央; 陈明; 左龙涛
    • 摘要: 通过混合煅烧二氰二胺水热法和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共沉淀法制备的超分子前驱体,制备了兼具多孔纳米片和中空纳米管形貌的g-C_(3)N_(4)/g-C_(3)N_(4)同质结(CN-H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等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N-HP-1/1在75 min内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率可达99.8%,伪一级动力学常数为4.02 h^(-1),是块体g-C_(3)N_(4)的5倍,同时单位比表面积的反应常数提升至单体的1.8倍。PL测试表明,合适比例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MCA-H、MCA-P)超分子制备的同质结,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较单体g-C_(3)N_(4)进一步降低。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光生空穴是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价带谱测试提出了Z型电子传输机制。
    • 艾兵; 何海南; 邓璇; 孙立新; 杨立喜; 李德刚
    • 摘要: 采用四水氯化锰、磷酸氢二铵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了Mn-P共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使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致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化学阻抗谱(EIS)、瞬态光电流响应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P共掺杂改变了氮化碳的光电性质。通过可见光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证明了Mn-P共掺杂可以有效改善氮化碳的光催化性能。Mn(2.0%)-P-CN对MB的降解率在120 min内达到62.2%,其速率常数为0.0083 min^(-1),是纯氮化碳的2.1倍。同时,探索了Mn-P共掺杂氮化碳的光催化反应机理和循环利用。
    • 林青; 刘苗苗; 吴禧航; 黎水平; 汪园园; 胡学敏; 王威; 张小娟
    • 摘要: 以三聚氰胺、甲醛、尿素等原料合成具有可塑性的三聚氰胺树脂,通过发泡法构建前驱体支架,并通过磁控溅射法在支架表面沉积金,550°C下热聚合后,成功制备得到负载Au的石墨相氮化碳(Au@g⁃C_(3)N_(4))支架,其比表面积可达1480 m^(2)·g^(-1)。负载6%Au后,Au@g⁃C_(3)N_(4)支架的紫外吸收光谱在550 nm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吸收带边红移至507 nm,禁带宽度缩小至2.45 eV,Au@g⁃C_(3)N_(4)支架荧光强度和阻抗显著降低,光电流从0.28μA·cm^(-2)提升至0.62μA·cm^(-2)。负载Au既拓宽了Au@g⁃C_(3)N_(4)支架可见光吸收性能,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光催化性能稳定,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降解率提高近1倍。此外,Au@g⁃C_(3)N_(4)支架强度适中,具有一定韧性,在光催化领域应用中便于回收和再利用。
    • 何杰; 王选东; 金尚彬; 刘兆清; 朱明山
    • 摘要: 利用太阳光驱动CO_(2)转化成为有价值的化工品是一种极具前景的降低大气中CO_(2)含量和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具有高效分离载流子能力的光催化剂.本文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简写为CN)和共价三嗪骨架(CTF)结合的非金属异质结构(CN/CTF)应用于CO_(2)的光催化还原反应中.材料的zeta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CN和CTF在超声自组装过程中通过静电作用力相结合,并进一步通过共价键作用增强其界面反应形成CN/CTF异质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衰变光谱等结果表明,CN/CTF异质结构具有较好的可见光吸收性质,同时具备高效分离光生载流子的能力,其电子转移速率达2.04×10^(8)s^(‒1),有助于提高光催化CO_(2)还原效率.CTF的引入可以极大提高CN的光催化活性,当CTF含量为2.5 wt%时CN/CTF异质结构还原CO_(2)生成CO的产率达到151.1μmol/(g·h),可稳定保持30 h,且反应过程中几乎没有CH_(4)的生成,CO生成选择性达99.9%.与单纯的CTF和CN相比,最优条件的CN/CTF异质结构在可见光照射下能更有效地分离载流子,且载流子复合率更低,其光催化CO_(2)还原成CO的产率分别为CTF和CN的25.5倍和2.5倍.与已报道的基于CN和CTF的光催化剂相比,CN/CTF异质结构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稳定性和还原CO_(2)选择性.莫特肖特基曲线测试等实验结果表明,CN的导带电位和价带电位分别为-1.20和1.73 V,而CTF的分别为-0.78和1.71 V,该能带结构使得CN和CTF形成Ⅰ型异质结,有利于进行CO_(2)/CO的还原反应(氧化还原电位为-0.52 V).在反应动力学上,CN/CTF异质结构光催化CO_(2)还原生成CO仅需两对H+/e−,提高了生成CO的选择性,同时助剂2,2’-联吡啶配合物的加入可加快电子传输效率,实现CO_(2)的吸附断键和光催化还原的动态循环.综上,本文有望为基于太阳光驱动的光催化还原CO_(2)研究领域提供新的高效非金属催化剂.
    • 向寒宾; 苟浇浇; 吴琳; 曾春梅
    • 摘要: 本研究以尿素为原料,采用热氧化剥离的方法制备g-C_(3)N_(4)纳米片,然后通过溶剂热和低温磷化两个过程原位制备了Co_(2)P/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等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及价态。结果表明,Co_(2)P纳米棒与g-C_(3)N_(4)纳米片组成的1D/2D组装结构的复合光催化剂被成功制备,且两者之间接触良好形成了紧密的异质结。光催化析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可见光(λ>420 nm)下,5%Co_(2)P/g-C_(3)N_(4)(质量分数,下同)复合光催化剂的产氢速率达1155μmol·h^(-1)·g^(-1),是母体g-C_(3)N_(4)的96.3倍,且在循环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通过UV-Vis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图表征发现,与母体g-C_(3)N_(4)紧密接触的Co_(2)P可以拓宽其光响应范围,还能显著促进界面电荷的迁移,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大幅提高g-C_(3)N_(4)的光催化析氢活性。
    • 杨文博; 吴潘; 何坚; 刘长军; 蒋炜
    • 摘要: 尿素热解可制备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热解条件显著影响其光催化性能。以工业级尿素为前驱体,考察了升温速率对产物g-C_(3)N_(4)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于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染料和光催化还原生产双氧水。结果表明,快速升温(15°C/min)所得g-C_(3)N_(4)(GCN-15)结晶度高、无定型结构少、带隙窄、光利用率高、共轭结构完整,利于光生电子传递,因此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其对罗丹明B(RhB)和亚甲基蓝(MB)光氧化降解速率分别是慢速升温(2°C/min)所得g-C_(3)N_(4)(GCN-2)的4倍和2倍,8 h光还原双氧水产量提高18.37%。
    • 赵卫峰; 郝宁; 张改; 钱慧锦; 马爱洁; 周宏伟; 陈卫星
    • 摘要: 以3,4,9,10-苝四甲酸二酐和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水溶性苝二酰亚胺衍生物N,N′-二(2-丁二酸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PASP)。采用水热法将PASP接枝在g-C_(3)N_(4)上,制备PASP改性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g-C_(3)N_(4)-PASP)。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固体荧光光谱等对g-C_(3)N_(4)-PASP的组成、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等进行表征,考察g-C_(3)N_(4)-PASP对水溶液中模型污染物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g-C_(3)N_(4)与PASP经水热反应,可通过酰胺键共价结合;相比纯g-C_(3)N_(4),g-C_(3)N_(4)-PASP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吸收带边红移至614 nm,同时PASP修饰可促进g-C_(3)N_(4)材料表面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进而有效提升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g-C_(3)N_(4)-PASP对MB的降解率60 min内可达99.4%,降解速率常数k约为g-C_(3)N_(4)的2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