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门湾

三门湾

三门湾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16673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浙江经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等;三门湾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欣、黄伟、刘镇盛等。

三门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16673 占比:99.94%

总计:516975篇

三门湾—发文趋势图

三门湾

-研究学者

  • 彭欣
  • 黄伟
  • 刘镇盛
  • 宋泽坤
  • 曾江宁
  • 李铁军
  • 潘建明
  • 郭远明
  • 印萍
  • 周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雅晴; 印萍; 高飞; 刘冬雁; 曹轲; 田元
    • 摘要: 浙江省三门湾地区潮滩互花米草扩散迅速,已成为潮滩主要植被类型,挤占滩涂生态空间,降低海湾纳潮量,引起滩涂淤长和水交换能力下降,互花米草入侵和扩散问题引起当地生态环境和海洋管理部门高度关注.本文利用Landsat和Sentinel-2系列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无人机摄影测量,对三门湾北部潮滩近20年来互花米草分布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三门湾北部潮滩互花米草快速扩张,面积由2000年的21畅8 km2增加到2017年高峰值为38畅6 km2,年扩展面积近1 km2,主要分布在宁海县的一市港、双盘涂、三山涂和象山县的蟹钳港等湾顶潮滩区.2017年后,部分互花米草生长的上部潮滩被改造为海水养殖池,总体上互花米草面积有所下降,到2020年4月份统计的互花米草面积为34畅9 km2,但潮滩下部米草扩增趋势仍然持续.扩增主要为沿潮沟两侧及先斑块后连续的特征.高程、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动力环境改变是互花米草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 马路阔; 陈全震; 程方平; 彭欣; 陈伟峰; 曾江宁; 史西志; 黄伟
    • 摘要: 为了解三门湾游泳动物资源状况,于2019年11月(秋季)和2020年4月(春季)采用底拖网调查方法研究了三门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生物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同时还使用了组平均聚类法分析和非线性多维标度分析以及冗余分析来研究该海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共鉴定出游泳动物83种,隶属于16目40科61属。春季调查中共出现4种优势种,秋季调查中共有7种优势种,两季共有优势种包括口虾蛄(Oratosquillaorarotia)、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季节分布上,秋季平均资源密度、优势种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春季。空间上,资源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湾内,物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则分布于湾外。春、秋季的群落结构有极显著差异(P<0.01)。RDA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三门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 邱科程; 张荣良; 晁敏; 程方平; 曾江宁; 彭欣; 冯志华; 陈全震; 徐旭丹; 黄伟
    • 摘要: 鱼卵和仔稚鱼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渔业资源的早期补充群体,其分布、群聚结构对评估渔业资源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时空变化规律,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进行春、夏两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组成及群聚结构变化等特征。结果发现:(1)两季共鉴定出鱼卵、仔稚鱼8目21科40种,其中定性样品鱼卵、仔稚鱼8目21科36种,定量样品鱼卵、仔稚鱼4目11科24种;鱼卵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鲷科未定种(Sparidae)、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鮻(Liza haematocheila)、舌鳎属(Cynoglossus spp.)、石首鱼科未定种(Sciaenidae)、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p.);仔稚鱼优势种为、孔虾虎鱼(Trypauchenvagina)、小公鱼属、细棘虾虎鱼属(Acentrogobiusspp.)、缟虾虎鱼属(Tridentigerspp.)。(2)三门湾湾内与湾外鱼卵、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湾内密度均高于湾外,反映出优势种鱼类在产卵季对于水文环境(如海流、温度)的空间响应。(3)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的群聚组成季节波动明显,主要由鱼类产卵的季节节律以及以洄游习性等差异形成。结果表明,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空间、季节差异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鱼卵、仔稚鱼资源从“年际”短时间尺度看已初步显现一定恢复态势。
    • 哈格
    • 摘要: 在历史上,三门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宋朝的时候,三门湾便作为浙江省重要的运输码头声名远播,它的名声一度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明清“海禁”后,三门湾的航运业备受冷落几近停滞,过去热闹的码头也渐渐被遗弃。到了清朝末期的1899年,意大利欲强租三门湾以用作海军基地,由于遭清朝朝野一致反对而未成,即“三门湾事件”。
    • 崔旺来; 李瑞发; 叶舟; 郑泉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后,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得到确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域空间资源立体开发利用重要性日益凸显。海域立体确权作为国家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象山县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拥有海域面积6618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988千米,占浙江省海岸线的1/7。
    • 光霞; 田元; 印萍; 杨士雄; 褚忠信; 曹珂; 高飞; 韩明星; 高斌; 张旭; 田雨晴
    • 摘要: 利用XRD方法分析了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和含量,结合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及长江和三门湾流域中小河流的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开展了三门湾沉积物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和绿泥石,蒙脱石含量最低。其中,伊利石高值区位于海湾中部,高岭石和绿泥石高值区分布在港汊附近,蒙脱石则在近岸呈斑块状分布。三门湾现代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入海物质,海湾周边短源山溪性河流带来的物质仅影响了河口近岸区。
    • 周阳; 叶钦; 施伟勇; 杨斌; 宋泽坤; 闫东号
    • 摘要: 为了研究浙江中部三门湾海域的波浪特征,本文基于AWAC波浪观测仪在该海域进行了连续1年的观测,对观测得到的波浪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同时研究分析了三门湾海域受台风影响时,波浪参数和波浪谱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波浪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三门湾海域常浪向和强浪向均为E向,地形是主导因素;显著波高绝大部分在0.8 m以下,期间的最大波高为2.71 m;该海域的波浪特征分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瑞利分布;台风"泰利"期间波能谱以双峰为主,外海涌浪和研究海域风区内的风浪形成混合浪,其中0.08 Hz左右的低频涌浪成分占比很大,而0.25 Hz左右的高频风浪成分占比较小.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沿海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建造以及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梁静香; 周永东; 王忠明; 徐开达; 张亚洲; 王好学
    • 摘要: 三门湾是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之一,沿岸海域环境污染和养殖业自身污染对浅海养殖业已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根据2015-2016年对三门湾海域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结合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对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海域水质除了无机氮、活性磷酸盐、pH和COD部分超标外,其他环境因子符合功能区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2)该海域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均达标,底质环境状况良好;(3)三门湾海域各季节富营养化指数大于1,表明该海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4)各个季节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远小于150,说明三门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危害范围.海水富营养化成因较为复杂,后续还需进行综合调查分析.
    • 梁静香; 周永东; 王忠明; 徐开达; 张亚洲; 王好学
    • 摘要: 三门湾是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之一,沿岸海域环境污染和养殖业自身污染对浅海养殖业已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根据2015-2016年对三门湾海域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结合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对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海域水质除了无机氮、活性磷酸盐、pH和COD部分超标外,其他环境因子符合功能区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2)该海域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均达标,底质环境状况良好;(3)三门湾海域各季节富营养化指数大于1,表明该海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4)各个季节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远小于150,说明三门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危害范围。海水富营养化成因较为复杂,后续还需进行综合调查分析。
    • 林明祥; 蔡廷禄; 王欣凯; 夏小明
    • 摘要: 本文收集了1913年以来的历史地形图、海图和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获取10期三门湾海岸线数据,进而对三门湾近百年来海岸线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岸线变化主要发生在内海湾,以港汊围堵、连岛并陆为主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海岸线向海推进的围填海面积总计231.42 km2.(2)海岸线总长度持续缩减,大陆岸线长度累计减少了161.99 km,海岛岸线长度累计减少了121.36 km;海岸线年平均变化强度介于-0.05% 至-1.85%,大陆在1971—1980年、海岛在2006—2010年期间变化强度最为剧烈.(3)持续截弯取直致使岸线局部曲折形态特征平直化,自然岸线保有量不断降低,海岸线人工化程度持续增加,大陆远高于海岛.(4)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政策引导是三门湾海岸线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