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温排水

温排水

温排水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485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43587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科学、应用海洋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七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等;温排水的相关文献由109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懿珺、朱利、刘永叶等。

温排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3587 占比:99.71%

总计:144002篇

温排水—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建秋; 曾俏俏; 苏跃涵; 李恒翔; 卢耀斌; 骆海萍; 刘广立
    • 摘要: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温度升高可能对下水库海域海水水温产生影响,文章对珠海市大万山岛拟建的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温排水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在设计水量12.3m^(3)/s的条件下,下水库排水8h后,不会对所在海域海流流场产生显著影响;当排放温度为30.2°C时,春季温排水影响的面积为1.76 km^(2),最大温升为1.35°C,最大温升面积为0.006 km^(2);夏季影响面积约1.58 km^(2),最大温升为0.7°C,最大温升面积为0.013 km^(2);秋季影响面积约为1.66 km^(2),最大温升为0.8°C,最大温升面积约为0.085 km^(2);冬季影响面积约为1.95 km^(2),最大温升为1.9°C,最大温升面积约为0.030 km^(2)。周边海域最大温升随着排水温度增加逐渐增加,但对应的最大温升面积变化较小。在排水温度为32.2°C时,夏季最高温升约0.9°C,冬季最高温升约2.3°C;排水温度为34.2°C,夏季最高温升约1.15°C,冬季最高温升约2.6°C。最大温升面积在0.019~0.027 km^(2)。排水流量从10.3m^(3)/s逐渐增加到20.3m^(3)/s,周边海域的最大温升值增加,但最大温升面积增幅较小,当排水流量达到20.3m^(3)/s时,最大温升值达到最大值2.25°C,最大温升面积为0.007 km^(2)。文章的研究结果为未来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周边海域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安明明; 张琪; 宋秦平
    • 摘要: 根据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压缩机平台海水利用工艺特点,以及渤海海域水文条件,针对温排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说明此类工程的温排水影响范围和程度,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的温排水影响减缓措施提供依据。
    • 马旺
    • 摘要: 根据前期模拟唐山京唐港电厂温排水影响范围,布设5个站位,分别于2020年5月、8月、11月进行调查取样工作。通过调查取样得出的水温、盐度、电导率、叶绿素a等水文分布特征和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等营养盐分布特征,结合影响范围内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采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电厂温排水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JTG-1受到硅酸盐影响较大,其余站位受到硝酸盐或盐度影响;8月份各站位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11月份则与盐度呈负相关。在优势种中,大洋角管藻受盐度影响较大,曲舟藻和新月菱形藻受硅酸盐和铵盐影响较大,微小原甲藻受硝酸盐影响较大。
    • 杨勇; 王加龙; 许伟; 乐波; 晁阳; 魏杰儒
    • 摘要: 海上温排水会导致所处水域水体温度升高,长期排入大量高温水体,势必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温排水扩散规律的影响范围对于防止海洋环境热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根据温排水的基本理论及热扩散特征,建立了温排水排放的三维数学模型,接着利用FLUENT软件对温排水排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温排水受纳水体的流速一定时,排水量越大,温排水的影响面积越大;受纳水体水流速越快,温排水影响面积越小;当排水量及受纳水体的流速改变时,各工况下高温升区域都集中在近区,且温升包络面积相差很小,随着温排水的混合扩散,远区的温升逐渐减小,此时对应的温升包络面积逐渐增加,且最大包络面积出现在温升1~2°C时。
    • 夏盈盈; 刘子铭; 崔宇升; 牟文婷; 吕海滨
    • 摘要: 以Landsat 8 TIRS卫星遥感数据源为基础,开展射阳港电厂温排水排放对附近海域温度场的影响分析。采用辐射传输方程算法对射阳港电厂周边海域的海表温度进行反演,将海面实测数据与海表温度反演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海表温度反演结果与海面实测数据相差0.06°C,有很好的一致性。基于海域温度反演结果,分别对电厂温排水的温度场分布、温升区范围、潮汐等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6月、7月、8月份的最高温升区间在2~2.5°C,其温升面积分别为3.18,0.23,0 km~2,最高温升温度未超过4°C,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最低温升区间(0~1°C)的温升面积分别为39.60,34.72,36.98 km~2;潮汐对温排水扩散有影响,大潮涨憩时刻温升区总面积较涨急时刻大。
    • 孙琰; 许源兴; 韩泽文; 李卓; 何露雪; 徐广珺; 刘大召
    • 摘要: 【目的】研究湛江湾水域在湾内电厂温排水及潮汐影响下的温升分布情况及热环境容量,为湛江湾的治理、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湛江湾内电厂实际排热布局,通过Delft3D建立能反映电厂温排水热力特性的三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特征时刻湛江湾的温升情况,绘制特征时刻的温升分布图,并利用试算法计算湛江湾近海海域热环境容量与剩余热环境容量。【结果与结论】湾内三处电厂排热口附近均有一定的热量积累,3.5°C的温升包络面积在大潮涨、落憩时分别为0.96 km^(2)、1.4 km^(2);在小潮涨、落憩时分别为4.1 km^(2)、3.6 km^(2)。潮动力对半封闭海湾湛江湾温升过程起主导作用。大潮时高温升面积小,低温升面积大,小潮时反之。在现有的排放布局下,五里山港海洋保护区在大潮涨潮时,出现温升超过限制标准情况。热环境容量:京信电厂>湛江电厂>湛江钢铁电厂,京信电厂附近海域剩余热环境容量最大(66.4%),可适当加以开发利用;湛江电厂附近海域热环境容量已经超标77.6%,需削减排放量或改进工艺。
    • 韩涛; 张阔; 王方; 石海岗
    • 摘要: 以海阳核电厂周边海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相似气象条件下Landsat8卫星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算法开展温度反演;基于海上测温数据对温度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分析了海阳核电厂周边海域温度分布特征,研究了核电运行后周边海域温度场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反演结果与海上测温数据具有强相关性,反演结果可靠;核电运行前,周边海域温度较均匀,无明显温度分异和温升现象;核电运行后,受温排水影响,周边海域呈现水温分异现象,温升分布特征与潮态密切相关;遥感技术能有效监测核电运行后周边海域温度变化情况,满足核电温排水监测需求。
    • 吴晗; 路超君; 滕柯延
    • 摘要: 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核电厂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进而提出预防的对策或降低影响的制度。核电厂环评实践中,评价要素非常广,不仅关注厂址特征、气象、水文等方面,也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体现在评价体系、评价因素及分析论证流程的规范方面。基于此背景,指出核电厂环评中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卷吸效应、温排水、余氯、季节等,分析提出核电厂环评实践中存在相关规定少、温升评价方法局限性等问题;提出核电厂环评需综合考虑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因素,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明确余氯、温排水排放标准,并提出利用遥感监测弥补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及适时开展后评价等建议。
    • 高宁; 韩瑞; 赵懿珺; 李延军; 汪海丰; 周若凡
    • 摘要: 减缓核电温排水热影响是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结合核电发展形势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展某核电排水工程改造优化研究,充分利用海域地形、潮流特点及明渠结构特征等,提出减缓温排水热影响的排水明渠优化原则及改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现状排水明渠相比,推荐排水方案的高温升影响区域不贴近滨海岸线,且影响面积减小了约64.1%,低温升区域分布满足生态环境要求,为生态友好型核电排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乔俐媛; 郝瑞霞
    • 摘要: 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对罗源湾某电厂三期工程3个取水和3个排水方案组合下大、小潮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半封闭水域不同取排水布置对温升分布和取水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半封闭水域,小潮与大潮相比,热量累积作用明显,全潮最大和平均温升面积较大,小潮为不利潮型;排水口越靠近湾口,越有利于热量输运,温升面积明显减小.靠近湾口的排水方案Ⅰ1°C平均温升面积为靠近湾顶的方案Ⅲ的36%左右,相同三期取水方案平均取水温升也相应降低约0.3°C,优势明显.但因距一、二期取水口较近,使一、二期瞬时最大取水温升较高,故增设导流堤进行方案优化.导流堤可使一、二期瞬时最大取水温升降低约0.6~0.7°C,平均温升降低约0.1~0.2°C,能有效减少热量的直接回归.对研究半封闭水域电厂取排水布置和温排水特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