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酸雨

酸雨

酸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大气科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7篇、会议论文275篇、专利文献319篇;相关期刊1123种,包括生态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74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酸雨的相关文献由593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青、黄方元、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等。

酸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7 占比:82.06%

会议论文>

论文:275 占比:8.31%

专利文献>

论文:319 占比:9.63%

总计:3311篇

酸雨—发文趋势图

酸雨

-研究学者

  • 周青
  • 黄方元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王凯
  • 黄晓华
  • 江洪
  • 王文兴
  • 郝吉明
  • 余树全
  • 伊力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徐丽霞; 向峰; 邱飞; 彭启洋; 万普娟; 马强; 徐博雯
    • 摘要: 为评价云南省酸雨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收集了2016—2020年云南省21个主要城市连续5 a的降水监测数据,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城市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与“十二五”末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5 a降水pH平均值均高于5.6,呈逐年上升趋势;酸雨发生频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总体上酸雨污染有明显改善。降水组分表明属硫酸硝酸混合型,阳离子、阴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全省降水pH最低值出现在个旧市,属于轻酸雨区;5 a来个旧市酸雨污染状况有明显好转,而紧临个旧市的蒙自市酸雨污染不明显,个旧市是云南省城市酸雨防治的重点。
    • 周燕; 吕惠飞; 高海力; 鲍跃群; 王金忠
    • 摘要: 土壤镉(Cd)污染和酸雨(AR)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酸雨对木本植物Cd污染修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Cd污染条件下桑Morus alba幼苗根系表型、活力和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 mg·kg^(-1))处理下,桑的根系表型指标和生物量积累下降,但是地上部分生长没有显著变化,高浓度Cd(50 mg·kg^(-1))处理下,这些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CK);轻度酸雨(pH4.5)处理对各指标影响不显著,但是重度酸雨(pH3.0)处理显著降低了这些指标以及根系Mg、Fe含量。酸雨和Cd交互作用显著,轻度酸雨使得低浓度Cd处理下的株高、根系表型、根系活力以及根系Mg、Fe含量显著低于相同Cd浓度的无酸处理(pH7.0),而根系Cd含量显著升高。说明桑对轻度酸雨和低浓度Cd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是酸雨会降低桑对Cd的耐受性,可能的原因是酸雨对桑生长不仅产生了直接伤害,而且导致桑根系吸收和积累了更多的Cd。
    • 苟姝贞; 余东; 杨冬; 邓仕槐; 向峻伯
    • 摘要: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pH值梯度(pH 2.0、pH 3.0、pH 4.0及pH 5.6)模拟酸雨,研究其对水杉SOD、POD及CA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喷洒6次模拟酸雨后,pH 2.0和pH 3.0处理下水杉叶片SOD酶活性比对照组水杉叶片SOD酶活性显著降低,pH 2.0和pH 3.0的模拟酸雨已影响水杉的抗氧化系统。②各处理下水杉叶片POD酶活性随着酸雨胁迫次数的增加总体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pH 4.0处理下的POD酶活性明显低于pH 5.6,且与未喷洒酸雨前趋势保持一致,表明pH大于4.0的酸雨不会影响到水杉叶片的POD酶系统,从而推断酸雨对水杉POD酶系统的伤害阈值为pH<4.0。③各处理下水杉叶片CAT酶活性随着酸雨胁迫次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H 4.0处理下与pH 5.6对照的CAT酶活性不具有显著差异,酸雨对水杉CAT酶活系统的伤害阈值为pH<4.0。
    • 杨凤; 刘安芳; 王云琦; 王玉杰; 裴承敏; 李信莉
    • 摘要: 近年来酸雨的酸性和频率越来越高,酸雨类型逐渐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及硝酸型转变。该研究以两年生马尾松、杉木、青冈和毛竹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月的盆栽实验对幼苗进行硫酸型(SAR)、硝酸型(NAR)和混合型(MAR)酸雨及其各自3个酸雨浓度(pH 2.5、pH 3.5、pH 4.5)的处理,并以pH 5.7的蒸馏水为对照组,对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树种株高变化量以及植物根际土壤pH值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进行测定,以探究植物幼苗对模拟酸雨的敏感性及抗性特征,为酸雨受灾区的植被建设和抗酸树种的培育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及类型酸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阻碍叶绿素的合成,即酸雨浓度越高,植物净光合速率越低,叶绿素含量越少。(2)低浓度酸雨能够促进植物株高的增长,但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植物株高增长量受到严重抑制,且马尾松和青冈的表现最为明显。(3)植物根际土壤在低浓度酸雨胁迫下能够有效释放出盐基离子中和酸根离子从而降低酸雨的毒害,但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盐基离子含量不断衰减,土壤pH值逐渐减小。(4)杉木、马尾松、毛竹、青冈的平均隶属度值在不同酸雨类型作用下的表现不尽相同,总体上杉木对硫酸型和混合型酸雨的抗性最强,而毛竹能耐受硝酸型及混合型酸雨,青冈相比其他3种树种对酸雨的抗性最弱。研究发现,马尾松对硝酸型酸雨最敏感,且受胁迫的pH阈值为2.5~3.5,但对硫酸型酸雨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杉木对3种类型酸雨的抗性较其他3种树种要强,毛竹抵抗硝酸型酸雨能力强于其他2种酸雨,而青冈对硝酸型酸雨的抵抗力强于其他2种酸雨且是抗酸能力最弱的树种,毛竹、杉木及青冈受酸雨胁迫的pH阈值为3.5~4.5;4种植物对酸雨的综合抵抗能力表现为杉木>毛竹>马尾松>青冈。
    • 张秀玲
    • 摘要: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且呈现出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高、污染严重化的特点。树木能够吸收空气环境中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碳,且具备修复土体、土壤的能力,能帮助森林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林业种植在生态环境改善中的作用,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 安晓楠; 王云琦; 李一凡
    • 摘要: 【目的】探讨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在酸雨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为优化缙云山森林管理,指导林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缙云山2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不同酸碱度:pH 4.50(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的酸雨模拟实验,结合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分析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并计算分解系数,定量分析模拟酸雨下2种典型林分的凋落物分解变化规律。【结果】①经过0.5 a的分解,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处理下针阔混交林质量残留率均高于常绿阔叶林,分别高4.60%、3.78%、4.22%和5.39%。其中,对照针阔混交林凋落物损失率达到半衰期与全衰期的时间为1.62、6.98 a,常绿阔叶林为1.29和5.56 a;不同酸碱度酸雨淋溶下针阔混交林凋落物损失率达50%和95%的时间分别为1.47~2.00和6.35~8.43 a,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23~1.50和5.33~6.48 a。②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各处理下针阔混交林的分解常数k值分别为0.43、0.47、0.40和0.35,常绿阔叶林则分别为0.54、0.56、0.51和0.46,k值随着处理pH的降低呈下降趋势。③研究区pH 4.00的模拟酸雨一定程度上对林内凋落物的分解有促进作用;pH 2.50和pH 3.25的模拟酸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同林下调落物的分解。【结论】重庆缙云山模拟不同酸碱度酸雨对2种典型林分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显著,常绿阔叶林分解速率总体高于针阔混交林,温度制约凋落物分解速率。
    • 韦嘉辉; 张媛媛; 陈晋; 梁婷
    • 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降水中的化学组分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并以沉降形式进入地表生态系统,进而使得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为了初步探究城市区人为活动对大气硫磷沉降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宝鸡市区2017年1月至12月间的降水样品,并对于水中硫、磷的浓度及其沉降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内,雨水中硫、磷浓度分别在0~14.09、0~0.13之间,其月平均浓度分别为2.59、0.27 mg/L;硫、磷季浓度分别表现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监测期内,大气硫、磷沉降总通量分别为7.472 kg/hm^(2)、0.029 kg/hm^(2),硫、磷季通量分别表现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大气硫、磷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主要与宝鸡市降雨的季节差异有关,降雨量大的季节对应大气硫、磷沉降量也相应较高。宝鸡市为工业城市,大气中的硫、磷沉降量相对较多,为了避免大气硫、磷沉降量的增加而影响生态环境,应该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 黄丽娟; 王东秀; 王金平
    • 摘要: 为了解昆明市主城区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变化,采集2019年1—12月期间昆明市主城区大气降水样品,分析pH、电导率、阴离子(SO_(4)2-、NO_(3)-、Cl-、F-)和阳离子(K^(+)、Na^(+)、Ca^(2+)、Mg^(2+)、NH_(4)^(+))。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主城区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7.6%。全年未监测到酸雨,降水pH值范围为6.93~7.70,年均值为7.28,其中中性降水占26.3%,碱性雨占73.7%。降水阴离子以SO_(4)^(2-)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53.7%,其次为NO_(3)-;降水阳离子以Ca^(2+)为主,占降水阳离子总量的65.4%,其次为钾离子。与2018年相比,大气降水pH值变化不明显,降水主要离子中SO_(4)^(2-)浓度降低,Ca^(2+)浓度显著升高,其余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
    • 袁秀琴; 彭嘉玉; 曾亮; 吴丹; 文其玲
    • 摘要: 选取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对象,识别了该区域2014—2019年降雨量、降雨pH、硝酸盐、硫酸盐、氮氧化物(NO_(x))以及硝酸盐湿沉降率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了降雨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污染来源,评估了硝酸盐湿沉降对环境营养盐输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巴南区年均降雨量为1073.92 mm,年际差异较小,年内差异明显;区域酸雨逐渐减少,2018年以后,酸雨消失;降雨致酸物质仍然以硫化物为主,硝酸盐和硫酸盐污染来源相同,主要由区域燃煤引起;研究区硝酸盐年湿沉降率均值为3589.74 kg/(km^(2)·a),属于高沉降区,需要引起重视。
    • 王晖; 郭霄; 马翔; 李明燕; 柳健; 李有; 孙迎坤; 郝青; 李伟; 刘庆超; 刘庆华; 王奎玲
    • 摘要: 以野生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NaiDong)]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温室控制试验,试验设置3个模拟酸雨酸度(pH5.6、pH4.0和pH3.0)以及3个模拟酸沉降添加频率(6 d一次为高添加频率、12 d一次为中添加频率、18 d一次为低添加频率),测定了耐冬山茶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叶形态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含量,以探究不同酸沉降条件下耐冬山茶幼苗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的降低,净光合速率及气孔限制值降低,比叶面积及细胞间隙CO_(2)浓度呈增加趋势。冠面积和比叶面积随着模拟酸雨添加频率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中添加频率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总叶绿素含量受到模拟酸雨pH和添加频率交互作用的影响,在高频添加处理下,总叶绿素含量随着模拟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耐冬山茶对短期模拟酸雨胁迫具有较强抗性与忍耐力,其总生物量未受模拟酸雨酸度、添加频率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