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作物、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7篇、会议论文149篇、专利文献11231篇;相关期刊1029种,包括干旱气象、气象与环境科学、气象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115种,包括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气象因素的相关文献由627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式功、等、霍寿喜等。

气象因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7 占比:15.06%

会议论文>

论文:149 占比:1.11%

专利文献>

论文:11231 占比:83.83%

总计:13397篇

气象因素—发文趋势图

气象因素

-研究学者

  • 王式功
  • 霍寿喜
  • 关鹏
  • 刘志刚
  • 周宝森
  • 张强
  • 李静
  • 王洪斌
  • 贺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莹; 郭伟泉; 向媛媛; 包凯; 高文龙
    • 摘要: 为探索甘肃省气象因素与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以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收集2004—2015年甘肃省月气象监测数据和布鲁氏菌病月发病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与布鲁氏菌病发生有关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显示:2004—2015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年发病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在纳入分析的气象因素中,平均气温与和降水量均与布鲁氏菌病发生率呈正相关,且P<0.05.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均对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存在正向作用.因此,随时监测气候变化,及早预警,对控制布鲁氏菌病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崔虎亮; 李仲昊; 曹如姬
    • 摘要: 空气负离子(NAI)浓度是衡量森林康养效益的重要指标。为了揭示NAI浓度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沁源太岳山区选取4个不同类型的森林康养村落为研究对象,并以沁源县城为对照,采用便携式空气负离子仪于2021年7月选择晴朗天气开展NAI浓度和气象因素的监测。结果显示:(1)湿地森林类型(王家湾村)的NAI浓度最高,其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下样点浓度值区间为250.0~1262 ions/cm^(3),均值达到829.1 ions/cm^(3);其次是低山森林类型(黑峪村),其落叶松林缘带样点NAI浓度区间为189~1100 ions/cm^(3),均值为601.3 ions/cm^(3);沁源县城的对照样点最低,其日晷广场绿地样点NAI浓度值区间为181.5~570.2 ions/cm^(3),均值为438.6 ions/cm^(3)。因此,NAI浓度分布特征大致为森林空间>水体空间>开阔空间。(2)不同森林康养村落的NAI浓度日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其中湿地森林类型(王家湾村)和低山森林类型(黑峪村)的NAI浓度日变化大致呈“U”型,即早晨700—800浓度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在1200—1500达到最低,但是在1700—1800又开始上升;亚高山草甸类型(花坡村)的NAI浓度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1100时段,然后逐渐下降,并在1200—1500时段达到最低值;低山草甸类型(五龙川村)则存在2个峰值,分别是900—1000时段和1500—1600时段。(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NAI浓度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正向影响,而PM;和PM;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
    • 王新长; 殷振宇
    • 摘要: 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空气污染治理一直是一个广受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5~2020年江西省各地级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与随机森林模型,深入分析江西省各地级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从整体角度来看,2015~2020年间江西省城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状态,且呈现出不断提高趋势。(2)从季节角度来看,各城市每年的AQI值呈现倒“山”形分布,各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明显,除O_(3)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大致呈现“冬秋高、夏秋低”的特点,其中萍乡市的变化最为突出。(3)从气象因子的角度看,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平均水气压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影响最大,其他气象因子对不同污染物浓度影响程度有明显差异。
    • 李郅瑾; 郝彦斌
    • 摘要: 使用2015~2017年我国29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O_(3)浓度和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日数据,对每个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然后Meta分析合并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结果表明:PM_(2.5)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除风速)呈相关、PM_(10)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呈相关,而O_(3)也与所有气象变量(除相对湿度)呈相关,但O_(3)与气象变量的相关方向和PM_(2.5)、PM_(10)相反。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2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得到较好程度的解释(R^(2)>0.5)。同时,对影响PM_(2.5)、PM_(10)和O_(3)的主要气象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合并。
    • 伍金娟; 苏向辉; 沙晓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广州市气象因素对孕妇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应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不同季节各气象因素对胎膜早破的影响。进行(0~5)d的滞后分析和多因素模型分析,计算各气象因素每增加1个单位,胎膜早破风险增加的比值比。结果在春季,气温日较差(DTR)在lag1 d对胎膜早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每增加1°C,胎膜早破风险增加4.4%(95%CI:1.2%~7.7%);风速在lag0 d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每增加1 m/s,胎膜早破风险增加14.0%(95%CI:0.6%~29.1%)。在夏季,DTR在lag4 d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每增加1°C,胎膜早破风险增加4.7%(95%CI:0.3%~9.3%);日均气温在lag0 d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最大,日均气温每增加1°C,胎膜早破的风险增加18.3%(95%CI:9.2%~28.1%)。秋季各气象因素的升高并不增加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在冬季,相对湿度在lag5 d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相对湿度每增加1%,胎膜早破风险增加1.8%(95%CI:0.7%~3.0%);日均气压在lag5 d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气压每增加1 hPa,胎膜早破风险增加3.2%(95%CI:0.7%~5.8%);日均风速在lag1 d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风速每增加1 m/s,胎膜早破风险增加10.5%(95%CI:0.3%~21.7%)。结论广州市春季DTR和风速、夏季的气温和DTR、冬季的湿度、气压和风速的增加会导致胎膜早破风险增加,值得关注。
    • 卢爽; 徐艳萍; 胡守明; 黄力华
    • 摘要: 为了实施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的精准防控,对2020年临沂市PM_(2.5)时空排放规律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_(2.5)月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11月-2月,日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上午8时-9时。受主导产业影响,1月PM_(2.5)污染高值分布在兰陵县西部、费县西北部和平邑县东部;12月高值主要分布在兰陵县、高新区和莒南县。秋冬季、湿度60%~90%、盛行西南风和西风时,易出现PM_(2.5)浓度高值。PM_(2.5)污染来源以临沂市排放和苏皖鲁豫区域近距离性污染传输为主。
    • 谭静; 黄晓玲; 黄平; 梁丽君
    • 摘要: 背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根据疫情报告,尚存在某些防治缺陷。目的分析广东省2015—2021年HFRS流行特征,探索气象因素对HFRS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分别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15—2021年广东省HFRS资料、人口信息和气象资料。HFRS资料包括病例报告地、病例现居住地、发病时间、死亡时间、年龄、性别和职业等,人口信息包括常住人口及性别比例,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压(AP)、平均相对湿度(ARH)、平均气温(AT)、最高气温(MaT)、最小相对湿度(MRH)、最低气温(MiT)、20时至后1 d 20时降水量(PR)和日照时数(SD);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分析HFRS流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广东省2015—2020年HFRS年均发病率为0.23/10万,呈波动下降趋势;户籍为广东省确诊病例数为1627例,病死率为0.18%;临床诊断病例与确诊病例的比例为1∶2.36(690/1627)。广州、东莞和深圳病例数共占63.24%(1029/1627);病例时间-空间聚集性特征表现为广州聚集(38.3%,其中广州占75.6%)和东莞聚集(61.7%,其中东莞占27.8%)。发病高峰在1月和3~5月;确诊病例男/女比例为3.11∶1,确诊病例变异系数(CV)男、女不同,为30%vs 41%。HFRS确诊病例发病年龄主要为25~50岁(62.75%);不同年份HFRS确诊病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HFRS确诊病例职业主要集中于待业、商业服务、工人和农民(70.68%);不同年份HFRS确诊病例职业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偏相关分析发现,HFRS月发病数与空气湿度(ARH、MRH;Lag4M)、日照时数和降水量(SD、PR;Lag2M)具有相关性(P<0.05);采用ARIMA(1,1,0)(R^(2)_(平稳)=0.710)对2021年上半年HFRS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拟合值与实测值的相符率为(61±18)%。结论广东省2015—2021年HFRS年均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湿度高和降水多可能升高下季度HFRS流行水平。针对广州和东莞聚集性HFRS流行地区,当前面临的HFRS防控工作是加强野外防护和提高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率。
    • 步巧利; 黄先香
    • 摘要: 基于2017-2020年佛山市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8个国家环境监测点的臭氧监测资料,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佛山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并定量化分析了佛山臭氧的关键气象指标,结果表明:(1)2017-2020年佛山市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日、月、季节和年变化特征,日变化呈单峰变化,06:00-08:00最低,峰值出现在午后14:00-16:00;9月臭氧平均质量浓度最高,12月臭氧质量浓度最低;后汛期臭氧质量浓度高于前汛期,汛期质量浓度高于非汛期;2017-2020年年均、汛期的质量浓度和超标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臭氧超标多出现在气温较高、风速偏小、相对湿度低、日照时数长、无降水或微弱降水的天气,当日均风速小于2 m/s、平均气温高于28°C、日照时数大于4 h时,有利于臭氧的生成。
    • 赵平; 蔡晓玲; 苏金凯; 李月英
    • 摘要: 农业虫害的发生流行是作物品种、有害生物和气象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气象因素是决定有害生物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最大。为减少农作物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通过研究气象因素与大田作物常发性虫害——棉铃虫成虫量的相关性,构建系统模型,通过不断深化棉铃虫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报研究,提高农业气象综合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和药物防治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对农作物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 邱丹; 王彦明; 俞新莲
    • 摘要: 利用2016-2018年厦门的日流感样病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厦门流感样病例高峰期在春季,次高峰在秋季和初冬,流感样病例数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存在相关性和滞后性。当前一天气温日较差在2°C以下和8°C以上、平均气温在16~26°C之间、前五天平均风速在0~1m/s之间时,流感样病例数较高。较强等级以上的冷空气过程会使流感样病例数发生明显增长,强冷空气过程的流感样病例数周环比增长率可达41.6%。综上所述,厦门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存在相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