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燃烧机理

燃烧机理

燃烧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85804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黑龙江科技信息、洁净煤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70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第十四次聚氨酯泡沫塑料科研、生产、技术交流会等;燃烧机理的相关文献由74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象远、谈宁馨、赵凤起等。

燃烧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85804 占比:99.71%

总计:86056篇

燃烧机理—发文趋势图

燃烧机理

-研究学者

  • 李象远
  • 谈宁馨
  • 赵凤起
  • 姚春德
  • 宋洪昌
  • 张福明
  • 毛庆武
  • 王瑛
  • 程树森
  • 胡祖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振子; 周国有; 薛留义; 周方亮; 王娟娟
    • 摘要: 针对氧化装置内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研究内容不全面,研究技术仅局限于实验室理想工况,没有考虑实际工况下多孔介质内低浓度瓦斯的燃烧特性,因此本研究基于工程背景,对多孔介质内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探讨,重点分析水汽含量、燃烧器尺度对多孔介质内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汽含量和不同燃烧其尺度对多孔介质内浓度瓦斯燃烧特性均有影响,随水汽含量的增加,燃烧器内整体温度、轴向速度、NO摩尔分数沿轴向分别及排放量逐渐降低,CO排放量逐渐增加;随燃烧器直径增大,燃烧器NO排放量逐渐减少,CO排放量逐渐增加;随燃烧器长度增加,燃烧器出口处温度、NO和CO排放量均逐渐减小。
    • 陈洁; 韩彤; 柏梦圆; 张龙; 杨仲禹; 韩晓琪; 王雨欣; 段二红
    • 摘要: 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精馏有机釜残属于危废(废物类别:HW02),为加快实现其清洁回收和安全转化,文中基于制药危废的燃烧特性,运用热分析动力学计算分析了精馏釜残可能的燃烧机理。反应活化能E可为高温处置釜残所需热量提供依据,指前因子A可预测反应发生趋势,最概然机理函数G(α)可推测燃烧机理。此研究将精馏釜残的燃烧过程分为挥发、碳化、汽化3个温度区域,分别遵循Jander方程(2D,D 3),Mample Power规则(M 2,M 3/2)和反Jander方程(3D)的机理函数,E值范围在149.4—498.6 kJ/mol之间,lg A为9.3—18.2 min-1。此外,在过程中检测到如C 3 O(NH)2(NH 2)2,CO(NH 2)2,NClO等大分子物质,这表明不完全燃烧可能排放污染气体,为国内头孢菌素污染物的治理及清洁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 刘浪; 曾靖淞; 焦庆瑞; 杨剑; 任山; 唐石云; 刘润学; 蒲玉宝
    • 摘要: 使用非等温热分析方法研究了生物质(麦秆)和烟煤混合燃烧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的添加可以降低混合样品的燃烧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且混合样品燃烧反应性能随着生物质混合比例的增加而提升;生物质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煤和生物质混合燃烧协同作用最明显。使用Coats-Redfern(CR)、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动力学模型对混合样品燃烧活化能进行计算,其值在挥发分燃烧阶段随着生物质混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焦炭燃烧阶段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对FWO和KAS动力学模型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FWO和KAS模型在描述混合样品燃烧动力学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适宜机理函数的CR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混合样品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对燃烧机理的分析也印证了动力学的分析结果。
    • 王金云; 林文水; 颜志宇
    • 摘要: 针对高金属含量纳米铝基燃料推进剂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非均匀燃烧、爆燃甚至爆炸等问题,基于理论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纳米铝基金属燃料推进剂燃烧过程及燃烧机理,采用推进剂制备与燃烧实验及数值仿真计算的方法进一步验证颗粒尺寸、形貌对推进剂燃烧稳定性的显著影响。在保压时间45 min,最大荷重67 kN,最大压强213.6 MPa制备条件下,对两种不同产地型号的纳米铝粉原料进行燃烧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颗粒,在尺寸规格、实验环境相同条件下,金属推进剂稳态燃烧时反映燃烧性能的Nusselt数、Sherwood数、蒸发速率、燃烧速率和燃烧时间、比燃速等参数差异明显,在纵横比为10时,扁椭球颗粒的最大燃速1.3×10^(-13) kg/s,而长椭球颗粒燃速大约高达3.0×10^(-13) kg/s,约为扁椭球颗粒燃速的2.3倍,甚至出现爆燃现象,颗粒粒径、形貌(椭球形颗粒)分布的均一性是影响推进剂爆燃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可为纳米铝基金属燃料推进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王志成; 马建业; 张玥; 唐诗洋; 杨光; 丁会敏
    • 摘要: 基于化学燃烧反应动力学,选取适用于燃料和氧气分别燃烧的扩散火焰-非预混模型,对卧式锅炉炉膛内不同掺水比例下的甲醇燃烧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探究掺水比例为0%、5%、10%时,炉膛内部的温度和燃料的消耗规律。研究表明,燃料在不同掺水比例时会对炉膛内的温度分布产生不同影响,随着掺水比例的增加,炉膛尾部的温度有所降低;水分增加过多也会影响炉膛内燃烧稳定性。经对比研究,当掺水比例为5%时,炉膛内燃烧效果最好,炉膛的燃烧稳定性最高。在此掺水比例下,较低的炉膛尾部温度可有效降低污染物NOx的排放。
    • 胡波; 李德江; 韩嘉璇; 曾小勤; 丁文江
    • 摘要: 本文先从固体材料的点燃理论、燃烧扩展模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镁合金点燃及燃烧机理,然后对镁合金点燃和燃烧特性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详细分析了环境气氛、测试方法、样品尺寸、材料热惯性、氧化膜以及合金元素等对镁合金点燃及燃烧特性的影响,旨在系统地理解镁合金的点燃及燃烧行为,为推动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 杨耀; 王勤芳; 王智峰; 侯凯军; 刘涛; 陈鹏
    • 摘要: 本文对国内外催化裂化富氧燃烧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对催化裂化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催化裂化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在实际工业应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催化裂化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的关键在于降低成本,今后需要在待生催化剂富氧燃烧的反应机理、燃烧特性、富氧再生工艺、烟气循环系统、低成本制氧技术及全厂系统耦合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 韩义; 王研凯; 于英利; 蔡斌; 李迎春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消纳水平,提高电网低谷运行的可靠性,开展了燃煤机组最小出力运行方式的核定研究.基于电站锅炉切圆燃烧机理与运行调整技术,并兼顾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等指标,进行了最小出力稳定性评价方法探讨,并在示范机组完成了25% 额定负荷的稳燃能力评价,以供同类进行借鉴.
    • 蒋大均; 雷电; 冯茂荣; 宋剑; 何木光; 陈明华; 刘正祥
    • 摘要: 在烧结点火后适当时机与位置在料面喷洒蒸汽(或水汽混合物),对烧结过程起到强化作用。机理分析认为,喷入蒸汽在燃烧带,C与H_(2)O反应生成了H_(2)、CO或CO_(2)。CO少部分还原铁矿石,大部分与上部空气下传的O2发生燃烧反应,生成CO_(2)更彻底,提高了废气中CO_(2)/(CO+CO_(2))的比值,即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蒸汽在燃烧带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后,实际上发生了元素转移,蒸汽中的O元素转移到CO_(2)中,CO_(2)中的O不是全部来源于上部空气的O2,部分来自H_(2)O,上部空气中的O2更多地用于燃烧反应,燃烧速度加快。H_(2)O与C反应生成的H_(2)与CO都是强还原剂,它们对铁矿石进行还原反应,生成FeO甚至金属铁。烧结矿的FeO含量将增加,可节约混合料配炭。化学反应生成的气态H_(2)O与喷入的H_(2)O蒸汽都具有加快传热传质作用而强化烧结。工业试验表明,在烧结机点火后适当时机开始喷吹蒸汽,平均蒸汽用量3.84 kg/t,烧结增产率达到1.64,固体燃料降低了1.67 kgce/t,节能率达到4.21,返矿率降低了0.26,转鼓指数上升了0.12;增加蒸汽喷吹量后,废气中O2含量减少,CO_(2)含量增加,CO含量减少,燃烧比[CO/(CO+CO_(2))]降低,燃料利用率[CO_(2)/(CO+CO_(2))]提高。
    • 蒋大均; 雷电; 冯茂荣; 宋剑; 何木光; 陈明华; 刘正祥
    • 摘要: 在烧结点火后适当时机与位置在料面喷洒蒸汽(或水汽混合物),对烧结过程起到强化作用.机理分析认为,喷入蒸汽在燃烧带,C与H2 O反应生成了H2、CO或CO2.CO少部分还原铁矿石,大部分与上部空气下传的O2发生燃烧反应,生成CO2更彻底,提高了废气中CO2/(CO+CO2)的比值,即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蒸汽在燃烧带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后,实际上发生了元素转移,蒸汽中的O元素转移到CO2中,CO2中的O不是全部来源于上部空气的O2,部分来自H2 O,上部空气中的O2更多地用于燃烧反应,燃烧速度加快.H2 O与C反应生成的H2与CO都是强还原剂,它们对铁矿石进行还原反应,生成FeO甚至金属铁.烧结矿的FeO含量将增加,可节约混合料配炭.化学反应生成的气态H2 O与喷入的H2 O蒸汽都具有加快传热传质作用而强化烧结.工业试验表明,在烧结机点火后适当时机开始喷吹蒸汽,平均蒸汽用量3.84 kg/t,烧结增产率达到1.64%,固体燃料降低了1.67 kgce/t,节能率达到4.21%,返矿率降低了0.26%,转鼓指数上升了0.12%;增加蒸汽喷吹量后,废气中O2含量减少,CO2含量增加,CO含量减少,燃烧比[CO/(CO+CO2)]降低,燃料利用率[CO2/(CO+CO2)]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