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指前因子

指前因子

指前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5691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全国功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及应用技术交流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指前因子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军成、薛永强、赵声萍等。

指前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691 占比:99.75%

总计:35781篇

指前因子—发文趋势图

指前因子

-研究学者

  • 蒋军成
  • 薛永强
  • 赵声萍
  • 倪培远
  • 刘守信
  • 吕国志
  • 吴许建
  • 张学梅
  • 张建军
  • 张辛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国锋; 黄兴利; 闫振国
    • 摘要: 现有氧化煤自燃特性研究大多以较低氧化温度和空气条件下制取的煤样为研究对象,缺乏对预氧化煤氧化过程中动力学特性的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利用C80微量热仪以不同氧化温度(100,200,300°C)和氧气体积分数(21%,15%,5%)条件下制取的预氧化煤为对象,研究了其低温氧化反应的放热和动力学特性,并探讨了氧化温度和氧气浓度对预氧化煤低温氧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预氧化煤低温氧化放热特性分析结果:(1)预氧化煤低温氧化进程滞后于原煤样,且滞后程度随氧化温度和氧气浓度升高而增大。(2)预氧化煤低温氧化反应的放热量低于原煤样,且放热量随氧化温度和氧气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当氧化温度为100°C时,不同氧气浓度预氧化煤的t1(热流>0时对应的温度)、t2(热流增长率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及低温氧化过程的反应热基本相等。(3)随着氧化温度升高,氧气浓度对t1、t2及低温氧化过程的反应热的影响才逐渐明显。表明氧气浓度对预氧化煤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在较高的氧化温度下才体现。但是,太高的氧化温度导致预氧化煤低温氧化反应进程严重滞后且反应放热量<0。预氧化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1)预氧化煤低温氧化反应加速氧化阶段的活化能高于原煤样,快速氧化阶段的活化能低于原煤样。表明预氧化煤氧化反应进入加速氧化阶段的门槛提高,却更容易进入快速氧化阶段。(2)从指前因子数据可看出,预氧化煤低温氧化反应相较于原煤样更为迅速。(3)预氧化煤低温氧化过程的活化能没有随氧化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加速氧化阶段活化能随氧化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氧气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快速氧化阶段,当氧化温度为100°C,活化能随氧气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氧化温度为200°C时则相反。
    • 马晓阳; 杨兴亮; 吴允铭; 陈君华; 黎家强
    • 摘要: 以羟基丙烯酸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固化剂构成的丙烯酸聚氨酯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乙酸、丙酸、异辛酸和新癸酸的加入对体系凝胶时间的影响,并采用Flory凝胶化理论结合Arrhenius方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少量有机酸即可大幅缩短丙烯酸聚氨酯体系的凝胶时间,当有机酸用量继续增大时,凝胶时间变化曲线趋于平缓。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有机酸的加入对丙烯酸聚氨酯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明显降低指前因子。对乙酸与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对丙烯酸聚氨酯体系的协同催化作用的研究表明,在该体系中,有机酸与T12存在拮抗作用。
    • 杨晓红; 薛希仕; 张露露; 常军
    • 摘要: 以电解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渣为原料,以盐酸为浸取剂,对电解锰渣中的钙进行浸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浓度为3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为6 mL/g、反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钙的浸取率为94.2%.酸浸过程的动力学分析表明,锰渣中钙的酸浸反应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受化学反应控制,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43.96 kJ/mol,反应级数为0.8725.
    • 张学梅; 李东; 马青华; 郝静远
    • 摘要: 为了对长焰煤低温干馏过程挥发动力学进行研究,在不同热解时间和温度进行取样分析,计算恒速升温热解和恒温热解过程的挥发率、失重率、脱硫率和脱水率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恒速升温热解挥发率平均动力学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分别为23.833 kJ/mol和7.14 min-1,都小于相应恒速升温热解失重率、脱硫率和脱水率的动力学参数;恒温热解挥发率的动力学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的自然对数lnA分别为200.37 kJ/mol和26.616,都大于相应恒温热解失重率和脱硫率的动力学参数.
    • 张学梅; 李东; 马青华; 郝静远
    • 摘要: 按照温度时间取样路线图,采用HYLZ-2型铝甑低温干馏炉热解东胜长焰煤,分析了热解方式、温度和时间对脱硫的影响,研究了恒速升温阶段和恒温阶段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以5°C/min恒速从20°C升至245°C,有20%的硫从固态煤中析出;热解终温在460~510°C恒温320 min后,仍有60%~64%的硫留在固态煤焦中;恒速升温阶段的平均脱硫率活化能和平均脱硫率指前因子分别为30.23 kJ/mol和35.51;恒温阶段的脱硫率活化能E和脱硫率指前因子自然对数lnA值分别为196.72 kJ/mol和25.689.
    • 周园芳; 欧阳少波; 熊道陵; 张彩霞; 薛茹萍; 王君
    • 摘要: 安全处理油茶壳并将其转化为生物燃料回收能源,对于实现油茶壳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油茶壳与低阶煤共热解特性以及共热解过程存在协同效应,利用热重分析法对油茶壳热解过程中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相关研究,并采用热重分析实验考察不同升温速率(5°C/min、10°C/min、15°C/min和20°C/min)下油茶壳的热失重特性曲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失重曲线向高温方向偏移,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失重速率曲线上失重峰峰值温度也明显存在向高温偏移现象.利用Friedman(FM)、Ozawa-Flynn-Wall(OFW)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该3种等转化率法模型对热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进行计算.3种模型计算所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变化趋势相同,均随转化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利用OFW模型对热力学函数进行计算,结果发现,随转化率的增加,指前因子(A)、焓变(ΔH)和熵变(ΔS)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在等转化率的情况下ΔH和ΔS随升温速率的加快稍有降低;吉布斯自由能(ΔG)的变化随转化率的增加并不明显且稍有降低,但在相同转化率时,ΔG与升温速率呈正相关性.
    • 翟小伟; 成倬; 徐启飞; 余林; 尚博; 宋波波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粒径对煤自燃表观活化能的影响,对青龙煤矿三个煤层的不同粒径煤样进行程序升温试验,分析其耗氧速率、CO和C2 H4产生规律,得到不同煤样的临界温度点和干裂温度点,并据此将煤低温氧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建立的基于耗氧速率的阿伦尼乌斯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煤样不同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处于相同变化阶段的煤样表观活化能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对相同粒径煤样而言,若S1阶段的指前因子变化较小,其表观活化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若S1阶段的指前因子变化较大,则其S1阶段表观活化能大于S2阶段.5~7mm粒径作为临界粒径,其S1、S2阶段表观活化能相较大于其他粒径.混合粒径煤样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较小.对比各组煤样的表观活化能可知,在相同的情况下,18#煤层发生自燃的难度相对较大,16#煤层次之,17#煤层难度相对较小.
    • 赵百顺; 汪传生
    • 摘要: 在不涉及动力学模型假设的条件下,通过整合多动力学研究方法完成白炭黑胎面胶复杂热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得到热解动力学反应机制并准确得出热解动力学三因子(机理函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 表明:白炭黑胎面胶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子反应Ⅰ和Ⅱ两个阶段,子反应Ⅰ的机理函数为f(α) =0.247 3α-3.0437,活化能为155.26 kJ ·mol-1,指前因子为1.288×1012 min-1;子反应Ⅱ的机理函数为f(α) =0.414 2(1-α)[-ln(1-α)]-1.4143,活化能为315.40kJ·mol-1,指前因子为3.099×1024 min-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