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驱

火驱

火驱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61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国文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专利文献42359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新疆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火驱的相关文献由1308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春宝、王德伟、贾财华等。

火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42359 占比:99.47%

总计:42586篇

火驱—发文趋势图

火驱

-研究学者

  • 马春宝
  • 王德伟
  • 贾财华
  • 罗恩勇
  • 陈鹏
  • 高玉军
  • 许佳赛
  • 于晓聪
  • 桑雨
  • 田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明龙; 李玉英; 周贤; 郝紫嫣; 汤继华
    • 摘要: 在火驱过程中,原油燃烧产生大量尾气,在埋存尾气的同时开展尾气回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在建立精细地质模型的基础上,优化注采参数,进行火驱尾气回注砾岩油藏的研究。结果表明,回注火驱尾气可有效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4.42%,超过95%的尾气被埋存在地下;而注气后继续水驱仍可提高采收率3.39%,88%的尾气被埋存,火驱尾气得到最大程度埋存。在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同时,解决了火驱尾气排放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刘茜
    • 摘要: 针对厚层稠油油藏常规直井火驱火线超覆严重、纵向动用程度差、采出程度低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明确直平组合火驱中火线波及规律,分析直井、水平井在不同阶段的生产特征,明确直井、水平井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平组合火驱的井网模式改变了原有直井的火驱流场,起到向下牵引火线作用,提高了纵向波及体积;采用直平组合式井网进行火驱开发,具有驱替与泄油双重机理,能够有效扩大火驱波及体积,提高火驱采出程度。该研究为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换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借鉴。
    • 王立玉; 代玉杰; 贾财华
    • 摘要: 利用SCDM建立了M型井网和N型井网的物理模型,用ICEM创建了非结构化网格,然后用Fluent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数值模拟了孔隙率和注采井压力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论M型井网还是N型井网,对温度相同的一组等温线而言,孔隙率较大的等温线离注入井较远。M型井网各注入井之间的温度耦合效应明显;N型井网的温度场分布比较均匀。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稠油火驱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赵帅; 蒲万芬; 冯天; 王文科; 李一波
    • 摘要: 针对辽河油田锦91区块超稠油火驱过程所形成的氧化炭和裂解炭的基本性质和火驱燃烧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开展超稠油低温氧化和裂解实验,并采用气相色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分析产出气组成、焦炭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和热重损失,并运用等转化率法(Friedman和OFW)求解焦炭燃烧活化能。结果表明:经历250°C低温氧化后,超稠油部分转化为氧化炭;经历400°C裂解后,超稠油转化为裂解炭和改质油。氧化炭中氧和硫元素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裂解炭。氧化炭表面呈粒度大小不一的焦炭微粒相互融并的微观形貌,且随着温度升高,氧化炭的多孔结构愈发明显;裂解炭呈不规则的块状微观形貌,且随着温度升高,裂解炭表面出现很多凸起状颗粒。氧化炭的生成有助于建立燃烧前缘;裂解炭的燃烧活化能更低,有助于维持燃烧前缘稳定推进。该研究对超稠油火驱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席长丰; 王伯军; 赵芳; 刘彤; 齐宗耀; 张霞林; 唐君实; 蒋有伟; 关文龙; 王红庄; 何东博; 宋新民; 花道德; 张晓琨
    • 摘要: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例分析,综合研究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热混相驱的地下热氧化状态、热氧化前缘稳定性及生产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组分越轻、黏度越低,热氧化燃料消耗量越低,氧化生热温度越低。稀油和挥发油热氧化前缘能够稳定推进,形成高压条件下的轻质油藏中温热氧化稳定驱替状态。稀油和挥发油的热气化和蒸馏作用强,容易在高压高温热氧化前缘与热烟道气一起形成气化和蒸馏单相区带,形成注空气热混相前缘。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热混相驱开发过程可分为增压见效、低气油比高效稳产、高气油比生产等3个阶段,增压见效阶段和低气油比高效稳产阶段产出70%以上的原油。
    • 刘其成; 闫红星; 杨俊印; 程海清; 董晓东
    • 摘要: 为了准确识别火驱取心井的高温氧化区带,利用杜66块曙1-46-K037取心井的岩心对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官能团、有机元素和储层的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开展分析。研究表明:受火驱高温作用的影响,高温氧化区带内原油族组分中的饱和烃与芳烃含量增加,非烃与沥青质含量降低;饱和烃气相色谱图中主峰碳降低,轻重比增加,红外光谱中的含氧度增加,有机元素中H/C原子比增加。由于高温条件下矿物存在热分解和相互转化,在高温氧化区带,储层中的碳酸盐矿物(白云石、方解石、菱铁矿)含量降低,黏土矿物中的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升高,伊蒙混层含量降低。利用原油的特征参数判识的高温氧化区带要窄于利用储层矿物特征判识的高温氧化区带。该研究探索了火驱开发过程原油和储层矿物的变化规律,完善了利用取心井识别高温氧化区带的技术方法。
    • 蒋海岩; 谢佃和; 李天月; 袁士宝; 牛犇; 刘瑞春
    • 摘要: 为了提高火驱开发稠油油藏的成功性和低温条件下的稠油油藏采收率,在调研国内外化学添加剂的基础上,总结了稠油火驱化学添加剂的几种室内评价研究方法,对比了金属盐、硝酸盐、金属氧化物3类金属类添加剂的作用效果,明确了各添加剂在不同氧化阶段的作用。同时,对火驱添加剂室内评价实验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针对原油氧化阶段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组合添加剂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保证点火成功率,为火驱开发稠油油藏提供借鉴和依据。
    • 闫红星; 杨俊印; 姜文瑞; 张艳芳; 李培新
    • 摘要: 火驱是否实现高温氧化是评价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效果的技术难点之一,为了认清火驱开发过程中原油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三维物理模型开展了稠油火驱实验,并对火驱高温氧化后的原油开展芳烃气相色谱—质谱方面的研究。火驱后原油中萘系列、菲系列以及稠环芳烃相对含量增加,三芳甾烷相对含量降低;火驱过程中萘系列化合物与菲系列化合物均容易发生脱甲基、甲基迁移以及甲基取代反应,并且β构型萘与菲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要明显好于α构型;由于4-甲基二苯并噻吩与1-甲基二苯并噻吩热稳定性的差异,可以用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和谱图分布特征判断火驱是否高温氧化;稠环芳烃中蒽可以作为火驱高温氧化的标志物,苝/苯并[e]芘、荧蒽/芘、蒽/菲比值的变化也是指示火驱高温氧化的良好指标。原油中芳烃化合物的变化特征与特征性标志物可以作为火驱过程中指示燃烧状态的良好指标,为稠油火驱燃烧状态的判识提供支持。
    • 柴标
    • 摘要: 为改善薄互层稠油火驱开发效果,针对高效井比例较低的问题,在明确火驱开发阶段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工程理论与吞吐引效相结合的手段优选高效井,通过深入分析高效井的见效特征,结合油藏特点、驱替层段、动态参数等指标,采用统计规律的方法提炼高效井标准。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提高了高效井的比例,带动了火驱产量的持续上升,为火驱进一步增产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保障。该研究可为其他薄互层稠油火驱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 林云清
    • 摘要: 在火驱过程中,对注入井进行压力降测试可以为计算燃烧前缘位置提供帮助.在对燃烧前缘位置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考虑到温度对储层流体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对流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状态方程进行联立求解可以获得燃烧前缘位置的数值解.该方法会将火驱燃烧前缘假定为圆形.但在现场应用时,如果发现燃烧前缘不是圆形的,那么根据该计算方法得到的数值解燃烧前缘的位置是燃烧前缘距离注气井最远点与最近点的平均值.如果地层存在定向渗透性,那么也可将燃烧前缘假定为椭圆形来对其燃烧前缘位置进行求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