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空气
注空气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41310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07年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研讨会、“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国际研讨会暨提高采收率中心指导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2006年年会、第十九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等;注空气的相关文献由586位作者贡献,包括任韶然、蒋有伟、王伯军等。
注空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1310篇
占比:99.92%
总计:241502篇
注空气
-研究学者
- 任韶然
- 蒋有伟
- 王伯军
- 王红庄
- 李晓玲
- 梁金中
- 唐晓东
- 李秀峦
- 马德胜
- 王杰祥
- 韩静
- 关文龙
- 王书慧
- 管九洲
- 张亮
- 于洪敏
- 崔盈贤
- 沈德煌
- 罗建华
- 高海涛
- 刘双卯
- 刘滨
- 李晶晶
- 洪兆
- 王春雨
- 邓晓亮
- 卿大咏
- 孙良田
- 席长丰
- 杨占红
- 杨宝泉
- 田玉秋
- 郭二鹏
- 郭平
- 金佩强
- 陈亚平
- 侯胜明
- 刘印华
- 左景栾
- 徐冰涛
- 朱国金
- 李秋
- 杨永亮
- 聂凌云
- 蒲万芬
- 路遥
- 郎宝山
- 高永荣
- 于斌
- 关跃斌
-
-
连宇博;
翁华涛;
刘贵宾;
魏亚军;
黄晨;
蒋伟
-
-
摘要:
目的 探明空气驱工艺条件下套管钢的腐蚀规律,为空气驱工况条件下套管钢的腐蚀防护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失重挂片法评价N80碳钢的腐蚀速度,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考察金属表面腐蚀产物膜的形态与组成,研究氧分压、温度以及腐蚀时间对注空气驱油过程中N80钢的腐蚀影响。结果 随着氧分压的增加,N80钢的腐蚀速率总体上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N80钢的腐蚀速率明显增大,温度为100°C时,腐蚀速度达到13.65mm/a。随腐蚀时间的延长,N80钢的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且24 h时的腐蚀速率最大,为17.41 mm/a。结论 空气驱工艺条件下,N80钢遭受严重的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
-
-
廖广志;
吴浩;
徐连禄;
云庆;
党延斋;
张哲;
姚海峰
-
-
摘要:
油田注空气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但注空气过程中存在着油气-空气混合物爆炸的风险和隐患。为此,提出了利用减氧空气减爆和防爆的方法,利用膜分离从空气中制备减氧空气具有成本低、现场操作简单的优势。根据油田注气工况和要求,对膜分离组件进气要求、滤芯选用标准、过滤器排污系统设计、除水系统(冷干机)设计、活性炭过滤器设计选型、主要损耗件更换、减氧空气膜分离组件选用等进行了规范和描述,对于驱油用空气的制备及其设备系统具有较好的工程实际应用和指导价值。
-
-
王延永;
王晓光;
张亮;
任韶然
-
-
摘要:
深入分析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过程低温氧化微观生焦机制,结合基于原油四组分及局部平衡反应的低温氧化生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氧化结焦对储层物性及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炭沉积会对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采收率产生不利影响;在数值模拟中需要考虑焦炭沉积对储层孔渗的影响,不考虑渗透率变化时预测所得采收率偏高;同时,结焦过程需要考虑生焦诱导期的影响,不考虑生焦诱导期将使预测采收率相对偏低;注减氧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有助于降低氧化结焦的消极影响,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降低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
-
-
-
魏巍
-
-
摘要:
由于稠油的粘度太大,增加了开采的难度和成本.研发了一种注空气催化氧化的方式,该方式能够降低稠油的粘度,增加稠油的开采效率,还能够降低稠油开采的成本.文章对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进行研究.在催化氧化过程中需要有催化剂,然后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决定着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的效果,于是文章首先对催化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加入催化剂之后,稠油中的分子会发生变化,最终会实现降低粘度的效果.正因为催化剂在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于是文章对5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催化剂环烷酸铜更有利于催化氧化的进行,然后最适合的反应时间为3d、反应温度为100°C、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2%,在此条件下,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的效果最佳.
-
-
张鸿
-
-
摘要:
应用蒸馏法将原油分离为轻质、中质、重质3种馏分,通过FT-IR及TG-PDSC手段,对比稠油不同馏分的特征官能团,分析了注空气过程中其不同反应阶段的氧化特性.结果表明:轻质馏分官能团以直链烷烃为主,中质馏分官能团以含氧基团为主,重质馏分官能团以芳香环为主.轻质馏分蒸发阶段质量损失率最大,中质馏分主导低温氧化反应,对该阶段放热量贡献最大,重质馏分在高温氧化阶段质量损失及放热量最高.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低温氧化阶段活化能随馏分中轻质组分含量减少而增大,重质馏分活化能整体最高;对于稠油油样,重质馏分所占比例高,350°C以上重质馏分发生高温氧化对稠油提高采收率至关重要,350°C以下主要是轻质馏分和中质馏分参与低温氧化.稠油油藏注空气火驱开采应以快速实现重质馏分高温氧化为主要目标.
-
-
王涛;
董海鹏
-
-
摘要:
为有效提高采收率,对延长油田某致密砂岩油藏原油开展注空气低温氧化研究。联合运用静态低温氧化装置及气相色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后气体组成和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等。实验结果表明:原油氧化的速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与压力下,原油的氧化速度较慢。在较高的温度下,空气对原油的氧化能力较强。当压力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氧化后空气中的含氧量呈现明显下降,体系中CO_(2)含量的变化与氧气含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随着温度与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增大,CO_(2)增加的百分比小于氧气减少的百分比。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氧气消耗量快速上升,在相同的温度下,高压体系的耗氧量明显大于低压体系。压力越高,溶解于原油中的氧气越多,而温度越高,原油与氧气的反应速度越快。初期空气中的氧气百分含量高,溶解于原油的氧气量也较高,后期随着氧气的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百分比下降,溶解于原油的氧气量减少,反应速度逐渐下降。高温下更多的长烃链断裂成了短烃链,CH_(4)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含量不断上升,随着温度、压力的上升,CH_(4)的含量越高。同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该研究成果对致密砂岩油藏空气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王涛;
董海鹏
-
-
摘要:
为有效提高采收率,对延长油田某致密砂岩油藏原油开展注空气低温氧化研究.联合运用静态低温氧化装置及气相色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后气体组成和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等.实验结果表明:原油氧化的速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与压力下,原油的氧化速度较慢.在较高的温度下,空气对原油的氧化能力较强.当压力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氧化后空气中的含氧量呈现明显下降,体系中CO2含量的变化与氧气含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随着温度与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增大,CO2增加的百分比小于氧气减少的百分比.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氧气消耗量快速上升,在相同的温度下,高压体系的耗氧量明显大于低压体系.压力越高,溶解于原油中的氧气越多,而温度越高,原油与氧气的反应速度越快.初期空气中的氧气百分含量高,溶解于原油的氧气量也较高,后期随着氧气的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百分比下降,溶解于原油的氧气量减少,反应速度逐渐下降.高温下更多的长烃链断裂成了短烃链,CH4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含量不断上升,随着温度、压力的上升,CH4的含量越高.同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该研究成果对致密砂岩油藏空气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闫红星
-
-
摘要:
为了研究高凝油注空气开采过程中低温氧化作用对原油与伴生气的影响,对沈625块高凝油开展了室内低温氧化模拟实验,并从族组分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方面对氧化前后的原油开展对比分析,对采集的伴生气开展气体组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凝油在注空气低温氧化后黏度略增加,族组分中饱和烃、芳烃、非烃含量增加,沥青质含量减小,饱和烃中轻重比(∑nC21-/∑nC22+)减小,姥植比(Pr/Ph)和奇偶优势(OEP)基本不变,大部分与O2反应生成含氧化合物(醛、酮、醇、羧酸等),少部分生成CO2与CO,伴生气中O2含量明显降低.高凝油在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中以加氧反应为主,并伴随少量的键裂反应.
-
-
任韶然;
裴树峰;
张攀锋;
王乔波;
黄丽娟;
张亮;
廖广志
-
-
摘要:
超稠油地下原位裂解改质工艺的原理是通过井筒电加热器加热地层,促使稠油组分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轻质油和气体,实现超稠油在地下的原位裂解改质.但单一的原位裂解工艺主要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地层加热速率缓慢.考虑到注空气强化采油工艺的原理和原油的氧化放热特性,提出超稠油注空气辅助原位裂解工艺方法,利用注入空气的对流效应和氧化反应的热效应提高地层传热速率,同时具有气驱助采的效果.针对此工艺过程,进行超稠油在高压空气条件下的热裂解试验,研究其热裂解反应机制和模型,并建立超稠油注空气辅助原油裂解改质工艺的油藏模拟模型,研究高温条件下注空气对原油原位裂解工艺的影响和开发效果.结果表明:超稠油在350°C的温度下即可发生裂解反应,生成气体、轻质油和焦炭类物质;相对于单一的原位裂解改质工艺,注空气可有效增加传热速率,提高地层温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及能量效率.
-
-
雷霄雨
- 《第十九届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J块稠油油藏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低,水淹严重,单井产量低.为了改善开发效果,利用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提高地层压力、提高油汽比.在对各个断块开展了油藏注空气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表明J17东断块油藏条件最适宜注空气开采.并根据层位条件确定注空气井网组合方式.该技术的实施将为吞吐后期无方式接替的普通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
-
陈龙;
潘竟军;
李得志;
王如燕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通过对吉7井区原油各种物性的分析测试,获得了原油的基础数据.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A-DTA)和绝热加速量热(ARC)仪测取了原油及油砂的氧化动力学参数,计算出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等关键参数.利用一维燃烧管实验装置,进行了原油高低温氧化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不同预热温度下注空气速度和压力对燃烧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评价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及进一步开展油藏工程研究和现场试验提供了支持.
-
-
袁成东;
蒲万芬;
赵琦宁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油藏注空气的经济性和可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油氧化过程中形成燃料的性质和数量.如果燃料沉积不充足,燃烧反应将不能持续,因此,研究燃料沉积过程对油藏注空气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恒温氧化实验和热重/微商热重(TG/DTG)分析手段,并结合经典的Arrhenius动力学计算方法,综合分析了稠油氧化过程中的燃料沉积特性,并与轻质原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轻质油的燃料沉积特性不明显,而稠油的燃料沉积特性非常明显,且岩屑的加入可以促进燃料沉积过程.燃料沉积过程主要包括两个反应区间:负温度系数区间,活化能为负值;正温度系数区间,活化能为正值.同时,在稠油恒温氧化实验中形成了在常温常压下非常容易点火和燃烧的焦炭,这对于稠油油藏注空气技术有重要意义.
-
-
唐晓东;
李晶晶;
张洋勇;
崔盈贤;
朱国金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一项高效、低成本的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该技术是在稠油热采过程中,注入空气和具有氧化与裂解双功能的油溶性催化剂,催化加速稠油低温氧化裂解反应,在油层就地生成N2或烟道气,促进稠油氧化裂解改质,保障采油全过程的安全.适应性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实现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的低温氧化裂解反应,氧化后稠油中轻组分含量和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胶质含量降低.辽河油田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降低采出液含水率.进一步分析认为,该技术在注蒸汽热采后的稠油老区、难动用稠油油藏和海上稠油的开采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崔盈贤;
张健;
唐晓东;
李晶晶;
康晓东;
赵文森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我国海上稠油资源丰富,随着能源开发的不断推进,提高采收率技术愈显重要,面对众多的油田类型和复杂的地质情况,应该多元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注空气技术以其低成本、丰富气源和独特的热效应等优势在海上油田用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将成为一个潜力点.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海上稠油开发现状,从氧化采油催化剂性能评价、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安全性等方面开展了海上稠油注空气采油技术研究,通过物理模拟手段评价了注空气强化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研究表明:稠油经空气适度氧化后更利于乳化降黏,氧化前后稠油黏度由2004mPa·s分别降至150mPa·s和67mPa·s,降黏率提高了4.15%;注空气采油技术能进一步强化稠油采收率,比单纯注水采收率提高了11.7%;通过对比水驱、气驱和水气交替效果,注空气低温氧化采油技术可作为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或三次采油之后进一步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一种增效技术.
-
-
-
袁平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注空气低温氧化开发技术是一项受到关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注入介质丰富、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等优势.针对辽河油田HF油藏进行了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数值模拟,对地层倾角、注入速度、储层韵律、原油黏度、含油饱和度等方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储层条件、原油性质对注空气低温氧化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了适合注空气低温氧化油藏的主要油藏参数要求,为该同类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
-
于洪敏;
左景栾;
任韶然
- 《2007年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依据注空气室内实验研究,建立了原油低温氧化动力学模型,并运用注空气EOR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常规热采数模软件),初步模拟了胜利油田某区块注空气的可行性,评价了油藏倾角、油藏温度或压力、注入参数等因素对注空气开发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原油的低温氧化过程、油藏能量的变化、相态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等,阐明了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对注空气开发矿场试验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
-
陈广明;
唐晓东;
魏三林;
姜延庆
- 《200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海相碳酸盐层系埋深较深,对于1500至3000m地层,其温度较低、粘度大、凝固点高、比重大,开采比较困难。大多开采方式是采用注蒸汽进行升温降粘,因井深较深,热损较大,导致到达油层时蒸汽千度降低较低,热能利用率低。针对此状况,提出了油管注蒸汽-环空注空气的方法,以环空中的空气来阻隔油管中蒸汽与低温地层的热量传递,伴注的空气把获得的热量带入地层,提高热量利用率,更好地降低稠油粘度,提高采收率,对比1500m井采用注蒸汽与注空气-蒸汽两种注入方式到达井底时环空气体温度、套管温度、总热损失量,得出总热损失量最小的是注蒸汽-空气技术,因此该方式对于提高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
-
-
-
-
-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1999-02-10
-
摘要:
一种塑料注模用的模具的空气注射头,模具包括固定模和运动模,空气注射头包括:主体,其上端伸入到预计会产生凹穴现象的空腔的预定部位,主体装在运动模中,运动模与固定模结合形成空腔,主体之中具有向注射的塑料中注射空气的空气通道,使得塑料中生成空隙,空气通道是穿过从主体的底到顶的内部形成的;和确定主体相对于运动模组装位置的凸缘,凸缘整体地形成在主体的下部。这种注射头的结构简化,制造很容易。
-
-
-
-
-
-